依時間篩選
  • 全部時間
  • 2022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1月
  • 2023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24
  • 2月
  • 3月
  • 4月
  • ALL
  • 實驗動物
  • 展演動物
  • 經濟動物
  • 同伴動物
  • 海洋資源
  • 野生動物
  • 議題與行動
  • 認識好好愛牠
  • 報導交換
  • 動物三兩事
【牲命——牠的生命最後一哩路經歷了什麼?】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牲命——牠的生命最後一哩路經歷了什麼?】
是否曾經有印象在傳統市場看過雞、鴨、鵝、豬與魚等現場被宰割的畫面?血淋淋的畫面、銳利的刀光以及動物殘骸,都是基於人們對於「新鮮」的執著。農業部於2013年全面推動傳統市場「禁止宰殺販賣活禽」,於是宰殺隱藏到了陰影背後,現場肉塊秤斤論兩的販售,你是否曾經想過其中的處理過程呢?「活禽運輸交易」是針對雞或鵝等從運輸、卸載、繫留、理貨的產業流程。在屠宰前被集體且大量關在貨車上,與高速公路上可見的裝載豬隻有相同的命運,皆是從全台不同的畜牧場、養殖場(多數位於中南部,而交易市場位於北部居多)進行長途運輸。動物們在狹小擁擠的空間、風吹日曬雨淋,斷水斷食壓抑的環境與待遇,都讓牠們產生身體與心理上的壓迫。將這些經濟動物們打上標籤論價——牠們被視為『商品』而非『生命』。以雞或鵝為例,到了繫留場後所有動物都會被卸載,為了儘快收工,工人常常從高處投擲鐵籠扔擲。被卸載之後,進行屠宰前的整個階段稱之「繫留」,所有活禽仍被關在狹隘空間;直到牠們被「分級、篩選」進行「理貨」的階段。最後,被屠宰結束生命,變成肉塊提供到交易市場上供民眾購買。為了獲得最高利益,盡可能壓低成本,把動物壓榨利用到極致,在活禽運輸交易過程中彰顯出「以功利為目的」和「高效率為優先」的結果。當生命成了商品,往往淡化了過程中的殘酷,也弱化了對於生命的尊重。現今消費型態意識逐漸改變,認知動物生命價值之意識也逐漸提升,瞭解「肉品的來源與經歷」。試著以「動物福利」反思——經濟動物既然生而為牲,牠們在死前所經歷的日常是否能免於傷害?是否有更人道的對待方式?或者,改變「自身選擇」——對友善畜牧的支持與鼓勵、開始嘗試蔬食等等。「牠曾是一個生命」,同為地球上的一份子。清明連假到來,如果你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重量,可以關注經濟動物的議題,支持提升經濟動物福利,或者開始嘗試一餐改吃蔬食,減少不必要的動物犧牲。從一個心念,慢慢轉變,讓我們一同好好愛牠。
最好的生態系就是日常,為實驗動物找個家-顏端佑教師專訪 文:Jennifer Yu / 圖:Chiafang Tsai
最好的生態系就是日常,為實驗動物找個家-顏端佑教師專訪
新北市動保處多年來救援近萬隻動物,動物的數量之多但辦公處所的空間有限,為了尋求讓動物有好的「暫時處所」,新北市三重高中為許多動物們找到了新的家,現場除了有大眾稍微比較熟悉的兔子們,還有許多爬蟲類以及鳥類,收容初心是為了讓孩子們透過接觸實體動物來增加生命教育課的意識,後續因愈來愈多的動物們加入,也讓顏老師開始思考,怎麼創造適合他們的家園。關於實驗動物延伸報導:【2022年的台灣,平均每天有3千隻動物被實驗】動物對老師您來說是什麼?生命教育是什麼? 顏端佑老師:「每一個動物對我來說都是能量,都是生命,沒有高低區分,是為了提供給另一種動物的生存之需,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到食材這件事,因為現代人獲取食物的來源很方便,種類也很多元,『浪費』是我們所有人都更應該重視的議題!」 希望無論是企業、政府或民眾,怎麼樣的協助及配合呢?顏端佑老師:「台灣對於生命教育的認知還需要加強,目前民眾對生命的議題討論還是比較薄弱,有時候只能透過不斷地教育還有身體力行去做,最重要的當人除了金援外還有人力的幫忙,像我們這邊其實也很歡迎民眾還有學生來幫忙協助照顧動物!」 老師對於「好好愛牠」長久推廣的同理心、一件好事愛動物的看法為何?顏端佑老師:「對於每一個生命都好好的尊重就會明白每一個生命都很重要,學會了珍惜之後自然而然就會有行動的心。」新北市三重高中利用閒置的宿舍空間,來做動物收容中心,這裡的動物有著自由的生存空間,烏龜、雞還有兔子們,各式各樣的動物在一起覓食,動物們的飲食還有肥料也是利用混合飼養的方式形成互相促進、互利共生的生態系統,混合飼養(Mixed Farming)是農業物種共生的一個例子,通常指同一塊土地上同時養殖多種不同類型的動物。混合飼養的好處包括但不限於:1. 資源有效利用:不同種類的動物可以共享同一片土地和資源,如草地和食物。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減少浪費。2. 病蟲害控制:不同種類的動物能夠互相控制害蟲和疾病的傳播。比如,某些動物可能吃掉其他動物的害蟲,從而降低害蟲對農作物的破壞。3. 土壤改良:混合飼養可以促進土壤的健康和改良,因為動物的排泄物(如糞便和尿液)可以提供土壤所需的養分,有助於增加土壤的肥力。4. 經濟多樣性:混合飼養可以增加農場的經濟多樣性,因為可以同時銷售多種不同類型的動物和產品,從而減輕農民對單一市場波動的風險。5. 生態平衡:不同種類的動物在生態系統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幫助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健康。混合飼養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方法,除了能夠最大程度地利用資源,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促進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因此,在許多農業系統中,混合飼養都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重視,顏老師在訪談最後也秉持環保永續和教育的熱忱,邀請學生一起照顧動物,呼籲大家尊重各種物種,尊重生命,不要任意棄養,最後,好好愛牠宣導動物友善,透過「一件好事愛動物」行動,讓動物生命價值從教育紮根,期望改善動物處境,讓愛動物和做環保一樣簡單易行!
【好好愛牠3/23-24在台大綠領農學市集-感謝近250位朋友的停留與傾聽】 好好愛他編輯部
【好好愛牠3/23-24在台大綠領農學市集-感謝近250位朋友的停留與傾聽】
上個周末我們參與在台大公館舟山路的台大綠領農學市集擺攤,兩天的活動下來,有將近250位大小朋友參與動物友善測驗,了解實驗動物與經濟動物的處境,也學習到應該如何從日常生活幫助這些弱勢的動物們。有朋友覺得小測驗太震撼,把我們的QR Code拍回家,只為分享給其他的人;有媽媽做了測驗之後,把同時間在台大校園參加童軍活動中途休息空檔的女兒帶來攤位加入挑戰;還有跟著我們引導一題題國台語夾雜把題目唸完也做完測驗的奶奶,不一會兒還把她的老伴兒帶來做測驗,說是要給爺爺長知識XD。更有一位坐著輪椅的爺爺隨著外籍照護與兒子經過攤位前,也加入測驗的挑戰,由他的兒子唸題目,他來作答,有的還猜對呢!答題完還把小禮物直接給我們美麗的志工妹妹,實在太可愛了!關於愛動物,我們的發心都一樣有些朋友心疼實驗動物,不忍再看相片一眼,我們明白,同理心已在朋友們的心中滋長。有做過測驗的就知道相片裡被實驗的動物主角是誰,真的,沒人想這樣的事再發生。有幾位台大動物權利發展社的同學,帶著對動物的熱情與我們交流、盡一己之力小額line捐款,連續兩日都來,第二天還幫我們一起收攤,十分感謝。其實,協會裡有位夥伴十年前還是台大的學生時,也被這個社團影響,進而開始關心動物議題,現在社團同學看的紀錄片已經不是當年的那部「地球上的生靈」,而是2018的「Dominion」。關於動物友善,你準備好進化了嗎?感謝近250位願意駐足與傾聽的朋友,台大綠領農學市集之後,是您動物友善更上一層樓的開始,我們還是會持續分享弱勢動物的處境,希望影響更多的人,願意做出改變:#一件好事愛動物,牠未來的命運是好是壞,說不定就在您我的一念之間。
【2022年的台灣,平均每天有3千隻動物被實驗】 好好愛他編輯部/ 圖:Chiafang Tsai
【2022年的台灣,平均每天有3千隻動物被實驗】
2023年為美國實驗的動物迎來了曙光,美國總統拜登在2022年12月簽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現代化法案2.0》(FDA Modernization Act 2.0)和《減少動物實驗法案》(Reducing Animal Testing Act),允許藥物開發過程中,可以用替代方式實驗新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不必非要依賴動物實驗。自從1938年通過《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以來,美國就要求以動物實驗來進行藥物的安全性和效果評估,像是用齧齒類動物(如小鼠或大鼠)和非齧齒類動物(如猴子或狗)進行毒性測試,然而,從動物實驗結果取得的數據而進入臨床試驗的藥物,有高達9成仍是失敗的,不僅浪費了時間、金錢,更犧了數以萬計的動物生命。《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現代化法案2.0》的通過,可望帶動美國國內的動物實驗廢除法規,美國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計畫在2035年廢除掉動物測試研究,而美國FDA科學家也表示,FDA贊成在其他方法準備就緒時放棄動物試驗,支持有科學依據的替代方法,提供產品是否安全和有效的必要數據。在台灣,根據最新的《實驗動物人道管理年報》,2022年全國用來實驗的動物案件共7,920件,被拿來做實驗的動物有115萬8,714隻(不含胚胎),存活率為29.46%,即341,370隻;也就是說,沒有挺過實驗,或者實驗後仍被賜死的動物,有817,344隻,若換算成每日平均數,等於每一天有3,174隻動物接受實驗,只有934隻活了下來。動物實驗案件中,被用來作為醫學研究、醫療器材和藥物(含中草藥)實驗的件數,占85%,另外,用來做健康食品研究的實驗有244件,用了19,707隻包含魚、禽類、雞、狗和喫齒類動物做實驗,占研究總件數的3%,健康食品認證,就是「小綠人標章」,要取得小綠人標章的健康食品,需通過安全性評估和功效評估。功效評估共有13項,其中4項已公告或預告要廢除動物實驗,包含抗疲勞、輔助調節血壓、牙齒保健和促進鐵吸收,我們希望在不久的未來,其他的功效評估如骨質保健、胃腸功能改善、調節血糖、不易形成體脂肪…等,也都能取消動物實驗,全面使用人體食用研究,才能獲取最客觀有用的參考數據,而且不用犧牲動物。在台灣,使用動物實驗替代方案的腳步有多快?我們尚無從比較,但求每個動物科學應用機構確實能落實3R原則:取代(Replacement)、減量(Reduction)及精緻化(Refinement)。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1. 選擇沒有動物實驗的健康食品或日用品2. 寫信給你愛用的品牌不要再做動物實驗3. 關注實驗動物的議題4. 支持或領養實驗後的動物—好好愛牠有實驗兔的領養服務,若有意領養的人可以先登記,未來有需求會與您聯繫5. 捐款支持好好愛牠,讓我們為實驗動物做更多參考資料:1. FDA no longer needs to require animal tests before human drug trials2. 111年度實驗動物人道管理年報
112年10月台灣每小時的牠們被屠宰的量 好好愛他編輯部
112年10月台灣每小時的牠們被屠宰的量
【數字的背後—豬其實很聰明】10月的屠宰量,豬有621,405頭,換算下來每小時宰殺835頭豬。豬:10月835隻 / 小時雞:10月41,092隻 / 小時鴨:10月3,998隻 / 小時====豬:9月829隻 / 小時雞:9月39,642隻 / 小時鴨:9月3,971隻 / 小時經濟動物的屠宰,普遍採用電擊致昏的方式,用電流來殺死動物的方式,也稱為電宰。電宰必須控制好電流量、頻率高低、電擊時間和電擊部位等,而且精準執行,如果不能做到使「動物完全昏厥」,都不能算是人道屠宰,而動物被屠宰的過程,有多少比例是在有意識的狀況下被活活放血,痛若而死?今年1月在香港發生屠宰場工人在電擊豬隻時,遭未完全電暈的豬踢中而跌倒,導致切肉刀割破動脈,送醫後宣告不治。比起如何把豬肉烹調得美味,我們鮮少關心一隻豬的生命自始而終,是如何從養豬場、拍賣市場屠宰場、加工廠,最後到生鮮賣場或傳統肉攤。然而,追求美味的同時,我們吃下健康了嗎?農業部統計,台灣2022年每人平均肉類攝取量達87.5公斤,首度超越穀類攝取量87.4公斤,成了「主食」,每人平均吃肉量,較上一年度增加3.38公斤,營養師建議,每人每天肉類攝取最適當的量只需半個手掌心,吃太多將對健康帶來負擔。你知道嗎?豬其實很聰明,如果牠有機會活下來。曾有研究指出,豬懂得溝通,具有長期記憶,能夠學習並理解簡易的符號語言,牠們比狗有更強的解決問題能力,而狗則會尋求人類的幫助。我們曾介紹過一隻會畫畫的豬pigcasso,牠在送屠宰之前被救了出來,也開啟牠的繪畫之路。https://sala.org.tw/blog/97蔬食是我們可以做的選擇,減少動物被屠宰的數量,更是名符其實的動物友善。
理解牠的感受—慢性壓力對「脊椎動物」的影響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理解牠的感受—慢性壓力對「脊椎動物」的影響
理解牠的感受—慢性壓力對「脊椎動物」的影響「壓力大會讓孩子長不高!」「壓力大易生病!」「壓力造成不孕!」以上「慢性壓力」給身體帶來的影響是不是很耳熟?這些都是在人類世界中似曾聽過的忠告,不過其實也能夠用在其他脊椎動物身上,因為這些都是脊椎動物們因慢性壓力所共有的生理反應。好好愛牠於上篇文章「同理牠的感受—脊椎動物面對壓力時的生理反應」(https://sala.org.tw/blog/204)有提到,「脊椎動物」涵蓋哺乳類、兩棲、鳥類、魚類、爬蟲類等…;而不同脊椎動物動物的外型特徵雖有著明顯差異,但也卻都同樣擁有「腦」和「脊髓」組成的「中樞神經系統」來感知、指揮身體活動和面對壓力。而此篇我們則希望討論,但當動物身體「長期面對環境壓力」時可能有的變化。「長期壓力源」造成壓力調節功能失衡如上篇文章所述,身體會由大腦和脊髓組成的中樞神經系統和「HPA軸(下視丘-垂體-腎上腺軸)」和「SAM軸(交感-腎上腺髓質軸)」合作並透過「神經遞質(如:腎上腺素)」或是「賀爾蒙(如:皮質醇)」等生物化學物質協助身體適應壓力。身體透過釋放「腎上腺素」產生如呼吸急促等、心跳加速和反應增強等「生理反應」以面臨被獵捕的「急性壓力」。而動物的「長期壓力源」則可以包含來自「身體的壓力源」,如:疾病造成的痛苦或是飢餓;「社會性的壓力源」,如:孤立或是處於高飼養密度的環境等;「環境的壓力源」,如:骯髒和不通風的環境。壓力源具有「累加效應(additive effects)」,當動物被暴露在多種壓力源下的反應將會比暴露在單一壓力源下還要更強烈。但當身體長期處於壓力的情況,且壓力相關的生物化學物質被過度調節時將可能對動物和人類造成以下問題:👉成長減緩以及體重減輕「腎上腺素」能夠加快心臟的跳動和血壓的上升,使血液集中至肌肉,以便肌肉活動應對壓力源;而「皮質醇」則增加血糖水平並動員身體能量協助身體面對壓力。但是持續存在的壓力將使身體需持續「代謝」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兒茶酚胺),而身體「生長和組織增生」的能量則被轉移至「代謝」功能。另外,我們已經知道過高的皮質醇會抑制骨骼的生長,並使蛋白質從肌肉轉移到其他部位以供身體面對壓力的需要;以動物來說,我們則已經發現慢性壓力會影響雞毛、羊毛等的生長。👉免疫功能下降皮質醇會動員能量幫助身體維持在警戒的狀態,但同時也會抑制其他不必要的能量(包含免疫系統)消耗、將能量集中用於面對危機;但長時間的壓力會使皮質醇分泌過度,導致免疫細胞效能降低,使身體更容易感染疾病 。運輸壓力造成的恐懼已被證明會增加小牛從第一型牛皰疹病毒以及由巴氏桿菌得到肺炎的機率、增加奶牛得到乳腺炎的患病率;以及增加綿羊和馬得到沙門氏菌的機率。👉生育能力減緩對雌性動物來說,繁衍後代有風險且需消耗龐大的身體能量,當動物面臨飢餓、疾病或長期的壓力時,身體會調整內分泌系統,從而降低生育能力以保護身體。壓力會減少垂體釋放黃體生成素(荷爾蒙),從而減少排卵。在許多不同的物種中,慢性壓力已被廣泛證明會降低生育能力、影響雌性排卵,以及發情。壓力已被證明會降低豬的受孕率或孕育存活率較低的胚胎、導致魚入數量減少或使魚產下存活率較低的卵,動物可以感受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壓力,包括生存壓力、社會壓力和環境變化等。它們的反應可能因物種、個體差異和具體情況而異,但一般來說,以上是脊椎動物在慢性壓力下可能帶給身體帶來的影響。一件好事愛動物,也許我們可以從同理牠的感受開始。
牛奶的殘忍真相 你知道嗎? 文:Wendy A. / 圖:Chiafang Tsai
牛奶的殘忍真相 你知道嗎?
你知道牛奶如何產生嗎?大多數時候,母牛分娩兩三個月後就要接受人工授精。並且,母牛會被餵食荷爾蒙藥以持續生產牛奶。傳統的牛奶生產方式消耗了它們的生命,通常5年內乳牛就會因為過勞而失去價值,被送進屠宰場。那人工授精後生下的小牛呢?人類取走了屬於小牛的牛奶,喝不到母乳的小牛隻只能通過牆上的橡膠奶嘴進食,而且如生下是雄性的話,一出生就被殺死以供食用。因此,牛奶不會因爲小牛喝不完,所以才供給人們。牛奶本應不屬於人類,我們殘忍對待乳牛而獲得牛奶,十分不人道。一直以來,商家的營銷手法令大眾覺得牛奶很有營養和健康,但其實牛奶是本港最常見的食物致敏源頭,也沒有那麼多營養,牛奶公司大多數時候會添加不同維生素A,D,E和鈣等的營養,去滿足人類的需要。 比起牛奶我們有很多替代品,飲牛奶只是助長奶農的惡行,由轉喝植物奶的小改變開始,一起保護動物權益!
清醒一點! 這些都是牛奶的謬誤 文:Wendy A. / 圖:Chiafang Tsai
清醒一點! 這些都是牛奶的謬誤
有一次,Gary和仔仔在學前班上普通話課,老師講述關於農場的故事,提到黃牛和乳牛的分別,指出乳牛是牛奶的來源,她表示牛奶是因為小牛喝不完,所以才會供給人飲用。 這個說法令Gary十分震驚,因為這是錯誤的信息。很多時候大眾對於食物、日用品的來源有不少謬誤。我們只知道牛奶來自乳牛,雞蛋來自母雞,但背後的生產方式卻不會細談。謬誤一:牛奶是小牛喝不完才給人類喝很多人都以為我們能喝到牛奶,是因為乳牛奶量太多,而牛奶則是多出來的奶量,事實正好相反。謬誤二:乳牛會不斷產奶有些人會認為乳牛就是會不停產奶,但其實為了令母牛持續生產牛奶,她們要接受人工授精並且食荷爾蒙藥。謬誤三:只有喝牛奶才能吸收鈣質另外,小時候,大家常常說飲奶補鈣,認為牛奶所含的鈣質最高,但其實飲牛奶不是唯一攝取鈣質的方法,進食深色蔬菜如芥蘭、西蘭花(綠花椰菜)或 杏仁、黑芝麻、豆腐等都含豐富鈣質,可從中吸收足夠鈣質。這些謬誤不停累積,當我們教育下一代時這些錯誤訊息也一併傳遞下去,令動物不斷受害。所以,這些生產方式、故事是應該要廣傳開去,將正確的知識傳遞出去。
同理牠的感受—脊椎動物面對壓力時的生理反應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同理牠的感受—脊椎動物面對壓力時的生理反應
當你感受到壓力時身體是否會有心跳加速、呼吸加速的反應呢?其實,這些都是脊椎動物在面臨到壓力時身體引發的一連串「生理反應」以應變環境帶來的挑戰。哺乳類、兩棲、鳥類、魚類、爬蟲類等脊椎動物擁有「中樞神經系統」,雖然不同物種的外型和特徵都存在著明顯差異,但脊椎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都共同擁有「腦」和「脊髓」來指揮身體。本篇文章希望能透過介紹「SAM軸」和「HPA軸」兩個「脊椎動物」共有的壓力反應路徑,讓大家能夠更具體了解動物的感覺。負責「立即的戰鬥或逃跑」的反應-SAM軸(交感-腎上腺髓質軸)掌管「戰鬥或逃跑」反應的「SAM軸sympathoadrenal medullary」不是單一器官,而是一串從「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到「腎上腺髓質軸(Adrenal Medulla)」的相互傳遞信息的神經通路。SAM軸主要負責短期的「急性壓力」反應,它在瞬間讓身體變得更加警覺和應對,以應對立即的威脅或危險。例如,當羚羊遇到獅子時,負責恐懼和興奮的「杏仁核」感知到壓力源就會傳送信息至「交感神經系統」,並且促使「腎上腺髓質軸」釋放「腎上腺素」以加快心臟的跳動和血壓的上升,使血液集中至肌肉,以便肌肉活動應對壓力源。另外,為了要動員活動能量,「腎上腺素」也會增加血液中的葡萄糖,使血糖快速上升,讓動物能快速做出逃跑或戰鬥的反應。協助身體適應「長期的壓力」-HPA軸(下視丘-垂體-腎上腺軸)HPA軸(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則主要參與長期的「慢性壓力」調節,它在長時間的壓力情況下發揮作用。當感知到壓力源時「下視丘(Hypothalamic)」會告知給大腦底部的「腦下垂體(Pituitary)」,後者再將信號傳送至「腎上腺(Adrenal)」並分泌分泌荷爾蒙「糖皮質激素」動員能量調節免疫和炎症反應,協助身體適應長期的壓力。糖皮質素其中主要成分「皮質醇」通常存在於哺乳動物和魚類中,而另一成份「皮質酮」則最常見於鳥類。動物和人類在壓力下會有什麼相同的反應?動物和人類在壓力下會有一些相似的反應,這是由於生物學上的共通性。以下是一些動物和人類在壓力下可能會表現出來的共同反應:👉激素反應:當動物和人類面對壓力時,身體會釋放壓力相關的激素,例如腎上腺素和糖皮質激素。這些激素可以幫助身體應對壓力情況,提高警覺性和應對能力。👉心率增加:在壓力下,動物和人類的心率會增加,以幫助血液更快地運送到身體各個部位,以應對潛在的危險。👉精神警覺:壓力可以讓動物和人類變得更加警覺,以應對可能發生的不利情況。👉恐懼和焦慮:當脊椎動物處於壓力情況下,對壓力反應會由「腦部」啟動,並感到恐懼和焦慮並透過HPA軸和SAM軸身體系統「調節身體」並對環境刺激作出反應。動物和人類在壓力下相似的反應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理解其他生物的處境。這種共通的生理反應提醒我們,壓力是生物體共有的體驗。通常當壓力減輕時,SAM軸和HAP軸的反應皆會恢復到正常水平,但是當動物長期處於有壓力的環境,例如孤立或是處於高飼養密度的環境中,身體便會失去關閉SAM軸和HPA軸的能力並進入「慢性壓力」的狀態,造成抑鬱、過度反應或是免疫功能下降等問題。一件好事愛動物,也許可以從同理牠的感受開始,透過理解動物在壓力下的反應,我們可以更加了解牠們所處的情況和心理狀態,並提供良好的照顧和保護。 #animalovers #動物友善 #好好愛牠 #動物福利 #動物福祉 #animalright #animalrights
實驗動物3Rs原則的「替代(Replacement)」是指什麼呢?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實驗動物3Rs原則的「替代(Replacement)」是指什麼呢?
3R原則在動物實驗中被廣泛應用,它代表「Replacement(替代)」、「Reduction(減量)」和「Refinement(精緻化)」。此原則最早於1959年由英國生物學家Russell和Burch於《人道實驗技術之原則The Principles of Humane Experimental Technique》所提出,之後此原則就在國際中普遍被作為實驗動物福利的立法準則。動物實驗的「替代」聽起來有點抽象,我們將目前現有的「替代方案」分為兩種方法讓大眾理解:1. 非動物性替代方法,以及 2. 動物性替代方法。【非動物性替代方法】1. 數學或電腦模型模擬數學或電腦模型可以模擬真實有機體或是系統的運作,而通過演算法,也能夠模擬當有機體受到其他因素的干預會如何變化。例如:透過電腦模擬心臟的功能,並且比較不同藥物對健康心臟和缺血心臟的影響。不過,若為了增強實驗結果的可靠性,電腦模型的預測最終仍可能需要來自活體實驗的數據。另外,過去用於教學的實驗室解剖,現在也能透過電腦的虛擬解剖,探索解器官的結構以及功能。虛擬模型連結http://www.sniffythevirtualrat.com/2. 細菌、酵母雖然細菌和酵母缺乏哺乳動物的生物複雜性,但它們已經能夠作為動物實驗的替代品並研究細胞、基因、DNA與毒性研究,並了解哪些物質具有導致質基因突變或是潛在毒性的可能。細胞研究有生長快速、培養條件簡單的優勢,雖然細菌和酵母缺乏哺乳動物的生物複雜性,但它們已經能夠作為動物實驗的替代品並研究細胞、基因、DNA與毒性研究,以了解哪些物質具有導致質基因突變或是潛在毒性的可能。3. 實體模型(解剖替代)和上述的虛擬解剖相同,這些實體模型可以用於手術的培訓,甚至在模型上進行不同類型的開刀手術而這樣的方式已不僅是一種替代(Replacement),而且也是確保動物實驗精緻化(Refinement)的保障,因為它確保受訓者(如:獸醫)在開始研究動物之前已經透過模型先熟悉了動物的身體,再開始執行其他手術或實驗。實體模型連結http://www.microdev.nl/index.php/products/md-pvc-rat【動物性替代方法】1. 使用生物組織生物組織可以透過提取人類或動物細胞進行組織培養後獲得,也可以從自願捐贈器官的死者獲得。另外,人體組織 (幹細胞) 也可以被用於建立3D器官模型,如:肺部、呼吸器官、腸道、心臟 。透過3D培養的呼吸道可以用於研究病毒如何感染肺部的纖毛細胞。2. 較低階無脊椎動物(lower invertebrates)有些無脊椎動物物種例如:果蠅,已可被用於阿茲海默症的研究以及和其他神經退化的疾病。3. 尚未成熟的脊椎動物尚未成熟的脊椎動物例如:雞的胚胎,可被作為研究感染以及病原體的替代對象。4. 使用動物組織(進行體外研究)從人道屠宰廠提供而來的動物組織,例如:來自屠宰場的牛的眼角膜。以牛的眼角膜替代使用活體兔子的殘忍德萊茲眼角膜測試(Draize test)。為了在推動「替代」的過程中能兼顧「動物福祉」與「試驗品質」,世界上已有超過20個國家成立「替代方法驗證中心」或「3R中心」(包括歐盟、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巴西等)。而台灣於2019年也開始了「建構生醫動物替代體系及開發關鍵技術」的四年計畫,逐步建立替代實驗體系。其他語解剖實驗相關的文章請見:兩棲、爬蟲動物的安樂死與動物福利https://sala.org.tw/blog/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