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時間篩選
  • 全部時間
  • 2022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1月
  • 2023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24
  • 2月
  • 3月
  • 4月
  • ALL
  • 實驗動物
  • 展演動物
  • 經濟動物
  • 同伴動物
  • 海洋資源
  • 野生動物
  • 議題與行動
  • 認識好好愛牠
  • 報導交換
  • 動物三兩事
老牛的故事,如果牠也能有一輩子 好好愛牠
老牛的故事,如果牠也能有一輩子
你愛吃牛肉嗎?過去務農人家的餐桌上很少有牛肉,因為台灣在早期農村年代,處處可見為農民耕田的水牛或黃牛,為感念牛隻的辛勞,長輩都會叮囑不食牛肉。近年來農業機械的發展,漸漸取代傳統以牛耕作的方式,使得臺灣役牛快速減少,為使這些勞苦功高的老牛頤養天年,台南市政府農業局於2010年在德元埤自然生態休閒園區建設老牛的家,是一所老牛安養中心,以關懷動物保護、尊重生命、人道立場及保種與生命教育等意義,收容來自全國退役的牛隻,讓老牛得到完善的照顧。如何申請?申請者致電台南市政府農業局,局處人員會做申請者調查與牛隻入場評估,包含健康狀況、牛”脾氣”與種類等等,審查通過才得以入住;若不合格,則協助轉介其他慈善團體,但也有一些特殊案例,例如農民本身年事已高,無力照顧者,將會准予收容。認識牛牛雲林縣一位81歲老農梁平先生在2010年將飼養了26年的老牛「牛牛」送到此地安養天年,2016那年,牛牛已是隻高齡32歲的老牛,相當於人類的117歲,10月12日管理員發現牛牛精神不濟,趴臥且食慾不佳,並有輕微下痢,趕緊通知牛主梁平前來探視,隔天梁平先生準備家鄉的牧草過來,刺激牛牛的食慾,梁平先生曾感慨的說:「老伴走了,現在最親的人就剩牠了!」,主人回去後,獸醫師再替牛牛抽血檢查情形不樂觀,最後在10月14日晚上因年紀大,身體老化,導致多重器官功能衰竭,在睡夢中離世。牛牛過世後,梁平先生又南下為牛牛辦後事,感謝牠的付出。牛牛是2010年「老牛的家」開園時第一批入住的老牛,「牛牛」是頭母的老水牛,牠在此陪伴遊客度過六個年頭,有著許多愛護牠的粉絲。認識淑女2014年在台南有一位80歲的老農夫黃再添先生,過去務農期間買過3、4頭牛做牛犁工,而這隻名叫”淑女”的牛跟著他最久,也最勤奮。淑女跟在他身邊近30年,隨著年紀大無法再拉牛下田,黃再添老先生捨不得賣掉陪他奮鬥打拚的牛,便將牛送到老牛的家安養,讓專人照顧。淑女身體狀況不佳,胃有破洞,入住的那年就花了單位9千多元在淑女修蹄及診治費用上,她也很有個性,不太搭理管理員,常會自己在草場某個角落,或者泡在水裡清涼,但只要一聽見熟悉的犘托車引擎聲,就知道是主人來了,會從遠處走來,或從水池爬上來見主人,黃再添先生總會帶牧草來探望淑女,他說看著淑女開心又無憂無慮的活著,就是對牠最好的報答。動物也有喜怒哀樂,牠們更知道人類對牠的好。牛是感情豐富的動物,牠也會用暖心及安靜的陪伴,真誠的回報我們。根據牛津大學開發的數據網站平臺「用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中食物生產的碳排放量研究,居碳排放之冠的食物為牛肉,1公斤牛肉產生的CO₂排放量為99.48公斤,是雞蛋4.67公斤的21倍,豬肉則為12.31公斤,雞肉為9.87公斤,也有一說是根據瑞典國家飲食署的調查,每生產1公斤的牛肉,大約會排放15-25公斤的溫室氣體,相較於豬肉的5公斤與雞肉的2公斤。你願意認識更多的牛嗎?每隻牛也可以有豐富的故事,如果牠能有一輩子~好好愛牠邀大家一起一件好事愛動物,生命,沒有不同:1. 一餐蔬食取代肉、蛋、奶,低碳食物以水果、蔬菜、穀物、堅果為主,豆類也是不錯的選擇。2. 揪親朋好友一起一餐蔬食3. 參考52個動物友善行動,你可以做出更多保護動物行動
Desserto仙人掌皮革在台灣了-動物友善從行開始 好好愛牠
Desserto仙人掌皮革在台灣了-動物友善從行開始
好好愛牠過去分享由墨西哥人開發的純植物纖維仙人掌皮革Desserto,現在在台灣真的買得到了!Desserto仙人掌皮革來自墨西哥Adrian和Marte分別在汽車和時尚行業工作,當時他們因為意識到環境污染問題非常嚴重,有感於動物皮革的消耗,他們一直在尋找替代品,歷經漫長的開發過程,做出了仙人掌製成的純素食皮革,他們辭去工作成立公司,專心研發,最後於2019年10月在義大利米蘭成功展示了這種皮革。Desserto仙人掌皮革具有高度的承受力,不含任何有毒的化學物,製作過程沒有動物測試,材質的厚度和質感,比起真的皮革毫不遜色,具有彈性、透氣和高度客製化的優點,還可以製成不同的顏色,加上仙人掌栽種全程有機,沒有污染,不傷害環境。致力成為亞洲第一的VEGAN設計品牌的Gullar,在2020年初得知有仙人掌皮革後,便積極聯繫對方,進口植物皮革研發鞋款、公事包、包夾等,Gullar這份對生命好、對環境好的心,獲得Desserto的授權,自2022年起可以在台灣販售仙人掌皮革材料及製品,這對想要實踐動物友善的消費者可說是一大福音。相較於動物性皮革製品,純素皮革商品開發時間較久,成本也相對高,但Gullar堅時不傷害任何動物,相信動物友善從行開始,選擇更有機,對地球更友善的方式,兼顧環境生態的保護與生命的愛護,開發多款耐用好穿的純素皮鞋,全程零殘忍。生命沒有不同,秉持一份尊重生命、環境永續的初心,Gullar讓我們看見了純植物皮革不再只是媒體報導上的國外案例,而是真實在台灣可以入手的友善動物的行動。其實,台灣還有其他無動物成份的皮革,基於尊重生命的理念,讓民眾有更多零殘忍的選擇,這真的是台灣人可愛的地方:1. VOOME 有經過PETA認證的台灣品牌。「給自己一個更柔軟的選擇,與萬物和平共處。」https://www.voome.tw/2. AISLE by abcense 精選非動物皮或以環保材質為主的家居用品,其中Inyati系列的商品皆為純素皮革,也都經過PETA認證https://www.aislebyabcense.com/3. Vegan7-純素皮件商品,在社群這麼介紹自己:一個尊重生命的開始,請支持不使用動物製品https://vegan7.co/4. C.L.M-Taiwan 製作所-全採用無動物性成分的乳膠皮革製造,屬純素皮革製品,沒有使用任何真皮素材,C.L.M-Taiwan 製作所同時也是好好愛牠的動物友善串聯品牌喔!https://www.facebook.com/clm2003/
動物「非」物-該退出的撈金魚遊戲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動物「非」物-該退出的撈金魚遊戲
台灣的夜市有著各種各樣的遊戲攤位,像是射氣球、套圈圈還有撈金魚。在這些戲攤位中,有許多的動物被當作是玩遊戲的贈品,其中不乏黃金鼠、金魚、鬥魚、小兔子、烏龜... 但是,你知道這些將動物作爲遊戲贈品的行為,往往會衍生岀許多動物福利 的問題,甚至是對活體動物的嚴重虐待嗎?在攤位的動物到了撈金魚的攤位,金魚被反覆撈起,許多甚至掉在地上成為乾屍;而套圈圈的攤位則是將一杯杯的鬥魚當作獎品。其他寵物鼠兔,有許多則是在還未斷奶就被作為獎勵品,且被放置於擁擠骯髒、食物不足的環境中,造成動物生病甚至死亡。其他因民眾抓取動物的方法不正確而動物長時間被反覆觸摸、挑選造成動物的 #緊迫 ,使小動物從高處掉落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被帶回家的動物小朋友或是民眾是透過抽籤、撈金魚/烏龜、打彈珠而得到動物後,通常是在低成本和無心裡準備的情況下將動物帶回家飼養,一但動物有傷病時,飼主往往沒有意願支付昂貴的醫療費,正因為動物是隨意取得的獎賞,所以動物容易在短時間內被棄養或是被不當飼養,造成動物管理的缺口,甚至是生態問題 。禁止用活體動物作為遊戲贈品連署今年5月11日,愛兔協會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禁止用活體動物作為遊戲贈品」的連署,不到10天就通過5千人門檻,而主管機關-農委會必須對此議題做出回應,目前已進入討論研議階段,期望農委會在7月19日前給予正面的回應。此連署推動俗稱「夜市條款」的修正,也就是《動保法》第十條第三款:「以直接、間接賭博或其他不當目的,而有虐待動物之情事,進行動物交換或贈與。」但此法條只限制將動物用於「賭博和不當目的」的交換或贈與,且需符合附加條件「虐待動物之情事」才受罰,所以難以在實務上稽查。因此,動保團體呼籲,條款中動物交換或贈與的「目的」,需要納入「娛樂、遊戲、宣傳 」,且刪除需符合附加條件「虐待動物之情事」作為違法的前提,才能有效禁止用活體動物作為遊戲贈品。對小編來說,撈金魚在童年時像是不足為奇的娛樂,但是等到長大後才知道將有情感的動物作為贈品,其實是違反生命尊嚴的生命教育。教育下一代尊重生命,不應該把「可愛」擺第一位,而是理解自身是否足以負擔得起飼養所需的花費,以及能夠全心全意地照顧牠們,並面對問題。
東卯黑熊之死-狩獵文化與野生保育如何平衡在自由天平的兩端? 姜博仁(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東卯黑熊之死-狩獵文化與野生保育如何平衡在自由天平的兩端?
關於名字和神獸在給東卯黑熊掛上編號37568頸圈之後(註1),我心想,希望你有個新的熊生,或許改個名字吧,頸圈編號數字上有6(順)和8(發),配上5台語的諧音『有』,感覺不錯,不會讓人連想到他以前把工寮當超商的編號,因此我寧可稱呼他為568,而不是711,3和7也有去山上的意涵,就自由吧。但我沒有想要取族語名或華語名,一來他原本活動區域來自泰雅,現在要到布農的傳統領域,然後我也不懂族語,但我希望他是全民的黑熊,可以得到全民的祝福,他,可以是他自己。魯凱的長輩曾經告訴我關於雲豹的儀式故事,雲豹對於魯凱是神聖的動物,如果不小心獵到雲豹,視為不祥,必須趕快就地掩埋,不能回家,以免把不祥帶回家中,然後要在掩埋地現場陪伴守靈幾天,並經過除穢儀式之後,才能回家。我最近才因為新冠肺炎確診隔離,我可以體會不能回家有多麼的不方便,家人小孩都沒有人幫忙照顧,以及對於家人的思念的侵襲有多麼大,對於以前山林刻苦生活的住民來說,獵人無法回家,家中少了食物的來源和支持的力量,『隔離』是影響多麼大的一件事。我相信這樣看待雲豹為神獸,以及誤獵的守靈儀式,一定讓當時的獵人,想盡辦法在打獵過程都不要誤獵到雲豹,這樣的傳統約束的力量,神話傳說禁忌不會只是故事,它也隱含著野生動物保育的精神與手段。這種尊敬動物為靈的精神,我也從一位魯凱傳統領袖中聽到他父親傳承下來的熊鷹羽毛的故事,那種他父親對於熊鷹的尊敬,以及繼承那一支熊鷹羽毛,對父親的思念,延伸到對熊鷹的尊敬與感恩的山林哲學,令我非常震撼和感動。類似的誤獵黑熊的儀式,我也聽布農的朋友說過把熊視作?人去看待。那只是儀式嗎? 不,我自己犯錯過,我也曾在一些儀式感的看似無意義的反覆行動中,讓自己反省,讓自己遺忘,希望自己心靈可以獲得解脫。關於東卯熊568我看到568,幾乎都是他被抬著出來,然後又抬著進去,我只是在他麻醉與健檢過程中,幫他掛上與設定追蹤頸圈。我沒有機會在野外看到活生生的他,但野放後,在接下來密集追蹤的24天,透過螢幕上一個一個回傳的活動點位,連接起來的軌跡路徑,我會想像把一隻令人敬畏的熊,套疊到我到過的美麗森林,想像在感覺可以擰出水來的氤氳雲霧森林中的他,像是在我面前活了過來。568開始一路往北和西北移動,有返家的行為。跨過郡大溪,再渡過郡大溪支流碰到峭壁,繞了一圈嘗試翻越不成,隔日從峭壁另外一邊翻越。逐漸轉往西北,我們開始擔心他靠近地利那一區的聚落農地,野放後2周,他翻越到了可以俯瞰濁水溪的崩壁頂,我知道他看到了濁水溪旁的那一片農地聚落,568你會受到那些農地工寮的食物吸引嗎?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與南投林區管理處馬上啟動應變會議,組織應變小組。從他過往闖入工寮的行為,大家深怕類似的事件再發生,為了確保居民的財產生命安全,必須做好警戒,不得以時可能要啟動捕捉,因此也大費周遭的把捕捉籠具先行運送到現場做好準備。當568第一次接近設定的第一道防線-濁水溪,當時就如打戰一樣,戰事似乎一觸即發,我們每一個人都如臨大敵,討論應變如同佈下重兵一樣,可能路徑與接近的農舍附近架設好4G即時傳輸紅外線自動相機,深怕他一靠近聚落就闖入工寮,然後面對一隻轉為習慣性闖入工寮的黑熊,為了人身安全,就要啟動捕捉,568就要在圈養環境中終其一身,這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結局。然而,誰都沒料到,當568沿崩壁陡下逐漸靠近,每一個人的心臟都像一拳超人中的King的帝王引擎一樣大聲的跳動。沒想到的是,陡下到濁水溪床前幾十公尺,來一個橫空90度大轉彎,即使左前掌截肢,568卻毫無懸念地直接橫渡幾乎不可能穿越的崩壁,繞了一個大圈,找了一個最少農地的天然林稜線移動,工作人員也隨即轉移陣地,部署4G相機在新路徑上可能經過的工寮與雞舍,提供主人防熊噴霧罐,並準備守夜隨時聽訊號和看衛星是否回傳位置。568悄無聲息地在天然林中移動,絲毫不靠近工寮與雞舍,在入夜後的7點,悄悄地渡過湍急的濁水溪,跨過台臨16便道,在公路上方過夜,當我們看到衛星回傳的定位資料,我們全都傻眼了,568採取迂迴戰術,繞道轉攻防線後方道路邊山坡睡起大覺,我們沿線每個可能侵擾的農地、工寮、雞舍必經路徑都佈下了重兵(4G即時傳輸自動相機),一切都做了白工,頓時覺得我們遜斃了,看著辛苦運來的捕捉籠,一堆不知道要拍什麼的紅外線自動相機,白忙一場,不禁莞爾。568,好樣的。原來,成見與既定印象一直都在默默地影響著我們,讓我們無法看到事情的全貌。看著568一路這樣跋山涉水,翻越峭壁,陡下崩壁,千山我獨行,迴避農地工寮,只為回家的想望,令人感動,我很想讓這次野放,轉化為全民護送黑熊回家的行動,只要先把他原本家園中可能會衝突的果園電圍籬給做好,就有機會。568在台16邊休息過夜之後,隔天開始往上爬,準備翻越水社大山。大家也再度召開應變會議,也有共識定調為護送黑熊回家,準備著第二道『關卡』-武界的守護。只要過了武界,下一道台14公路就可如法炮製神不知鬼不覺地穿越,就進入了昔稱「邑治第一山」的守城大山,然後到八仙山,過了這幾乎沒有什麼農地聚落的山區,大雪山的家,就在前面了。568從濁水溪谷海拔435m開始往水社大山攀爬,從海拔2059m水社大山山頂附近翻越,這個因為山高路遠而從小百岳中除名的山岳,接著下切到海拔1000m的溪谷,再於海拔1600m處翻越大尖山稜線,武界在望。每個人再度繃緊神經,現場開始24小時警戒,也通知村長和社區協會理事長協助告知村民,現場有工作人員戒備,目前觀察行為也是會避開人,請通知大家小心與發現通報。568沒有往我們希望他走的比較天然無農地,只有產業道路的那一段窄窄的最小衝擊區,卻往武界農地靠近,有點緊張,我們在現場工寮與道路附近聽VHF訊號,他沒有靠近,然後他就往西翻越武界山到水頭谷山之間稜線,來到較少農地的卓社林道與武界產業道路這一區的天然森林,也是原本希望他可以穿越最少農地的區域,夜間訊號穩定的休息者,隔天清晨5點多,568訊號開始變化移動,然後沒多久,訊號逐漸消失不見了。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搜尋過程,也就是大家知道的結局,循著屍臭味與埋葬蟲,找到掩埋於距武界產業道路100公尺森林裡的568,24天總計54.75公里翻山越嶺的回家,戛然而止。專家會議其實有討論到可能的返家行為,知道返家一路會有危險,越遠的路,也可能越多危險,越近的地方越有可能再度滋擾原本的果園工寮,但也可能就此定居在野放的新家,要不要野放呢? 如果我問你,要自由,可能會有危險,可能會付出代價,你會怎麼選擇呢? 我不知道568怎麼想,我們或許冷酷的、或許自作多情的幫他選擇,但我從他坎坷的命運,和一路返家的決心,我知道,他有勇氣。希望568你也可以知道,從林務局、林管處、特生、空勤、野聲、還有很多其他工作人員、部落的人,以及所有關心你的人,為你努力、加油和祝福過。這次我沒有機會幫你卸下頸圈,隔離中也沒法現場送你一程。聽到現場工作夥伴通知的當下,非常難過,連X都罵出來了,時間一度好像停止了,那種感覺,如同一起努力的現場夥伴所說的,感覺像是一位認識很久的人走了。我不知道死亡的原因,但整隻埋起來,從新聞稿說屍體完整,似乎沒有取走熊的任何器官的行為。我冷靜一下,不負責任的嘗試想像,或許是某些人,可能打獵,可能上山農務工作,可能誤獵,也可能自保,誤殺了熊,或許他們當下是驚慌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害怕有刑責,然後把熊埋起來,把頸圈破壞或丟棄遠方。若是一個刻意要殺熊的人,又為何不帶走熊,而只是埋起來呢? 一切當然要靜待相關的偵查。只是,我想起了那個誤獵雲豹或黑熊要埋起來守靈的儀式故事。關於山之呼吸、關於山是家我以前一直無法體會,為什麼一種動物會變成住民心中的神獸。直到我開始在山林走動,觀察一草一木、一花一獸,開始感知有些動物很少,很難遇到。每一次的山林行走,一吐一吸之間,身上的重裝讓我沒有力氣抬頭,但五色鳥、繡眼畫眉、白耳畫眉等各種動物,我從聲音覺察他們的存在,他們就像家人一樣,讓我知道誰在家,從對各種動物出現環境的了解,我可以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家。然後有一天,我聽到熊鷹叫,我努力抬起頭,瞇著眼看著天空一個小黑點,我知道,這是一個特別的家,有著廣袤的森林,有很多他的獵物,才可以支持他的存在,黑熊也是,雲豹更是,啊,我終於懂了,這是一個神聖的存在啊。這些神獸、這些傳說、這些祭儀,就是早期住民的山林生活中這樣來的吧。我很希望雲豹重回到台灣的山林,其實最希望的是,雲豹可以成為所有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神獸,那是一個所有人與這片土地有連結,把這塊土地當作家,守護著他的想望。對於長久生活於山中的居民來說,對於原本經常狩獵的文化的人來說,我相信在這樣的過程,山就像家一樣,就好比農地對於農人來說是一樣的意義,只是收穫的地方不一樣,收穫的物種不一樣。拿取生命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相信屠宰場殺豬供養大家肉品的作業人員,海上捕撈漁獲的漁民,一定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我哲思。狩獵呢?這次東卯黑熊事件,一開始令人傷心甚至生氣,但是是一開始直覺反應的殺熊那樣嗎? 是否不要先讓情緒和成見佔據,慢一點,不要急著獵巫,思考一下前後的脈絡呢? 是否日常的山林活動遇到了熊? 若是誤獵為什麼不敢通報? 往後要如何避免誤獵? 住民與政府的信任被打破之後,需要怎樣的努力才可以修復?現在狩獵管理辦法要修法(註2),嘗試往在地保育,自主管理的方向走。我相信,只有讓部落再度與山連在一起,也就是狩獵自主管理,山才會是家,當行走呼吸與山的脈動一起,或許,就說這是山之呼吸吧,也才能與山融為一體,那種溪流就是血脈,稜線就是肌理,心就是山。住民有對土地的連結與感情,自己的家才會珍惜,自然就可以減少這類誤獵的發生,受到尊重,也才會促進積極通報的心態,對於每一個生命的拿取,也變成了一件跟自己有關的嚴肅行為。當今狩獵雖然有些亂象,但不該是禁止的理由,現在進行中的許多原民狩獵自主管理試辦計畫正在慢慢的往好的方向走,也唯有真正的面對,真正的管理,以及真正的尊重,才可以導正往前走。讓這些問題真正的被處理,被轉化,賦予文化的內涵,和更多連結土地的作為,而不是只有幾行冷冰冰的禁止文字。我們從不希望我們的社會是一個怕這怕那甚麼都禁止的世界。東卯黑熊結局是令人難過的,但是,我們要可以從歷史中反省與學習,才會有成長,對於黑熊保育是如此,對於原民狩獵長期的不正義的修復,亦該如此。要有勇氣往前走,並做出改變,這是東卯黑熊要告訴我們的一件事。註1林務局新聞稿(2021年10月21日)-東卯山黑熊復原良好 重返山林密集整備作業中https://www.forest.gov.tw/forest-news/0068454註2我知道對於狩獵管理辦法修法,部分反對意見來自於對保育類動物的認知差異以及對主要狩獵物種野外族群生態的不瞭解。台灣的保育類動物有很多在野外族群豐富穩定(包括台灣野山羊和水鹿),但卻因為野生動物保育法對於飼養、販賣、虐待一般類動物完全沒有任何罰則,只罰捕捉一般類動物的人(是抓得到膩?),因此造成一窩蜂的把很多動物塞進保育類動物名單中,然後保育類分了三級,野保法卻把每一級都當作瀕臨絕種看待,完全不能動,我不懂分三級的意義在哪裡(註3)。我覺得很多動物保護團體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很多野生動物保育團體,遠大於我們埋首野外山林生態研究的人,我誠心希望這些動保團體在討論狩獵管理辦法修法,可以同理現在狩獵問題的各種面向,也幫忙推動野生動物保育法的修法,針對保育類分級有討論或進一步討論實質分級的意義(或者僅保留瀕臨絕種一級),針對一般類的買賣、飼養、虐待等也都可以有罰則和管理,也可以幫助到一般類的台灣獼猴飼養的問題,而不是現在的野生動物保育法完全管不到一般類的買賣飼養虐待等,這才可以幫助到更多的野生動物,透過狩獵實質管理,而非一昧禁止,才更可以改善現在狩獵有的一些亂象或不得已的苦衷,對各族群狩獵文化才可以有更進一步的深化與尊重。註32016年我寫的關於保育類與狩獵的文章『其實野生動物和原住民都需要轉型正義』https://sala.org.tw/blog/137註4林務局新聞稿-野放東卯山黑熊遇害 遺體送驗並啟動偵辦https://www.forest.gov.tw/forest-news/0069459
其實野生動物和原住民族狩獵都需要轉型正義 姜博仁(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其實野生動物和原住民族狩獵都需要轉型正義
山獸神20年前,1997年3月,那一年是臺灣黑熊在野外第一次被錄到影片,在那時是一個大新聞,因為『熊熊很難看~到啊』。那一次我跟兩位好友以及布農族卓溪部落的林淵源和高阿章兩位大哥一起進入玉山國家公園東部調查水生生物,沿路遇到許多的山羌、山羊與水鹿等動物,在當時我已經走過許多高山縱走路線、深入過大小鬼湖等偏遠山區和各個林道觀察動物,要看到水鹿是一件非常需要運氣的事,那是一個這些動物在台灣很多地方都曾經很少的年代,很多地方連很容易發現的水鹿排遺都看不到或很少(如當時的南二段與能高安東軍),但玉山東部這個地方簡直是動物天堂,排遺處處,我一路充滿著感動。其中一隻水鹿的相遇讓我印象深刻,當我氣喘噓噓低頭辛苦前行時,林大哥突然在我前方停住,把砍路的草刀(長圓柱木柄有著彎曲刀身的那一種砍草刀),刀不砍草卻把草刀倒拿,刀身夾在右腋下,長圓柱刀柄朝前,微側著身像是拿著一把獵槍的姿勢,對著下方溪床,右手食指有如扣下扳機,嘴巴跟著發出一聲類似槍聲的輕呼,我彷彿看到草刀上冒出火藥的煙,順著『開槍』的方向,透過樹林,看到邊坡下方河床上的一頭公水鹿,疑惑地看著我們,一會後發出一聲像是在罵我們的叫聲,然後『無奈』地轉身緩慢離去,步入林中消失。這是一個有如『魔法森林』動畫中遇見山獸神的場景,在這個曾是林大哥及其布農族部落的『家』的地方,這樣一個帶著開槍的獵人意象,這並不是做壞事啊,我以前是怎麼被洗腦的,看著山獸神水鹿離去的我,各種矛盾感覺開始撞擊著我…下山後,我看見許許多多曾經是天然森林的地方被砍伐後,變成的造林地、果園和農地。山獸神的家和他們後來呢?動物數量減少、瀕危甚或滅絕,棲地的破壞消失絕對是主要因素之一,不會只有單純狩獵的影響,但是在那個商業性大狩獵與山產店林立的時代,商業性狩獵卻也推波助瀾。那次畫面一直在我心中浮現,到現在都還清晰記得,每一次山行,我都在思考,當時的林大哥心裡的想法與感覺是什麼?而每次想到,我都有不同的猜測與想像。如同圖片的加註,林大哥想的是『動物?水鹿?鹿角?山肉?感動?家?布農?還是他自己?』或許,都有吧!有時,在我眼中,林大哥像是幻作那一隻如山獸神般的公鹿,我不知他是在說什麼,但他卻又無奈的轉身而去。讓保育類訂定的有意義,讓原住民傳統狩獵除罪化原住民族的狩獵權或許在野生動物保育法中,本質上並不是被禁止的,只是政府機關並沒有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第十七條第一項劃定狩獵區(註),因此在現在的狀況下形同禁獵。我們來假設一種狀況,山羌、山羊、水鹿等多數原住民族主要的狩獵動物,都是一般類動物,並非保育類,而主管機關也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第十七條第一項劃定原住民族地區非營利自用也都可以狩獵一般類動物,並向原住民族地區的地方主管機關或受託機關或團體(如原民自治形式的部落會議)提出申請(這是否可以算是原住民族對於狩獵權自治的一部份呢?),即可進行狩獵,而列入保育類動物是真正面臨威脅需要保育者,只有特殊的核准才可利用(如傳統祭儀並經過詳細的評估),因為本質上並沒有禁止原住民族(或者說任何族群)狩獵,只是站在要保護有危急狀況的動物變糟,我相信動物瀕危也不是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所希望的,這樣是否較不會有『還我狩獵權』的爭議呢?但是,偏偏山羌、山羊、水鹿等動物屬於保育類動物,而這些動物也是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狩獵物種,列入保育類卻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導致原住民族狩獵活動長期以來被污名化。換句話說,台灣的保育類動物名錄是真實反應『面臨威脅、族群危急、需要保育』嗎?那山羌、山羊、水鹿、獼猴等到底應不應該列入保育類?不同的目的、前提、標準甚或時空,都會有不同的考量,現在也不必要從這些動物的現況,去完全否定以前把這些動物列入保育類的時空背景。野保法把『保育類』分為瀕臨絕種、珍貴稀有、其他應予保育3類,依照『野生動物評估分類作業要點』加以訂定。但是呢,野保法只說保育類分3類,不管你是瀕臨絕種或珍貴稀有或其他應予保育等級,一律加以嚴加管制利用,並不會因為不同等級,而有不同利用限制,或應有不同的保育作為,導致列入其他應予保育類動物也與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在法律實務上有一樣的地位,那為何保育類還要分3類?而『野生動物評估分類作業要點』也僅只是說明『當評估項目中有兩項以上分數為四分或以上,或單項(不含分類地位)為五分,表示此物種生存已呈現危急狀態,則建議應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並沒有說如何根據評分去區分不同等級(或許保育類審訂的專家會議中有說明,但我目前找不到有公開上網的資料)。所以,根據野保法,保育類分3類大概可以說只是分好看的,然後野保法也沒有針對列入保育類之動物應該有何積極作為加以規定,也就是說,列入保育類動物,還分3類,還好多好多保育類動物,好棒棒,政府機關對於列入保育類的動物即使什麼都不用做也不違法,然後呢?(然後保育類動物就死掉了)。其實並非主管保育的機關沒有作為,只是在政府不重視之下,法律也沒有規定政府需編列足夠資源想辦法讓保育類動物族群恢復可以自保育類名錄中除名,林務局等主管機關的人員,即使有心,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以美國『瀕危物種保育法』為例,僅針對是否『瀕臨絕種』加以制訂名單,然後規定政府與相關主管機關需要編列足夠預算與積極作為讓這些動物不再瀕臨絕種,不然就是失職。那為何台灣的保育類動物有這麼多物種,但其中有好多種看似一點都不『危急』呢?因為很多物種在缺乏足夠資料下,被保留在保育類中,又只能一級一級的降,而野保法又沒規定需要對保育類動物有積極作為,主管機關也沒有足夠資源進行保育研究,也就不會有更詳細的資料,然後就一直在保育類名錄中。又為何有些專家那麼不願意把動物移出保育類名單呢?問題就在台灣還有很多的盜獵,且很多盜獵還是漢人為之,因為野保法只針對管制範圍內的獵捕、宰殺一般類動物有罰則,對於買賣一般類動物並沒有罰則,所以買賣一般類動物者只要一句『不是我抓的』就沒事,在有那麼多的飼養、藥用、食用還有放生需求市場下,利之所趨,山林原野持續有捕捉野生動物,抓鳥販賣飼養、提供宗教團體放生等等。政府機關會說野保法有針對獵捕一般類野生動物有管制和罰則,所以對於一般類野生動物也有提供法律的保護。別太浪漫了!台灣山林原野也很大,一點點的山林執法人力,到現在抓了幾個呢?有抓到幾個到處抓白頭翁、綠繡眼給宗教團體隨處亂放生的人嗎?連要查緝盜獵濫捕保育類的食蛇龜和穿山甲的都很難了,更何況是不受重視的一般類野生動物?政府不給足夠的保育警察人力資源,不針對『買賣』立法管制,從買賣源頭控制(包括放生的管制),就沒有機會遏止大量捕捉野生動物進行商業買賣的惡風。也就因為專家都知道這些狀況,所以有很大獵捕壓力的動物,審查專家多數很保守的不希望從保育類名單中移除,因為至少保育類動物針對買賣還有罰則。針對一般類野生動物的商業濫捕與買賣如果能夠有法律管制,就能讓保育類動物名錄的制訂回歸理性的討論,保育類動物名錄能夠合理真實的反應現況,讓保育類動物是真正面臨威脅且危急者,而非落入『越多保育類才可以有越好的保護』的弔詭思維,反而讓保育類的制訂失去意義,並且進一步規定需有積極作為,讓這些面臨威脅與存亡的保育類動物,族群恢復,不再是保育類動物,與原住民族的傳統狩獵的衝突就有機會極小化,也可以除罪化。既然有機會修野保法,是否可以更為完善的修呢?1. 針對一般類動物的商業買賣,應該在合理範圍內,也有相關的管制與罰則,以遏止商業買賣一般類動物的不合理利用。2. 保育類動物需不需要分級?是否不需分級,僅需有瀕臨絕種保育類?都可以再討論,如果要維持分級,應該要有針對不同分級有不同的管制規範,例如,瀕臨絕種是真的很危急,連任何利用都有可能對其族群造成顯著危害,例如石虎、黑熊、水獺。珍貴稀有或其他應予保育是否就可以據此針對『非營利自用』加以區隔?3. 針對國內保育類動物部分,應該要立法規定提供足夠資源給主管機關,以進行積極作為讓保育類動物不再面臨威脅,族群能夠恢復之後,自保育類動物名錄中移出,因為列入保育類一點都不是光榮的事。4. 在狩獵活動是允許的情況下,狩獵過程中對瀕臨絕種野生動物或非目標動物可能的誤獵(by catch),不會因為是否開放保育類的非營利自用才會被誤獵,但卻可能會在現實執法層面上造成困難或漏洞,因此修法過程中應該針對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受到誤獵的影響,有小心的評估與對策建構。5. 有爭議的幾種主要狩獵物種的保育類地位,在完善與有對話的修法背景下,應該再次進行評估,如果資料不足,應該投入資源進行科學調查,並與部落共同進行,儘速釐清。搭配不同保育類等級具有實質不同的利用限制,以減少原住民族傳統狩獵與保育的衝突與對立。6. 與原住民族傳統狩獵文化利用相關的物種,應該都需要與原住民族有彼此尊重與對話的管道。狩獵這一部份的修法被操弄成族裔,雙方都不應該無限上綱,對族群與動物都沒有幫助,但部落狩獵被污名化卻需要大家的努力來協助澄清,這也可以視作是轉型正義的一環。有對話其實是一件好事,不同觀點也都浮現出來。少一點情緒,多一點情感,讓我們一起找一條更好的路,當我們彼此都謙卑聆聽另外一方的見解,學習自己不足之處,我們才都可以一起變強!我相信傳統狩獵文化智慧,但我也相信科學監測研究,科學與傳統智慧並非0與1,可以是1+1,甚且會大於2,一起因應現今因環境開發、人口數、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影響,而與過去很不同的生態環境與時空背景。延伸觀點:1. 高潞委員修法前【野保法修法缺漏多不應強推,充分對話去除狩獵文化汙名】https://goo.gl/tUjlv12. 屏科大野保所在修法後覆議前【在原住民族狩獵除罪化的同時,該做的事做了嗎?】http://goo.gl/Q6tN6N3. 中山大學顏老師【莫讓狩獵議題聚焦族裔,應通盤檢討的是台灣缺乏環境永續的共識】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16388404. 高潞委員在覆議後【野生動物保育修法,應以肯認原住民族狩獵文化與權利為對話基礎】https://goo.gl/hHSNal5.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狩獵管理與保障瀕危物種之存續】聲明稿https://goo.gl/5UzhBh註 狩獵修法背景與野保法相關法條:這一次野生動物保育法(野保法)第21-1條文原本修改為:『台灣原住民族基於其傳統文化、祭儀及非營利自用,而有獵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之必要者,不受第十七條第一項、第十八條第一項及第十九條第一項各款規定之限制。前項獵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之行為應經主管機關核准或備查,其申請程序、獵捕方式、獵捕動物之種類、數量、獵捕期間、區域、非營利自用及其他應遵循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定之,並應依尊重原住民族文化、部落自主管理之原則定之。』與原條文的差異包括:1. 增加了『非營利自用』2. 增加了『或備查』,也就是狩獵不需核准3. 增加了『並應依尊重原住民族文化、部落自主管理之原則定之』野保法第十七條第一項規範的是一般類動物(並未規範魚類等水生動物)的獵捕,『應在地方主管機關所劃定之區域內為之,並應先向地方主管機關、受託機關或團體申請核發許可證。』,也就是其實野保法並未禁止獵捕野生動物,只是現在並沒有任何劃定可以狩獵的區域,所以形同『禁獵』。野保法第十八條第一項規範的是保育類動物不得獵捕,但第十八條對於『族群量逾越環境容許量者』的保育類動物之利用,可以『經地方主管機關許可;其可利用之種類、地點、範圍及利用數量、期間與方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要思考的是,族群量逾越環境容許量者,在什麼情況下,還應當是保育類?野保法第十九條第一項規範的是獵捕野生動物的方式,希望禁止獵捕效率太高的工具與方法,減少獵捕對野生動物族群的衝擊。因此,以17-19條來看,野保法並未禁止狩獵,但只能在公告的『狩獵區』進行,且大概只能使用徒手、獵槍或簡單的工具為之,這一條其實是允許『獵槍』的,但『獵槍』這一部份則與『槍砲彈藥管制條例』有關。
圈養鯨豚的不美麗卻哀愁-牠何時能自由? 圖:Chiafang Tsai
圈養鯨豚的不美麗卻哀愁-牠何時能自由?
美國一間邁阿密水族館(Miami Seaquarium)4月9日發生表演中的海豚攻擊事件,一隻公海豚當場對女訓練師多次衝撞,導致女訓練師受傷,她想辦法游回岸上,雙膝跪地顫抖,隨後被送醫急救。這一幕讓現場的一名攝影師卡本特(Shannon Carpenter)拍下影片PO網,水族館事後表聲明解釋,稱這隻公海豚在表演過程中,與女訓練師發生相撞事故,導致公海豚改變日常行動,而且變得暴力,進而攻擊訓練師。據悉這隻攻擊訓練師的公海豚,是1990年在水族館內出生長大的海豚桑丹斯(Sundance),今年23歲。在2019年,墨西哥一所海豚海洋樂園也曾發生海豚攻擊人事件,一位10歲英國女孩參加渡假體驗「與海豚共游」遭兩隻海豚拖入水裡咬腳和身體,造成身上多處遭咬傷瘀青,業者說海豚一般不會攻擊人,推測有可能是其中雄性海豚發出賀爾蒙,才導致海豚出現攻擊性。以上只是近期圈養海豚攻擊人的例子,另一部2013年發行的紀錄片《黑鯨》(BLACKFISH)則描述一隻公虎鯨提利康(Tilikum)在美國海洋世界Sea World發生攻擊人員事件始末,要探討鯨豚為何攻擊人,先了解牠們受到什麼對待。邁阿密水族館成立於1955年,是美國最古老的海洋水族館之一。除了海洋哺乳動物外,館內還有其他魚類、鯊魚、海龜、鳥類、爬行動物和海牛等,外電報導指出,該水族館有多次違反動物福利事件的紀錄,像是拿腐爛的魚餵館內動物,以及把一頭虎鯨養在破爛的水族箱裡長達25年,美國農業部在去年6月發表一篇長達17頁、紀錄該館違規內容的報告。邁阿密水族館另一個頗為人知的圈養動物是虎鯨蘿莉塔(Lolita),早在1970年,蘿莉塔和另外6隻小海鯨在美西華盛頓州遭捕獲上岸,隨後小海鯨就送到美國各地水族館表演,至今只剩蘿莉塔還活著,牠在邁阿密水族館裡已待滿50年,長時間的不自由、壓迫式空間及訓練,足足為水族館賣命的50年,對動物而言,是多麼漫長且身心煎熬的勞役歲月,50年可以讓一個新生兒邁向老年,而蘿莉塔自6歲被捕至今,未曾游出水族館一呎。多年來,動保人士不斷為邁阿密水族館的虎鯨蘿莉塔請命連署,希望牠能獲得自由重回大海,直到今年,美國農業部終於批准蘿莉塔的退休令,牠不用再對買票的人類進行表演,甚至有可能被釋放到普吉特海灣(Puget Sound)的一個海濱庇護所。被圈養的海豚快樂嗎?國外曾經有生物學家想了解海豚的心情,想知道怎麼做才能讓牠們過得更快樂。在一座靠近巴黎的海洋公園中,他們花了3年觀察圈養海豚,發現海豚最喜歡跟訓練師互動。海豚的智商相當於6-7歲的人類小孩,科學家發現海豚智商高,會思考,是少數知道鏡子裡看到的是自己的動物,牠們會做出各種動作表情,甚至扮鬼臉裝可愛,活潑好動的海豚整天被關在單調、狹小的水泥池裡,活得漫無目標,大多時間只能自己玩玩具,因此訓練師成了每日除餵食時間以外,可以和牠們有互動與溝通,建立情感的生物。所以,要說海豚喜歡與訓練師互動,追根究抵,其實是牠們被困在圈養環境裡的不得已,野生海豚當然要在野外比較快樂,遼闊的海洋就是牠們原生的環境。圈養海豚有必要嗎?這首先要問我們自己:為何要圈養海豚,為了研究、保育、教育、還是娛樂?或許你會說,有了研究,才能得到海豚做好動保教育,達到保育,上述說法有待進一步討論,畢竟選擇在自然海域環境對海豚進行觀察或研究的科學家仍大有人在,而最具爭議的,以娛樂為目的的展演,是必要的嗎?海豚哪裡來?無論是鯨魚或海豚,世界各地的水族館包括台灣唯二有在表演的兩間,幾乎都是向國外買進來的,交易的源頭還是野外捕捉,捕捉的結果,業者大多只要小的,而且性別比例上母的居多,以便未來有繁衍的價值,我們的買票進場,剝奪了牠的自由,以及天倫之樂,只要法令不禁止,只要買賣還在,就進入無限循環。我們可以怎麼做?法國已禁止不能再購買或繁殖海豚和虎鯨,2026年起禁止鯨豚展演,台灣何時跟進?1. 無論你在台灣或國外,不要再進場看鯨豚表演,也請親朋友好不要去看表演2. 與業者溝通,請他們停止鯨豚表演3. 與政府單位構通,要求制訂法令禁止鯨豚表演上述1,請大家多多行動與分享;上述2和3,交給 #好好愛牠 和其他動保組織,讓我們選擇相信,也要一起努力,因為任何可能都有可能。
將擱淺海豚推回水裡,等於將其推向死亡?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將擱淺海豚推回水裡,等於將其推向死亡?
4月13日時美國德州金塔納海灘(Quintana Beach)發生一起擱淺海豚,最終被遊客「玩」死的悲劇。遊客不只「騎坐」奄奄一息的海豚身上,甚至將牠拖到水中與其共游。最終,這隻海豚在沒有適當的安置下,被玩弄死亡。有些時候,我們也可以看到網路上有許多善心人士,將擱淺的鯨豚推回海中的影片。雖然這是愛心的舉動,但其實這等於是將海豚推向死亡!因為海豚和我們一樣是哺乳類,靠的是肺在呼吸,牠們沒有魚在水中呼吸用的鰓,如果把沒力氣游泳的海豚再推回海裡,牠將因沒有力氣浮水游泳,而窒息於海中。鯨豚會擱淺是因為牠已經生病,或是發生意外,因此需要擱淺至岸上,以便呼吸。同樣用肺在呼吸的還有海龜,儘管海龜只要在海上吸一口氣就可以潛入水中長達數小時,但當看到海龜擱淺時也要注意,隨意把海龜推回海裡亦有可能使牠窒息,因為牠的身體狀況可能出了問題,或者被漁線纏住,因而無法游泳。民眾如發現有鯨豚或海龜擱淺應立即撥打海巡署通報專線「118」,並且遵守鯨豚救援的「四不三要」原則:不要讓鯨豚受到風吹日曬 不要站在距離鯨尾部和頭部太近的地方 (避免人員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不要推拖拉鯨豚的胸鰭、尾部或頭部,也不可翻滾牠們的身體 (避免鯨豚骨折) 不要喧嘩 要扶正要保濕 要記錄呼吸心跳
【全年禁捕抱卵母蟹案】後續-勇於發聲,牠們的處境就能改變 好好愛牠
【全年禁捕抱卵母蟹案】後續-勇於發聲,牠們的處境就能改變
暨今年一月報導過的「 生命值得被好好對待-搶救抱卵母蟹」一文,由鄭同僚老師在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搶救抱卵母蟹、保護漁業資源,要求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修改現行管制辦法,全年禁止捕撈抱卵母蟹」一案於2月24日第二次交流會中做出決議,與會代表達成以下修正原則:資源管理面1. 抱卵母蟹禁捕期由8/15-11/30,加長為8/1-12/31,每年計有5個月的禁捕期。2. 採捕鏽斑蟳等5種螃蟹殼寬加大1公分(例如:8公分->9公分),才能捕捉。3. 全年禁止販售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蟳蟹物種或不符規定的抱卵母蟹禁捕期間。漁業生產面1. 船長落實卸魚申報以掌握蟳蟹資源動態。2. 納入觀察員進行科學觀察,蒐集研究數據。基於上述的共識,漁業署也在3月24日公告「沿近海漁船捕撈蟳蟹類漁獲管制措施」修正草案,除了明定禁捕與禁賣的措施,同時增加船長落實卸魚申報以掌握蟳蟹資源動態,訂定各項蒐集相關科學研究數據及瞭解漁船作業模式的內容,新增觀察員隨船執行科學觀察之規定,也強化漁業人員應盡的責任。此外,漁業署也推動海洋資源永續發展的配套管理如下,讓此一公民發起的政策參與提案,有了善意且積極的作為。資訊公開面1. 邀集產、官、學、公民團體組成諮詢小組,依據科學研究結果,每半年滾動檢討管制措施2. 讓全民檢視執行狀況,協助產業永續經營。產銷輔導面1. 輔導建立生產地友善漁業標章,提升產業形象與價值。2. 結合產地標章,協助行銷,建立多元銷售管道。全年禁捕抱卵母蟹提案,一個關心生態永續的舉動,不僅促成將禁捕螃蟹加大,禁捕期間加長,也在「沿近海漁船捕撈蟳蟹類漁獲管制措施」修正案中加入觀察員的科學觀察,每半年觀察管制措施的成效,以及產銷輔導的協助等等,這是一個極為正面的公民提案進展。好好愛牠邀您一起「一件好事愛動物」,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善用你正向的影響力,勇於發聲,牠們的處境就能改變。以下是我們在4月6日得到的鄭同僚老師的回覆,很感謝鄭老師的鼓勵。Q1. 您覺得這提案能在10天以內就達到連署,最主要的原因為何?鄭老師:短暫時間連署超過五千人,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問題容易被瞭解,也容易被同理,然後,連署消息能迅速傳達到會關心這問題的人群中。Q2. 漁業署在一個月內就提出修正草案,這算是很快回應民意的一典範,相信老師您事前也做足了功課,您覺得最大的助益有哪些?鄭老師:首先,是公民集體力量的展現,讓官府重視。其次,是幾個立委的支持,讓漁業署不敢疏忽。最後,是 #遇到一個能力好觀念進步的漁業署長。Q3. 老師會給其他想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的人什麼建議嗎?鄭老師:光靠連署平台,是一定沒辦法達成五千人的門檻的,一定要善用其他社交網路平台,如我用的臉書。臉書宣傳,要有吸引人的內容,講好故事,才會感動人去行動。
422地球日投資我們的星球:打造52個動物友善行動的美好日常 好好愛牠
422地球日投資我們的星球:打造52個動物友善行動的美好日常
親愛的好好愛牠朋友們:好好愛牠感謝大家支持,我們認識了很多共同為動物福利而努力的友會伙伴、認真的在地頭家、企業品牌乃至於每一個人,用自己的方式相挺,感謝每個指教與支持,我們會繼續為你、我、牠的美好生活更加努力。每年的4月22日為地球日(EarthDay),今年邁入第52週年,這是全球最盛大的環保節日,人們不分國籍,在世界各地宣傳和實踐環保理念,為我們的地球盡一份心力,沒有人是局外人,然而地球不只有人類在住,還有無數的牠們,供人類食衣育樂用。2022年地球日的主題為「投資我們的星球」(Invest in our planet),疫情發展至今,人們有了與病毒共存的認知,也更加體認到我們對環境的所作所為,已經對世界上50%的物種造成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無論是水裡或陸地上的牠們,都只想有一個安定的空間,繁衍後代,好好生活,而不是被迫用來實驗、食用,或是只能與塑膠垃圾為伍。我們的行動能改變牠們的處境,只要你願意。地球日-打造動物友善的美好日常-留言送好禮抽奬活動地球日官網(https://earthday.org.tw/) 針對休閒娛樂、飲食、穿著與裝扮、吸收新知識與互動、交通與行動、社會公益、居家或辦公生活推出52項綠行動,基於動物友善的理念,好好愛牠協會和好伙伴台灣友善動物協會(Kindness to Animals, KiTA)一同推出52個動物友善行動,從生活中的小舉動,或是平時不太注意但非常輕易的選擇,關於對牠好的行動,其實我們能做的很多,邀請您參與動物友善的美好日常,現正舉辦活動抽獎,留言抽以下獎品:植芮堂-素食保養的美好 純素面膜*5盒(3片/盒)好日子-無痕減塑的美好 環保食袋*10個RicoRico-純淨蔬食的美好 植物肉包(每份三盒RicoRico純淨健美餐,口味隨機出貨)*5組請參考活動連結,時間到4月22日止,敬請把握機會喔!https://www.facebook.com/saveanimalsforlove/posts/495391905436250[52個動物友善行動]休閒娛樂1. 不要看鯨豚或動物表演2. 參與淨灘活動3. 購買二手書籍或玩具4. 不隨意餵食野外/動物園的動物5. 逛蔬食友善市集6. 觀看動保教育影片飲食方面7. 拒絕吃生切活煮的海鮮8. 嘗試減肉/無肉飲食9. 以植物奶代替牛奶10. 不食用蜂蜜製品11. 不食用雞蛋/選擇非籠飼雞蛋或純素蛋12. 少購買瓶裝水13. 支持愛護動物,綠色保育的農產品14. 以環保餐具代替一次性餐具15.  買飲料自備環保杯和環保吸管穿著與裝扮16. 選擇零殘忍美妝品17. 選擇人造羽絨服18. 不購買真皮製品19. 選擇有機棉服飾吸收新知識與互動20. 參與動保教育講座21. 認識無動物實驗標章22. 追蹤動保團體的社群23. 透過影片、文章瞭解動物的處境24. 以領養代替購買同伴動物25. 關注動物/海洋保育議題26. 建構正確飼養觀念交通與行動27. 儘可能以走樓梯取代搭乘電梯28. 每日通勤選擇搭乘大眾運輸或是騎單車29. 行經野生動物活動區,要注意不打擾不傷害野生動物30. 不攜帶寵物進入生態保護區社會公益31. 愛護動物,發現捕獸夾或陷阱,或者看到受傷的動物要通報(1999)32. 認養實驗後仍安好健康的動物33. 擔任動保團體志工,一同為動物發聲34. 捐款或捐發票給動保團體35. 捐物資給動保團體36. 參與動物友好行動,例如支持動物福利連署37. 擔任實驗動物的中途之家38. 發票可捐贈,愛心碼2181(愛牠幫牠)39. 在自己店家/辦公室/校園擺放動保團體的宣導刊物40. 在外遇見導盲犬/緝毒犬...執勤,不打擾不喧嘩不要合照41. 向你的親朋好友分享一件動物友善行動,例如二手書可以義賣捐出所得42. 檢舉/譴責含有動物虐待的事件/影片或廣告辦公或居家生活43. 口罩丟棄時剪掉耳朵兩邊鬆緊帶44. 地震發生時,也要照顧好家中的同伴動物45. 不要捉弄寵物,只是為了有趣好玩46. 帳單電子化,發票存載具47. 減少衝動型購物,物品夠用就好48. 選用節能標章的家電用品49. 冷氣溫度不低於26度50. 節約能源,養成關燈省水的習慣51. 自備購物袋取代一次性塑膠袋52. 減少使用或購買一次性的消耗品認識KiTA-台灣第一個在街頭推廣動物權:https://www.kitanimals.org/成為植迷店家:https://www.kitanimals.org/products_detail/13
對母雞好、對環境也好 荷蘭品牌 Kipster 碳中和雞蛋成超市搶手貨 李沛恩
對母雞好、對環境也好 荷蘭品牌 Kipster 碳中和雞蛋成超市搶手貨
位於荷蘭的Kipster,是一座既對動物友好,也追求環境友善的養雞場。他們除了提供母雞舒服的生長環境之外,更企圖打造碳中和雞蛋,實踐其永續目標。歐洲是全世界最早開始提倡動物福利的地區,荷蘭也自2012年起,禁止使用格子籠飼養雞隻。在荷蘭,消費者在蛋盒上看到由荷蘭動物保護機構Dierenbescherming授與的「Beter Leven」(更好生活)認證標章,就能知道產下雞蛋的蛋雞生活在優質、友善的飼養環境中。一顆獲得Beter Leven三顆星滿分的雞蛋,大約是10元台幣。由於沒有昂貴得讓當地人無法接受,購買「三星雞蛋」可說是人人都有能力做到且同時能促進動物福利的消費行動。我在荷蘭的Lidl超市貨架上找到Kipster出品的「三星雞蛋」,包裝好看、一盒有五顆,售價是1.29歐元(約台幣44元)。好奇上網搜尋之後才發現:Kipster不僅將動物福利的概念落實在蛋雞的飼養方式上,更努力在飼養過程中達到碳中和。讓我們一窺Kipster的養雞場,看看他們如何讓動物福利與碳中和兩個目標攜手並進。Kipster——為傳統畜牧業帶來變革的養雞場Kipster被譽為「為傳統畜牧業帶來變革的養雞場」,由Stijn Claessens、Ruud Zanders、Maurits Groen以及Olivier Wegloop四位具備永續發展、環境和家禽飼養等多元背景的專家共同創辦。第一座Kipster養雞場位於荷蘭南部的林堡省(Limburg),模組化設計的養雞場可容納三萬隻蛋雞,每天能生產2萬2000顆新鮮健康的雞蛋。依據他們的網頁介紹,Kipster是一座對動物友好、也追求環境友善的養雞場。除了提供母雞一個舒服的生長環境,更企圖打造碳中和雞蛋(Carbon-neutral Eggs),以實踐其永續目標。負責調查產品動物友善及碳足跡(指產品製程中造成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獨立機構Dierenwelzijnscheck於報告中指出:Kipster每公斤雞蛋的碳足跡只有1.3公斤,而普通雞蛋每公斤的碳足跡則為4公斤。若人們能盡可能減少碳足跡,便能逐漸達成碳中和的目標。話說回來,碳中和與雞蛋到底有什麼關係?碳中和與雞蛋有什麼關聯?所謂碳中和,指的是「碳排放量與減少的碳排量之間互相抵銷,達到淨零碳排放量(Net-zero Carbon Emission)的效果。在生活中,交通、能源生產、農業和工業等過程所釋放的二氧化碳,都會增加碳排放,若想減少碳排量,可以『碳抵銷』,或稱『碳補償』,也就是以再生能源及能源節約作為補償方式,達到抵銷碳排放量的作用。」(綠色和平,2020)養雞場飼養蛋雞時,必然會產生一定的溫室氣體,而Kipster為了達成碳中和的目標,在養雞場建築用電、飼料以及產品包裝上選擇更環保的做法,以盡量減少碳排放作為補償,因此 Kipster 出產的雞蛋即可稱作「碳中和雞蛋」。養雞場太陽能發電 自產自用還能外銷能源的自給自足更可以說是達成碳中和的重要手段。Kipster養雞場的雞舍有著傾斜的屋頂和玻璃帷幕,50%的自然光因此可以直接照射到室內,讓蛋雞能享受大約13小時的日照;屋頂上1,097片太陽能板所提供的電力,甚至超過了雞舍本身的用電需求,目前Kipster太陽能板產生的能源僅有四成供雞舍使用,其餘的六成電力則對外出售。選白蛋還是紅蛋?蛋殼顏色和營養價值無顯著關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在2017年的報告中指出,畜牧業占用了全球近八成的農地(包括放牧地、圈養場、集中型養殖場、種植飼料的農地)。為了避免耗用更多農地來生產飼料作物,Kipster把重心放在飼養白羽的蛋雞——因為相對於棕羽的蛋雞,白羽蛋雞食用比較少飼料。一般來說,大眾都會認為深色雞蛋比白色雞蛋更有營養,但其實蛋殼的顏色與其營養價值並沒有顯著相關,反而是母雞的健康和飼料配方對雞蛋品質有比較大的影響。吃剩食飼料的健康雞Kipster也與荷蘭當地的大型麵包坊、超市合作,回收店家無法販售或剩餘的食材,例如超出保鮮期的麵包、餅乾等,用來作為雞飼料的基底。Kipster的特製雞飼料是以95%的剩食加上5%的礦物質維生素,能確保他們的蛋雞即使食用剩食基底做成的飼料,依然可以攝取足夠的營養,如此一來,他們也更能控管雞蛋保持一致的品質。儘管這個做法使得Kipster 的雞蛋無法成為有機雞蛋,但一公斤的Kipster雞飼料比普通飼料減少了50%的碳排放,達成他們設定的永續目標。連蛋盒也環境友善Kipster在超市貨架上顯眼的淡藍色蛋盒亦經過特別設計。這些由馬鈴薯澱粉、纖維以及水製成的環保蛋盒,比傳統包裝減少90%的碳排放。另一種塑膠包裝則由100%再生的PET製成,並確保這些包裝能夠回收,有效降低環境污染。致力於動物福利與環境友善的先驅者從模組化的雞舍、太陽能板到雞飼料的選用,Kipster皆以低碳永續為出發點,近年也因此陸續得到許多促進動物福利、永續環境相關的國家及國際獎項肯定,進一步確立了環境永續、動物福利和商業考量並存的可行性。Kipster期待自身不是唯一一間實踐循環農業的公司,更盼望他們所秉持的理念與做法將能被更多城市農業採用,一齊為環境盡一份心。(本文作者:李沛恩 Pei En Li|自我介紹時會說自己做城市規劃,但內心深知關於城事永遠理解得不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