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時間篩選
  • 全部時間
  • 2022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1月
  • 2023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24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25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ALL
  • 實驗動物
  • 展演動物
  • 經濟動物
  • 同伴動物
  • 海洋資源
  • 野生動物
  • 議題與行動
  • 認識好好愛牠
  • 報導交換
  • 動物三兩事
【424實驗動物日——除了紀念致敬也是提醒改變】 文:Mandy Lu
【424實驗動物日——除了紀念致敬也是提醒改變】
每年的4月24日是世界實驗動物日(World Day For Animals In Laboratories),是國家反動物實驗協會(NAVS)將這一天描述為對實驗室中的動物的國際紀念日,除了向全球實驗室中被用於測試和實驗的數百萬動物致敬,期望提高實驗動物的生活品質,改變實驗動物的處境;甚至透過3R改變實驗動物的未來。無數的實驗動物構築了人類生活日常,但我們是否有想過這樣的現況要持續到未來——過著建立在眾多生命犧牲之上的生活。國家反動物實驗協會(NAVS)成立於1875年,首次作為反對活體解剖的組織而站了出來,活體解剖是對動物進行的活體手術,包括用於實驗或科學研究的手術實驗。之後,動物保護國際(ADI)也加入了這場運動,其目標是停止所有動物研究,轉向替代性科學方法。而3R是指:一、取代 (Replacement):不使用動物進行實驗。二、減量(Reduction):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數量。三、實驗精緻化(Refinement):運用純熟的技術加上同理心,減少動物的不舒服。生命沒有理所當然付出或是犧牲,人類總有評判優劣的潛意識,但我們仍能夠改變思維,我們不會為了某些福祉犧牲人類進行實驗,而動物也應該同理——牠們與我們並沒有高低之分。2025年1月澳洲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近期發表一篇研究,該研究使用大鼠模擬非致命勒頸與腦外傷,以探討親密伴侶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如何對人類腦部造成損傷。研究方法包括對大鼠施加非致命勒頸,使用矽膠帶與重物,施加相當於大鼠體重三倍的壓力,持續90秒。此外,還將重物撞擊大鼠頭部,以模擬腦外傷。部分大鼠同時接受勒頸與腦外傷。研究團隊在大鼠受傷後,進行一系列認知與運動測試,評估其記憶力、協調能力與焦慮反應,並持續觀察六天。最終所有實驗動物都被安樂死。該研究一公開,便引發動保團體與學界的爭議:認為這項實驗不僅對動物造成極大痛苦,且科學適用性存疑。除了不人道外,我們或許可以反思一下,做這些實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實驗的必要性是什麼?滿足人類的好奇心?為了所謂的未來人類福祉,要先犧牲動物的福祉?難道動物就理所當然的被當實驗載體?我們真的能夠面對這樣的犧牲冷漠看待?事實上很多第一線實驗者反而時常對此產生懷疑,手中可能經過無數的生命消逝,而自己正是影響之一的情況,往往會深受良知的拷問。《Test Subjects》影片正是訪問進行動物科學實驗的研究員,在實驗過程中產生了懷疑,進而思考對於實驗動物的解方。而事實上現今學術單位或是研究機構開始使用改善的替代方案——透過電腦模擬或是模具機械分析,不用讓動物犧牲;生活之中更多商品也開始強調無動物實驗;許多人關注實驗動物的處境,進行認養或是倡議行動。人類的發展未來其實也能夠與動物共存,對於這樣的美好想像,才是我們真正所要努力的方向。讓我們一同支持替代方案,未來不需動物實驗,從現在開始「好好愛牠」。
【告別傳統動物試驗,美國FDA開啟藥品新篇章,台灣準備好了嗎?】 好好愛牠
【告別傳統動物試驗,美國FDA開啟藥品新篇章,台灣準備好了嗎?】
從FDA現代化法案2.0到3.0,看全球藥物審查制度的轉型與動物福利的進展2022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FDA現代化法案2.0」(FDA Modernization Act 2.0),由美國總統拜登簽署通過,這項法案修訂了自1938年以來實施的《聯邦食品、藥品與化妝品法案》,不再要求新藥申請「必須」使用動物進行前期試驗的規定,而是讓藥商在條件允許下,使用替代性試驗方式。「FDA現代化法案2.0」同時納入了「減少動物實驗法案」(Reducing Animal Testing Act),並取消美國公共衛生服務局對生物相似藥品(Biosimilars)的相關動物試驗要求。根據新法案,美國聯邦政府提撥500萬美元專款,推動FDA開發新的非動物性試驗方法,例如體外實驗(in vitro)、微生理系統(MPS)、器官晶片(Organ-on-a-chip)與電腦模擬(in silico modeling)等,這是美國FDA推動減少動物實驗的一大變革。傳統動物實驗的限制與轉型契機藥物開發或醫學研究的過程仍仰賴大量動物實驗,若以台灣來說,根據最近一期實驗動物人道管理年報,台灣在2023年用來做實驗的動物數量有1千多萬,若扣除胚胎,也有112萬隻,品種從囓歯類(大鼠和小鼠)、兔子、雪貂、豬、羊、牛、馬、貓、狗到靈長類動物猴子等,無一倖免。其中有76萬隻動物被用來做醫學研究及藥物開發,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27.3萬,不到25%。一種新藥的研發平均需耗費10至15年、投入約10億至60億美元。但即使耗費鉅資,動物實驗結果對人體的預測性仍有限,導致藥品在臨床試驗階段常出現療效不佳或副作用風險。有越來越多的替代性測試方法,像是器官晶片模擬人體器官運作環境,結合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電腦模擬技術,能提供更貼近人體反應的預測結果,不僅提升效率,也降低開發成本。此趨勢在全球逐漸受到關注,特別是在藥物開發與動物保護之間尋求更好的平衡。《FDA現代化法案3.0》具體規範非動物實驗替代制度儘管2.0版本已是重大突破,但法案通過後,FDA並未積極啟動監管規則調整。為加速改革進程,2024年2月,美國兩黨參議員再次攜手提出《FDA現代化法案3.0》(FDAMA 3.0)草案,並於同年12月12日獲國會通過,由現任美國總統川普簽署通過。該法案要求FDA建立「非臨床測試方法資格認定流程」,內容包括:1. 建立認證流程:美國FDA必須在一年內,設立一套審查流程,讓研發單位或個人可以申請新的非動物實驗方法的「官方認可」,這些方法可以針對特定藥品的開發目標來使用。2. 認定條件:申請的測試方法需能有效取代或減少動物使用,並提高對安全性、療效的預測性,或縮短藥品研發時程。3. 加速審查流程:一旦這些替代方法被認定通過,未來相關藥品在申請審查時,FDA將縮短審查時程,廠商亦可在藥品申請中引用替代方法的試驗數據。4. 透明公開追蹤進度:這項法案也規定自實施後,FDA每年都要向美國國會報告,內容包括有哪些新方法通過認定、收到多少申請案、花了多久時間審查,還有估算因為使用這些新方法減少了多少動物被拿來做實驗。全球關注動物福祉,台灣在哪裡?目前全球僅有美國推動這類法案,但歐盟、英國等國亦投注大量資源於非動物性實驗方法的研究。相較之下,台灣在法規與政策面仍未見明確進展,目前食藥署(TFDA)依然要求大多數藥品開發進入人體試驗前,須進行一系列動物試驗。然而,台灣學研機構與生技產業已逐步展開相關研究。例如,中央研究院與多家醫藥科技公司正合作開發器官晶片、人工智慧藥物模擬技術,並尋求能獲國際認證的標準流程。隨著全球供應鏈日益緊密,若無法及早接軌,可能會面臨出口受限或國際合作障礙的風險。雖然「FDA現代化法案2.0與3.0」並未全面禁止動物實驗,而是強調「在合適條件下的替代」與「科學依據下的選擇」,但此舉已經說明藥物審查體系邁入新的里程碑,也為動物實驗替代方案鋪路。這樣的做法不僅顧及動物福祉,更符合藥品安全與產業發展需求。面對全球趨勢與道德期待,期待公部門能儘早啟動相關討論,包括:建立非動物試驗的審查標準、培育相關專業技術人力以及提供研發經費與法規引導,讓台灣對於實驗動物福利的動保意識與國際接軌,在推動醫藥研發邁向更高效率的同時,也能將動物保護的關注擴展到被實驗的牠們,促進產業轉型、消費者信任與生命尊重的三贏局面。
【何謂真正的生命教育——教學背後的動物犧牲】 文:Mandy Lu
【何謂真正的生命教育——教學背後的動物犧牲】
是否有過曾經對於課程上解剖青蛙的印象?是為了課程分數,還是真的能對生物有所瞭解、進而學會尊重牠們的生命?捕捉昆蟲進行作業觀察、生命科學課解剖魚或是青蛙、飼養蠶寶寶最後繁殖過多遭到棄養處置的問題、科展為了研究進行實驗後比賽⋯⋯。我們從中到底學習到了什麼?是否有意識到那些在「教學」背後犧牲的生命重量。這些教學方法真的有必要嗎?我們是為了獲得漂亮的「學習成績」;還是為了未來活用「學習經驗」?動物實驗不一定有其必要性,粗估每年有上百萬隻動物被用來做藥物檢驗或醫療實驗,但大部份的實驗都以失敗告終或是參考價值不高,不一定符合人類實際應用,成了無謂的犧牲品。而事實上,全球絕大多數動物實驗,不僅是企業才進行,在教育體系中也非常常見。如今,隨著大眾動保意識提升,開始思考活體動物實驗的必要性與道德問題,現今也開始尋找組織培養、3D列印、人工智慧數位模擬或器官晶片的替代性技術與教學方式。ELBE-NTM團隊耗時三年研發出新式且毋須利用動物的方法,利用HANNES模型模型,用3D列印精準地模擬。自從兩年前被引入後,艾本多夫大學醫療中心在訓練神經血管動脈瘤的介入醫療時就再也沒有使用過動物了。美國佛州一間生技公司製造出全球第一隻「人工狗」。人工犬模擬活體組織,有完整的身體器官系統。這項技術可望拯救數千隻動物生命,並改寫獸醫學教育發展,也同時是終結動物實驗的第一步。在一門「生醫設計與實作」的課程,目標是要開發一個生醫教具,結果有學生提出了「青蛙解剖」教育的提案,學生們展開了一連串的思辨——「青蛙先用乙醚麻醉後再解剖,這樣就是人道嗎?」「基於『使用者描述』,部分同學會恐懼活體,部分同學則會玩弄生命,那麼這樣的活體解剖實驗是否恰當呢?」最終學生們打造了實際的LED心臟,可作為替代的教具。生命的重量是如此有價值,並沒有優劣高低之分,也沒有理所當然的犧牲。現實各種活體動物實驗逐漸改變,動物得以避免犧牲得到尊重。教育更應該如此,生命不應該僅淪為課程上的成績耗材,而是能夠讓學生能夠學習到真正的生命教育。讓我們從關注動物議題開始,一同理解牠,支持替代方案
認識實驗動物—從有意識的選擇不傷害牠開始 好好愛牠
認識實驗動物—從有意識的選擇不傷害牠開始
在今年2月插畫聯展覽期間,我們完成一隻實驗兔的認養,牠還不到一歲,不忍心看牠實驗完要被安樂死,研究單位聯繫了我們。剛接來的時候,牠的四隻腳有脫毛現象,但目前狀況慢慢好轉當中,可以在新主人的照顧下好好生活,是我們最大的欣慰。動物的認養流程如下:【認養通知】1-2天1. 研究單位通知我們,可先附上照片,說明動物數量及狀況說明(年齡、是否結紮、生活照顧注意事項、會附帶提供的物品如飼料等)。2. 我們會請單位填寫"實驗動物認養媒合暨保證書",並確認接收動物的地點。【領養媒合】3-5天1. 我們聯繫有意領養的人,提供"實驗動物認養申請書"。2. 媒合成功後,約定時間。【送養完成】1-2天1. 於約定時間至研究單位接收動物,簽回"實驗動物認養媒合暨保證書"。2. 將動物送到領養人住所,簽回"實驗動物認養申請書",完成送養。如果你也認同我們正在做的事,請分享給更多人:1. 同理實驗動物的處境2. 選擇不做動物實驗的商品 #零殘忍 #兔兔不哭3. 支持我們為終結動物實驗而努力 #以替代方案取代動物實驗4. 捐款讓好好愛牠做更多,持續為弱勢動物發聲💪🏻5. 捐發票給好好愛牠,愛心碼2181
【實驗動物的生機——人類福利不需要建立在動物犧牲之上】 文:Mandy Lu / 圖:Save the Chimps
【實驗動物的生機——人類福利不需要建立在動物犧牲之上】
美國一隻黑猩猩「香草」(Vanilla),從一出生就被關在「靈長類動物實驗醫學和外科實驗室」 (Laboratory for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Surgery in Primates,LEMSIP) ,自此待在籠子內開始與世隔絕的生活,後輾轉安置關在圍欄內,直到2022年7月,經過20多年的時間,牠終於第一次踏出戶外看見陽光。因為人類福利或是發展需求,這些前進的步伐卻是建立在動物傷害,甚至動物屍體之上。化妝品實驗用敏感的大白兔做過敏測試;菸品測試使用嗅覺優秀的米格魯;藥物安全則是拿多產的老鼠做實驗,美好的背後建立在有毒代價之上。為了人類安全,為了社會發展,種種的說法,實驗動物似乎變成榮耀不得已不犧牲的奠基;但真的只有這一條路可走嗎?進步與福利,不應該是用任何生命替換而來。生活與發展,也應該是為了世界更美好而努力生命等價,沒有生命「應該」被犧牲。多年來,動物實驗一直是一個議題,無論是造成科學家內心壓力與痛苦,抑或是造成動物生命苦痛與折磨,過程沒有誰贏,而是在這條荊棘道路上被更多陰影覆蓋。人類一直在尋求動物實驗的替代方案,一個不用犧牲生命也能前往美好願景的道路。而現在,人工智慧(AI)系統有機會帶來全新的道路。事實上,許多科學論點表示過「在動物身上測試人體用藥有時也沒什麼用處。」(因動物身體與人類身體仍有極大差異),AI演算可能會有資料偏差,但相比動物實驗較為準確。現今已有模擬、虛擬技術開始取代活體動物成為醫療教育的對象。未來期望的願景,能夠人類與動物一同前行,互利雙贏,不用再以犧牲作為代價一般民眾的我們,也有能辦到的事:可以挑選無動物實驗的商品;或者捐贈資源給予認養實驗動物團體;支持監督動物實驗相關組織的行動與倡議,讓動物們最終能夠被妥善對待。每一次友善的選擇與心念,都是更接近我們想像中的美好世界。讓我們從一個小小行為開始改變,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
【玉兔不再搗藥——讓牠們團圓有家】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玉兔不再搗藥——讓牠們團圓有家】
中秋節都會讓人想到玉兔,那你知道,每年9月第4個禮拜六是「國際兔子日」(International Rabbit Day)嗎?兔子可能成為人類的同伴動物,可能是在野外生活的野兔;但同樣的可能有些兔子被剝皮製成皮草、可能被獵殺食用,甚至還可能被用來做實驗。在1998年,英國的兔子保護組織「The Rabbit Charity」就慶祝了第一個兔子日,希望大家可以重視兔子的保護議題以及其應有的動物福利。2024年1月實驗兔唐娜(Donna)和費加羅(Figaro)第一次接觸大自然重獲新生的消息感動許多網友。看似遙遠的實驗動物,其實隱藏在日常陰影裡。擁有同伴動物、展演動物、實驗動物、經濟動物、野生動物多重定位的兔子,需要關注牠們更容易被忽視的待遇根據從2012年至2022年,十年間有高達19萬多的實驗兔,其中死亡率超過三分之二。台灣常見的實驗動物用於四種情況,分別是產品製造與測試、學校教育訓練、醫學實驗和基礎(探索)研究;而實驗兔可能用於與「製造生物製劑」有關的研究計畫、產品上市前測試、應用研究或是基礎研究,最常使用的情境則是產品製造與測試——包含行德萊茲(眼睛、皮膚刺激)試驗、皮內刺激實驗和熱原實驗。這些兔子絕大多數都來自國內繁殖場,他們分別前往試驗研究機構、生物製劑藥廠、動物用藥品場、藥物工廠、醫院或獸醫院。實驗兔常見大白兔由於全身雪白、無色素,做實驗時總是能最快體現出結果,兔子會被固定在箱子裡,只有頭部露在外面,實驗人員會將要試驗的產品滴入兔子的眼睛,再評估是否適用於人類身上。實驗動物通常有幾點特色: 容易飼養、可大量繁殖、培育價格低廉、非保育類、瀕危動物等等。而大白兔因體格強健、體型較大、價格便宜,加上兩耳的血管粗大明顯容易採血,遺傳特性穩定,以及牠們的淚腺分泌比其他動物來得少,是經常認為適合測試的實驗動物之一。常常因成本考量,即使現今科技發達,仍然能聽聞實驗使用活體動物。牠們的生命,不應該成為人類發展的墊腳石現今社會發展期望能落實3R原則:取代(Replacement)、減量(Reduction)及精緻化(Refinement)。再加上科技一直日新月異,如果我們有替代方案,為什麼要需要活體動物們來犧牲當做實驗品?除了期望結束未來更多動物實驗,也期望那些已經遭受實驗痛苦的生命們能夠被善待、能夠擁有一個家。尤其生活上的各項清潔用品,都有無動商品的選擇。好好愛牠推動實驗動物認養協會成立後,也想建立實驗動物媒合的平台,我們希望多一點動物被拯救,我們嘗試聯繫國內主要動物實驗中心,共計10所單位均有善意回應,表示有適合的案件會主動聯繫,並在2022年2月,完成了2隻實驗兔的認養,至此一直到同年11月8日才等到另兩隻待領養大白兔的通知,也幸運的在之後11月13日順利完成送養。好好愛牠認為,透過公益團體的媒合能確保被認養的動物在實驗後沒有健康、傳染或輻射的疑慮,也可以幫助更多大白兔被善待、被愛、體驗到世界的溫暖;而不是一生都只留下實驗待遇的陰影。我們可以怎麼做?1. 選擇沒有動物實驗的健康食品或日用品2. 寫信給你愛用的品牌不要再做動物實驗3. 關注實驗動物的議題4. 支持或領養實驗後的動物—好好愛牠有實驗兔的領養服務,若有意領養的人可以先登記,未來有需求會與您聯繫5. 捐款支持好好愛牠,讓我們為實驗動物做更多讓我們從試著開始關注支持,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
【實驗中天平的生命重量——人類福利與動物犧牲之間的關係】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實驗中天平的生命重量——人類福利與動物犧牲之間的關係】
如果你有看過相關心理研究或是相關科學實驗,早期的科學研究認為猴子是最為接近於人類的物種,因此常用猴子作為研究實驗對象。後來科技發展,為了測試藥品、化妝品等成分對人體影響,開始使用兔子、老鼠、甚至狗貓等進行實驗測試。或許,每個時代背景之下的科學研究都有其發展的侷限,往往為了求證真實與依據,人類福利看似勢必要犧牲動物才能有所進展。科學難題或許從來不是探討未知,而是在這過程中的犧牲代價。那麼讓我們回歸到最單純的問題與思維:所有物種都是單一且獨特的,套用到人類身上真的適用嗎?這些實驗沒有替代方案嗎?實驗一定要建立在犧牲之上嗎?《Test Subjects》影片採訪了三位人士,她們原本都是對動物進行科學實驗的研究者,然而就在進行其實驗過程中產生了懷疑,其中一位提到了另一個方向的思維,或許未來會開發出人類的檢驗體或是模型替代,而是不是犧牲眾多動物為代價,這才是困境解決的方針。「追求真相理當是一個很好的概念,但卻不應該對其他生物造成有害或是致命的代價。——Frances Cheng博士」同為生命,沒有優劣高低之分,也沒有生命該為其他種族福利犧牲。不論是否為科研人士,即使是一般社會大眾,我們也有著以為動物的犧牲是必然的認知,但事實上科學如何在發展的同時,兼顧對生命尊重,甚至不再犧牲,其中的天平平衡才是最大的挑戰。那我們一般社會大眾該怎麼做呢?現在有很多無動物實驗(Cruelty-free)商品的誕生——「免於殘忍」、「零殘忍」、「純素」——意思是指某產品或活動,從原料、生產過程、到成品都沒有經過殘忍的動物試驗或是傷害動物的行為。更嚴格來說,還包含了沒有委託給第三方單位進行動物實驗,以及沒有銷售到法律規定須做動物實驗的國家。我們可以挑選無動物實驗的商品;或者捐贈資源給予認養實驗動物團體;支持監督動物實驗相關組織的行動與倡議,讓動物們最終能夠被妥善對待。每一次你做出友善的選擇與付出,都是更接近我們想像中的美好世界。4月24日是世界實驗動物日,提醒著我們,不僅台灣每年有一百一十多萬隻動物(胚胎除外)被用來做實驗,全球估計每年被實驗的動物達一億隻。讓我們從一個小小消費行為改變,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
【無動商品的日常,其實我們都可以】 好好愛牠
【無動商品的日常,其實我們都可以】
在市集擺攤時,我們最常分享實驗動物的處境,宣導對牠友善,減少不必要的動物實驗,選擇沒有動物實驗的商品(有人也稱之為「無動商品」),這時民眾常會反問:「怎麼知道商品有沒有做動物實驗?」「買東西的時候要怎麼看?」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從大賣場或超市買回來,有洗臉的、洗澡的、洗頭髮的,還有洗碗的。其實有點像尋寶,因為比起醒目的標語,它藏在瓶身背後小小的字樣或圖案,架上的商品玲瑯滿目,要有點耐心一個個找,而且它可能有以下寫法:-無動物實驗-我們拒絕做動物測試!-Vegan / ..does no test on animals(意思是 純素 / 無動物試驗)-CRUELTY FREE / WITH NO TEARS / NON ANIMAL TESTING PRODUCTS(意思是 零殘忍 / 兔兔不哭 / 沒有做動物實驗的產品)-NO ANIMAL TESTING(意思是不做動物實驗)而且還會配上一隻兔子,讓你安心購買。上網找關鍵字:零殘忍、無動物實驗你就能找到許多無動商品,小編家的洗碗精,便是上網購買的台灣品牌。或者,有以下非營利組織或聯盟所整理的品牌與商品清單:1. Leaping Bunny: 跳躍的兔子,有兔子、上下藍色弧線以及兩顆小星星2. CCF: 一隻無臉兔的側身NOT TESTED ON ANIMALS字樣3. PETA: 兔耳朵是個很大一顆粉紅色愛心4. 兔兔不哭:是由關懷生命協會推動,收錄具有無動物實驗相關認證的品牌,方便大眾查詢及購買。 2022年,台灣有1,158,714隻動物被用來實驗,若加上胚胎(雞胚、鴨胚和魚卵),總數達440萬。115萬隻的動物,實驗完存活率不到3成,存活下來也不全都能有好的安置。一件好事愛動物,邀請朋友響應:-選擇沒有動物實驗的商品-選擇不以動物實驗,而是以人體食用研究取得小綠人標康的健康食品(這是食品功效評估,商品本身已安全無虞,不該犧牲動物!)找無動商品一開始會覺得麻煩,一旦你養成習慣後,你會樂於發掘更多無動商品,有的時候彼此多一點提醒,發揮同理心,就能改變弱勢動物的處境!Hey~ 你今天無動了嗎?初階的動物友善,是一件好事愛動物;進階的動物友善,是一件好事救動物。
最好的生態系就是日常,為實驗動物找個家-顏端佑教師專訪 文:Jennifer Yu / 圖:Chiafang Tsai
最好的生態系就是日常,為實驗動物找個家-顏端佑教師專訪
新北市動保處多年來救援近萬隻動物,動物的數量之多但辦公處所的空間有限,為了尋求讓動物有好的「暫時處所」,新北市三重高中為許多動物們找到了新的家,現場除了有大眾稍微比較熟悉的兔子們,還有許多爬蟲類以及鳥類,收容初心是為了讓孩子們透過接觸實體動物來增加生命教育課的意識,後續因愈來愈多的動物們加入,也讓顏老師開始思考,怎麼創造適合他們的家園。關於實驗動物延伸報導:【2022年的台灣,平均每天有3千隻動物被實驗】動物對老師您來說是什麼?生命教育是什麼? 顏端佑老師:「每一個動物對我來說都是能量,都是生命,沒有高低區分,是為了提供給另一種動物的生存之需,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到食材這件事,因為現代人獲取食物的來源很方便,種類也很多元,『浪費』是我們所有人都更應該重視的議題!」 希望無論是企業、政府或民眾,怎麼樣的協助及配合呢?顏端佑老師:「台灣對於生命教育的認知還需要加強,目前民眾對生命的議題討論還是比較薄弱,有時候只能透過不斷地教育還有身體力行去做,最重要的當人除了金援外還有人力的幫忙,像我們這邊其實也很歡迎民眾還有學生來幫忙協助照顧動物!」 老師對於「好好愛牠」長久推廣的同理心、一件好事愛動物的看法為何?顏端佑老師:「對於每一個生命都好好的尊重就會明白每一個生命都很重要,學會了珍惜之後自然而然就會有行動的心。」新北市三重高中利用閒置的宿舍空間,來做動物收容中心,這裡的動物有著自由的生存空間,烏龜、雞還有兔子們,各式各樣的動物在一起覓食,動物們的飲食還有肥料也是利用混合飼養的方式形成互相促進、互利共生的生態系統,混合飼養(Mixed Farming)是農業物種共生的一個例子,通常指同一塊土地上同時養殖多種不同類型的動物。混合飼養的好處包括但不限於:1. 資源有效利用:不同種類的動物可以共享同一片土地和資源,如草地和食物。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減少浪費。2. 病蟲害控制:不同種類的動物能夠互相控制害蟲和疾病的傳播。比如,某些動物可能吃掉其他動物的害蟲,從而降低害蟲對農作物的破壞。3. 土壤改良:混合飼養可以促進土壤的健康和改良,因為動物的排泄物(如糞便和尿液)可以提供土壤所需的養分,有助於增加土壤的肥力。4. 經濟多樣性:混合飼養可以增加農場的經濟多樣性,因為可以同時銷售多種不同類型的動物和產品,從而減輕農民對單一市場波動的風險。5. 生態平衡:不同種類的動物在生態系統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幫助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健康。混合飼養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方法,除了能夠最大程度地利用資源,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促進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因此,在許多農業系統中,混合飼養都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重視,顏老師在訪談最後也秉持環保永續和教育的熱忱,邀請學生一起照顧動物,呼籲大家尊重各種物種,尊重生命,不要任意棄養,最後,好好愛牠宣導動物友善,透過「一件好事愛動物」行動,讓動物生命價值從教育紮根,期望改善動物處境,讓愛動物和做環保一樣簡單易行!
【2022年的台灣,平均每天有3千隻動物被實驗】 好好愛他編輯部/ 圖:Chiafang Tsai
【2022年的台灣,平均每天有3千隻動物被實驗】
2023年為美國實驗的動物迎來了曙光,美國總統拜登在2022年12月簽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現代化法案2.0》(FDA Modernization Act 2.0)和《減少動物實驗法案》(Reducing Animal Testing Act),允許藥物開發過程中,可以用替代方式實驗新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不必非要依賴動物實驗。自從1938年通過《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以來,美國就要求以動物實驗來進行藥物的安全性和效果評估,像是用齧齒類動物(如小鼠或大鼠)和非齧齒類動物(如猴子或狗)進行毒性測試,然而,從動物實驗結果取得的數據而進入臨床試驗的藥物,有高達9成仍是失敗的,不僅浪費了時間、金錢,更犧了數以萬計的動物生命。《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現代化法案2.0》的通過,可望帶動美國國內的動物實驗廢除法規,美國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計畫在2035年廢除掉動物測試研究,而美國FDA科學家也表示,FDA贊成在其他方法準備就緒時放棄動物試驗,支持有科學依據的替代方法,提供產品是否安全和有效的必要數據。在台灣,根據最新的《實驗動物人道管理年報》,2022年全國用來實驗的動物案件共7,920件,被拿來做實驗的動物有115萬8,714隻(不含胚胎),存活率為29.46%,即341,370隻;也就是說,沒有挺過實驗,或者實驗後仍被賜死的動物,有817,344隻,若換算成每日平均數,等於每一天有3,174隻動物接受實驗,只有934隻活了下來。動物實驗案件中,被用來作為醫學研究、醫療器材和藥物(含中草藥)實驗的件數,占85%,另外,用來做健康食品研究的實驗有244件,用了19,707隻包含魚、禽類、雞、狗和喫齒類動物做實驗,占研究總件數的3%,健康食品認證,就是「小綠人標章」,要取得小綠人標章的健康食品,需通過安全性評估和功效評估。功效評估共有13項,其中4項已公告或預告要廢除動物實驗,包含抗疲勞、輔助調節血壓、牙齒保健和促進鐵吸收,我們希望在不久的未來,其他的功效評估如骨質保健、胃腸功能改善、調節血糖、不易形成體脂肪…等,也都能取消動物實驗,全面使用人體食用研究,才能獲取最客觀有用的參考數據,而且不用犧牲動物。在台灣,使用動物實驗替代方案的腳步有多快?我們尚無從比較,但求每個動物科學應用機構確實能落實3R原則:取代(Replacement)、減量(Reduction)及精緻化(Refinement)。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1. 選擇沒有動物實驗的健康食品或日用品2. 寫信給你愛用的品牌不要再做動物實驗3. 關注實驗動物的議題4. 支持或領養實驗後的動物—好好愛牠有實驗兔的領養服務,若有意領養的人可以先登記,未來有需求會與您聯繫5. 捐款支持好好愛牠,讓我們為實驗動物做更多參考資料:1. FDA no longer needs to require animal tests before human drug trials2. 111年度實驗動物人道管理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