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時間篩選
  • 全部時間
  • 2022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1月
  • 2023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24
  • 2月
  • 3月
  • 4月
  • ALL
  • 實驗動物
  • 展演動物
  • 經濟動物
  • 同伴動物
  • 海洋資源
  • 野生動物
  • 議題與行動
  • 認識好好愛牠
  • 報導交換
  • 動物三兩事
【聯合聲明】抗議新竹市立動物園環境遲遲未改,卻急於「借用」新老虎進行展示,動物淪為被利用的商品 好好愛他倡議組整理
【聯合聲明】抗議新竹市立動物園環境遲遲未改,卻急於「借用」新老虎進行展示,動物淪為被利用的商品
去年10月,新竹市立動物園飼養的最後一隻老虎「六福」離世後,園方再次向六福村接洽借展老虎,並於1月16日發布新聞表示新老虎已抵達園區。但其實六福還在世時,動團曾接獲多位民眾檢舉有關園區內的動物飼養問題,因此早在去年年2月,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就協同了專家學者一同前往動物園進行現場勘查,提供了園方提升動物福利的相關建議,並也在高虹安市長日後舉辦的座談會中提出相同的訴求,獲得市府團隊的改善承諾。然而,時間過了一年,除了未見承諾被落實,動物繼續受苦,園方更是在短短的時間內為了滿足遊客,再次向私人企業引入新動物個體,而非積極改善園區現有的問題,根本漠視動物福利,更是與當初高虹安市長提出的動保政見不符。【動物園飼養問題繁多,竹市府承諾改進卻跳票】    早在112年2月14日,動團就協同TAZA台灣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代表、食肉目動物專家共同前往新竹市立動物園與園方會勘,討論園區內超過20個不同物種的動物飼養與展區設計問題及改善建議。更在同年2月17日受邀參加新竹市長視察動物園座談會,提出園方應擬定短中長期改善計畫等訴求,會議中市府團隊也承諾將廣納各團體建議,納入未來動物保護政策,並責成產業發展處及動物園,持續追蹤與落實相關事宜。TSPCA執行長姜怡如表示:「過去一年期間,動團因為擔心動物狀況,也曾向動物園園長聯繫,想了解園方的改善進度以及建議是否適用,但未得到任何回應。今年1月8日於電話中,產業處副處長僅表示的確對於動物園「督導不周」,會再找TAZA到場給予指導,但此說法不符邏輯,因為在一年前專家學者就已經提出具體的問題與建議,市府的動保政見似乎淪為公關說法,令人遺憾。」去年二月,專家學者就曾提出孟加拉虎與展區問題,包含:一、當時孟加拉虎已出現刻板行為(異常行為),代表動物精神上已經出了問題,園方應盡全力增加環境豐富化。二、動物展區空間過於狹小、單調,但展區空間既已成形修建不易,除了增加環境豐富化措施,可重新進行後場廊道之規劃,與隔壁也已經出現刻板行為的馬來熊或紅毛猩猩不定時交換展區,讓動物獲得多樣的刺激因子,減少異常行為、刻板行為的發生。三、動物躲避、休憩空間不足,展區單調且暴露人群視線之下,容易造成動物產生心理壓力,應增加平台以及保留展示空間內的自然植物,供動物休息、躲避。四、因應動物年邁,除應做好年老動物的健康管理外,展區中的水池,需增加更趨緩之坡道,以避免動物在下水時發生意外。    姜怡如補充:「老虎在野外的活動範圍可高達1295平方公里,奔跑的速度可高達每小時64公里,並且很喜歡水域[1],把對空間需求如此大的動物飼養在狹小、單調的空間內,容易造成動物的身心問題,導致動物福利低弱。六福、來福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刻板行為,隔壁展區的馬來熊與紅毛猩猩也同樣出現異常行為,這些動物其實活的很辛苦!這次動物園又引進新的老虎,請問動物園要如何確保這隻老虎不會以後也出現同樣的問題?」園區內的其他動物,專家學者也曾針對超過20物種提出疑慮,例如:一、在馬來熊身上觀察到與孟加拉虎同樣的刻板行為,是一個動物福利低落的指標之一,馬來熊長期飼養於環境貧瘠、單調的展區,無法滿足馬來熊的習性需求。馬來熊長期飼養於環境貧瘠、單調的展區,無法滿足馬來熊的習性需求。二、長臂猿是棲於樹冠層的動物,展區擺盪設施不足,無法讓動物充分展現物種特性,且展區如禿島,過於暴露,導致天候不佳時動物受限於小屋中,動物可使用的空間其實非常有限。三、紅毛猩猩與長臂猿同為樹棲動物,展區內缺乏足夠的3D垂直活動設施;園方甚至沒有提供生長於熱帶的物種保暖設備,可想像新竹冬日的冷風對紅毛猩猩來說並不好受。展區內的遮蔽與躲藏空間不足,也缺乏讓紅毛猩猩可以選擇築巢的自然樹枝。專家也指出,此個體行為呆滯、過度inactive,應積極增加多項豐富化措施,改善異常行為。專家也指出,此個體行為呆滯、過度inactive,應積極增加多項豐富化措施,改善異常行為。四、台灣獼猴也面臨跟長臂猿、紅毛猩猩的困境,展區單調貧瘠、缺乏樹蔭,對於這些高智慧的靈長類動物來說都是非常不友善,甚至是慢性虐待的圈養環境。【科學指出:貓科、熊科、靈長目等物種不適合被人類圈養】    許多國際研究指出哺乳類動物(包含海洋哺乳類、長鼻目、靈長目、貓科、熊科等)被圈養時,因無法控制其生活環境以展現物種自然習性,引發長期挫折感、習得無助,造成動物腦部損害,破壞其記憶、情緒等多方面腦部功能,也因此全球多國已逐步停止特定物種之圈養展示。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早在107年宣佈不再引進、繁殖白鯨,終養現今三隻白鯨,逐漸轉為使用數位方式展出;國外動物園也逐步採用像是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等科技來取代活體動物的展示互動,開始成為全球趨勢。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執行長林憶珊表示:「動物園每次都主打生命教育,但在此想請民眾反思,到動物園時大家吸收了什麼樣的動物知識?還是只是為了目睹動物「一眼」?週末無聊時的好去處?是否因此值得將野生動物一輩子困禁於狹小的展區?再好的動物園其實都無法完整呈現出不同物種的原棲息環境,滿足動物特有的習性。我們呼籲,公立動物園應帶領產業轉型,停止引進、繁殖已被科學證實不應被人類圈養的物種,使用最新科技來逐步取代所有的活體展示,擬定落日條款。」【美其名借展老虎,實則掩飾六福村過度繁殖保育類動物問題】    關懷生命協會倡議主任周瑾珊指出:新竹市立動物園號稱具有教育、保育、研究及遊憩的四大功能,但目前看起來只有將動物作為「娛樂」的功能,其他三大功能全都名不符實。    首先是保育部分,新竹市立動物園聲稱「不購買」是向六福村借用,這樣老虎來源就有正當性嗎?新竹縣府針對六福村內的動物福利問題長期管理鬆散,對於業者是否過度繁殖保育類動物沒有掌握,導致業者繁殖數量超過圈養環境能管理的範圍。而新竹市政府似乎也同樣不關注保育類動物的繁殖管理狀況,市立動物園向有繁殖管理疑義的私人企業借用動物個體。動團在2022年也提出資料顯示六福村圈養高達24隻的孟加拉虎,多數時間圈養在空間狹小的後場,且環境不夠豐富化,常發生打鬥情形。新竹動物園是否有了解與掌握六福村的繁殖管理狀況?共同監督不再繁殖老虎?還是在隱瞞過度繁殖,可能造成過剩動物的圈養問題真相?幫業者消化動物數量?     再來是教育部分,新竹市立動物園表示有42年第一線照養老虎的經驗,但這樣的「照顧經驗」卻使得兩隻老虎出現嚴重的刻板行為,而我們從剛剛影片中可看見,整個園區的設計都是以譁眾取寵為出發,不是從動物身心狀況來考量,展場設計呈現失真且違反動物習性的野生動物生存環境。這種不但無法提供民眾認識野生動物應有的自然行為及野外保育狀況,還傳達動物的異常行為給民眾,已經違反動物園的社教機構功能,應立即改善。     最後從研究角度來補充前面兩位夥伴所提到的很多先進作法。我相信新竹市以身為一個科技城為榮,應是有創新研發的「研究」精神且也可以找到「研究」資源拿來應用在讓新竹市立動物園更走在時代尖端。令人遺憾的卻是只做開會、場勘的表面功夫。      新竹市議員廖子齊表示:「自就任以來一直關注動物權益,並主張「猛獸區應有退場機制」,新竹動物園的前身是新竹公園裡兒童樂園的可愛動物區,先天條件本來就沒有充足的空間,容易造成大型動物的刻板行為。包括孟加拉虎、馬來熊等需要廣大活動區域的大型動物,在動物們安養天年後,都該就此退場,將該區轉為救傷中心,很可惜此次新竹市政府還是使用借調方式將老虎做為主要展區動物。就階段性目標來說,動物園需立即提出改善計畫與時程表,包含後場動物的飼養規劃。期待新竹市立動物園未來能夠真如2019年底重新開幕時園長所說的是「類生態棲地」。」   新竹縣議員朱健銘表示:「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的動物展演場所,都有責任將動物飼養好,也不應隨意繁殖動物,特別是保育類動物,應要嚴謹評估正當性,才能避免動物福利的問題。《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以及《保育類或具危險性野生動物飼養繁殖管理辦法》都有強調滿足動物習性的重要,對於地方業者,我會要求新竹縣動物保護防疫所以及森林暨自然保育科介入,加強督導看如何協助業者改善,並在議會持續監督。」1月23日公民團體代表與新竹市議員廖子齊、新竹縣議員朱健銘共同召開記者會,替動物園內的動物發聲抗議,呼籲終止不當的動物展演。新竹市府團隊從六福村借展新老虎,卻不積極改善園區內的動物福利問題,好好愛牠與其他27個公民團體聯合表達抗議,向市府喊話提出訴求,為動物發聲:1. 勿將目前園區內的動物福利問題拋之腦後,無視動物福利。專家學者已提出相當多問題與建議,包含目前的老虎展區。2. 請新竹市政府履行承諾,落實動物園的短中長期改善計畫(含後場),並公布時程。3. 新竹市立動物園身為公立場所,應尊重科學,停止引進、繁殖、圈養不適合被人類飼養的物種,公布落日條款,才能真正落實動物保護原則。4. 請新竹市政府公開目前飼養於後場的動物種類、隻數與飼養狀況。
莫讓企圖掩蓋農場虐待動物行為的加拿大《Bill C-275》法案通過 好好愛他編輯部
莫讓企圖掩蓋農場虐待動物行為的加拿大《Bill C-275》法案通過
加拿大政府擬頒布一項動物健康法修正法案《Bill C-275》,對於沒有事先申請就進入農場、飼養動物的建築物或其他封閉場所的人視為犯罪行為,理由是這些人可能會造成動物因接觸疾病因子或有毒物質而遭受污染,危及動物的生命安全。這項法案將在11月22日的議會上進行辯論,之後將進行為期兩週的投票。 如果這項法案通過,未來在加拿大境內,只要沒有經過允許就進到農場,或者狗繁殖場拍攝動物被不人道對待的攝影師,調查養殖業者不法行為的動保人士與媒體工作者,都將會面臨刑法的審判,處以最高10萬加幣,相當於台幣231萬元的罰鍰,還會因此坐牢,更將使得原本就不夠公開透明的動物飼養中的不肖業者可以肆無忌憚的進行不人道的動物虐待,也將更無從得知工廠化農場關閉後如何對待數百萬動物。 這是一項非常不合理的法案,加拿大下議院農業委員會此舉等於企圖掩蓋農場虐待動物的行為,並威脅要監禁揭露動物痛苦和虐待的動物保護人士。加拿大每年飼養數億隻動物供人類所需,而許多不人道的動物對待,都是透過動保人士或攝影師潛入養殖場所才得以揭露真相,讓大眾了解這些動物虐待是何其殘忍。生命沒有不同,經濟動物的生命值得關注和保護,動保團體如好好愛牠也需要這些圖文資訊來講述他們的故事。 你可以這麼做:1. 將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並且行動。2. 行動一—請大家共同連署陳情,反對加拿大《Bill C-275》動物健康法修正案,以下連結的居住地可選擇台灣Taiwan,並照內容範本寄出陳情信:https://action.animaljustice.ca/page/137221/action/1 3. 行動二—如果你有加拿大籍的朋友,或者你就是加拿大人,請務必聯繫在地的國會議員在11月22日的辯論時表達反對立場,並且在議會投下反對票,這裡可查詢當地的議員聯絡方式:https://www.ourcommons.ca/members/en 以上的動物福利行動由We Animals Media(WMA,https://weanimalsmedia.org/)所發起,在台灣的好好愛牠也決定響應。WMA是一個非營利組織,有來自世界各地、為動物福利努力的人士,透過所拍攝的動物影像,揭露各種弱勢動物的處境,述說牠們的故事,因此我們得以看見許多不為人知,無聲卻殘忍的動物虐待,好好愛牠許多動物相片,也是WMA授權使用。如果沒有這些真實的影像,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動物們的一生是怎麼度過。 在台灣,主要的豬肉進口國就是加拿大,其他像是牛肉也有從加拿大進口,這項法案也關乎你我知的權利,請大家一起來關注,不要讓這項法案在未來兩週的投票通過,不然,這將損害到幾億隻經濟動物的權利—大眾有權知道牠們是否享有基本動物福利。
對牠來說,止痛是一種奢求 Vegan Concept
對牠來說,止痛是一種奢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曾感受到痛楚,尤是受傷的時候。你有曾想過動物和人類是否一樣可以感受到疼痛?而答案是肯定的。然而,儘管知道動物會感到疼痛,但並非所有的疼痛都以同樣的方式治療和止痛。至少養殖動物如豬、母雞和牛沒有得到治療和止痛的待遇。讓我們值得深入思考和關心動物福利的重要性!動物感受疼痛的方式與人類相似?儘管動物不能通過隨意交談的方式與我們交談,但牠們完全有能力傳達快樂、信任、恐懼和痛苦。動物福利研究所 (AWI)曾指出動物有與人類相同的疼痛感受器,其神經系統也有與人類相同的結構。當人類感受到由外部傷害引起的疼痛,身體會以幾種方式做出反應。首先,反射作用會使我們遠離傷害來源。接著,被稱為痛覺受器的感覺神經元會將關於傷害的位置和強度的訊息傳送到脊髓和大腦,引起疼痛感覺。然後,大腦可能會釋放出令人愉悅的多巴胺化學物質,以對抗不愉快的感覺。動物對於不期而至的疼痛的反應方式及,牠們的腦波和生理變化都與人類非常相似。養殖動物的非人道對待?儘管我們知道動物能感受到疼痛,但不是所有的疼痛都會得到相同的對待。當貓或狗進行結紮手術時,會給予麻醉劑,以確保牠們盡可能少感到不適。然而,像豬、雞和牛這樣的養殖動物並未受到同樣的對待。例如,雞隻的喙被修剪、火雞的腳趾被修剪、出生在豬肉業的小豬被剪去尾巴、針齒(出生時帶有的乳牙)和耳朵、雄性豬被閹割等。 不過,動物的疼痛並不會在傷口癒合後結束。研究表明,經過截肢手術的動物,例如豬的尾巴修剪,可能會患上慢性疼痛,就像已被截肢的身體部位一樣。當截肢部位的斷開神經試圖癒合但無法成功時,便會形成神經瘤。這些神經瘤可能會持續數週、數月,甚至在養殖動物短暫的生命結束之前都會引起疼痛。理想的動物福利 從純素主義的角度來看,理想的世界不應該把動物大量飼養作為消費品。但是,有方法可以推動更好的福利標準。例如,改變工廠化農場的運營方式以改善這些動物的生活,為動物提供豐富的資源,使它們能夠表現出自然的行為。如對於母雞來說,包括啄食、抓撓、棲息和洗塵的空間。 我們作為人類,擁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和尊重動物的福祉。通過選擇素食,減少使用動物實驗產品,關注動物權益等方式,我們可以為動物的痛苦發聲,為他們爭取更好的生活條件。
實驗動物3Rs原則的「減量(Reduction)」是指什麼呢?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實驗動物3Rs原則的「減量(Reduction)」是指什麼呢?
為了推動動物實驗倫理、減少實驗動物數量,英國生物學家Russell和Burch 1959年提出了動物實驗的3R原則-「Replacement(替代)」、「Reduction(減量)」和「Refinement(優化)」後,此概念便在在國際中普遍被作為動物實驗倫理和規範的原則。好好愛他過去有分享過「替代Replacement」方法(https://sala.org.tw/blog/202),此次我們則希望和大家分享目前有什麼樣的方法能讓實驗者做到「減量Reduction」。到底什麼是「減量」?Russell和Burch則將減量定義為:「在不影響實驗結果的前提下,減少使用動物的數量。」而生物學家Matthew Leach則表示將實驗動物「減量」的方法可透過以下方式達成:1. 降低實驗動物供需之間的不匹配2. 回報實驗結果3. 嚴謹的設計出適當的研究、統計和分析的方法。降低實驗動物供需之間的不匹配:組織庫和共享信息當實驗室飼養的動物過多、超過實驗者的需求,將導致生命的浪費。其實,動物實驗所留下的「剩餘組織」,通常都能夠被儲存於「組織庫」和「實驗共享信息平台」(如:英國的ShARM 和SEARCH 系統)以供未來實驗者分析。實驗者透過上述平台,便能使用過去以已經儲存過的實驗模型(活體動物),無需重新生成非必要的新模型。這樣的儲存策略代表不必重複執行相同的動物實驗,從而減少實驗動物的犧牲。以英國「ShARM (https://norecopa.no/....../sharm-shared-ageing......) 共享老齡化研究模型」平台為例,它收集和儲存了來自老年小鼠模型的速凍組織,並提公國外實驗者參考。另外,FIMRe平台也「冷凍保存」受過基因改造的實驗動物的胚胎和精子,確保實驗者在未來擁有相關基因改造動物的種群。這代表實驗者無需飼養動物,當需要使用動物時再解凍胚胎和精子再次培育即可。回報實驗結果無論當下的「研究結果」對實驗者來說是否有價值,每次的「回報」都有機會減少「未來實驗者」不必要的「重複研究」,並且提提供相關資料的回顧。如同英國國家實驗動物3R研究中心(NC3Rs) 所開發的「動物實驗報告指引」(ARRIVE guideline)提供了撰寫「動物實驗」的回報報告方法外,也方便他人的審查。「嚴謹的實驗設計」避免實驗不必要動物的犧牲設計不當的實驗除了會降低科學有效性之外,也浪費了動物的生命。基本上除了有明確研究目標、閱讀相關文獻回顧以及外,降低實驗的「*變異性Variability」也可優化實驗結果。嚴謹的動物實驗設計和執行是尊重動物的一種方式,並確保動物實驗不是輕率或不必要的。**降低實驗的「變異性Variability」,能確保觀察結果的可信度。透過「區塊設計blocking」和「隨機分組Randomization」等實驗設計方法降低實驗者的「偏見」;使用適當的「樣本量Sample size」也能確保觀察結果的可信度。「減量」始終應與「優化」以及「替代」一起考慮其實,無論是「優化Refinement」還是「替代Replacement」都能達到「減少Reduce」實驗動物的目的。透過數學模型、模擬藥物等「替代」策略,實驗者便能避免使用活體動物或其組織。而因為動物痛苦和壓力也會對動物的生理和行為產生影響、且干擾研究結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確保動物受到最小的痛苦和壓力,改進實驗程序(包含使用麻醉劑和止痛劑等)、改進動物飼養條件和「優化」策略除了保障動物福利外,也確保了觀察結果的可信和可靠度。而「優化」策略也與上所述的「嚴謹的實驗設計」相輔。對Russell和Burch來說3R應同時進行,以最大程度地減少不必要的犧牲和動物在科學研究中的使用。9月20日在台灣大學舉行的2023年「強化IACUC委員專業能力」國際研討會,來自英國防止動物虐待協會RSPCA的Dr Penny Hawkins再三強調3R的重要,以及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IACUC)所應該發揮的功能。英國的IACUC彼此分享經驗,也有一套實驗動物認養的評估原則,值得台灣參考。#動物福利 #動物福祉 #動物福利法 #實驗動物 #實驗鼠 #白老鼠 #animailrights #no #testing #notestingonanimals
【母雞的築巢行為】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母雞的築巢行為】
母雞築巢護蛋是為了提供後代有安全的地方可以長大,不過儘管生下的雞蛋有沒有受精,母雞仍會有築巢的慾望。如果每天把雞的蛋取走,她仍會繼續產蛋,徒勞地築巢。事實上,雞的築巢本能非常強烈,無論是否有公雞在場,蛋是否有受精,母雞都會繼續嘗試築巢和孵蛋。母雞的築巢行為母雞的築巢過程1.當母雞知道自己要下蛋時,會和雞群分開來,獨自去尋找隱蔽且適合下蛋的地方。2.當母雞找到合適的下蛋區域時,她便會蹲下或是在築巢的地點來回踱步。3.接著母雞會找合適的墊料開始築巢,並透過身體和腳來形成巢穴。4.最後,你可以聽見母雞發出「下蛋前的叫聲(pre-laying call)」,並在合適的區域蹲下來產蛋。飼養蛋雞的巢箱設置對母雞來說,完美巢穴須包含 1. 僻靜的空間、2.墊料以及3. 遮蔽空間。沒有適當築巢區域的母雞將會表現出異常的來回踱步行為,對環境的新刺激也會有著更強烈的反應。無法進入巢箱產蛋也會反映於生理現象,例如:糞便皮質酮代謝物增加、蛋黃中皮質酮增加、蛋的外部缺陷比例增加。商業的蛋雞飼養系統來說,目前可以分為籠飼系統(Cage system)、平飼系統(Barn system)以及能提供母雞最多自由的放牧(Free range)。籠飼系統包含「格子籠Battery Cages」以及「豐富籠Colony Cages or Enriched Cages」。目前大家希望淘汰的「格子籠」,會將2~4隻母雞關在約A4大小的窄小空間中無法表現「築巢行為」。豐富籠則依據不同的養雞場則可以容最多至160 隻雞左右,並另外提供另外的築巢區域。平飼系統,是指提供母雞開放式的室內穀倉空間。不同平飼系統中的雞群數量各不相同,一個穀倉的雞隻飼養數量範圍約2000-16000隻雞。有些平飼系統提供雞隻多層的活動範圍或是棲息處,穀倉內設有巢箱區提供雞隻下蛋築巢的地方。目前農委會的 #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 已有提供較為友善蛋雞的「豐富籠」以及「平飼」以及「放牧」的飼養標準,同時避免籠飼和平飼可能會有飼養密度高以及空間封閉的問題。另外,指南中也建議,平飼或是放牧雞蛋若要符合友善生產系統,每7隻母雞應提供一個以上之巢箱,或每120隻母雞應有一平方公尺以上之巢箱面積,並能供所有雞隻自由進出產蛋。若是豐富化籠,雞籠內則應設置巢箱供雞隻使用,但無規定巢箱的數量。雖然目前已經有讓母雞生活更舒適的指南,但光靠這份指南無法強制淘汰仍佔蛋雞市場9成的格子籠。好好愛牠加入由 @east_taiwan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發起的 #讓母雞自由倡議,也邀請您一起連署,淘汰格子籠為母雞發聲,並且支持人道飼養而來的雞蛋,讓更多母雞過著有品質的生活。👉簽署連結:https://freehens.tw/ #一件好事愛動物 #好好愛牠ReferenceDixon, L (2021), Animal Welfare Science, Lectur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nesting areas, University of EdinburghDixon, L (2021) , Animal Welfare Science, Lecture: Nesting behavior in laying hens, University of Edinburgh農委會 (202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管法規共用系統-法規內容-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 [online] law.coa.gov.tw. Available at: https://law.coa.gov.tw/glrsnewsout/LawContent.aspx?id=GL000691 [Accessed 3 Jul. 2023].
更完善的展演動物管理:不讓狒狒只是枉死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更完善的展演動物管理:不讓狒狒只是枉死
「為什麼要用射殺的方式來捕捉牠?」「為什麼不用麻醉槍?」「這隻狒狒是哪裡來的?」「誰授權射殺他?」東非狒狒在遊盪了半個月後,最終遭獵人射殺死亡,粗率捕捉動物的方式引起社會的憤怒和疑惑,民怨「狒」騰。好好愛牠不鼓勵展演動物的文化,但現今社會氛圍仍無法完全摒棄動物娛樂,圈養動物的事實仍存在,我們從源頭管理、野生動物捕捉、圈養福利的角度來討論此事件,希望聰明的你能做出對動物更友善的選擇。#展演動物源頭管理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飼養保育類或是珍稀野生動物需由主管機關(農委會、縣市政府)負責登記和管理,依照野保法第31條規定,持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的飼主,須向地方主管機關辦理飼養登記並接受查核,而若飼主逸失動物則裁罰最高五萬元。儘管如此,當狒狒逸失時,主管機關仍然無法第一時間知道飼主屬於哪家展演場所;而事後承認狒狒為其所有的六福村,其登記的飼養數量始終交代不清,有一說比實際飼養的狒狒數量多出2隻,更有一說其數量已逾250隻。我們呼籲展演動物的源頭管理能和飼養貓狗相同,將施打晶片後動物的資訊登載於政府管理系統中,若未來動物逸失,也能夠透過晶片的掃描找到飼主或是展演場的資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也呼籲,政府應建立個體辨識列管機制,以避免業者私下繁殖動物,造成數量泛濫,甚至衍生成外來種的生態問題。#野生動物捕捉狒狒從捕捉、射殺以及急救都從不同機關(如,桃園市農業局、新竹縣政府、被委託的職業獵人、六福村獸醫等)各自執行。大家在錯愕的情況下發現狒狒是受到槍傷而不是麻醉,最終將其送院治療。究竟誰授權獵人開槍,至今仍眾說紛紜。雖然野保法規定若野生動物於飼養繁殖中逃脫,所有人應報請當地主管機關協助圍捕。此次事件在第一時間無法得知狒狒從何而來,凸顯出台灣野生動物管理漏洞與不足,錯失圍捕統籌和分工,若源頭管理能夠更完善,且依不同物種的習性來規劃「符合動物福利的標準作業程序SOP」,應可避免動物不必要的痛苦和傷害,甚至失去生存的機會。#野生動物圈養福利這隻生長於非洲的東非狒狒,屬於保育類野生動物,擁有探索的習性。而狒狒本身因商業利益被強迫飼養於人工環境,因飼養空間貧瘠,動物想要自由和探索而逃出園區,這不是牠的錯。東非狒狒生活在廣闊的熱帶草原或是雨林中,從記者所拍到的六福村狒狒園區,明顯可以看出園區荒涼,無論是攀爬物還是遮蔽物都有所不足。圈養於動物園的野生動物,多為外來珍稀動物,飼主對於動物習性的知識不足,難以提供符合動物天性的生活空間,造成外來動物逃到野外(如:埃及聖䴉),帶來生態危機,最終因人為疏失導致動物承擔被撲殺的結果。對我們來說,原本享受自由的動物於野外被捕後,動物園就猶如野生動物的「終身監獄」,供人類娛樂觀賞,這樣的教育意義何在?好好愛牠邀請你,拒看動物展演;或慎選符合動物福利的展演機關,不讓狒狒白白死去。#動物福利 #動物福利法 #展演動物 #動物表演 #六福村 #狒狒脫逃
食藥署刪除牙齒保健功效評估的動物實驗 美國善待動物組織
食藥署刪除牙齒保健功效評估的動物實驗
台北——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在聆聽PETA及超過五萬名民眾意見後,公告修正「健康食品之牙齒保健功效評估方法」,刪除了食品公司用於營銷產品的牙齒保健健康宣稱中的動物實驗選項。食藥署新的「健康食品之牙齒保健功效評估方法」只要求進行安全有效的人體實驗。此前,食藥署的規定建議實驗人員給大鼠喝糖水及引起蛀牙的細菌,擦拭口腔,再給他們餵食試驗食品,最後殺死並解剖觀察他們的口腔。 PETA高級副總裁Jason Baker表示:「大鼠是高度社會化且記憶力極佳的動物,他們不應該因為食品的所謂健康宣稱營銷而被殺害。拋棄殘酷的動物實驗已是世界潮流,PETA非常感謝食藥署的現代化決定。」 在聽取PETA及其支持者的意見後,食藥署此前已宣布取消了食品公司在營銷中想要做血壓健康宣稱時的動物實驗選項,禁止淹死或用電擊動物以測試食品和飲料的抗疲勞效果,並優先採用國際認可的「非動物實驗方法」來評估食品安全。 PETA也持續向食藥署施壓,要求修訂禁止健康食品公司在試圖做出關節保護健康聲稱時殘害大鼠的實驗。該組織同時在推動台灣食品和飲料公司禁止對動物進行實驗,並已經說服亞洲食品業龍頭統一企業、台灣最大健康食品公司及桂格產銷商佳格食品、太古可口可樂台灣分公司、養樂多有限公司、維他露食品、聯華食品公司、葡萄王生技、愛之味和中天生物科技等公司。 PETA所奉行的原則中一部分中寫到:「動物不是供我們實驗的」。我們反對物種歧視——這是一種人類至上的世界觀。如欲瞭解更多,請瀏覽PETAAsia.com,或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聯絡人:Keith Guo +852-5208-9088; [email protected] Fruno +63-918-669-0829; [email protected]
動保人士成為景岳生技新股東,PETA藉此抨擊其動物試驗 美國善待動物組織
動保人士成為景岳生技新股東,PETA藉此抨擊其動物試驗
台南市——近日,來自台灣的動保人士代表美國善待動物組織(PETA US)購入台灣益生菌公司景岳生技的股票,這將使PETA能夠出席該公司今年的股東大會,推動景岳結束殘忍、致命,且甚至不是法律要求的動物試驗。PETA將透過代表向股東指出,景岳已殘害數百隻小鼠和其他動物,試圖做出可疑的健康宣稱,以向消費者推銷其產品和成分。在動保人士購買股票之前,PETA US及其在台合作夥伴友善動物協會多次以電子郵件和電話溝通,七萬多名PETA支持者也給景岳領導層發送電子郵件,敦促結束動物實驗,但景岳明白表示不會改進。景岳的立場與全球其他百餘家食品公司形成鮮明對比,這些公司在溝通後禁止了動物試驗,其中多家總部位於台灣,包括亞洲最大的食品公司統一食品。PETA指出,在2008年至2018年期間,景岳進行或資助了至少7項動物實驗,涉及殘害和殺死至少378隻動物。這些試驗包括反覆給老鼠強行餵食益生菌、注射引起疼痛反應的過敏原、切除卵巢、折斷脖子殺死他們,以及其他虐待行為。“景岳知道這些測試不是任何法律所要求的,但仍然在無用的實驗中折磨動物,”PETA亞洲高級副總裁Jason Baker說。“通過與股東和董事會成員的直接聯繫,PETA將要求該公司停止將營銷作為殺死動物的藉口。”PETA所奉行的原則中一部分中寫到:「動物不是供我們實驗的」。我們反對物種歧視——這是一種人類至上的世界觀。如欲瞭解更多,請瀏覽PETAAsia.com,或於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邊緣動物的福利:「連署不黏鼠」台北市地方公投,邀請市民頭家來支持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邊緣動物的福利:「連署不黏鼠」台北市地方公投,邀請市民頭家來支持
印象過去在餐廳打工時,小編曾試圖用麵粉和牙刷試著將被黏在黏鼠板的老鼠刷下來,老鼠最後仍奄奄一息且動彈不得的樣子,依然在我的記憶中。而關於「老鼠被黏鼠板黏住多久會死?」,這個問題本身其實就已經揭示了黏鼠板的殘忍。想必多數人也曾經歷過家中使用黏鼠板的不知所措吧?對好好愛牠來說,避免鼠患的同時不代表可以忽略動物福利,我們希望在談論黏鼠板對動物的影響時,也可以讓大家更有意識地選擇防範鼠患的方法。 動物如何在黏鼠板死去? 其實,若動物的口鼻接觸到黏鼠板的話將會在短時間內窒息,有些則是因試圖掙脫而四肢撕裂受傷致死。但多數的老鼠將會經歷飢餓、脫水或是因被包裹在塑膠袋窒息的過程中最終緩慢的死亡,死亡時間可以延續數天甚至到數週。因黏鼠板的不人道,目前已有國家紛紛禁止使用或販賣黏鼠板。如:冰島、愛爾蘭、紐西蘭。英國2022年則是通過黏膠陷阱法(the Glue Traps Act),而印度以及澳洲則部份城市禁止。  另外,黏鼠板「無差別」捕捉造成許多數野生動物的傷亡(如鳥類、壁虎、蛇甚至流浪動物等)過去不少野生動物救援協會也曾多次呼籲停止使用黏鼠板。 黏鼠板的的人道替代方式 在堅守動物福利原則時,同時也該避免鼠類潛在傳染病的威脅,因此我們採取國際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的立場,認為威懾和驅逐方法應為主要鼠患的解決方案,而人道捕捉老鼠(如捕鼠籠)應為最為最終手段,而非人道的捕捉手法(如黏鼠板)則需被禁止。 人道的驅逐和威懾方法包含:1.     改變居家環境:*將已打開的人類/寵物食品存放在玻璃容器中妥善存放。*保持窗紗、牆壁是否完好無損,並將門關妥。*將垃圾桶或廚餘桶加蓋。*清除房屋周圍的雜草和雜物,以減少老鼠靠近的機會。2. 透過氣味(如:薄荷、香茅)避免鼠類靠近。 人道捕鼠方式:1.     捕鼠籠:將食物放置於捕鼠籠內,並將籠子放置鼠類可能活動的路徑,且應在放置後早晚檢查籠子,以便能夠儘快釋放已被捕捉之動物。*注意事項:尿液和糞便為動物的疾病傳播媒介,被捕捉的動物可能因壓力和恐懼而大小便失禁,因此拿取籠子時盡量戴上手套,並在釋放動物後清洗籠子與消毒。 「連署不黏鼠」公投 避免鼠患不代表人們可以忽略動物福利,使用殘忍的方式將牠們折磨至死(如:黏鼠板、熱水燙死、淹死)。動物福利5大自由的標準可以運用在任何動物身上,包含:免於饑渴和饑餓的自由;免於恐懼和緊迫的自由;免於身體不適的自由;免於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以及表現自然行為的自由。使用黏鼠板是用來折磨動物的工具,我們邀請台北市民響應一件好事愛動物,支持由台灣動物友善協會(KiTA)發起的「連署不黏鼠」公投,推動禁止販賣和使用黏鼠板,保護動物免於不必要的痛苦,目前正進行提案人的召集,需有2,027人提案才能成案,真正進到連署階段,讓台北市民來決定。您可使用電子簽署方式參與提案,或者下載紙本提案書,填妥資料寄回KiTA。新北市三重區中興北街180巷32號2樓 社團法人台灣友善動物協會 倡議組 收(連署連結:https://referendum-sign.taipei/petition/mr3NKRYKRXjk)*您是否同意臺北市應終止對動物殘忍且過時的黏膠性陷阱(如:黏鼠板),於民國116年1月1日前於《臺北市動物保護自治條例》中禁止任何人販賣、設置、使用無配設防止動物誤觸裝置之黏膠性陷阱? 
魚感受到的疼痛也許和我們不太一樣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魚感受到的疼痛也許和我們不太一樣
疼痛是什麼?根據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的研究,疼痛除了是「身體組織損傷」而產生的痛覺外,也包含「意識上」認知的疼痛的經驗。以神經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哺乳類的疼痛是經由「痛覺感受器」(nociceptor),來感受;而經由痛覺感受器感受到的刺激會傳遞至中樞神經系統(腦和脊髓),並使生物產生躲避的行為,以避免受傷。也因如此,對疼痛做出反應成為生物得以生存的重要機制。另外,「大腦新皮層」(neocortex)使生物有感覺、空間、邏輯推理以及主觀感受的能力。因此,我們能夠「意識」(aware)到是否正處於疼痛的狀態,所以除了生理上感受到的疼痛以外,我們心裡也會感到壓力、痛苦以及焦慮感。魚和人一樣對嗎啡均有所反應目前已有許多研究顯示某些魚類(例如:鱒魚)和哺乳類動物一樣擁有「痛覺感受器」(nociceptor),能夠感受到溫度、壓力的刺激所造成的疼痛,使魚類躲避傷害來源並延續生命。這也是為何當魚的嘴被魚鉤穿過的時候,會跳動和試圖掙脫。另外,魚類和哺乳類相同,在疼痛時體內會分泌出類似嗎啡的物質幫身體止痛。甚至有研究發現,人類使用的嗎啡物質在魚類的身上同樣能夠發揮減輕痛覺的作用,例如:鱒魚在注射嗎啡後,受到有害刺激傷害後的掙扎行為減少。那魚有能夠感受,甚至是意識到痛苦嗎?因為魚沒有大腦新皮質,有些人因此認為魚無法「意識」到疼痛,但是另一派科學家卻認為,魚類也擁有類似的大腦區域像是內側大腦皮層(medial pallium)、外側大腦皮層(lateral pallium),這些部位的功能與學習空間感知以及產生情緒有關。因此,我們無法用人類中心的論點去解釋魚類的痛苦,因為魚類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意識。因為我們不是魚,所以無法確切知道另一個生物的主觀體驗是否和我們相同。但是根據研究,魚確實可以感到疼痛,也許它可能與人類的感覺不同,感到疼痛時也無法尖叫,但它仍然是一種痛苦。生命對痛苦的感受,沒有不同,只是,牠們沒有退路,但我們還有選擇。我們可以怎麼做?1. 不要吃活魚、活蝦、活蟹、活章魚…等任何活活被烹煮至死的動物,牠們必需被以人道方式宰殺。2. 支持我們動保法修法倡議,把龍蝦、螃蟹、章魚、魷魚和其他有知覺的無脊椎動物納入動物保護的範疇,好好對待,人道屠宰。3. 若願意多以蔬食代替肉品,對牠而言將是最好的對待。好好愛牠相信生命沒有不同,請與我們一起「一件好事愛動物」,動物的處境會因你的行動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