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時間篩選
  • 全部時間
  • 2022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1月
  • 2023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24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25
  • 1月
  • 2月
  • 3月
  • ALL
  • 實驗動物
  • 展演動物
  • 經濟動物
  • 同伴動物
  • 海洋資源
  • 野生動物
  • 議題與行動
  • 認識好好愛牠
  • 報導交換
  • 動物三兩事
【2/16、2/23及3/2三場工作坊】活動回顧 好好愛牠倡議組
【2/16、2/23及3/2三場工作坊】活動回顧
由臺北市動物保護處補助的好好「話」畫-創作視角之動物保護教育宣導活動,我們完成了3場工作坊,分別為2/16【植物繪色鉛筆工作坊】、2/23【好好愛牠動物似顏繪】以及3/2【毛孩撕貼畫工作坊】。2/16【植物繪色鉛筆工作坊】講者林宛儒擅長彩色鉛筆手繪,並熱衷於探索多元媒材與創作方式,希望透過不斷的嘗試與挑戰,拓展作品的深度與想像力,為參與者帶來新鮮且充滿故事性的視覺體驗,並讓藝術成為傳遞動物友善理念的橋樑。講者宛儒的創作深受自然啟發,尤其對花卉懷有深厚情感,特別是台灣的原生與特有植物,因此,她帶領參與者一起在花卉插畫的創作過程中融入動物友善,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與療癒,也希望藉由柔和的色彩與細膩的筆觸,將自然之美轉化為視覺的療癒力量,傳遞溫暖與力量給更多人。本次活動讓參與者感受動物與自然的連結,參與者從對植物特性的了解,畫出心目中動物的模樣,主角雖仍以犬貓為主,但卻加深了對動保理念的認同。2/23【好好愛牠動物似顏繪】由講者鄧愉亭將用畫作呈現參與者和動物之間的故事,並依照參與者的外型和氛圍,特製一張動物似顏繪,參與者有親子及一般民眾,以親子為例,女兒選擇以鯊魚為主角當作自己的分身,創作了獨一無二的鯊魚似顏繪,也且把畫作帶回家。愉亭同時宣導寵物不棄養、狂犬病防疫與飼主責任。3/2【毛孩撕貼畫工作坊】講者為謝家文(知亞),參加者有親子及一般民眾,知亞先請大家選定一個動物為主角,選定的撕貼畫主角有已逝的毛小孩、貓咪,也有貓頭鷹、老虎及台灣黑熊。知亞先要大家於紙上構圖,然後讓參與者依據主角的特徵,選擇需要的棉紙顏色與材質,並且介紹簡單的棉紙撕貼技法,用各色手染棉紙,搭配撕貼技巧,與畫筆的運用,完成一幅撕貼畫,過程中知亞修正參與者的撕貼方法,引導每個人找到適合的方式與配色,讓最後完成的作品充滿層次,同時宣導各項政策,例如認養不棄養,不隨意餵養野生動物。
3月1日【從英國插畫研究所畢業之後-關於我們的插畫學習、創作和好好愛牠】活動回顧 好好愛牠倡議組
3月1日【從英國插畫研究所畢業之後-關於我們的插畫學習、創作和好好愛牠】活動回顧
本次講座邀請兩位插畫家鄧愉亭與謝家文,分享他們在英國留學的經歷、回臺灣後的接案經驗,以及此次與「好好愛牠協會」合作的創作。透過旅外的生活體驗,他們探討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培養動保觀念,並以畫作作為媒介,推動臺北市民對國際動保議題的關注。活動一開始,講者愉亭特別提及「好好愛牠協會」近期關注的動保議題,如動保疫情防治、寵物飼養責任與友善環境支持。她強調,飼主應遵循「二不一要」原則,不接觸野生動物、不棄養動物、要定期施打疫苗。此外,她建議市民應支持提供動物友善空間的店家,並提醒若發現流浪動物或動物遭棄養,可撥打 1959 臺北市動物保護專線求助。英國留學經驗分享愉亭介紹了自己在英國的學習經歷,她畢業於一所以「叛逆且獨特」聞名的藝術學校,攻讀插畫碩士(MA Illustration)。此科系隸屬於傳播學院與教育學院,課程除了繪畫,還涵蓋傳播與教育相關內容。她特別提及學校的多元文化環境,與來自各國的學生互動,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然而,她發現課程較偏重英國市場,較少討論亞洲與臺灣市場。此外,學校要求大量的閱讀與論文寫作,也因此提升了她的學術能力。知亞接著分享了她在英國另一間建築藝術學院的留學經驗,提到學校的插畫家資源豐富,有許多畢業的插畫家會回來擔任客座教授。她的原老師也寫了一本關於插畫的書籍,被許多人視為經典。學校有專屬的插畫工作室,配備舒適的電腦和各種版子及老舊的印刷機器。每學期末會有業界人士來看學生的作品,學校治安良好,但距離市中心約一小時車程。插畫家的動物友善創作愉亭與好好愛牠協會合作的展覽,主題是關注寵物之外的動物保育議題,例如經濟動物和實驗動物。她強調好好愛牠協會主要關注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例如每天被食用的雞,以及作為實驗用途的白老鼠等。她對動物實驗的必要性提出質疑,認為AI或其他科技或許能取代部分實驗。愉亭認為動物保護是一種對生命的關懷與尊重,鼓勵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友善動物的選擇。她介紹了她為展覽創作的三幅作品,皆以大象為題,分別為「跳舞的大象」、「樹林裡的淚水」以及「大象媽媽的選擇」,其中「大象媽媽的選擇」說的是一頭母象要生出一隻小象須歷經長達21-22個月的孕,而且生產艱辛,但知道人類為了販賣小象,使得牠與幼象被迫分離,因此有些母象會在產後24小時殺死自己的寶寶,只為了避免牠們遭受相同的痛苦,這讓愉亭很有感觸,動物的生命為了人類付出了多大的代價?近年雖動保意識抬頭,但也希望大家到泰國旅遊時要慎選大象庇護所,真正的庇護所應尊重象群的自然習性,而非以馴服為手段吸引遊客。知亞分享了他在創作中融入動物友善概念的經驗。他回顧自己在英國求學時,發現當地對動物友善的重視程度遠高於臺灣,例如許多公共空間對寵物開放,街頭巷尾亦常見動物友善標誌,甚至在書店和咖啡館都能見到毛小孩自在活動。回臺後,家文開始以插畫推動動物友善概念。他的作品關注流浪動物與城市生態,嘗試以溫暖而具敘事性的畫風,讓觀眾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他認為,插畫不僅是表現個人風格的媒介,更能傳遞社會議題。因此,他的創作主題涵蓋動物棲地破壞、流浪貓狗困境,以及如何在都市環境中實踐動物友善。這次藉由與「好好愛牠協會」合作的契機,知亞嘗試賽鴿的議題,希望透過視覺藝術的影響力,讓更多人意識到賽鴿產業下動物的困境,以及動物保護可以有不同的思惟與行動。與「好好愛牠協會」的合作最後,講座在熱烈的討論中圓滿結束。現場聽眾積極提問,許多人對插畫的社會影響力很感興趣。講者鼓勵參與者關注動物保護議題,並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動保理念。講座結束後,許多聽眾前往後方攤位,進一步了解環境保護與動物保護的相關資訊。動保觀念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兩位講者都曾為旅外插畫家,將從旅遊和展覽、生活體驗,回國之後如何看待城市裡動物友善的現況,以及如何以畫作視角突顯作品議題,拓展了與會者對全球動保議題的理解與國際觀的動保觀念。
2月22日【最好的禮物-台北國際插畫博覽會】活動回顧 好好愛牠倡議組
2月22日【最好的禮物-台北國際插畫博覽會】活動回顧
本次講座邀請臺北國際插畫(Illustration Taipei)博覽會總策劃林志達Allen來分享關於臺北國際插畫博覽會的資訊與核心目標,以及插畫展如何呈現動保意象,內容涵蓋展演動物、經濟動物、實驗動物、海洋資源、野生動物,以及動物友善行動。Allen強調臺北國際插畫博覽會(以下簡稱「畫博」)的國際化與多元性,當初會策畫這展覽的起心動念,是為了是打造臺灣最大的插畫展,提供創作者、消費者和國內外產業廠商媒合的機會,推動臺灣插畫生態圈的發展,更希望能夠推廣圖像插畫產業,讓更多創作者的作品進入社會大眾的視野。2025臺北國際插畫博覽會將延續其國際化特色,除了有助於培植臺灣本土插畫家,也邀請來自其他各國如日本、韓國、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越南、泰國、美國、英國、紐西蘭等地的創作者一同參與。畫博的舉辦是希望提供一個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展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插畫藝術,促進全球插畫圈的互動與合作,並開拓觀眾的國際視野,體驗來自世界各地的插畫藝術風貌,而2025年的年度主題:「圖圖弄弄 CITY CANVAS」也說明了內容與城市、生活、創意等元素相關,特別是今年與好好愛牠協會合作,加入了動物友善議題。插畫是什麼?Allen分享了他眼中對於插畫的定義:插畫的目的是為了傳遞訊息或表現手法,可以是一幅畫作來豐富生活、表達當下的情緒等等,並承擔著溝通、表達、娛樂等多重功能。由於認同好好愛牠協會的理念,今年,畫博首次與動保團體合作,期待以插畫作為媒介,讓每個人發揮同理心,願意尊重且與動物和平共處。由於Allen自己也很喜歡狗,平時就有關心動物的新聞,對於臺北市動保處所推動的政策很有感,Allen覺得動物友善空間讓主人很方便可查到有哪些餐飲、遊樂地點、公共場所、交通設施能夠讓寵物進入也向與會者呼籲:領養不棄養、寵物登記、對家中寵物謹守「二不一要」(不接觸野生動物、不棄養動物、要定期施打疫苗)、在市區公園內不餵食禽鳥、無飼主管領之動物或棄養(含放生)動物、支持提供動物友善空間的臺北市店家、有動物需要救援時(或發現動物被棄養),通報臺北市1959動物保護專線服務,尤其是飼主責任,讓民眾反思對於同伴動物應有更多的陪伴與責任。講座結束,還是很多與會者留下來向Allen請益插畫展的參展細節,並且觀看展場內的插畫畫作,這次的活動可說是突破協會的同溫層,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動物保護題材的畫,藉此培養動保素養。
2月15日【因為愛牠,我們所做的那些藝術倡議】活動回顧 好好愛牠倡議組
2月15日【因為愛牠,我們所做的那些藝術倡議】活動回顧
本次講座由講者林憶珊及蔣孟芸,林憶珊為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的執行長,蔣孟芸是插畫工作者,筆名叫「貓魚」,兩位過去在動物保護議題上有許多合作,例如繪本《我想有個真正的家》以及「午夜動保食堂:街貓乾淨照護站」,因此特別邀請一起來座談,分享經驗。首先由貓魚分享她從一位非科班出身的插畫工作者,逐步將個人興趣與對動物議題的關懷結合的歷程。早期,貓魚並非專職插畫,但在2012-2013年間,因緣際會參與了一部探討台灣流浪動物安樂死議題的電影合作,負責繪製主視覺,這電影大家耳熟能詳,就是「十二夜」。這次經驗對貓魚而言意義重大,這讓貓魚開始對動物議題的關心,也開啟了將繪畫能力與熱忱結合的道路,對貓魚來說,雖然始料未及,但卻給了她一個可以為動保做一些事的契機,也為她日後的創作方向奠定了基礎,以及現在更為堅定的動保價值觀,貓魚之後參與一些拍賣活動,還將所得捐助於動物保護團體。貓魚回顧過去參與動物議題相關活動的經驗,例如在書店舉辦結合動物議題與書籍的分享會,她認為這是一種溫和且引人共鳴的推廣方式,大學哲學系的背景曾讓講者習慣激烈的辯論,但在後來的實踐中,她體會到行動的重要性。貓魚強調將動物保護和動物權的觀念帶進校園的重要性。她認為,相較於成人,與孩子溝通相關議題時較少阻礙,因為孩子更願意開放地討論,不會輕易感到被攻擊或急於下判斷。貓魚也分享了自己吃素的緣由,是從高中時期開始認真思考人與動物關係後,在一個安全且舒服的狀態下逐步轉變而來的。她曾認養實驗動物米格魯,這段經歷讓她更深刻地體會到實驗動物的痛苦,並在後來的創作中融入相關議題。接著,憶珊提到動物實驗。憶珊引用數據指出其在預測人體反應方面的局限性,並介紹了人體器官晶片等替代方案的研究進展,以國際趨勢來說,荷蘭和加拿大已經廢除藥物測試中的強制游泳測試,並回歸以人類作為研究對象。憶珊呼籲大家思考在追求人類健康的同時,是否只有犧牲動物生命這唯一的選擇,而其實購買化妝品時可以留意是否有「零殘忍」的標誌。憶珊引用美國PETA的資料,指出在臨床試驗前的實驗室測試階段,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實驗動物,全球每年實驗動物數量高達1億1500萬,台灣每年約378萬隻,相當於台北市人口的1.4倍。然而研究顯示,動物實驗中成功的藥物,進入人體試驗後仍有高達90%的失敗率,顯示動物實驗方法需要被改變。如果能從人體取出細胞或組織,在體外建立模型,模擬人體內的運作狀況,是否就能獲得更符合生理意義的數據,並減少動物實驗數量。由此衍生出人體器官晶片的技術,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開發。利用這個晶片,可以在體外模擬肺部等器官的細胞反應。憶珊認為如果這項技術能繼續發展,相信不久的未來許多實驗都能以此替代,而不用犧牲動物。現場有民眾問到是否該給自己的寵物吃素,貓魚分享了飼養貓咪的經驗,認為均衡飲食對寵物很重要,但不一定需要全素。選擇寵物食品時,應參考其營養數值和寵物的實際反應。總結本次講座,兩位講者分享了他們在動物保護、插畫繪本合作及相關議題上的經驗與觀點,內容涵蓋實驗動物、寵物飼養、流浪動物、動物福利教育,甚至觸及了鯨豚保育的議題。講者們也討論了動保理念在不同年齡層的推廣方式,以及個人在面對動保議題時的掙扎與成長,並呼籲參加者嘗試蔬食、領養不棄養、支持不做動物實驗的產品,都為聽眾帶來深刻的啟發。
《好好愛牠的大小事》4/3-4/27 插畫微巡展開跑,動物會知道你對牠的好! Lingo Tsai
《好好愛牠的大小事》4/3-4/27 插畫微巡展開跑,動物會知道你對牠的好!
繼松菸文創園區的感動迴響,由「好好愛牠協會」與20位台灣插畫家聯手打造的《好好愛牠的大小事》插畫展後,感謝各界邀請,促成我們4月可以分別在台北與高雄兩地展出。4月初,我們將在台北國際插畫博覽會主題展區,緊接著把這份溫暖延續至高雄,於新光三越左營店本館11F文化會館,讓更多朋友認識多元議題的動物友善插畫,現場捐款,還能將限量的插畫明信片帶回家喔!已經看過畫展朋友歡迎再次回味,而還沒有看過的朋友更不能錯過,因為牠們的大小事仍在世界各地上演,而我們真的很想讓你知道:牠或許不曾走進你的生活但牠值得我們用心去感受~《好好愛牠的大小事-插畫家創作聯展》不只關注常見的犬貓與野生保育動物,透過插畫家的視角更希望大家深入了解:「經濟動物」:作為人們的食物,牠如何度過短暫的一生?「展演動物」:為了娛樂大眾,牠付出了什麼代價?「實驗動物」:在實驗室的牠,默默承受了多少犧牲?「海洋生物」:在大海中,牠如何努力生存?每一幅畫作,都是一場與生命的深刻對話。邀請你帶著一顆柔軟的心,走進展覽,聆聽牠們的聲音,反思自己在面對牠們之餘,我們能做點什麼。展覽資訊:台北場:台北國際插畫博覽會 圓山花博爭豔館 A-主題展區時間:4/3(四)-4/6(日) 高雄場: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 本館11F文化會館時間:4/10(四)-4/27(日)《關於好好愛牠》我們關心人、生態與環境議題,以倡導每個人發揮同理心,願意尊重且與動物和平共處,為弱勢的動物爭取福利為宗旨。今年,我們有個新的嘗試,邀請插畫家創作關於牠的事,透過插畫作為媒介,與更多社會大眾持續對話。
【動物替身——展演動物得以自由】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動物替身——展演動物得以自由】
展演動物一直有個問題—動物權益被人類利益侵害,牠們的自由被剝奪。人類的動物教育與動物之間的自由天性發展常常引起討論與爭議。海洋精靈明星海豚就時常出現在展演場域裡,同樣的也是因為聰明有靈性而被迫為人類表演服務的海洋生物。這些動物被迫成為賞物,源於滿足人類觀賞、娛樂之需要。被限制天性的展演動物們,是在人類框架下的模板。現今有許多人開始反思這樣的動物教育真的是教育嗎?我們學習到的其實都是反向教材,並非了解動物真實的一面。而我們似乎只能監督所有照顧動物的機構,鼓勵保育最終回歸自然的行動,以及減少去觀看以動物展演為目的的設施。現在有了新的解方:我們可以支持虛擬動物替代活體動物的可能性。因為科技的發展,藉由AR、VR與投影相關技術進行展演活動,透過虛擬取代活體展示,甚至有更進一步的動物仿生替身出現。紐西蘭創科公司「Edge Innovations」與好萊塢特效團隊合作,研發出一款幾可亂真的「機械海豚」,起因是不想圈養原本應該生活在大海裡的海豚,透過這些仿生機器動物去認識大自然真正的動物樣貌,而不是把動物囚禁在特定空間或展演場域裡供人類觀賞。在展示時,機械海豚深受孩童喜愛,還一度以為海豚是真的,這也說明機械海豚足以達到教育和娛樂目的。因為愛所以想要親近,如果行為變成「傷害到所鍾愛事物」,那反而本末倒置。愛從來不是傷害,努力就能夠找到平衡的方法。在動物頻道,我們能得以看到「動物間諜」,未來可能有越來越多的動物替身成為我們的動物老師,不用讓真實動物成為我們的喜愛之下的犧牲品,而現今科技能夠成為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橋樑。所有動物都能自由與我們活在同一個世界之中,展現牠們的天性——我們能夠期待這樣的未來。讓我們開始關注議題同理動物處境,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
【一念之差——每次飲食選擇都是影響未來】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一念之差——每次飲食選擇都是影響未來】
每一次我們飲食選擇,都是影響動物處境的分歧點。今年是蛇年迎春,在台灣某些地方、夜市還能看到販售蛇肉、蛇酒;有些地區則是以吃保育類動物的野味(如鯊魚、鯨魚、山羌等)為噱頭;去年9月引起討論的非法屠宰場疑似「賣狗肉」;還有被當作商品的經濟動物們等等。不論是何種動物,我們是否反思過那些生命的犧牲?牠們都曾經活在這個世界上,然後死於人類的「口腹之慾」。對人類而言只是一餐的果腹;對動物而言那是牠們一生的停止。我們有許多選擇可以替代;但牠們卻從來沒有選擇。一次改變選擇,其實就是拯救了一些動物,有沒有意識的去思考「吃什麼」對於一切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有些人說「感謝」動物的犧牲,懷抱感恩感念的意圖很好,但如果我們能夠嘗試一次素食,那些動物犧牲的機率就能確實降低。同個人的「這一次」、多一個人的「那一次」,這些一次與一次,都是影響動物們的處境與未來的積累。每次的抉擇都是自然順應內心的聲音:你是否願意對動物伸出援手?願意讓善意傳遞給動物們?現今多人嘗試純植或是素食,選擇幫助動物的一餐。越來越多的素食選擇多樣化且豐盛,「吃素如吃草」、「素食沒有滋味」、「吃素沒有足夠營養」等偏差觀念已經成為過去式,甚至許多蔬食成為一種美食趨勢。能夠口慾滿足還能減少身體負擔,又因友善動物進而感受內心充實與滿足。做出友善飲食的選擇,是能夠達成兩者「雙贏」的局面。過年即將到來,過往的大魚大肉對身體何嘗不是一種負擔?或許一餐嘗試素食?對身體友善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到動物處境。在能選擇的情況善意的選擇、好的一次嘗試,就是踏出了第一步,只有一次也很棒,一次次的累積都能積少成多,對於世界產生正向反饋,使得更多動物得以被善待。讓我們從日常的一餐開始改變,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
【為動物發聲——持續為動物點亮希望】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為動物發聲——持續為動物點亮希望】
去年6月許多動保團體為了動物權益進行「禁止山豬吊、禁止海上賽鴿」的公投連署,在成功收集到民眾支持後,中選會在同年12月20日召開委員會議,認為前者未提供其他立法選擇與涉及原住民文化權益的爭議;後者缺乏立法創制的明確性——因此兩項動保公投案不符合立法原則或重大政策之創制原則,決議均予以駁回。而在去年10月動團也為了金魚藝術展,舉行倡議反對行動:主要呼籲停止把金魚視為物件進行不當展演,禁止變相虐待金魚。而廠商仍在繼續執意舉辦,現場金魚並未妥善照顧。金魚展期至2025年5月31日,在展覽期間,有更多金魚面臨折磨。動物平權行動這條路荊棘遍布,因為現實總總因素、人為利益等阻礙,使得這條路變得難以通行;但我們從未放棄。或許這些阻力、困境讓人備受挫折,但仍有許多人為此努力。而這一切的原因都是源自於「愛」。動物無法發聲,而人類又難以真正明白動物的思想。所以我們透過動物行為、透過分析研究、透過同理去讓動物們獲得跟人類同樣的「高度」平等。每一次的努力不會白費,如同金魚展,有更多人知道、有更多人分享,多一個人的拒絕,就是替動物多一次發聲,進而讓金魚脫離困境的機會更大。牠們是活生生的生命,我們都是同為地球上的存在。而生命本就應該擁有生存自由與尊重善待。不能因為動物不會大聲反駁、或是因為弱小能被人類壓制,我們就把這些壓榨或是變相虐待視為理所當然。當我們忽視了生命的重量,才是真正的漠然、失去善良。小小的信念並非沒有力量,當一個人願意為動物發生;當另一人願意了解動物處境;當有些人願意為動物站出來替牠們行動、爭取牠們的權益。當那些善意匯集起來,就能形成力量。改變世界並不容易,但我們所投入的努力並不會白費。只要多一個人願意改變意念,甚至改變行動。那麼,我們就能離友善溫柔的世界更進一步。謝謝曾經給予支持的人們,因為有那些呼應與響應的善良,我們才能跨越第一步,而路上偶有石頭阻擋,我們仍能再次凝聚更多力量踏出那條路。當所有人都向現實放棄認輸,失去一切希望變得冷漠,對一切遭受殘酷待遇的生命漠視,那才是真正的絕境。我們如何對待動物,都會反饋到人類自身,許多改變都是源於前面的積累與努力;而這些動力都源自於最強大的「愛」。我們可以持續發聲,直到聲音傳達出去,改變動物的命運。讓我們從試著繼續前行,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
【生命墜落——奮力一搏只為求生機】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生命墜落——奮力一搏只為求生機】
回顧2024年,關於豬隻跳車或是掉落的新聞就超過10件,甚至可以說是每個月都會發生。有的是越獄逃脫;有的是摔落重傷;大多是單隻豬隻個體,但也有幾次是發生多隻豬隻逃竄造成混亂。在接近年尾,甚至又再度發生「豬掉落」事件,一頭黑豬低頭愣坐在馬路中間。你是否曾經有想過那些豬隻所面臨的都是死亡絕境?不論是跳車、墜車終究結局是被抓回屠宰,亦或是當場死亡。關於動物運輸方面,一直希望能夠減少動物在過程中所受的折磨,《動物運送管理辦法》,第8條規定,運輸工具必須應備防曬、防寒及通風功能,也應符合第4條規定,依動物特性採取適當的裝卸措施,以避免動物遭受驚嚇、痛苦或受傷。豬隻因不當運送而死登上媒體版面,大家關切的焦點卻往往忽略動物待遇,活體家禽家畜的運送安全沒有被提及。檢視為何事件一再發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執法不落實,因為業者不怕被抓,所以投機取巧。這些動物相關規定,期望有更多人一起了解、一同成為監督者,至少讓動物處境被善待。人類對於『牠是個生命』的同理與關懷,是反應我們看待生命的標準。經濟動物最終都面臨屠宰、秤斤論兩販賣,所以大眾對這些事件的看法,往往是戲謔嘲弄「加菜」、「降肉」。我們常常以人為角度出發,忘記這對豬隻來說可能是博得一線生機的機會,是延續生命的奮鬥。更容易忽略動物們正在遭受死亡威脅逼近。生命逃離死亡並不可笑,而人類如果把這當成一場喜劇,對生命的漠然才是更加可怕的事實。一個產業的根源源自於人類的需求與利益,除了監督業者善待動物,我們也可以從根本著手,試著嘗試吃素,可以一餐一素,甚至一日一素,只要需求減少,就有越多經濟動物能夠被拯救。這些生命都是真實日常中的細節,動物與我們息息相關,正視動物的痛苦、關懷牠們的處境與待遇。即使還無法改變飲食習慣,也可以改變觀念,我們能夠關注經濟動物們的議題、尊重牠們生命價值,朝更美好未來前進一步。從一件小事開始改變,一同友善動物,讓我們好好愛牠。
【美麗虛幻的水中幻影——無聲的惡意,付出代價的是金魚】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美麗虛幻的水中幻影——無聲的惡意,付出代價的是金魚】
已有超過1,000人連署反對金魚展,請大家一同響應,拒絕金魚展出現在台灣!https://forms.gle/ZD7HSa4haz7meNV58日本「金魚藝術展」事件引發社會討論 ,好好愛牠協會在11月20日也與魚類獸醫師 潘世瑩、海豚微笑應援會等其他公民團體到預備辦展的ATT 4 FUN戶外廣場召開記者會,與其他自發性參加的民眾共同呼籲主辦單位停止展覽,並且提醒名人網紅勿前往,主要原因在於整體環境對於金魚是虐待行徑 。日本文化中金魚象徵的帶來「好運」與「繁榮」的含義;東方文化中則是因為諧音「金玉」且「如魚得水」等象徵被認為是招財幸運代表。人類給予的讚賞,形成了另一種諷刺。金魚身上美麗的顏色,在水中如夢似幻有如傾國佳人,再加上安靜、寧靜的特點,成為大家喜愛的動物之一。時常看見有些人會在家裡或是店家養金魚,提供豐富的水族缸,認為是療癒的夥伴。許多投入興趣的金魚飼主,無不努力思考如何提供豐富的環境與用心照顧維護,而有些金魚不但認得光彩甚至認得餵食者。而金魚展提供的環境並非是以金魚為考量,而是以人類娛樂為主,所以展示佈置考慮都是以人為主視角,而金魚則是成了犧牲品,牠們無聲安靜卻成了人類肆意妄為的依仗 4 。兩者差異在於人類的真實行動意圖:一個發自內心的愛護,一個是僅考慮利益。有些金魚被人類珍重對待成為人類夥伴;而有另一些金魚像是奴隸一樣被人類虐待利用。既然稱之為「金魚藝術展」強調展覽性質,那麼就以展示來討論——從環境規劃來說也不合適。珍貴的藝術品都會提供適當的溫度環境與保護,這些規範都是讓人重視展品的珍貴性、尊重作品本身 5 。但整體展覽只考慮藝術觀賞性,並未涵蓋到展示保護層面。藝術品都被重視且謹慎對待,為何珍貴的生命卻被粗糙的展示方式對待?從展示設計來說,若是以繽紛光影為主打:為什麼不能用科技投影取代?使用活體金魚本身是可以有替代的展示方法,娛樂的選擇眾多,我們可以選擇其他友善又和心意的方式。而殘酷的真相或許是刻意將這些金魚作為噱頭——彰顯出人類對於生命的蔑視。不一定要喜歡金魚,不一定要了解動物知識;但對於這種對待生命的冷漠,我們可以不要同流合污。人類之所以為人,在於我們有愛且有良知。讓我們從試著開始改變行動,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延伸閱讀:【不當展演是動物虐待—不人道的金魚藝術展】(https://sala.org.tw/blog/262)1 環境資訊中心:為了美學「虐待動物」? 日本金魚藝術展首來台 北市動保處:曾勸說停展未果。2024/10(https://e-info.org.tw/node/240107)2 環境資訊中心:【聯合聲明】拒絕「金魚藝術展」,金魚不該成為犧牲品。2024/10(https://e-info.org.tw/node/240215)3 公視新聞網:研究為金魚腦平反 能記憶與辨色比想像聰明。2022/10(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06735)4 Taiwan SPCA:偽裝成藝術的殘忍,日本「金魚藝術展」11月份即將來台。2024/10(https://www.spca.org.tw/post/stop-goldfish-artshow-tw)5 城市美學新態度:展覽的必備常識:在博物館展示保存藝術品之教戰守則。2020/04、典藏:不懂藝術沒關係!2023/03(https://www.kaiak.tw/museum-display-case/、https://artouch.com/artco-kids/content-2303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