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時間篩選
  • 全部時間
  • 2022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1月
  • 2023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24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ALL
  • 實驗動物
  • 展演動物
  • 經濟動物
  • 同伴動物
  • 海洋資源
  • 野生動物
  • 議題與行動
  • 認識好好愛牠
  • 報導交換
  • 動物三兩事
【海洋「塑食」——冒牌水母陷阱】 文:Mandy Lu
【海洋「塑食」——冒牌水母陷阱】
每年的11月3號,是「世界水母日」。除了真實水母與環境變化密切關聯之外;你知道一直造成海洋生物危機的「冒牌水母」——海廢之中常見的塑膠袋——常常導致海洋生物誤食。不但沒有給牠們帶來生命動力更是導致死亡的「毒物」。海洋生物被迫為人類製造的垃圾買單,以生命為代價。在2023年台灣進行海洋廢棄物調查,垃圾組成仍以塑膠等一次性廢棄物及漁業廢棄物數量為主,占總體海廢量88%。海洋生物可能面臨釣線、漁網或繩子纏繞危機,還有許多塑食以假亂真。對許多海洋生物而言,判別漂浮塑膠垃圾與水母本身就是一大難題,視覺上難以辨別;而現今科學調查,漂浮在海面上的塑膠垃圾甚至會散發出類似食物的氣味,成了奪命陷阱。海龜會吃形似水母的塑膠袋,鯨豚魚類也會誤食眾多人類拋棄的海廢塑膠,而水母也同樣會誤以為浮游生物捕食塑膠碎片。如果攝取過多垃圾,這些海生動物們都有可能因為被堵塞胃與腸道,面臨餓死的下場。那些人為製造的海廢——漂浮在海洋中的任何一種塑膠,都是海洋生物的死亡威脅。2020年世界最大的海龜革龜陳屍在雲林岸際,而牠的身邊被一對塑膠垃圾包圍。鯨豚、海龜不斷遭垃圾纏繞導致擱淺,亦或是因塑膠海廢導致無法進食餓死的事蹟層出不窮。還記得2023年有名的藍鯨標本嗎?在過程中根據遺體狀況及骨骼發現,小藍鯨,生前可能被漁具繩索纏繞住頭部無法張嘴進食最終活活餓死。當時研究團隊中的專家學者們都感到沈重:「這是一個哀傷的故事……是人類要為牠的死負責的故事。」人類造成的海洋動物死亡不計其數,但我們還來得及改變,拯救更多現在與未來的生命。近幾年海洋保育概念被重視、淨灘盛行、研究海廢解方,從現在開始培養環保的生活習慣、宣傳概念、關注海洋等議題,讓海洋生物能有新的生機。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改變,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
【「素」學很簡單——試著從一日一素開始】 文:Mandy Lu
【「素」學很簡單——試著從一日一素開始】
11月可以稱作是純植食慶典,每年的11 月 1 日是世界純素食日(World Vegan Day)、11 月 25 日是世界無肉日(International Meatless Day)。蔬食者常聽聞不外乎是「為什麼吃素?」、「吃素會不會營養不良?」、「吃素會不會失去很多飲食上的快樂?」等等問題。吃素,就是一個選擇,一個善意的選擇。關於原因,不論是從理性分析對環境保護、對健康考量;或是從感性的同理關懷動物生命,其實就是一種自然順應內心的選擇。而素食者分成很多種,其中vegan指的是飲食之外也追求不傷害動物的消費行為,選擇動物友善的生活。因為友善對待動物感受到內心的喜悅,所以飲食也能發自內心的改變。而且現今有很多素食美食,選擇多樣化且豐盛,早就脫離「吃素如吃草」的刻板印象,成為一種美食饗宴又同時能夠友善動物的「雙贏」。而現今多人嘗試純植或是素食都以實例打破「營養不良」迷思,有諸多世界頂尖素食運動員、名人與無名英雄們等證實吃素對身體的正面影響,從豆類也能夠攝取蛋白質,諸多營養也能從蔬食水果吸收。體驗友善的健康飲食,沒有想像中的難。「彈性素食主義」是另一種較無壓力而且可行性較高的飲食方式,可以從一餐或是一日開始,對於飲食改變上調整彈性,可以自由進入「素食」的世界,一次的改變就是幫助一次動物與世界。現在連便利商店、小吃店都有許可素食新選擇;手搖飲或咖啡也能不加奶或是改成植物奶,在能選擇的情況下盡量對動物友善。做到一百分很好,但只有一分也很棒,我們透過飲食的選擇考量了動物他者的處境,讓自己的善意傳遞出去,那一分就能夠幫助到動物。一次的信念改變,傳遞更多人、累積多次都能夠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當我們願意與動物和諧共處,尋找共生的可能,所以試著嘗試蔬食,甚至選擇蔬食,就是為理想的未來踏出一步。讓我們從最簡單的改變開始,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延伸閱讀【半擇植素-當個flexitarianism也不錯】https://sala.org.tw/blog/115
【生命的價值——金魚成了廉價的娛樂玩物】 圖、文:Mandy Lu
【生命的價值——金魚成了廉價的娛樂玩物】
近期關於業者引進日本「金魚藝術展」事件引發社會討論,最大的問題在看似美麗的展品背後是以犧牲眾多金魚為代價  ,而這樣的不當對待幾乎在台灣各處可見。不光是這樣的大型展覽把金魚當作一種展品,夜市裡至今能看見被當作遊戲的撈活魚或是釣蝦、烏龜,撈到的動物們被當作戰利品裝在小小的塑膠袋或是玻璃瓶裡;又或在家裡或是某些店面,也會看到這些美麗的魚類待在小小魚缸裡當作裝飾物件。即使遇到死亡、生病的魚,也僅僅是當然消耗品替換一批。因為廉價,所以生命的重量也減輕了。當以價錢衡量生命時,那麼生命就成了可被取代的物件而不是個體。這些一開始被當作玩具、賞物,甚至贈品的金魚,最初被打上的錯誤的既定印象,自然人們在面對這些「玩物」時不會給予尊重、善待。為了人類的慾望或是娛樂目的,因為易於取得、用以觀賞價值定位、生命連結薄弱,最後被任意棄置或死亡,都顯得無關緊要。魚類可能經歷許多民眾的任意觸摸和玩弄、拍打驚嚇,在撈補過程更是造成牠們驚慌恐懼;只能被關在擁擠、髒亂的牢籠裡因為種種不當對待死去,或被丟棄反而又造成環境負面影響。為了展示忽略了魚類同樣會感受到痛苦,牠們同樣需要安全自在的環境與細心照顧。人類眼中的嬉鬧卻是魚類眼中的噩夢,我們無以為意的行為,卻是如實的動物虐待。多數人下意識對魚的關懷程度較低,但所有動物的痛苦都一樣的。牠們跟我們一樣是地球上的生命,但卻失去了應被善待的尊重。動保團體一直致力於改變這種殘忍對待動物的方式,關於這次的議題也有相關行動,希望能夠讓大眾更加重視動物生命。牠們的美麗不應該被當成賞物或玩物,更不應該被當作消耗品。或許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們能夠認知這是錯誤,開始拒絕,甚至願意反對、把更多善待動物的信念傳遞出去,讓更多人能夠同理、尊重動物,那麼就能改變未來。讓我們從試著開始改變行動,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延伸閱讀:【不當展演是動物虐待—不人道的金魚藝術展】(https://sala.org.tw/blog/262)
【生命是奇蹟的禮物——是饋贈還是被當成贈禮?】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生命是奇蹟的禮物——是饋贈還是被當成贈禮?】
近年來越來越多寵物展、爬蟲展,但你有沒有發現到展覽中有些小動物被群眾任意接觸;甚至有些爬蟲或是水生動物被當作抽獎噱頭。是否覺得似曾相識?這些曾在夜市裡出現的景象,被搬移到了展場之中,不論是鼠、兔、雞類,或魚蝦,亦或烏龜、守宮、蛇等爬蟲類,甚至諸多昆蟲等等,在展覽中隨意被展示、被競價、被當成吸引轉贈的物件。包裝宣傳與明標價碼影響之下,使人們容易忽略了動物生命的珍貴。低成本和隨意心態的情況下將動物帶回家飼養,正因為動物是「獎品」而非「夥伴」,人的意願性與重視性容易降低。一旦動物遭遇身心靈上的問題,因為照顧投入的成本往往大於認知上的付出,不當對待或是被棄養成為了常見問題。用價格衡量人與動物之間的聯繫,同樣容易被金錢操弄影響動團為此議題進行連署倡議行動,透過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的提案,希望杜絕夜市裡拿動物當贈品的亂象。連署推動俗稱「夜市條款」的修正,也就是《動保法》後新增第十三款第三款:「以賭博、娛樂、遊戲、營業、宣傳為目的,進行動物交換或贈與。」動物們都值得珍視對待,不該拿來被當作廉價的遊樂玩物。這些漠視、犧牲動物的狀況,被看見、被重視,因而改變。大家願意重視伸出援手,幫助動物避免遭遇這樣殘酷的處境,讓世界變得更加友善。但到了2024年,我們卻仍能看到這些小動物被當成獎品或是贈品的處境——從夜市換到展場,牠們只是被轉移到了另一個空間繼續惡夢輪迴。生命饋贈是如此神聖的說法,卻淪落到被玩弄輕待的待遇,不論在何處,生命的珍貴性不應該被利益削弱。你是否看過被當賞物、玩物贈品的活體動物?如果你會對夜市被買賣、玩弄的動物感到同理,那麼換個場合在展場裡面的動物們呢?你是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當成娛樂看待?亦或是知曉這是殘酷對待但只能裝作視而不見?或是你其實想要改變但卻苦於無能為力?還有很多深陷黑暗處境的動物們,一同關注這些議題給予牠們幫助,傳達給更多人知道,我們就能改變整個社會環境。讓我們從此刻改變開始,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延伸閱讀:【動物「非」物-該退出的撈金魚遊戲】(https://sala.org.tw/blog/139)
【是時尚服飾還是動物喪服?——動物皮草的殘忍】 文:Mandy Lu / 圖:We Animals Media
【是時尚服飾還是動物喪服?——動物皮草的殘忍】
天氣即將變冷,講求保暖好看的衣物開始在各家百貨櫥窗展示,不論是羽絨製品或是毛製品,你有想過其背後的產出過程嗎?這些商品其實都是以動物痛苦為代價,人類身穿的時尚衣飾,何嘗不是變相的動物喪服?毛皮原是為了保護牠們適應環境,但卻成了牠們加速死亡的人為誘因動物自然的替換羽毛或是換毛,都需要大量逐批替換,甚至有些動物天性並不會進行季節變換,如同人類皮膚一樣。更何況表皮組織是如此敏感的部位,換位思考—人類進行拔頭髮、剔除或刮鬍子都有可能不小心使細嫩的皮膚受傷,動物也是—而真實的人為協助替換過程,常使動物感到不適或是疼痛。因人類大量的商品需求,牠們常常被迫經歷環境虐待或刻意餵養過胖極限以最大化其毛皮的尺寸:鴨鵝被迫關在狹籠與溫度劇變,只為了讓牠們快速長羽;狐狸、貂等因皮草需求而被飼養成嚴重肥胖的體態,籠子囚禁與健康疑慮,讓牠們失去動物自由與天性,還要承受承受巨大的身心壓力與折磨直到死亡降臨。最終屠宰過程還要遭遇殘忍虐待,效率考量被人類強制拔毛、快速剃毛,有的更是直接被活生生剝皮。鳥羽、絨羽、兔毛、羊毛、馬毛、羊駝毛、狐皮、蛇皮、鱷魚皮等等,人類剝除牠們身體製造生活的衣物、用品,或者僅僅作為裝飾。動物並不是被當作生命看待;而是被當成利益產出的消耗物件現今社會逐漸重視動物權與自然生態意識,開始推廣『拒絕皮草』與“零皮草”運動,不論是羽毛或是皮革都不應該以犧牲動物為代價。人們生活周遭並非只有精品或是服裝才會出現動物皮草,像是牙刷、化妝刷、絨毛玩具、玩偶等生活用品,當你意識到這些用品背後是曾經也是活生生的動物,而製作過程可能歷經牠們的哀號與血腥,真的能夠發自內心覺得美麗嗎?以美麗為主打,但事實上卻是動物犧牲與折磨上的詛咒只要能夠意識到殘酷的真實,一切就來得及改變。避免犧牲動物,對動物友善;也對我們自己友善。人類日常所需不一定真的必須使用羽毛皮草,我們只要購買前試著思考必要性——選擇其他替代品、人造材質商品,或是乾脆不購買。關注更多動物議題,讓牠們被尊重也被善待,善意能夠改變整個世界。讓我們從一個小小選擇開始改變,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
【實驗動物的生機——人類福利不需要建立在動物犧牲之上】 文:Mandy Lu / 圖:Save the Chimps
【實驗動物的生機——人類福利不需要建立在動物犧牲之上】
美國一隻黑猩猩「香草」(Vanilla),從一出生就被關在「靈長類動物實驗醫學和外科實驗室」 (Laboratory for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Surgery in Primates,LEMSIP) ,自此待在籠子內開始與世隔絕的生活,後輾轉安置關在圍欄內,直到2022年7月,經過20多年的時間,牠終於第一次踏出戶外看見陽光。因為人類福利或是發展需求,這些前進的步伐卻是建立在動物傷害,甚至動物屍體之上。化妝品實驗用敏感的大白兔做過敏測試;菸品測試使用嗅覺優秀的米格魯;藥物安全則是拿多產的老鼠做實驗,美好的背後建立在有毒代價之上。為了人類安全,為了社會發展,種種的說法,實驗動物似乎變成榮耀不得已不犧牲的奠基;但真的只有這一條路可走嗎?進步與福利,不應該是用任何生命替換而來。生活與發展,也應該是為了世界更美好而努力生命等價,沒有生命「應該」被犧牲。多年來,動物實驗一直是一個議題,無論是造成科學家內心壓力與痛苦,抑或是造成動物生命苦痛與折磨,過程沒有誰贏,而是在這條荊棘道路上被更多陰影覆蓋。人類一直在尋求動物實驗的替代方案,一個不用犧牲生命也能前往美好願景的道路。而現在,人工智慧(AI)系統有機會帶來全新的道路。事實上,許多科學論點表示過「在動物身上測試人體用藥有時也沒什麼用處。」(因動物身體與人類身體仍有極大差異),AI演算可能會有資料偏差,但相比動物實驗較為準確。現今已有模擬、虛擬技術開始取代活體動物成為醫療教育的對象。未來期望的願景,能夠人類與動物一同前行,互利雙贏,不用再以犧牲作為代價一般民眾的我們,也有能辦到的事:可以挑選無動物實驗的商品;或者捐贈資源給予認養實驗動物團體;支持監督動物實驗相關組織的行動與倡議,讓動物們最終能夠被妥善對待。每一次友善的選擇與心念,都是更接近我們想像中的美好世界。讓我們從一個小小行為開始改變,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
【母親產乳是為了寶寶——人類喝牛奶那小牛呢?】 文:Mandy Lu / 圖:ゼンキュウファーム
【母親產乳是為了寶寶——人類喝牛奶那小牛呢?】
社群平台有隻乳牛因為水汪汪大眼,被封為「乳牛界濱邊美波」而爆紅,網友讚嘆可愛表示「原來乳牛也可以這麼美!」。而關於背後的養殖乳牛真相你知道多少呢?失明的老母牛被關在酪農場度過一生,牠從未被允許踏出門,牠至少生過十個寶寶,但人們總是把孩子立刻從牠身邊帶走,只為了獲取牛奶。直到牠預計被送去宰殺的那天,家畜救援團體Black Goat Farm把牠救下,再送往有著大片草皮的收容處,牠在那裡第一次踏上青草地。乳牛的命運成了生產機器,但牠們是偉大的母親也是生命乳牛產乳是為了小牛,這是自然的生命發展與無庸置疑的真理。小羊喝羊奶;小牛喝牛奶,任何雌性哺乳類動物產乳都是為了餵養與照顧下一代。但人類卻介入其中,奪走小牛該獲取的營養,然後帶走母牛的孩子。乳牛懷孕時進食較困難,且身體30%的養分需要供給胎兒,但營養卻不是給予小牛,而是被人類佔有。更何況有些乳牛照顧環境並沒有被善待,母牛分娩兩三個月後就要接受人工授精。並且,母牛會被餵食荷爾蒙藥以持續生產牛奶。更有些酪農業者為了提高泌乳量,常有乳牛分娩後60天又會再次被人工受精,導致一邊懷孕一邊產乳的不正常現象。而懷完二、三胎以後,約年長的年紀就會遭到淘汰,送至屠宰場。那人工授精後生下的小牛呢?人類取走了屬於小牛的牛奶,喝不到母乳的小牛隻只能通過牆上的橡膠奶嘴進食。雌性小牛繼續輪迴乳牛的命運,雄性則是成為肉牛等待將來被殺死的命運。牠們該孕育的生命、該自然發展的天性,都被人類因為利益從中截斷任何生命都應該被善待,牛奶本應不屬於人類,更何況牛奶提供的營養不完全適用於人類,甚至成為常見的食物致敏源頭,而且大多數時候會添加不同維生素A,D,E和鈣等的營養,進而去滿足人類的需要。事實上,有諸多選擇能夠替代牛奶,像是燕麥奶和豆奶,也有許多富含鈣質的食物如:黑芝麻、紫菜、海帶、紅莧菜、紅鳳菜、芥蘭菜、豆乾,都是植物性鈣質的良好選擇能夠獲取營養所需,不需要剝削迫害動物。讓我們從試著開始改變飲食,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延伸閱讀:【清醒一點! 這些都是牛奶的謬誤】https://sala.org.tw/blog/206
【不當展演是動物虐待—不人道的金魚藝術展】 好好愛牠倡議組
【不當展演是動物虐待—不人道的金魚藝術展】
最近,即將在台灣展出的日本「金魚藝術展」引起各界關注。該展覽標榜「以現代藝術空間的形式,透過光、音、香氣以及日本的傳統文化和藝術品進行演繹」的旗號,但它真正延續的,是江戶時期的動物剝削與物化觀念。這樣的展覽,不僅忽視了金魚的基本需求,更是動物虐待。展覽背後的動物虐待現象從他們宣傳圖像的展覽佈置來看,幾乎所有的缸子都是裸缸,這意味著金魚根本沒有任何遮蔽物來躲藏或尋求安全感。再者,這些缸子的水體量極小,與過高的魚隻密度形成鮮明對比。金魚只能在這樣狹小的空間裡緩慢地漂動,粉專「塔魚手札-魚醫生與飼育員的水族筆記」的魚醫生在臉書發文提到,從曾經在日本看過展覽的人提供的影像中看到,展覽中的金魚呈現呆滯的游泳狀態,緩慢飄動,正常的金魚不會這樣游泳。除了空間不足的問題,展覽的燈光設計也非常不友善。金魚被置於刺眼的燈光之下,無處可躲,這不僅打亂了它們的自然生活節奏,更讓它們長時間暴露在高度壓力的環境中。這種完全物化的展示方式,無異於將金魚視為一件可以隨時替換的裝飾品,而非一個有感知的生命體。2020年展出時就曾被人發現開幕不久,展覽中的金魚很多已經生病,出現魚鰾病、白點病等問題,甚至有些金魚已死去,出現異味。當時展覽策劃人木村英智表示剛開幕金魚難免會感受到壓力,澄清絕對沒有虐待金魚。然而,給金魚這樣壓力的必要性在哪裡?動保法規與後續發展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展覽主辦方聲稱他們的水體量不足30噸,因此不受《動物展演法》的約束,但這不代表他們可以規避《動物保護法》的規範。目前台北市動保處已介入了解,並與相關學者專家取得聯繫,希望能夠提供更具體的魚類飼養與照護準則,以便與展覽方進行溝通。原本文化部還允許民眾用文化幣購票,幸好在各界抗議下喊停,有立法委員在立法院質詢時對此事表達關注,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也認為,這樣的展覽確實涉及不友善的動物行為,目前已行文給台北市政府,要求他們重新考量動物福利的問題。活體動物展覽並非藝術,虐待不該被美化或許有人認同這樣的金魚展是一種藝術的表現或文化傳統的延續。然而,生命沒有不同,動物並非物品,金魚有感知、有痛苦和恐懼。將金魚困在狹小的缸子裡,暴露在不自然的環境中供人觀賞,這已經是動物虐待,絕非藝術表現或文化傳承。動物展演的目的,不應該是以娛樂人類為主,不顧動物自然習性、生理需求,只在乎人類視覺享受的展覽,實在不該支持。在此,我們呼籲大家不要前往這樣的展覽,更不要以任何形式助長這樣的動物虐待行為。金魚展或許打著文化的旗幟,但我們不能讓文化成為虐待的藉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站在動物的角度去思考,為牠們的福祉發聲。動物是有生命的個體,動物友善,從「拒絕支持任何形式的動物虐待行為」做起,請分享給親友,一起拒絕看金魚展。參考資料:1. FB塔魚手札-魚醫生與飼育員的水族筆記2. 日本金魚藝術展移師台北 獸醫憂多種燈光照射對魚健康不利 / 中央社3. 打卡背後是金魚的地獄? 「有生命的藝術館」日本東京夢幻Art Aquarium金魚展捲入動物權益爭議 / Vogue
【海洋不是許願池——捕撈收穫背後的貪婪影響】 文:Mandy Lu / 圖:國立臺灣博物館
【海洋不是許願池——捕撈收穫背後的貪婪影響】
近期漁民在龜山島外海捕撈到俗稱「龍宮貝」的活體「龍宮翁戎螺」,引起大眾關注。除了因為龍宮貝的稀有性與價值引起話題之外,也不少人關注到「過程」是如何獲得的?是否使用了底拖網?龍宮翁戎螺,俗稱為「龍宮貝」,主要棲息於西太平洋深海,而在台灣多分布於東北角海域。根據海委會海洋保育署資料,龍宮翁戎螺通常生活在大陸棚邊緣的海底斜坡上,棲息深度在50-250公尺。最大疑慮在於,通常貝類是底棲生物會在較深的海底範圍裡,如果要偶然獲得稀有的「貝」,通常得靠一網打盡的底拖網或是漁網全數捕獲上來。而之前一度造成話題的「大王具足蟲」拉麵,棲息在昏暗無光、水壓大且溫度低的深海中大王具足蟲屬的食腐動物,也一樣是透過底拖網的方式捕撈。「一網打盡」的影響是大肆破壞了海洋環境,靠海為生的人類是否考慮過尊重海洋?「底拖網」是一種工業化漁業的重型捕撈工具,是將漁網沉至海底拖行,將魚群驅趕入網裡的捕漁法。而為了要將魚網沉到海底,魚具本身必須有一定的重量,不僅會無差捕撈所有海洋物種,還會因為大面積拖行進而剷平海床、破壞海底棲地。事實上底拖網撈進數量龐大的魚獲中,還有很多被誤捕的物種,例如海鳥、海龜、貝類,甚至有許多保育類動物被捕的狀況。大部份被誤捕的物種是無差別撈捕下的犧牲者,往往面臨是死亡或是奄奄一息的困境,最後被丟棄回大海。孕育生命的大海,被當成予取予求的對象,又被當作垃圾回收的棄置處,未曾被善待、重視「我們的海洋大會」(Our Ocean Conference,OOC)4月宣示2030年前希臘海洋保護區將全面禁止底拖網。而台灣目前還有很遙遠的路需要走。當人類對其他動物與環境趕盡殺絕的同時,何嘗不是讓我們自己所處的世界越來越限縮。或許,有一天,人類也將失去棲息之地。一個人力量有限,但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就能夠有所改變,我們能夠從現在開始重視海洋議題、成為漁業的監督者、守護更多海洋生物,我們都同樣是地球上一份子。讓我們從試著開始改變,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
【任何生命都有感受——給予牠們愛而非虐待】 文:Mandy Lu / 圖:Chiafang Tsai
【任何生命都有感受——給予牠們愛而非虐待】
2024年法國一項新研究,雞像人類一樣,情緒激動時也會——不管在興奮或害怕——這顯示牠們也具有複雜的情緒。研究觀察發現,雞的臉部皮膚色澤會隨情緒波動而變化,在慌張、害怕等負面情緒下,臉紅得最明顯;情緒平靜時色澤較淡。研究人員也利用雞的臉色變化觀察牠們與人類相處情況,能夠更精準解讀雞隻情緒,可提供寶貴線索,打造有益於雞隻正面情緒狀態的環境和照料方式。這項研究為了解動物的情緒提供了新的見解,也讓人們更加了解動物福利的評估。其實動物與人一樣,都有情緒與感受,是有感知的生命只是過往人類容易處於高角度而忽視到生命並沒有差異。經濟動物也會害怕、也會痛苦,並不能因為視而不見或是忽視,而理所當然的犧牲牠們。尤其是母雞的待遇,人們慶祝節慶常常大吃大喝,而人類的狂歡往往就是經濟動物付出生命代價。中秋剛過,月餅或是蛋黃酥常被當作送禮祝福,那你知道生產蛋的雞隻們的處境嗎?母雞與人類一樣,都需給予良好生活。現今大家重視起經濟動物的動物福利與待遇。養雞場改善蛋雞的環境與照料對待,而退休的蛋雞也有許多有機農場嘗試「聘用」。蛋雞不只除蟲,在掘土、吃蟲時,也會食用田間雜草與草籽,降低除草成本;雞隻排遺、羽毛等也留於土中,改善土壤孔隙;友善雞隻同樣也非常療癒,成為人類新的食農教育與互動新生活模式。尋找人與雞新的共處方式,友善牠們、友善環境,同時也友善我們人類自身最重要的是雞隻可以依據自己的習性,展現自由行為;而非為了利益被強制關籠、強迫換羽,成為產生商品的「道具」。生命沒有高低、沒有誰比較誰高尚或是高等,臉紅常被認為「最具人類特徵的表情」——是人類區別其他動物的明顯表徵,但事實上如同研究,臉紅並非人類獨有,動物也會情緒流露,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牠們」跟「我們」一樣都是擁有情感的生命,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重視、溫柔以待。我們可以嘗試少吃蛋、少吃肉,關於雞蛋的替代品也有非常多的選擇,甚至可以成為吃素好夥伴。如果覺得執行上太過困難,也可以開始轉換思維,改支持友善畜牧。從產業開始改善飼養方式,我們的支持與推廣,就能夠就能改變牠們的際遇。讓我們「選擇」更友善對待動物的方式,而這些善良選擇能夠成為動物與人和諧共處的希望。讓我們從試著開始改變,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