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聲明無動物實驗的專櫃品牌,最終仍成為實驗動物加害者?
2022.03.30
好好愛牠編輯部/Cindy Hsu 好好愛牠

刊出日期
2022.03.30
作者與出處
好好愛牠編輯部/Cindy Hsu 好好愛牠
標籤
為何即使兩大日系專櫃品牌SK牌和SH牌已聲明全面停止動物實驗,卻仍還是被列在美國善待動物組織(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 PETA)的動物實驗品牌名單中呢?PETA動物實驗名單列名標準:
1. 商品有動物實驗
2. 商品原料有動物成分
3. 使用有動物實驗的第3方供應商
4. 無法向peta保證沒有動物實驗
5. 因法規要求而做動物實驗
6. 因在中國銷售而做動物實驗
這是因為雖然這些品牌聲稱支持「無動物實驗」,而且也有建立動物實驗的替代方法,但當品牌要進入某些國家的美妝市場時(例如:中國),就會放棄無動物實驗原則,所以最終還是成為動物實驗的加害者。
例如:
1. SH牌 即使已建立動物實驗的替代方法,且聲明2013年後開發的化妝品都不會有動物試驗,但若一但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就會啟動動物實驗。
2. SK牌 的聲明同樣表示,即使其旗下商品已經沒有執行動物實驗,在某些國家市場的要求下動動物實驗還是會被啟動。
反過來思考,若這些大廠如他們所聲明,支持「無動物實驗」,他們的行動是否應符合他們的原則,排出時程,並逐步退出動物實驗的市場,而不是配合國家,重啟動物實驗呢?
*PETA的動物實驗品牌名單:
https://crueltyfree.peta.org/wp-content/uploads/companies-do-test.pdf?fbclid=IwAR0C-rLKS2F0SGpR7BgUTK2vTvDDTs0ihCYqiJy8s9SGFyj4GDSV_772Qqs
1. 商品有動物實驗
2. 商品原料有動物成分
3. 使用有動物實驗的第3方供應商
4. 無法向peta保證沒有動物實驗
5. 因法規要求而做動物實驗
6. 因在中國銷售而做動物實驗
這是因為雖然這些品牌聲稱支持「無動物實驗」,而且也有建立動物實驗的替代方法,但當品牌要進入某些國家的美妝市場時(例如:中國),就會放棄無動物實驗原則,所以最終還是成為動物實驗的加害者。
例如:
1. SH牌 即使已建立動物實驗的替代方法,且聲明2013年後開發的化妝品都不會有動物試驗,但若一但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就會啟動動物實驗。
2. SK牌 的聲明同樣表示,即使其旗下商品已經沒有執行動物實驗,在某些國家市場的要求下動動物實驗還是會被啟動。
反過來思考,若這些大廠如他們所聲明,支持「無動物實驗」,他們的行動是否應符合他們的原則,排出時程,並逐步退出動物實驗的市場,而不是配合國家,重啟動物實驗呢?
*PETA的動物實驗品牌名單:
https://crueltyfree.peta.org/wp-content/uploads/companies-do-test.pdf?fbclid=IwAR0C-rLKS2F0SGpR7BgUTK2vTvDDTs0ihCYqiJy8s9SGFyj4GDSV_772Qqs
標籤
推薦文章

【聯合聲明】抗議新竹市立動物園環境遲遲未改,卻急於「借用」新老虎進行展示,動物淪為被利用的商品 好好愛他倡議組整理

議題與行動
2024.02.03
【聯合聲明】抗議新竹市立動物園環境遲遲未改,卻急於「借用」新老虎進行展示,動物淪為被利用的商品
去年10月,新竹市立動物園飼養的最後一隻老虎「六福」離世後,園方再次向六福村接洽借展老虎,並於1月16日發布新聞表示新老虎已抵達園區。但其實六福還在世時,動團曾接獲多位民眾檢舉有關園區內的動物飼養問題,因此早在去年年2月,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就協同了專家學者一同前往動物園進行現場勘查,提供了園方提升動物福利的相關建議,並也在高虹安市長日後舉辦的座談會中提出相同的訴求,獲得市府團隊的改善承諾。然而,時間過了一年,除了未見承諾被落實,動物繼續受苦,園方更是在短短的時間內為了滿足遊客,再次向私人企業引入新動物個體,而非積極改善園區現有的問題,根本漠視動物福利,更是與當初高虹安市長提出的動保政見不符。【動物園飼養問題繁多,竹市府承諾改進卻跳票】 早在112年2月14日,動團就協同TAZA台灣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代表、食肉目動物專家共同前往新竹市立動物園與園方會勘,討論園區內超過20個不同物種的動物飼養與展區設計問題及改善建議。更在同年2月17日受邀參加新竹市長視察動物園座談會,提出園方應擬定短中長期改善計畫等訴求,會議中市府團隊也承諾將廣納各團體建議,納入未來動物保護政策,並責成產業發展處及動物園,持續追蹤與落實相關事宜。TSPCA執行長姜怡如表示:「過去一年期間,動團因為擔心動物狀況,也曾向動物園園長聯繫,想了解園方的改善進度以及建議是否適用,但未得到任何回應。今年1月8日於電話中,產業處副處長僅表示的確對於動物園「督導不周」,會再找TAZA到場給予指導,但此說法不符邏輯,因為在一年前專家學者就已經提出具體的問題與建議,市府的動保政見似乎淪為公關說法,令人遺憾。」去年二月,專家學者就曾提出孟加拉虎與展區問題,包含:一、當時孟加拉虎已出現刻板行為(異常行為),代表動物精神上已經出了問題,園方應盡全力增加環境豐富化。二、動物展區空間過於狹小、單調,但展區空間既已成形修建不易,除了增加環境豐富化措施,可重新進行後場廊道之規劃,與隔壁也已經出現刻板行為的馬來熊或紅毛猩猩不定時交換展區,讓動物獲得多樣的刺激因子,減少異常行為、刻板行為的發生。三、動物躲避、休憩空間不足,展區單調且暴露人群視線之下,容易造成動物產生心理壓力,應增加平台以及保留展示空間內的自然植物,供動物休息、躲避。四、因應動物年邁,除應做好年老動物的健康管理外,展區中的水池,需增加更趨緩之坡道,以避免動物在下水時發生意外。 姜怡如補充:「老虎在野外的活動範圍可高達1295平方公里,奔跑的速度可高達每小時64公里,並且很喜歡水域[1],把對空間需求如此大的動物飼養在狹小、單調的空間內,容易造成動物的身心問題,導致動物福利低弱。六福、來福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刻板行為,隔壁展區的馬來熊與紅毛猩猩也同樣出現異常行為,這些動物其實活的很辛苦!這次動物園又引進新的老虎,請問動物園要如何確保這隻老虎不會以後也出現同樣的問題?」園區內的其他動物,專家學者也曾針對超過20物種提出疑慮,例如:一、在馬來熊身上觀察到與孟加拉虎同樣的刻板行為,是一個動物福利低落的指標之一,馬來熊長期飼養於環境貧瘠、單調的展區,無法滿足馬來熊的習性需求。馬來熊長期飼養於環境貧瘠、單調的展區,無法滿足馬來熊的習性需求。二、長臂猿是棲於樹冠層的動物,展區擺盪設施不足,無法讓動物充分展現物種特性,且展區如禿島,過於暴露,導致天候不佳時動物受限於小屋中,動物可使用的空間其實非常有限。三、紅毛猩猩與長臂猿同為樹棲動物,展區內缺乏足夠的3D垂直活動設施;園方甚至沒有提供生長於熱帶的物種保暖設備,可想像新竹冬日的冷風對紅毛猩猩來說並不好受。展區內的遮蔽與躲藏空間不足,也缺乏讓紅毛猩猩可以選擇築巢的自然樹枝。專家也指出,此個體行為呆滯、過度inactive,應積極增加多項豐富化措施,改善異常行為。專家也指出,此個體行為呆滯、過度inactive,應積極增加多項豐富化措施,改善異常行為。四、台灣獼猴也面臨跟長臂猿、紅毛猩猩的困境,展區單調貧瘠、缺乏樹蔭,對於這些高智慧的靈長類動物來說都是非常不友善,甚至是慢性虐待的圈養環境。【科學指出:貓科、熊科、靈長目等物種不適合被人類圈養】 許多國際研究指出哺乳類動物(包含海洋哺乳類、長鼻目、靈長目、貓科、熊科等)被圈養時,因無法控制其生活環境以展現物種自然習性,引發長期挫折感、習得無助,造成動物腦部損害,破壞其記憶、情緒等多方面腦部功能,也因此全球多國已逐步停止特定物種之圈養展示。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早在107年宣佈不再引進、繁殖白鯨,終養現今三隻白鯨,逐漸轉為使用數位方式展出;國外動物園也逐步採用像是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等科技來取代活體動物的展示互動,開始成為全球趨勢。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執行長林憶珊表示:「動物園每次都主打生命教育,但在此想請民眾反思,到動物園時大家吸收了什麼樣的動物知識?還是只是為了目睹動物「一眼」?週末無聊時的好去處?是否因此值得將野生動物一輩子困禁於狹小的展區?再好的動物園其實都無法完整呈現出不同物種的原棲息環境,滿足動物特有的習性。我們呼籲,公立動物園應帶領產業轉型,停止引進、繁殖已被科學證實不應被人類圈養的物種,使用最新科技來逐步取代所有的活體展示,擬定落日條款。」【美其名借展老虎,實則掩飾六福村過度繁殖保育類動物問題】 關懷生命協會倡議主任周瑾珊指出:新竹市立動物園號稱具有教育、保育、研究及遊憩的四大功能,但目前看起來只有將動物作為「娛樂」的功能,其他三大功能全都名不符實。 首先是保育部分,新竹市立動物園聲稱「不購買」是向六福村借用,這樣老虎來源就有正當性嗎?新竹縣府針對六福村內的動物福利問題長期管理鬆散,對於業者是否過度繁殖保育類動物沒有掌握,導致業者繁殖數量超過圈養環境能管理的範圍。而新竹市政府似乎也同樣不關注保育類動物的繁殖管理狀況,市立動物園向有繁殖管理疑義的私人企業借用動物個體。動團在2022年也提出資料顯示六福村圈養高達24隻的孟加拉虎,多數時間圈養在空間狹小的後場,且環境不夠豐富化,常發生打鬥情形。新竹動物園是否有了解與掌握六福村的繁殖管理狀況?共同監督不再繁殖老虎?還是在隱瞞過度繁殖,可能造成過剩動物的圈養問題真相?幫業者消化動物數量? 再來是教育部分,新竹市立動物園表示有42年第一線照養老虎的經驗,但這樣的「照顧經驗」卻使得兩隻老虎出現嚴重的刻板行為,而我們從剛剛影片中可看見,整個園區的設計都是以譁眾取寵為出發,不是從動物身心狀況來考量,展場設計呈現失真且違反動物習性的野生動物生存環境。這種不但無法提供民眾認識野生動物應有的自然行為及野外保育狀況,還傳達動物的異常行為給民眾,已經違反動物園的社教機構功能,應立即改善。 最後從研究角度來補充前面兩位夥伴所提到的很多先進作法。我相信新竹市以身為一個科技城為榮,應是有創新研發的「研究」精神且也可以找到「研究」資源拿來應用在讓新竹市立動物園更走在時代尖端。令人遺憾的卻是只做開會、場勘的表面功夫。 新竹市議員廖子齊表示:「自就任以來一直關注動物權益,並主張「猛獸區應有退場機制」,新竹動物園的前身是新竹公園裡兒童樂園的可愛動物區,先天條件本來就沒有充足的空間,容易造成大型動物的刻板行為。包括孟加拉虎、馬來熊等需要廣大活動區域的大型動物,在動物們安養天年後,都該就此退場,將該區轉為救傷中心,很可惜此次新竹市政府還是使用借調方式將老虎做為主要展區動物。就階段性目標來說,動物園需立即提出改善計畫與時程表,包含後場動物的飼養規劃。期待新竹市立動物園未來能夠真如2019年底重新開幕時園長所說的是「類生態棲地」。」 新竹縣議員朱健銘表示:「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的動物展演場所,都有責任將動物飼養好,也不應隨意繁殖動物,特別是保育類動物,應要嚴謹評估正當性,才能避免動物福利的問題。《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以及《保育類或具危險性野生動物飼養繁殖管理辦法》都有強調滿足動物習性的重要,對於地方業者,我會要求新竹縣動物保護防疫所以及森林暨自然保育科介入,加強督導看如何協助業者改善,並在議會持續監督。」1月23日公民團體代表與新竹市議員廖子齊、新竹縣議員朱健銘共同召開記者會,替動物園內的動物發聲抗議,呼籲終止不當的動物展演。新竹市府團隊從六福村借展新老虎,卻不積極改善園區內的動物福利問題,好好愛牠與其他27個公民團體聯合表達抗議,向市府喊話提出訴求,為動物發聲:1. 勿將目前園區內的動物福利問題拋之腦後,無視動物福利。專家學者已提出相當多問題與建議,包含目前的老虎展區。2. 請新竹市政府履行承諾,落實動物園的短中長期改善計畫(含後場),並公布時程。3. 新竹市立動物園身為公立場所,應尊重科學,停止引進、繁殖、圈養不適合被人類飼養的物種,公布落日條款,才能真正落實動物保護原則。4. 請新竹市政府公開目前飼養於後場的動物種類、隻數與飼養狀況。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4 多吃一餐蔬食 好好愛牠編輯部

議題與行動
2022.03.27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4 多吃一餐蔬食
多吃蔬食對環境友善氣候變遷、環境惡化、溫室效應和碳排放等議題,已經是生活言談中不可缺少的話題,我們用比過去加快幾十幾百倍的速度在改變地球的面貌,也改變了牠們的生活。為什麼吃肉要跟環保議題(碳排放)一起探討?因為生產肉類的過程從飼養、屠宰冷凍、運送到賣場包存,相對於蔬食會產生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畜養經濟動物也需要更多的水,為了牛羊等飼料,需要更多的土地以種植牧草,這也是因此為何越來越多的熱帶森林遭到砍伐的主要原因。全球有70%的農業用地,被用來飼養農場動物,另外10%的土地用來生產經濟動物所需的飼料作物,而這些動物只產生18%的熱量與37%的蛋白質。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曾提出,全國民眾若能響應一日蔬食餐,相當於減少4866輛汽車行駛地球一圈;1人1餐不吃肉約可減少排放760公克二氧化碳,比1杯大杯的珍奶(700CC)還多。因此,吃蔬食相較於吃肉而言,的確對環境是友善的選擇。多吃蔬食對動物友善台灣每天有112萬隻經濟動物被屠宰供食用,而有更多的肉食品進口而來,多一點蔬果,少一點肉,降低對肉類的需要,減少被屠宰的動物數量,是對動物更友善的方法,維持少量肉食,我們還是可以健健康康。2021即將結束,我們還是可以做點什麼,好好愛牠邀您一起一件好事愛動物,今天的好事4:多一餐蔬食。一件簡單的小事:動物友善,讓你、我和牠,有生之年,好好生活。希望您可以分享給很多人,一起做更多。
【牲命——牠的生命最後一哩路經歷了什麼?】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經濟動物
2024.04.06
【牲命——牠的生命最後一哩路經歷了什麼?】
是否曾經有印象在傳統市場看過雞、鴨、鵝、豬與魚等現場被宰割的畫面?血淋淋的畫面、銳利的刀光以及動物殘骸,都是基於人們對於「新鮮」的執著。農業部於2013年全面推動傳統市場「禁止宰殺販賣活禽」,於是宰殺隱藏到了陰影背後,現場肉塊秤斤論兩的販售,你是否曾經想過其中的處理過程呢?「活禽運輸交易」是針對雞或鵝等從運輸、卸載、繫留、理貨的產業流程。在屠宰前被集體且大量關在貨車上,與高速公路上可見的裝載豬隻有相同的命運,皆是從全台不同的畜牧場、養殖場(多數位於中南部,而交易市場位於北部居多)進行長途運輸。動物們在狹小擁擠的空間、風吹日曬雨淋,斷水斷食壓抑的環境與待遇,都讓牠們產生身體與心理上的壓迫。將這些經濟動物們打上標籤論價——牠們被視為『商品』而非『生命』。以雞或鵝為例,到了繫留場後所有動物都會被卸載,為了儘快收工,工人常常從高處投擲鐵籠扔擲。被卸載之後,進行屠宰前的整個階段稱之「繫留」,所有活禽仍被關在狹隘空間;直到牠們被「分級、篩選」進行「理貨」的階段。最後,被屠宰結束生命,變成肉塊提供到交易市場上供民眾購買。為了獲得最高利益,盡可能壓低成本,把動物壓榨利用到極致,在活禽運輸交易過程中彰顯出「以功利為目的」和「高效率為優先」的結果。當生命成了商品,往往淡化了過程中的殘酷,也弱化了對於生命的尊重。現今消費型態意識逐漸改變,認知動物生命價值之意識也逐漸提升,瞭解「肉品的來源與經歷」。試著以「動物福利」反思——經濟動物既然生而為牲,牠們在死前所經歷的日常是否能免於傷害?是否有更人道的對待方式?或者,改變「自身選擇」——對友善畜牧的支持與鼓勵、開始嘗試蔬食等等。「牠曾是一個生命」,同為地球上的一份子。清明連假到來,如果你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重量,可以關注經濟動物的議題,支持提升經濟動物福利,或者開始嘗試一餐改吃蔬食,減少不必要的動物犧牲。從一個心念,慢慢轉變,讓我們一同好好愛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