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時間篩選
依時間篩選
- ALL
- 實驗動物
- 展演動物
- 經濟動物
- 同伴動物
- 海洋資源
- 野生動物
- 議題與行動
- 認識好好愛牠
- 報導交換
- 動物三兩事
熱門標籤
在實驗室的牢籠裡,牠們沒有選擇 好好愛牠

實驗動物
2025.07.12
在實驗室的牢籠裡,牠們沒有選擇
恆溫的研究室裡,有一些生命被例行地注射、固定、餵食、割除器官或灌食毒物。牠們是實驗動物──為了人類的健康與進步而默默犧牲的一群。根據實驗動物人道管理年報資料,2023年台灣使用了1,120,119隻動物做實驗,平均每天有超過3千隻的動物被用來做實驗,存活下來的不到25%,最常見的是囓齒類(小鼠與大鼠),其次是魚類、雞、豬、鵝、兔子、鴨、兩棲類、蛇,還有犬、貓、猴子等其他哺乳類動物。牠們被用於「基礎研究」(5,305 件,66%)、「應用研究」(1,486 件,18%)及「產品上市前測試」(966件,12%)為最大宗。API 動物保護指數的四大目標中,與實驗動物密切相關的包括:認可動物的感知能力 動物會疼痛、會恐懼,並非「工具」或「生物材料」。API 指出,應在法律中明確承認動物的感知與情緒能力,並禁止不必要的痛苦。這意味著,實驗動物不該成為「無聲的機器」。動物福利立法需涵蓋研究用動物目前台灣針對實驗動物相關的法律主要是《動物保護法》第十五條到第十八條,另外有屬於命令的《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或小組設置及管理辦法》及《動物科學應用機構監督及管理執行要點》,而「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指引」只是如建議事項般的參考文件,雖然設有「動物實驗管理委員會」(IACUC),但成員常由內部人員主導,各機構IACUC的審查品質與嚴謹程度不一,制度設計長年以「維護研究品質」為主,是否真正落實替代、減量與精緻化的3R原則,至今沒有一個可供外界檢視的標準與數據。其他像是如何界定動物的「疼痛等級」,以及處置方式,皆由實驗單位自評,缺乏透明審查與外部監督,而法規對於實驗結束後的動物安置方式,更無強制要求。好好愛牠協會過去曾經聯繫過動物科學應用機構,其中一家回覆就明白表示他們沒有認養程序,動物實驗完一律安樂死。這樣缺乏妥善的認領養方式或轉置制度,導致許多健康動物無法被收養,最終面臨安樂死;相較之下,德國或荷蘭等國家有更多鼓勵實驗後安置的措施與機構配合。有單位回覆其內部有自己的認養流程,這雖讓人感到欣慰,但由於不是法定義務,願意安置實驗後的動物畢竟還是少數,而我們真心希望,挺過實驗的每隻動物,都能有繼續活下來的去處。 我們關注的,不只是動物在實驗中所受的痛苦,更是牠們在實驗前後有沒有被當作生命來對待。原來實驗兔也是可以回家的好好愛牠協會成立將近四年,為5隻做完實驗後的兔子找到新家,儘管制度上還有許多限制,但我們仍會努力和研究機構聯繫,希望能做到更多實驗動物的收容與安置。讓我們一起推動更透明、更尊重生命的實驗制度,也讓台灣能朝向更符合國際動物福祉標準邁進。
【連假返鄉吃肉粽?先等等,這「一口」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好好愛牠

經濟動物
2025.07.12
【連假返鄉吃肉粽?先等等,這「一口」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每年六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是「世界動物權日」(National Animal Rights Day),而今年的動物權日恰逢端午佳節。當我們與家人團圓、品嚐粽子、共享美味時,不妨靜下心來思考一個問題:這些成就了餐桌上美味肉製品的牠們,有生之年是否有在基本動物福利下受到良好的照顧?當我們品嚐粽子裡的豬肉時,可曾想過牠們的飼養環境?許多豬隻可能是在擁擠的畜舍中成長,而在屠宰前,必須經歷一連串長途運輸、驅趕與活體拍賣的虐待與折磨。一顆鹹蛋黃,背後連結著蛋鴨的養殖方式。有些蛋鴨的喙部可能沒有在出生24小時被剪短,承受著不必要的痛苦;而全省還有八成的母雞活在狹小的格子籠裡。食品如軟糖、棉花糖等,也有使用動物性成分,像是明膠(豬皮)。這些動物的苦難,正是「API保護指數」試圖改善的現狀。API(Animal Protection Index)是一項針對各國動物保護法律與實行程度的國際性評比工具,其評估核心包含:1. 認可動物的感知能力 -法律明文承認動物具感知、會感受痛 -禁止如生煮活剝、對動物實驗時沒有給予止痛措施等不應有的痛苦2. 動物福利立法 -涵蓋經濟動物、圈養動物、伴侶動物、工作與展演動物、實驗用動物與野生動物 -不只法條要保障動物,禁止有人因故意虐待或疏忽導致動物受苦,更要能確實執行3. 採納國際動物福利標準 -如OIE(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標準 -支持全球動物福利協議(UDAW)4. 建立有效的治理機構 -是否有專責的政府單位和足夠的預算 -政策是否能有效執行,違規是否有懲罰對比API指數,台灣雖有《動物保護法》,卻未明文承認動物有感知能力,對於經濟動物與實驗動物的福利把關和落實機制,要與國際接軌仍有努力空間。好好愛牠協會致力於為弱勢動物發聲,從推廣動物友善行動,到幫助挺過實驗的兔子找到家,我們相信:「願意改變,來自於同理動物的處境。」連假出國或許會就近到日本觀光,也請不要忘記,日本至今仍在商業獵捕虐殺長須鯨,鯨魚被用附有手榴彈的魚叉射擊,在痛苦中死去,拖上船肢解冷凍,只為滿足非必要且極其少數的鯨肉需求。這些殘酷,與文化無關,與選擇有關。我們可以選擇:不支持鯨肉、不消費鯨肉製品」。
讀《紅屋頂雜貨鋪》了解動物利用的真相 好好愛牠

議題與行動
2025.07.12
讀《紅屋頂雜貨鋪》了解動物利用的真相
每年6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是「世界動物權日」(National Animal Rights Day),這是由國際組織「Our Planet, Theirs Too」所發起,呼籲我們正視動物不是商品或工具,也不應被視為可任意利用的資源。牠們擁有感受與情緒、應被平等對待的生命,和我們一樣有權自在地生活在這個星球上。就在這個重要的節日,我們誠摯推薦一個新繪本——《紅屋頂雜貨鋪》。這是由動保龍捲風 創辦人龍緣之博士和插畫家施暖暖,繼《小狐狸的媽媽;媽媽的小狐狸》繪本之後,又一觸動人心的創作。本書用童趣筆觸,道出最難說的真相,你將有機會在書裡,看到那些從未思考過的動物議題。封面是一隻可愛但表情複雜的小狐狸,躲在森林樹後,望向不遠處的那間雜貨鋪,店門口擺了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鍋碗瓢盆、修理工具等生活用品,看似溫馨祥和,門後藏了哪些動物無法說出口的秘密與傳言呢?這是一本可以讓我們思考消費習慣與動物的關係,隨著繪本的動物角色,瞭解環境危機和動物付出的代價,培養對動物的理解與尊重。世界動物權日,不只是一天的紀念,而是每天的提醒,跟著好好愛牠的腳步,重新審視與動物的關係,讓尊重與同理心成為我們的日常選擇~《紅屋頂雜貨鋪》,種下尊重動物的種子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動物,在不同的環境中生活,發展牠們自己的個性,以及獨一無二的生命體驗。如今,少數大型企業掌握、繁殖和利用。為了維繫資本主義的運作,動物被製成各式各樣的商品,無法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購書連結:https://www.taaze.tw/usedList.html?oid=11101067843
【甲殼類與魚類是有感知的生命——無聲的動物虐待每天上演】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經濟動物
2025.07.12
【甲殼類與魚類是有感知的生命——無聲的動物虐待每天上演】
「龍蝦真的有痛感」相關報導已多次被證實:不論是頭足類(如章魚等)還是甲殼類動物(蝦、蟹),牠們對外在環境具備高感知能力,與其他生物一樣同有感觸——會痛苦也會感受到壓力。英國已在2022年修法將頭足類和甲殼類納入法律保護;在台灣,動物保護法侷限在保護脊椎動物,儘管如此,許多人卻依舊漠視魚類的動物福利。甲殼類與魚類常常被人類忽視牠們的真實感受,是因為人們下意識的「無知無感」:這些海洋動物總是被連結海鮮的印象,所以牠們的掙扎會被當作新鮮、生鮮;當牠們變色僵硬不會被當作死亡,只會被認為是料理。如此影響下,人們自然不在乎這些生命是否受到折磨。對牠們的第一印象是「食物」,而非「生物」,這樣的認知偏差也因此成了漠視的根本原因。在去年日本「金魚藝術展」事件引發社會討論,好好愛牠協會與諸多動物保護團體呼籲主辦單位停止展覽因為整體環境對於金魚其實是虐待行徑,且希望大眾重視深層的動物傷害,而非只專注表面美麗假象。這樣的動物展覽並非是以動物需求為考量;最大目的是以人類娛樂為主。牠們只是不會發聲,不代表不會痛苦。動物虐待的問題不是因為動物無法反抗就不存在。夜市仍可見到撈金魚、撈烏龜、釣蝦現烤的景象,這些動物們被當作娛樂、被當作玩具、被當作食物;就是沒有被當作一個生命活體。甚至一些新聞報導,大多人也是對此一笑置之、無所謂,甚至嘲諷表示要多吃一點,我們對牠們待遇處境的冷漠成了根深柢固的僵化思維,對牠們的痛苦視而不見,也會使人們失去對生命的尊重與情感的連結。試著轉化思維,正視對動物虐待的處境。任何一次的善意選擇,都能讓我們與深層情感連結更深,能夠理解所有動物跟人一樣——我們都是有情感、有感知的生命個體,生活於這個地球上。讓我們開始改變想法,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參考資料:民視新聞網:扯!娃娃機夾澳州小龍蝦 竟無法可罰。2018/06(https://health.ftvnews.com.tw/news/detail/2018612U05M1)東森新聞:龍蝦好痛!科學家首度證實「牠們經歷劇痛」籲別再活煮。2025/02;民視新聞網:章魚、螃蟹和龍蝦有痛感?英國:活煮將違法。2021/11;三立新聞網:牠們是痛死的!學者證實:龍蝦敲不昏、螃蟹超怕痛...。2018/01(https://news.ebc.net.tw/news/world/472591?fbclid=IwY2xjawKb6zJleHRuA2FlbQIxMABicmlkETFaa0xrS0tEOTdqb2JwRlpEAR4x8x9T6Orq84SJI0nXs9myyNymS-4TH3q-fbhcT683XhxMv48873RBZ8_GaA_aem_IZKF5crLgPKvlNoePytMcA、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wJ2XELp、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35751)好好愛牠IG:英國今年將頭足類和甲殼類納入法律保護。2022/05(https://www.instagram.com/p/Cdu7tNqvK7p)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魚真的不會痛嗎?我們可能錯了!2025/04(https://taeanimal.org.tw/model_topics.php?sn=1760)ETtoday新聞雲:生煮龍蝦好殘忍? 其實...動物更「活在當下」!2017/05(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929527)好好愛牠:不當展演是動物虐待—不人道的金魚藝術展。2024/10(https://sala.org.tw/blog/262)環境資訊中心:【聯合聲明】拒絕「金魚藝術展」,金魚不該成為犧牲品。2024/10(https://e-info.org.tw/node/240215)Taiwan SPCA:偽裝成藝術的殘忍,日本「金魚藝術展」11月份即將來台。2024/10(https://www.spca.org.tw/post/stop-goldfish-artshow-tw)
認識 Animal Protection Index(API)動物保護指數 理事長 蔡雅芬

議題與行動
2025.05.23
認識 Animal Protection Index(API)動物保護指數
Animal Protection Index(API)是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orld Animal Protection)發布的全球動物保護評估工具,旨在衡量各國在動物福祉立法與政策上的表現,評核標準由以下組織的專家共同制定,這些都是為動物權利或福祉發聲極具代表性的非營利組織: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AP、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歐洲動物保護聯盟Eurogroup for Animals、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國際人道協會HSI和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CIWF。在2014年與2020 年,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分別評鑑了50個國家,根據其動物保護法律和政策承諾進行排名,由 A(最高)至 G(最低)七個等級。API 的四大目標與指標目標1:認可動物的感知能力並禁止動物受苦指標 1:法律正式承認動物具有感知能力。指標 2:制定相關法律來禁止對動物施加不必要的痛苦和虐待。目標2:動物福利立法的存在指標 3:針對農場動物的飼養、運輸和屠宰有相關法律。指標 4:保護圈養動物的法律。指標 5:保護伴侶動物(如寵物)的法律。指標 6:保護工作和娛樂用途動物的法律。指標 7:保護用於科學研究(用來實驗)的動物的法律。指標 8: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目標3:建立有效的治理機構與體系指標 9:評估是否建立有效的機構和機制來執行動物保護法律。目標4:採納國際動物福利標準指標 10:是否在法律或政策中納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的動物福利標準,以及是否支持《世界動物福利宣言》(UDAW)。API各等級說明如下:A-法律全面承認動物的感知能力並提供最高水準的動物福利保護B-法律普遍保護動物福祉,但可能在執行或範圍上有所限制C-雖然有部分動物保護法,但在實施與涵蓋範圍不足D-法律對動物的保護有限,且執法和監管機制薄弱E-只有基本的動物保護規定,缺乏全面的立法和政策支持F-動物福利保護相當不足,缺乏具體法律和政策支持G-幾乎沒有有效的動物保護法律或政策為什麼 API 很重要?API 提供了一個全球視角,幫助我們了解台灣在動物保護方面的立法和政策與其他國家的差距。透過這項指數,可以促使相關單位加強法律和政策,落實各項動物福利政策,以改善動物的生活環境。很可惜,過去台灣尚未被納入評比,未來也不知何時再有第三次的評鑑。我們認為台灣在動物保護政策和立法方面已有多項進展,如:收容所零撲殺政策、保育動物不得有娛樂性質展演、針對格子籠雞的改善努力、禁止鯊魚割鯺棄身以及針對金魚不當展演的抗議,這些由政府或民間的努力皆符合並超越國際動物保護趨勢。希望不久的將來,也能看到台灣評鑑的結果,好好愛牠邀請大家一同關注,一起為動物發聲!要認識各國評比結果,可到WAP網站查詢更多資料:https://api.worldanimalprotection.org/
【動物競賽搏生機——動物被迫站上殘酷的舞台】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展演動物
2025.05.23
【動物競賽搏生機——動物被迫站上殘酷的舞台】
2025年4月底日本賽馬安樂死成為一大討論議題。部分論點提及安樂死的是基於更加人道的考量,讓馬免於更大的折磨;但你知道賽馬比賽出意外的馬高達九成都得接受安樂死的命運嗎?牠們原本能自由奔跑,享受自己掌管身體的自由;但一旦出現在賽場上,最終都被迫面對遭受高風險意外甚至死亡的可能性。或許我們可以追溯更根本的原因:「動物競賽真的有存在的必要性嗎?」牠們本應自然發展的天性,被放置在人為利益的天平上,從此失去了自由臺灣以全球最密集、難度最高的海上賽鴿競翔聞名,在2024年7月動保團體提出「禁止海上賽鴿」公投連署,但在年底後被中選會駁回。賽鴿在台灣社會長期以來成為被有爭議性的動物賽事:鳥店糟糕的環境、任意捕捉販售,私養、人為配種培育的根源問題;有腳環的鴿子惡意被棄養或是因不夠優秀而被刻意傷殘虐待;比賽與訓練途中大量迷失、遭受不平等照顧的隱藏黑暗面。他們的歸家天性,卻讓牠們再也回不了家。而贏的賽鴿得到了什麼?得到了更加嚴格控制的生活,被強迫配種與成為人類炫耀的資本。牠們從來不是被視為活生生的生命個體;而是被當作一個個籌碼賽鴿、賽馬、鬥雞、鬥魚、鬥牛,從古時候的鬥獸場到現在仍然所見其蹤跡。人類的慾望無止盡,為了金錢、為了虛榮,所以犧牲被當作工具、道具的動物們。展現牠們天性的空間與方法很多,藉此當作理由只是假象,實為個人私慾的牟利與產業的黑暗鏈。競賽根本為賭博,人類賭的是慾望;而動物們賭的是命是否考慮過動物是否想歷經這些嚴苛的訓練?是否問過動物想要面對殘酷的生存競賽?是否有想過牠們願意這樣接受這樣被控制的一生?動物無法發聲,但不代表我們應該理所當然地利用或是忽視牠們的待遇。解脫看似人道,但是,牠們明明最初可以不用面對這樣的選擇,只是牠們沒得選。如果我們願意為牠們努力、抵制這樣的動物競賽,那未來或許我們能夠看見動物好好被照顧、自由施展天性的風景。讓我們從試著關注動物議題,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參考資料:1. HorseRacingKills youtube:Fieldmaster Killed at Cranbourne。2016/0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Q42vB1fX_M) 2. 三立新聞:日本馬后比賽腳受傷「直接安樂死!」為何不救? 專家:多折騰一個半月。2025/04(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647712)3. PETA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ETAAsiaTC/posts/1074874368014414)4. 報導者:一場未完成的公投後,賽鴿海翔300公里長征的賽制能否開啟討論空間?2025/01(https://www.twreporter.org/a/racing-pigeon-conservation-referendum)5. The CTWANT:泰國宣布將合法化「動物格鬥賭博」 原因曝光。2023/02(https://www.ctwant.com/article/241464/)
【失去母親身份的牠們——無限輪迴的生產命運】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經濟動物
2025.05.23
【失去母親身份的牠們——無限輪迴的生產命運】
養殖農場動物真相你知道多少呢?這些因皮毛、肉用、乳用、役用或其他經濟目的而飼養的動物,稱為「經濟動物」。乳牛的一生被人類規劃完畢,因為「乳牛懷孕當生產完才有奶可擠」:被迫人工授精、懷孕、與小牛分離、榨乳的循環「工作」泥沼,最後因身體機能減退,在極短的數年內便遭淘汰。蛋雞為了提高產蛋機會,則是被關在格子籠裡。籠養母雞在生產高峰前後會出現癱瘓,稱為「籠飼蛋雞疲勞症」,面臨生病、死亡的機會非常高,牠們甚至不是被當作母雞,更多以蛋雞稱呼。母豬則是為了保證生產「最好」的豬肉,當牠們性成熟後即關在狹欄中進行受精配種,即將分娩生產時,牠們會被趕往另一個限制行動的「分娩欄」,在那裡產子並哺育小豬。不論是「狹欄」還是「分娩欄」,兩者都是以鐵架禁錮、限制行動,甚至無法轉身,只能站或躺。人類的圖利強迫讓牠們失去母親的機會,也被剝奪一切生活的自主權乳牛是敏感的動物,會因為壓力表現出生理與心理的不安,每次產後小牛被奪走,母牛會連續哀鳴好幾天,直到絕望明白失去孩子;母雞即使產下未受精蛋,但在生了數十顆蛋後,牠自然而然的開始孵蛋、護蛋,這是牠們的天性;豬是高度社群性的動物,通常母豬產子後,會養育豬寶寶、一起外出探索理解這個世界。以雌性經濟動物來說,共同點在於:牠們都是被迫控管生育頻率與環境,以高產(生子、產奶/產卵)為目標,產生率會隨母體的年齡下降。而一旦生育率降低,等同於「失去利用價值」,因此最後被屠宰面臨死亡的結局。牠們的待遇如同工廠生產線,即使有情感有知覺,也被剝奪一切:待在狹隘的環境、被迫外力人工授精,與自己的小孩分離。牠們的一切被打上了家禽與家畜編號,只剩數字明碼標價代表牠們曾經來過這個世界。牠們與其說是「生育」,更像是「生產」。牠們孕育生命不再是生命,而是商品。牠們不是母親,只是被當成奴役的工具。任何生命都應該被善待,對人類來說生存需求真正需要如此大量的牛奶、雞蛋與肉嗎?事實上可以取代的飲食也非常的多,很可能從其他飲食習慣獲取這些營養。更何況,許多人有乳糖不耐症,甚至是不好消化肉食、對蛋過敏等等。對人類來說,這些不一定是必需;但動物們卻得付出極大的代價。我們應該拒絕如此對待生命的剝削,牠們跟我們一樣是有情感的存在。讓我們從試著開始關懷經濟動物處境,有意識選擇友善的飲食生活,一同好好愛牠。參考資料:1. 環境資訊中心:首份對經濟動物利用態度調查 近九成民眾不捨母豬遭狹欄圈養。 2022/12(https://e-info.org.tw/node/235765)2.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格子籠飼養對母雞的傷害。2023/05(https://www.east.org.tw/action/8673)3.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臉書:別讓小豬哭哭。2024/02(https://www.facebook.com/east.org.tw/posts/387191174064678)4. 好好愛牠:清醒一點! 這些都是牛奶的謬誤。2023/08(https://sala.org.tw/blog/206)5. 圓神書活網:全球腸胃名醫:牛奶是小牛喝的,對人完全沒好處!2025/05(https://www.booklife.com.tw/baike-detail/4/93)6. BBC NEWS中文:過敏症困擾現代人 科學家揭秘背後幾大原因。2018/12(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46431370)7.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2025/05(https://www.fda.gov.tw/Tc/PromotionalContent.aspx?id=427)8. 聯合報元氣網:第一名你可能每天都在吃!新十大慢性過敏食物出爐。2020/07(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3/4672361)
【2025地球日——願世界充滿愛】 文:Mandy Lu

議題與行動
2025.04.30
【2025地球日——願世界充滿愛】
你知道4月有個大日子嗎?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在這天不同國籍的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宣傳和實踐環境保護的觀念,其實也就是大家一同愛地球行動。不僅僅是愛著地球母親,我們也同樣能夠愛著世界上的所有存在——其他動植物其實就像是我們的兄弟姐妹——讓愛傳遞出去。不論你我他或牠都是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愛著世界任何一切的同時,也能夠讓愛回歸到自身身上。為地球我們有許多環保行動能夠執行:減塑生活、減少物質垃圾、尋找替代、重複使用等等行動都是珍惜這世界的一件好事。而我們守護生存之地的同時,也是守護著動物生存的棲息地。我們還能夠為動物們發聲,替牠們爭取天性自由、被善待的福祉待遇、改善現有的困難處境,尋找人類與動物友善共存的未來機會。對世界溫柔並不難,我們投入的每一份愛,都是讓地球邁向友善溫柔的世界的一次選擇節點。不論是關注經濟動物、展演動物、實驗動物、同伴動物、野生動物的處境,任何議題或是行動,都是思考著「我們」能夠為這個「世界」、為「牠們」做出什麼樣的行動。你對世界理想世界的想像是什麼?想像一下人與動物都不再遭受不必要的苦痛,我們能夠互相同理、尊重、友愛,能夠和諧共處,這樣的美好未來是否令人憧憬?我們與牠們都是同為地球上的存在。生命本就應該擁有生存自由與被尊重被善待。我們如何對待動物,都會反饋到人類自身。當你對世界付出善良與愛,回應而來也會是善良與愛。動物友善,其實也就是日常生活一次的選擇。好好愛牠協會在二月中旬至三月初在松菸舉辦了「好好愛牠插畫展」,在四月清明連假期間圓山花博「台北插畫博覽會」也同樣再次舉辦小型動物保護插畫展示,每一幅畫作都是與動物對話,反思牠們的處境,反思我們能夠做出的改變與行動。沒有機會實體看到插畫作品也沒關係,好好愛牠有許多動物議題的文章,邀請你來了解動物處境,在這樣特別的地球關懷月裡,讓我們一起友愛這個世界。地球日雖然已過,但守護世界,保護動物的行動不只這一天,日常中的食衣住行有很多可以立即實踐的事,只要你願意。讓我們從試著繼續前行,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
【424實驗動物日——除了紀念致敬也是提醒改變】 文:Mandy Lu

實驗動物
2025.04.30
【424實驗動物日——除了紀念致敬也是提醒改變】
每年的4月24日是世界實驗動物日(World Day For Animals In Laboratories),是國家反動物實驗協會(NAVS)將這一天描述為對實驗室中的動物的國際紀念日,除了向全球實驗室中被用於測試和實驗的數百萬動物致敬,期望提高實驗動物的生活品質,改變實驗動物的處境;甚至透過3R改變實驗動物的未來。無數的實驗動物構築了人類生活日常,但我們是否有想過這樣的現況要持續到未來——過著建立在眾多生命犧牲之上的生活。國家反動物實驗協會(NAVS)成立於1875年,首次作為反對活體解剖的組織而站了出來,活體解剖是對動物進行的活體手術,包括用於實驗或科學研究的手術實驗。之後,動物保護國際(ADI)也加入了這場運動,其目標是停止所有動物研究,轉向替代性科學方法。而3R是指:一、取代 (Replacement):不使用動物進行實驗。二、減量(Reduction):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數量。三、實驗精緻化(Refinement):運用純熟的技術加上同理心,減少動物的不舒服。生命沒有理所當然付出或是犧牲,人類總有評判優劣的潛意識,但我們仍能夠改變思維,我們不會為了某些福祉犧牲人類進行實驗,而動物也應該同理——牠們與我們並沒有高低之分。2025年1月澳洲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近期發表一篇研究,該研究使用大鼠模擬非致命勒頸與腦外傷,以探討親密伴侶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如何對人類腦部造成損傷。研究方法包括對大鼠施加非致命勒頸,使用矽膠帶與重物,施加相當於大鼠體重三倍的壓力,持續90秒。此外,還將重物撞擊大鼠頭部,以模擬腦外傷。部分大鼠同時接受勒頸與腦外傷。研究團隊在大鼠受傷後,進行一系列認知與運動測試,評估其記憶力、協調能力與焦慮反應,並持續觀察六天。最終所有實驗動物都被安樂死。該研究一公開,便引發動保團體與學界的爭議:認為這項實驗不僅對動物造成極大痛苦,且科學適用性存疑。除了不人道外,我們或許可以反思一下,做這些實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實驗的必要性是什麼?滿足人類的好奇心?為了所謂的未來人類福祉,要先犧牲動物的福祉?難道動物就理所當然的被當實驗載體?我們真的能夠面對這樣的犧牲冷漠看待?事實上很多第一線實驗者反而時常對此產生懷疑,手中可能經過無數的生命消逝,而自己正是影響之一的情況,往往會深受良知的拷問。《Test Subjects》影片正是訪問進行動物科學實驗的研究員,在實驗過程中產生了懷疑,進而思考對於實驗動物的解方。而事實上現今學術單位或是研究機構開始使用改善的替代方案——透過電腦模擬或是模具機械分析,不用讓動物犧牲;生活之中更多商品也開始強調無動物實驗;許多人關注實驗動物的處境,進行認養或是倡議行動。人類的發展未來其實也能夠與動物共存,對於這樣的美好想像,才是我們真正所要努力的方向。讓我們一同支持替代方案,未來不需動物實驗,從現在開始「好好愛牠」。
4.22地球日 行動有你,地球有力 好好愛牠

議題與行動
2025.04.30
4.22地球日 行動有你,地球有力
打開google,映入眼簾的是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觀,沒錯,今天是4月22日,也是地球日🌏55週年。今年主題是Our Power, Our Planet行動有你,地球有力,我們的選擇,可以改變地球的未來——也能改變弱勢動物的命運💪🐾以下4種常被忽略的動物,希望你今天想到牠們,也發揮我們的「地球力」守護牠們🌱✨①【你吃的雞或蛋,可能來自一輩子沒踩過大地的牠🐔】台灣多數蛋雞都被關在狹小鐵籠裡,無法伸展翅膀、無法行走,只為了高效率生產。👉 地球日可以從「多蔬食」、「選擇人道飼養雞蛋」開始,為經濟動物爭一口呼吸的自由。②【實驗室裡的牠,只能一生沉默🧪🐁】為了藥物、美妝、化學品,每年有成千上萬隻老鼠、兔子、狗被用來做動物實驗。👉 選擇不做動物實驗的產品,你可上網搜尋 #零殘忍、#兔兔不哭、#無動物實驗,支持這些商品,就是讓牠們不再受苦的第一步。③【你以為牠在「表演」,其實牠在求救🎪🐘】水族館裡不停兜圈的海豚、寵物餐廳裡供人擺拍的狐獴,很多用來展示、表演和與人互動的牠們,那些「聽話可愛」的模樣,其實是訓練、壓力與害怕換來的,而且一生都被圈養在狹窄單調的空間裡。👉 拒看動物表演、不參與拍照體驗,終結以娛樂為目的的動物展演。④【大海的塑膠袋,正一點一滴奪走生命🌊🐢】許多海洋生物(如海龜、鯨魚、魚群)誤食塑膠垃圾,或者被漁網漁線纏繞後痛苦死亡。👉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支持海洋保育,還給牠們乾淨的家園。💚422地球日,一起守護動物每一個小小的行動,能匯流成巨大的改變,幫助牠們,也是幫助我們自己,與我們共同生活的這顆美麗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