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時間篩選
依時間篩選
- ALL
- 實驗動物
- 展演動物
- 經濟動物
- 同伴動物
- 海洋資源
- 野生動物
- 議題與行動
- 認識好好愛牠
- 報導交換
- 動物三兩事
熱門標籤
終結皮草,時尚依然耀眼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經濟動物
2022.07.05
終結皮草,時尚依然耀眼
因水貂養殖場率續爆發Covid-19,西方政府自2020年以來加強了禁止皮草生產的立法,使得皮草養殖逐漸退場。丹麥是歐洲出口最多水貂皮草的國家,因水貂場爆發的Covid-19疫情,2020秋天撲殺了多達 1,700 萬隻水貂,後來則是關閉了皮草貿易。去年,義大利 則通過預算法修正案,全國禁止皮草養殖,並補償農民300萬歐元(約新台幣9,300萬元),這波疫情也加速了荷蘭皮草養殖產業的退場進程,荷蘭政府將原訂2024年實施的貂皮養殖禁令提前至2021年發布。為了有效率的生產皮草,養殖場裡的毛皮動物(如:狐狸、貂、兔)一生都被關在狹窄的鐵籠,生活空間如此之小,給動物帶來嚴重的精神壓力,導致牠們彼此之間自殘和自相殘殺的事屢見不鮮。由於長時間被圈養在活動受限與環境惡劣的籠子裡,動物除了承受身體上的疾病,經常會表現出刻板行為,例如:拔毛、來回踱步。其實,西方國家在皮草養殖逐漸退場之前,皮草也因為動物福利 的問題與動保意識的提升,需求逐年在下降,時尚業許多知名品牌例如 GUCCI、Burberry、Chanel、 Armani等自2017年起宣布不使用皮草,就連英國女王也在2019年也發表了聲明,爾後所有為女王製作的新衣都將使用人造皮草,Prada集團則在同一年宣布2020年起禁用皮草,Elle雜誌更成為第一個不在內容或廣告提到皮草的時尚雜誌。只是,市場不分國界,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皮草進口國,雖然西方的皮草供應量正在下降,中國生產的皮草依然支撐著皮草產業的需求,台灣也仍然可以取得皮草服飾或配件。但是,皮草是人們真正「 需求(need)」之必要,或者只是時尚虛榮面「 慾望(desire)」的想要?拒絕購買皮草製品,並透過推動禁止販賣皮草,台灣也能為經濟動物的福利更往前一步。
那些可可教會我的事-生命沒有不同 好好愛牠

野生動物
2022.07.05
那些可可教會我的事-生命沒有不同
大猩猩可可(Koko)於1971年7月4日出生於舊金山動物園,1歲時被心理學教授潘妮博士發現牠的語言能力,開始學習猩猩式手語,潘妮博士則教牠美國式手語。1974年可可被移往加州史丹佛大學繼續學習,潘妮博士也在1976年成立大猩猩基金會(Gorilla Foundation,又稱KoKo基金會)。可可懂得1千多個手語單字,能透過手語與人類溝通,堪稱「全世界最聰明的大猩猩」,甚至兩度登上《國家地理》雜誌封面。其中有一張是可可的「自拍」,她模仿攝影師使用相機的動作,坐在鏡子前幫自己拍照的這張也成了經典的雜誌封面。1984年,研究人員發現了可可讓人驚喜的手勢,牠用兩隻手指畫過臉頰,比出鬍鬚的形狀,這是在告訴大家:我想要一隻貓當生日禮物。潘妮博士一點也不意外,因為有幾年的時間她一直唸故事給可可聽,而可可最愛聽的故事是《三隻小貓》和《穿長筒靴的貓》,即使有貓咪的布偶,也滿足不了可可。於是大家讓可可在一窩被棄養的小貓中挑選,可可選了一隻沒有尾巴的灰色小貓,並且像孩子抱布偶般將小貓抱在懷裡,還為貓兒取名叫「球球」。可可對球球極為疼愛,就像大猩猩對自己的寶寶一樣,常把球球抱在大腿,幫牠又搔又抓,把餐巾放在球球的頭上或身上,想為牠打扮。可可知道自己150公斤重的身材力氣有多大,抱著球球時總是輕柔和緩,被球球咬也不會還手,甘之如飴。潘妮博士問可可愛不愛小貓時,可可用手語回答:好軟,好貓。只可惜牠們相伴的幸福,在球球被可可收養的那年冬天止步。某日球球跑出了大猩猩的圍欄,到外面被車撞而過世,照顧可可的工作人員說,從可可用手語表達悲傷之意並且哭喊的行為中可看出,牠有多麼哀慟。《國家地理》雜誌報導了可可的故事,對於可可被問到要不要談談牠失去小貓的事,可可比的手勢是:哭哭。訓練員問可可:妳的小貓怎麼了?可可:貓睡覺。可可指著一隻長得像球球的貓咪的照片,用牠的大手比著:哭,傷心,皺眉。後來基金會人員為可可帶來了另外兩隻名為「口紅」和「小煙」的貓,可可的母性本能又重新被喚起,大猩猩和人類一樣,可藉由時間療癒傷痛,可可又開始照顧起小貓了。可可養過5隻小貓,大猩猩基金會曾出版《Koko的小貓》(Koko's Kitten)一書記錄這些故事,也成為通行全世界的兒童讀物。而關於可可的故事,還有一段感人的相遇。2001年,美國影星羅賓威廉斯應大猩猩基金會的邀請與可可(Koko)見面,他們簡直一見如故,潘妮博士說,「可可就像我們一樣,可以感覺到一個人的本性,牠立刻就被羅賓充滿愛心的人格特質所吸引。」,這次的會面,讓向來愛動物、重視動保的羅賓印象深刻且難忘,他也因此接受基金會榮譽主席一職,為建立茂宜島猩猩保護區(Maui Ape Preserve)盡一份心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9I_QvEXDv0&t=2s)羅賓威廉斯總是透過表演療癒人心,無論是歡樂或勵志都能讓人感到溫暖,然而他卻長年受疾病所苦,最終在2014年8月11日於加州提布隆住處自殺身亡,得年63歲。考慮了很久,潘妮博士決定告訴可可:我們失去了一位親愛的朋友,羅賓威廉斯。可可看起來很安靜,像在沉思,牠聽著帕特森與同事緬懷羅賓的往事,比了兩個字「女人」和「哭哭」,牠低下頭,嘴唇顫抖著,一整天都變得很鬱悶,顯得非常哀傷,可可再一次經歷了生離死別。潘妮博士表示,動物本來就會自創手語,會用手勢表達內心的情感。可可會手語、跟人類有很好的互動,甚至能清楚表達出對整個環境、氣候變遷、人類對森林開發的擔憂,牠跟大地融在一體,代表大多數動物對人類行為的擔憂,希望人類得到啟示,趕快來保護地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0jqLBQVdy0)可可在2018年一次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46歲,基金會發聲明表示雖然遺憾,但已經比她的野生同類(平均壽命30~40歲)活得久。在動物園出生的可可,一生為人類的科學研究貢獻良多,牠學會超過1,000個手語辭彙和2,000個英語口語單詞,並且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你也可以稱牠是實驗動物,但與其說是實驗或研究,其實更像人類在向可可學習,知道動物有感知且真誠,進而學習怎麼尊重動物,了解生命沒有不同,同理且珍惜不同物種的生命,與動物和平共處。
拉小提琴也可以動物友善 好好愛牠

經濟動物
2022.07.05
拉小提琴也可以動物友善
給我來一把素的小提琴!你知道小提琴其實不是Vegan產品嗎?小編看到新聞之前是真的不知道一把小提琴身上居然有這麼多動物成分,雖然看似跟動物性產品沾不上邊,但傳統小提琴一般以馬毛和動物骸骨等製造,且製琴過程中,用來製作琴的琴弦、琴弓、粘合劑等都需要用到動物成分,而且在早期這些使用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來自愛爾蘭的奧杜布拉伊德(Padraig O'Dubhlaoidh)是一位擁有40年製琴經驗的製琴師。多年前有一位客人請求他製作不含動物材料的小提琴。以前的他抱著守舊的心態,同時也認為沒有人會想要用這樣一把純素的小提琴演奏。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他的想法逐漸改變,趁新冠疫情封城期間,他決定動手製作首部純素小提琴。這把純素的小提琴以染黑的蒸梨製成邊飾,用野生漿果上色,用來黏合木板的黏合劑是最難的部分了,製琴師最頭痛的莫過於挑選替代皮膠的成分。一直以來,粘合劑都是使用動物皮裡的膠原蛋白,皮膠其實主要的成分是動物皮裡的膠原蛋白,由於其化學特性使得皮膠一直是用來黏合木板製琴的首選(或甚至是唯一選擇),但經過一連串的研究總算是以當地的野生漿果、山泉水為原料,製造出足以取代皮膠的全新膠料,且據他本人的說法,這種新開發的膠還能讓小提琴有更好的聲學效果,雖然製作過程很困難,找替代品的過程也面對了不少失敗,但該純素小提琴主體已在當地純素協會(Vegan Society)註冊商標。這把純素小提琴要價8,000英鎊,折合台幣約30萬多,製琴師自豪地表示,沒有任何動物在這把琴的製作過程中受傷,雖然短時間內應該無法普及,但是至少音樂圈也朝動物友善跨出了一大步,純素小提琴價格尚不親民,但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人投入這個產業,奧杜利希望純素小提琴日後真的可以步入主流,他也在這個產業看見了商機,開了專門製作純素小提琴的工作室,也希望純素趨勢會逐漸出現在各個產業中,社會各界都可以越來越友善動物。
母愛不分物種-願你的感動化為行動 好好愛牠

議題與行動
2022.07.05
母愛不分物種-願你的感動化為行動
每個人的童年時光,有著許多遊玩的記憶,其中老鷹捉小雞的遊戲,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立場不同,做出的行為也有所差別,如果你是老鷹,會想盡辦法抓到最多的小雞數量,以獲取勝利;如果你當母雞,會竭盡所能保獲身後的小雞。現實生活中,自然界的老鷹只取需要的食物以溫飽自身及餵養下一代,不會漫無目的的掠奪,而母雞是隨時隨地在保護牠的孩子們。記得小時候回外婆家,外婆家裡有養雞,有的時候會看見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在田間散步覓食,當有人靠近,母雞就會發出聲響,展翅作勢要防衛,保護著小雞。網路上也有一段影片,影片中的一隻烏鴉闖入雞舍偷襲,母雞發現後為了保護小雞們,持續不斷地攻擊烏鴉,烏鴉一度不堪負荷倒掛在網子上,直到公雞趕往現場,烏鴉才逃過一劫。(https://youtu.be/fPzBuMii0ic)還有一則影片來自印度,一場突然降下的大雨,讓一隻母雞在雨中張開雙翅成為小雞們的保護傘,直到大雨停歇。母雞寧願被淋成「落湯雞」,也要顧好牠的孩子們。母愛不分物種,讓母雞無懼外來的威脅,勇敢抵抗,無論牠今日被人類當作肉雞或蛋雞,只要牠孵了小雞,就會出於本能守護到底。可惜在這世界上的雞,大多被當成了食物,或者只是人們取得食物的手段(例如雞蛋),如果,雞也被當作寵物看待的話,牠絕對會是一個貼心的伙伴。有英國慈善機構「平等藝術」(Equal Arts)就發起「母雞力量計畫」(HenPower project),讓退休老人飼養母雞當寵物,長輩不僅藉此調劑身心,也找到同好,不少人還會帶著雞上美容院,邊燙頭髮邊聊天,老人家的腳上就坐著一隻母雞,各自分享養雞的心得。另外,也有另一個機構專門為退役後的蛋雞找認養家庭的非營利組織—英國蛋雞福利基金會(British Hen Welfare Trust,BHWT),成立17年來已幫助超過86萬隻母雞重獲新生,讓這些努力大半輩子下蛋的母雞,可以免去被宰殺的命運,安享天年。母親節即將到來,你或許會買上一盒蛋糕慰勞母親大人或孩子的媽。在台灣,大多數的雞蛋仍然來自於一生囚困在籠飼的雞,有更多剛出生的小公雞,因為沒有利用價值而送上絞盤做成絞肉或飼料。生命,沒有不同,吃著各類蛋製品的同時,如果,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想:1. 感謝蛋雞辛苦,感恩肉雞的付出,珍惜食物不浪費2. 減少蛋使用,減少蛋雞數量;減少肉食用,減少經濟動物數量3. 如果一定需要雞蛋,也選用平飼或放牧的雞蛋4. 最好的方式,是食用無蛋料理,以植物性蛋白質攝取方式還是可以兼顧營養5. 更棒的是購買無蛋卻一樣精緻美味的母親節蛋糕喔如果母雞的故事讓你有所感動,也願你的感動能化為行動,多嘗試沒有蛋的食物,減少蛋雞數量,在台灣,無蛋無肉的蔬食料理很容易取得,營養同樣均衡,讓我們一起響應無蛋食物,把小雞還給母雞,創造真正動物友善的環境。
我想要的不只食物而已 好好愛牠

實驗動物
2022.06.10
我想要的不只食物而已
子女有多麼渴望父母的愛?你知道為什麼毛毯、方巾等柔軟的物品對小孩有安定心神的作用?親吻孩子、擁抱家人、安慰好麻吉,這些在我們看來理所當然的舉動,其實是經過一場場心理學革命,多次反覆的動物實驗而來。在20世紀初,親子之間的感情是受到「專家」反對的,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提出一個理論,他認為孩子對愛的需求源自於對食物的需求,因此母親只需要提供寶寶足夠的食物即可,不能和孩子過於親密,過度依賴會養成孩子要求過多而難以獨立,有醫生甚至相信那會散播疾病。華生的理論不但主導美國父母育兒方式,也影響了西方國家,美國孕婦在產後立即斷奶,讓孩子獨立一人睡在房裡,避免和孩子親密接觸,不與孩子太親近,孩子哭也不予理會,藉此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美國另一位心理學家哈里哈洛對華生理論提出質疑,他用彌猴做了一系列實驗,這項名為「愛的本質」(The Nature of Love)的動物實驗,將出生不久的小猴子帶離母親身邊,想了解在被剝奪母愛並且被安排隔離群體的情況下,小猴子會發生什麼樣的反應,研究結果於1958年發表在美國心理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至今被引用的次數多達4,353次,這篇研究主要的發現是:愛源自於接觸,而非食物。哈洛小猴子和兩個假的母猴關在一起,「絨布母猴」用絨布製成,提供溫暖但不提供食物;「鐡絲母猴」用鐵絲作成,冰冷生硬但有一個裝滿牛奶的奶瓶。研究結果顯示,所有的小猴子都會找「絨布母猴」,只有肚子餓了會跑去「鐡絲母猴」那裡喝奶,但只要吃喝,就會立刻回到「絨布母猴」身邊。 有的小猴甚至只把頭探到掛在「鐡絲母猴」的奶瓶,身體還是掛在絨布母猴身上,哈洛還設計了嚇人的裝置,小猴子原本在箱子裡靜靜地玩耍,看到會左右晃動的裝置,小猴子驚嚇尖叫地立刻奔跑到絨布母猴身上一把抱住,還不時回頭看這個嚇人的裝置,等到過一段時間,小猴子發現這裝置不是那麼恐怖時,便不再那麼害怕。如果把絨布母猴拿走,只透過一個小方框可看到絨布母猴的臉,小猴子出現極度不安的現象,牠們會發抖、搖擺、尖叫以及吃手指,不時望著絨布母猴的臉,而這些在缺少玩伴或母親之下成長的猴子,較易恐懼,或較易攻擊別的猴子或人類。哈洛進一步指出,人類無法只靠奶水長大,孩子對愛的需求並非源自於對食物的需求,舒適與柔軟的接觸性關懷,讓孩子有安全感,也正是母愛最重要的元素。這說明了父母對孩子的養育,不僅只是餵飽孩子,滿足他們生理需求的層次,要讓孩子健康成長,還要有觸覺的關懷,尤其是肌膚接觸,讓新生兒得到生理上的滿足,體驗愉快、安全的感覺,感受到親情的存在,才是孩子心智健康發展重要的事情。儘管哈洛的實驗有一些重大貢獻,他的實驗還是備受爭議,不顧及動物福利。例如他在絨布母猴身上設計機關,會對幼猴突然間噴出冰冷水柱、鐵釘,把猴子吹得只能緊貼籠子的欄杆,並且不停尖叫。但這些攻擊並沒有讓小猴子離開,等到傷害消失,小猴子又會爬回到布媽媽身上。科學家解釋,依戀仍是孩子最強大的需求。哈洛另外讓人批評的實驗還有以下幾個:1. 社交孤立:將初生的猴子孤獨地在隔絕的籠裏生活六個月後,這些猴子嚴重將缺乏社交能力。若將在正常社交環境下長大的猴子,孤立六個月,回到正常的生活情境之後,他們只能夠復原部分的社交能力。2. 絕望之井:把猴子頭朝下在黑屋子吊了兩年。猴子後來出現了嚴重的、持久的、抑鬱性的精神病理學行為。3. 面具實驗:哈洛猜測臉是愛的另外一個變數。哈洛把初生的猴子與一個臉部沒有任何特徵的絨布代母關在一起。猴子愛上了無臉代母。但當逼真的猴面具安裝在絨布代母臉上後,猴子變得害怕絨布代母。4. 母愛喪失:缺乏母愛的猴子長大後,不知怎麼與公猴交配,即使被迫生出小猴,也無法照顧寶寶,牠們有的對幼猴置之不理,更嚴重的還會傷害幼猴。5. 恐怖隧道:哈洛做了一個平常體溫是37℃但可以急速的降至2℃的絨布代母,使初生的猴子因為代母體溫的突然冰寒而嚴重精神錯亂。儘管哈洛實驗在當時有著重大成果,但這些實驗對猴子來說實在太殘忍,然而,也有一派認為正因為有這些實驗,才顯示出親情的重要,甚至拯救了一整個世代。我們感念這些被用作實驗的猴子的貢獻,然而,要了解母愛對孩子的影響並非只能透過動物實驗。哥倫比亞波哥大市的袋鼠基金會兒科專家Nathalie 博士及其研究小組,對441名嬰兒展開20年追踪調查,其中228名嬰兒接受了袋鼠式護理,213名嬰兒沒有。研究人員發現,接受過袋鼠式護理的嬰兒,長大後出現多動症、攻擊性行為的風險更低。好好愛牠不否認動物實驗在現今某些發展或用途如疫苗的研發有其存在的急迫性,但我們主張當可以有無動物實驗的時候,尤其是日常用品、清潔用品、美粧品或食品,不做動物實驗的選擇,應該要成為首選甚至是唯一選擇。參考來源:1. Harlow, H. F. (1958). The nature of lov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3, 673-85.2. Harlow's Studies on Dependency in Monkeyshttps://youtu.be/OrNBEhzjg8I3. 科學證明:肌膚接觸「抱抱荷爾蒙」是寶寶大腦發育的催化劑https://mamaclub.com/learn/科學證明:肌膚接觸「抱抱荷爾蒙」是寶寶大腦發/
對Meta敲碗-讓元宇宙解放展演鯨豚 好好愛牠

展演動物
2022.06.10
對Meta敲碗-讓元宇宙解放展演鯨豚
元宇宙自2021年由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提出後,話題熱度持續升溫,我們曾經問過創辦人馬克·祖克柏,讓元宇宙解放展演鯨豚好嗎?今年臉書母公司Meta更加碼投資台灣,宣布在台成立全亞洲第一座「元宇宙XR Hub Taiwan」,並在5月6日上午,由總統蔡英文親出席啟用典禮,強調台灣擁有完整電子供應鏈,還有許多高科技人才,有發展元宇宙優勢,而Meta首間元宇宙實體店「Meta Store」則於5月9日在美國加州開幕,在日前媒體搶先開箱影片中,可以看到實體店以原木裝潢為主,消費者能在商店裡購買各種設備,如Quest 2 VR耳機及視訊通話裝置Portal Go等,現場還能體驗Meta與雷朋(Ray-Ban)合作開發的智慧眼鏡,相關產品當然也可在線上商店購買。元宇宙(metaverse)是一種利用數位技術,讓遊戲人物和真人可以在限定的情境裡虛實整合,只要走進虛擬空間,就可以與虛擬角色互動,無論休閒時的遊戲娛樂或工作上的產品發表,甚至實體藝術也可虛擬數位化,讓靜態的創作和人有了動態的互動,而音樂也可以透過異地互動、協作交流激盪意想不到的火花。簡單的說,元宇宙是一種虛擬現實,將2D平面轉換為三度空間結構的概念,如果技術成熟,將很符合現代人防疫生活的日常,實現大型的多人線上遊戲,沒有任何限制,人們可以藉由任何想改變但無法達成的元素如性別、膚色、髮型、服飾配件等創造屬於自己的虛擬替身,透過虛擬替身交朋友、玩遊戲,也可以交談、購物、散步、聊天、看電影、參加音樂會,做任何現實生活中想做做的事情,而且最關鍵的是,元宇宙會以各種無法預測的方式與現實世界互動,只需手機或桌上型電腦也能呈現元宇宙效果。那麼虛擬鯨豚可行嗎?先來認識機械海豚。2020年總部位於紐西蘭的新創團隊Edge Innovations與中國水族館打造擬真的機械海豚,總重約250公斤、2.5公尺長,外皮由醫用矽膠製成,乍看之下與真正的瓶鼻海豚幾乎無分別,甚至在下水展示時,研究團隊找來一群不知情的受試者與機械海豚互動,不分男女老幼,受試者都以為自己在跟真的海豚玩,直到團隊揭露真相,大家都覺得不可置信,包括一名自閉症患者。研究人員可以透過遙控器控制它游泳、活動身體、開合嘴巴、發出叫聲等等,每條造價約為300萬至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億元,雖然成本比普通海豚高四倍,但使用壽命長,更沒有動物剝削的問題。機器海豚的應用相當廣泛,包含行為障礙治療、認知症治療、電影產業,還能達到教育目的。虛擬鯨豚也有商機我們認為Meta的元宇宙概念,也能滿足人們想要與海豚互動及娛樂的需求,人們買票進場看鯨豚表演,無論是因為新奇、樂趣,或者想親近、了解動物,元宇宙都能滿足。業者可以比照元宇宙XR Hub Taiwan創建一個情境空間,讓每個人都可以身歷其境,不受時間限制,透過虛擬替身與虛擬鯨豚互動,打造客製化的鯨豚體驗。希望不久的將來,無論是機械海豚或者虛擬鯨豚,都能成為解救現今全球3千多隻的圈養海豚的替代方案,因為3千隻的海豚背後,是成千上萬的野生海豚的生命所換來。現階段的我們,無論你在台灣或國外,可以選擇不要再進場看鯨豚表演,也請親朋友好不要去看表演。最後,好好愛牠誠心的邀請馬克·祖克柏回應我們的願望:讓元宇宙解放展演鯨豚好嗎?Let metaverse free captive dolphins and whales
牠來過人間,只為了你的菸 好好愛牠

實驗動物
2022.06.10
牠來過人間,只為了你的菸
一天抽30根香菸,並且3年不間斷,一般人做得到嗎?不抽菸的人要聞這些菸味又受得了嗎?實驗狗被迫做到了。1970年美國醫學博士奧斯卡·奧爾巴赫和一位科學家共同發布一項動物吸菸實驗的結果:86隻實驗的米格魯,在實驗後有12隻得到癌症,這是首次證明抽菸與癌症有明顯的關聯。這結果菸草製造商急跳腳,為了證明改良的香菸和罹患癌症沒有直接相關,也用相似實驗條件測試,他們把米格魯關在實驗室裡,固定在牢寵,戴上面罩,每天強迫吸入6小時的香菸煙霧,1974年當時臥底的報社記者瑪麗(Mary Beith)混入實驗室內,拍下這張的照片,整件事才曝光,震驚世人。瑪麗已在2012年過世,但這張照片至今仍廣受討論,瑪麗看到狗兒們被迫抽相當於30根菸的量(不過也有人說相關於100根菸),實驗長達3年。早在1952-1959年間,美國癌症協會提出菸草可能會導致罹患癌症,就造成香菸銷售量下滑,菸草製造大力宣傳改良香菸、固濾嘴香菸等等的無害,甚至企圖隱暪長期抽菸對健康的影響,其所公佈的實驗結果為:這些動物在長期吸菸後仍然非常健康,體內並沒有出現癌細胞。然而我們知道,抽菸對健康的影響許多是長時間造成,因此菸草公司每三年就將實驗犬撲殺,再換一批新的實驗犬,選擇繼續動物實驗,最後將假資料公佈給大家。據這間實驗室的一名研究人員透露,那些被撲殺後的實驗犬的鼻腔、胸腔,經解剖發現所有組織都遭到極大破壞,像是肺纖維化,支氣管囊腫等等,到了晚期強制吸菸的面罩,想必讓這群狗兒在牠這一生最後的階段活得佷辛苦。1975年“The people”報社將此事報導了出來,但其實記者瑪麗早在1974年6月就已潛進菸草公司的實驗室內,只因關係到龐大的菸草產業,承受不少壓力,過了半年的努力才敢發出來。事件曝光轟動全球,英國當局宣佈全面禁止菸草製造商從事動物實驗。動物對毒素的反應不同,所得疾病也和人類不相同,一般人吸菸的程度與頻率,跟動物實驗並不相當。吸菸帶給人體的傷害,最強而有力的證據仍然是人類的臨床研究。也許很多菸草製造商早就知道這個事實,卻還是花大筆鈔票、犧牲動物的生命只為了商業目的。希望大家對實驗動物有所了解,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如果不是臥底調查,我們是看不到真相的。就連當初揭露真相的記者瑪麗,據說她也是一名癮君子,但我們相信她和絕大多數的人一樣,反對用動物來做菸草實驗。讓實驗動物減少-你我盡一份心力全球每年被拿來做實驗的動物約1億隻,如果你有選擇,如果你願意行動,我們想說的是: 一、支持廢除不必要的動物實驗-這是由友會伙伴:美國善待動物組織(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 PETA),以及台灣友善動物協會(Kindness to Animals, KiTA)和好好愛牠現在正在積極進行的邀請企業加入禁止非法定動物實驗行列,如果以下有你喜歡的品牌,你可以打電話或寫信給企業,和我們一起向企業呼籲廢止動物實驗。http://www.petaasia.cn/action/taiwan_major_companies_test_animal_health_claim_food_beverage/二、選用沒有動物實驗也能達到一樣效果的生活用品,還請大家多多支持,好好愛牠。你可以有以下方式查詢這些用品:1. 兔兔不哭-善美麗聯盟 https://www.922.org.tw/p.s. 此網站由 關懷生命協會 推動,收錄具有無動物實驗相關認證的品牌,方便大眾查詢及購買。2. 歐盟-Leaping Bunny https://www.leapingbunny.org/3. 美國善待動物組織-Beauty Without Bunnies https://crueltyfree.peta.org/參考來源:1. 12 Dogs Develop Lung Cancer 1 In Group of 86 Taught to Smokehttps://www.nytimes.com/1970/02/06/archives/12-dogs-develop-lung-cancer-in-group-of-86-taught-to-smoke.html2. 香菸是這樣來的 米格魯被迫日吸30根菸直到死亡https://pets.ettoday.net/news/99726
餘燼復燃的寵物盲盒-人心也盲了嗎? 好好愛牠

同伴動物
2022.06.10
餘燼復燃的寵物盲盒-人心也盲了嗎?
每年到了百貨公司週年慶,各家都會祭出限量福袋給消費者購買,買到的商品價格會高於它的標價,雖然每個人拿到的福袋內商品總價不盡相同,但福袋所隱含的神秘感與驚喜,也早已超過人們對實際商品的期待。還有一種類似福袋的盲盒,起源於日本,廠商主要販售潮流玩偶或動漫公仔,它和福袋很像,從外包裝來看,無法得知裡面的產品是同一系列的哪種造型,消費者只能憑運氣購買隨機一款,因此激起人的好奇心與不確定的刺激,伴隨著拆開後獲得的驚喜,促使有收藏習慣的消費者想要買齊全部款式。中國市場販售的盲盒大部分都是影劇周邊,或者是設計師的文創或聯名產品。隨著盲盒經濟帶來新一波網路直播開箱流行,昂貴的智慧型手機、名牌手錶和太陽眼鏡也成為盲盒商品,星巴克等國際品牌也推出盲盒爭搶中國市場。然而,近年來開始有人把腦筋動到寵物身上,在網路購物平台興起寵物盲盒販售,有的售價甚至不到人民幣10元,而且因為是盲盒,商家既不接受指定品種,出售後也概不退換,不負責任。你能想像牠們2-3隻被關在同一個密閉暗黑的小箱子無法翻身,沒水沒食物,或者3天長途車程只吃1個餿掉的饅頭,或伴隨身邊已是屍體的處境嗎?不管寵物盲盒帶給消費者多大的驚嚇,我們想問的是:為什麼有人要花錢購買寵物盲盒?活體盲盒在中國屬於非法,中國《郵政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三條「禁止寄遞或者在郵件內夾帶下列物品」第六項即為「各種活的動物」。一般飼主若需要正規的寵物運輸渠道,應找物流公司申請辦理,讓檢疫部門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接收者必須到機場、車站等指定地點領取寵物,平均一次運輸費用都要人民幣上百元。為鑽漏洞,快遞公司的活體寵物運送都偷偷摸摸地在夜晚進行,盲盒裡的犬貓來路不明,沒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不少買家在收到包裹之後發現,盒子中的寵物已經死去、奄奄一息,或是久病殘疾,甚至有不想收取的或退件的,直接把動物丟棄在運輸站,任憑自生自滅。去年5月3日破獲一起多達160個盲箱,滿滿一車的幼小犬貓,過濾掉病死的,也還有近160隻犬貓,由一間動物收容中心收養。不人道的寵物盲盒被媒體揭露後,媒體嚴詞譴責,物流業被罰款,也讓不少活體盲盒商家默默撤出電子商務網站,或改用「領養」、「救援」動物來宣傳業務。但是,寵物盲盒事件卻沒有因此落幕,今年3月10日,中國一個民間自發性貓狗救援中心又接到通報,到現場發現有160多隻的幼小犬隻需要安置,救助中心的創辦人認為這些小狗疑似被用來做寵物盲盒,也呼籲大家拒買。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0QBXdSXxvg這還只是被查獲的數量,那麼,私底下仍實際在買賣的,還有多少?寵物盲盒不只犬貓,其它還有倉鼠、烏龜等,這種不人道的交易,甚至還有網紅不良示範,拍攝開箱影片。我們真的很想知道:賣的人,買的人-心,是盲了嗎?你也願意這樣被對待嗎?在台灣,我們尚未聽到類似案件,但真心希望中國有關當局拿出魄力,有效掃蕩寵物盲盒,期待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動物,都能被人類友善對待,好好生活。
Desserto仙人掌皮革在台灣了-動物友善從行開始 好好愛牠

經濟動物
2022.06.10
Desserto仙人掌皮革在台灣了-動物友善從行開始
好好愛牠過去分享由墨西哥人開發的純植物纖維仙人掌皮革Desserto,現在在台灣真的買得到了!Desserto仙人掌皮革來自墨西哥Adrian和Marte分別在汽車和時尚行業工作,當時他們因為意識到環境污染問題非常嚴重,有感於動物皮革的消耗,他們一直在尋找替代品,歷經漫長的開發過程,做出了仙人掌製成的純素食皮革,他們辭去工作成立公司,專心研發,最後於2019年10月在義大利米蘭成功展示了這種皮革。Desserto仙人掌皮革具有高度的承受力,不含任何有毒的化學物,製作過程沒有動物測試,材質的厚度和質感,比起真的皮革毫不遜色,具有彈性、透氣和高度客製化的優點,還可以製成不同的顏色,加上仙人掌栽種全程有機,沒有污染,不傷害環境。致力成為亞洲第一的VEGAN設計品牌的Gullar,在2020年初得知有仙人掌皮革後,便積極聯繫對方,進口植物皮革研發鞋款、公事包、包夾等,Gullar這份對生命好、對環境好的心,獲得Desserto的授權,自2022年起可以在台灣販售仙人掌皮革材料及製品,這對想要實踐動物友善的消費者可說是一大福音。相較於動物性皮革製品,純素皮革商品開發時間較久,成本也相對高,但Gullar堅時不傷害任何動物,相信動物友善從行開始,選擇更有機,對地球更友善的方式,兼顧環境生態的保護與生命的愛護,開發多款耐用好穿的純素皮鞋,全程零殘忍。生命沒有不同,秉持一份尊重生命、環境永續的初心,Gullar讓我們看見了純植物皮革不再只是媒體報導上的國外案例,而是真實在台灣可以入手的友善動物的行動。其實,台灣還有其他無動物成份的皮革,基於尊重生命的理念,讓民眾有更多零殘忍的選擇,這真的是台灣人可愛的地方:1. VOOME 有經過PETA認證的台灣品牌。「給自己一個更柔軟的選擇,與萬物和平共處。」https://www.voome.tw/2. AISLE by abcense 精選非動物皮或以環保材質為主的家居用品,其中Inyati系列的商品皆為純素皮革,也都經過PETA認證https://www.aislebyabcense.com/3. Vegan7-純素皮件商品,在社群這麼介紹自己:一個尊重生命的開始,請支持不使用動物製品https://vegan7.co/4. C.L.M-Taiwan 製作所-全採用無動物性成分的乳膠皮革製造,屬純素皮革製品,沒有使用任何真皮素材,C.L.M-Taiwan 製作所同時也是好好愛牠的動物友善串聯品牌喔!https://www.facebook.com/clm2003/
東卯黑熊之死-狩獵文化與野生保育如何平衡在自由天平的兩端? 姜博仁(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報導交換
2022.06.08
東卯黑熊之死-狩獵文化與野生保育如何平衡在自由天平的兩端?
關於名字和神獸在給東卯黑熊掛上編號37568頸圈之後(註1),我心想,希望你有個新的熊生,或許改個名字吧,頸圈編號數字上有6(順)和8(發),配上5台語的諧音『有』,感覺不錯,不會讓人連想到他以前把工寮當超商的編號,因此我寧可稱呼他為568,而不是711,3和7也有去山上的意涵,就自由吧。但我沒有想要取族語名或華語名,一來他原本活動區域來自泰雅,現在要到布農的傳統領域,然後我也不懂族語,但我希望他是全民的黑熊,可以得到全民的祝福,他,可以是他自己。魯凱的長輩曾經告訴我關於雲豹的儀式故事,雲豹對於魯凱是神聖的動物,如果不小心獵到雲豹,視為不祥,必須趕快就地掩埋,不能回家,以免把不祥帶回家中,然後要在掩埋地現場陪伴守靈幾天,並經過除穢儀式之後,才能回家。我最近才因為新冠肺炎確診隔離,我可以體會不能回家有多麼的不方便,家人小孩都沒有人幫忙照顧,以及對於家人的思念的侵襲有多麼大,對於以前山林刻苦生活的住民來說,獵人無法回家,家中少了食物的來源和支持的力量,『隔離』是影響多麼大的一件事。我相信這樣看待雲豹為神獸,以及誤獵的守靈儀式,一定讓當時的獵人,想盡辦法在打獵過程都不要誤獵到雲豹,這樣的傳統約束的力量,神話傳說禁忌不會只是故事,它也隱含著野生動物保育的精神與手段。這種尊敬動物為靈的精神,我也從一位魯凱傳統領袖中聽到他父親傳承下來的熊鷹羽毛的故事,那種他父親對於熊鷹的尊敬,以及繼承那一支熊鷹羽毛,對父親的思念,延伸到對熊鷹的尊敬與感恩的山林哲學,令我非常震撼和感動。類似的誤獵黑熊的儀式,我也聽布農的朋友說過把熊視作?人去看待。那只是儀式嗎? 不,我自己犯錯過,我也曾在一些儀式感的看似無意義的反覆行動中,讓自己反省,讓自己遺忘,希望自己心靈可以獲得解脫。關於東卯熊568我看到568,幾乎都是他被抬著出來,然後又抬著進去,我只是在他麻醉與健檢過程中,幫他掛上與設定追蹤頸圈。我沒有機會在野外看到活生生的他,但野放後,在接下來密集追蹤的24天,透過螢幕上一個一個回傳的活動點位,連接起來的軌跡路徑,我會想像把一隻令人敬畏的熊,套疊到我到過的美麗森林,想像在感覺可以擰出水來的氤氳雲霧森林中的他,像是在我面前活了過來。568開始一路往北和西北移動,有返家的行為。跨過郡大溪,再渡過郡大溪支流碰到峭壁,繞了一圈嘗試翻越不成,隔日從峭壁另外一邊翻越。逐漸轉往西北,我們開始擔心他靠近地利那一區的聚落農地,野放後2周,他翻越到了可以俯瞰濁水溪的崩壁頂,我知道他看到了濁水溪旁的那一片農地聚落,568你會受到那些農地工寮的食物吸引嗎?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與南投林區管理處馬上啟動應變會議,組織應變小組。從他過往闖入工寮的行為,大家深怕類似的事件再發生,為了確保居民的財產生命安全,必須做好警戒,不得以時可能要啟動捕捉,因此也大費周遭的把捕捉籠具先行運送到現場做好準備。當568第一次接近設定的第一道防線-濁水溪,當時就如打戰一樣,戰事似乎一觸即發,我們每一個人都如臨大敵,討論應變如同佈下重兵一樣,可能路徑與接近的農舍附近架設好4G即時傳輸紅外線自動相機,深怕他一靠近聚落就闖入工寮,然後面對一隻轉為習慣性闖入工寮的黑熊,為了人身安全,就要啟動捕捉,568就要在圈養環境中終其一身,這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結局。然而,誰都沒料到,當568沿崩壁陡下逐漸靠近,每一個人的心臟都像一拳超人中的King的帝王引擎一樣大聲的跳動。沒想到的是,陡下到濁水溪床前幾十公尺,來一個橫空90度大轉彎,即使左前掌截肢,568卻毫無懸念地直接橫渡幾乎不可能穿越的崩壁,繞了一個大圈,找了一個最少農地的天然林稜線移動,工作人員也隨即轉移陣地,部署4G相機在新路徑上可能經過的工寮與雞舍,提供主人防熊噴霧罐,並準備守夜隨時聽訊號和看衛星是否回傳位置。568悄無聲息地在天然林中移動,絲毫不靠近工寮與雞舍,在入夜後的7點,悄悄地渡過湍急的濁水溪,跨過台臨16便道,在公路上方過夜,當我們看到衛星回傳的定位資料,我們全都傻眼了,568採取迂迴戰術,繞道轉攻防線後方道路邊山坡睡起大覺,我們沿線每個可能侵擾的農地、工寮、雞舍必經路徑都佈下了重兵(4G即時傳輸自動相機),一切都做了白工,頓時覺得我們遜斃了,看著辛苦運來的捕捉籠,一堆不知道要拍什麼的紅外線自動相機,白忙一場,不禁莞爾。568,好樣的。原來,成見與既定印象一直都在默默地影響著我們,讓我們無法看到事情的全貌。看著568一路這樣跋山涉水,翻越峭壁,陡下崩壁,千山我獨行,迴避農地工寮,只為回家的想望,令人感動,我很想讓這次野放,轉化為全民護送黑熊回家的行動,只要先把他原本家園中可能會衝突的果園電圍籬給做好,就有機會。568在台16邊休息過夜之後,隔天開始往上爬,準備翻越水社大山。大家也再度召開應變會議,也有共識定調為護送黑熊回家,準備著第二道『關卡』-武界的守護。只要過了武界,下一道台14公路就可如法炮製神不知鬼不覺地穿越,就進入了昔稱「邑治第一山」的守城大山,然後到八仙山,過了這幾乎沒有什麼農地聚落的山區,大雪山的家,就在前面了。568從濁水溪谷海拔435m開始往水社大山攀爬,從海拔2059m水社大山山頂附近翻越,這個因為山高路遠而從小百岳中除名的山岳,接著下切到海拔1000m的溪谷,再於海拔1600m處翻越大尖山稜線,武界在望。每個人再度繃緊神經,現場開始24小時警戒,也通知村長和社區協會理事長協助告知村民,現場有工作人員戒備,目前觀察行為也是會避開人,請通知大家小心與發現通報。568沒有往我們希望他走的比較天然無農地,只有產業道路的那一段窄窄的最小衝擊區,卻往武界農地靠近,有點緊張,我們在現場工寮與道路附近聽VHF訊號,他沒有靠近,然後他就往西翻越武界山到水頭谷山之間稜線,來到較少農地的卓社林道與武界產業道路這一區的天然森林,也是原本希望他可以穿越最少農地的區域,夜間訊號穩定的休息者,隔天清晨5點多,568訊號開始變化移動,然後沒多久,訊號逐漸消失不見了。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搜尋過程,也就是大家知道的結局,循著屍臭味與埋葬蟲,找到掩埋於距武界產業道路100公尺森林裡的568,24天總計54.75公里翻山越嶺的回家,戛然而止。專家會議其實有討論到可能的返家行為,知道返家一路會有危險,越遠的路,也可能越多危險,越近的地方越有可能再度滋擾原本的果園工寮,但也可能就此定居在野放的新家,要不要野放呢? 如果我問你,要自由,可能會有危險,可能會付出代價,你會怎麼選擇呢? 我不知道568怎麼想,我們或許冷酷的、或許自作多情的幫他選擇,但我從他坎坷的命運,和一路返家的決心,我知道,他有勇氣。希望568你也可以知道,從林務局、林管處、特生、空勤、野聲、還有很多其他工作人員、部落的人,以及所有關心你的人,為你努力、加油和祝福過。這次我沒有機會幫你卸下頸圈,隔離中也沒法現場送你一程。聽到現場工作夥伴通知的當下,非常難過,連X都罵出來了,時間一度好像停止了,那種感覺,如同一起努力的現場夥伴所說的,感覺像是一位認識很久的人走了。我不知道死亡的原因,但整隻埋起來,從新聞稿說屍體完整,似乎沒有取走熊的任何器官的行為。我冷靜一下,不負責任的嘗試想像,或許是某些人,可能打獵,可能上山農務工作,可能誤獵,也可能自保,誤殺了熊,或許他們當下是驚慌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害怕有刑責,然後把熊埋起來,把頸圈破壞或丟棄遠方。若是一個刻意要殺熊的人,又為何不帶走熊,而只是埋起來呢? 一切當然要靜待相關的偵查。只是,我想起了那個誤獵雲豹或黑熊要埋起來守靈的儀式故事。關於山之呼吸、關於山是家我以前一直無法體會,為什麼一種動物會變成住民心中的神獸。直到我開始在山林走動,觀察一草一木、一花一獸,開始感知有些動物很少,很難遇到。每一次的山林行走,一吐一吸之間,身上的重裝讓我沒有力氣抬頭,但五色鳥、繡眼畫眉、白耳畫眉等各種動物,我從聲音覺察他們的存在,他們就像家人一樣,讓我知道誰在家,從對各種動物出現環境的了解,我可以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家。然後有一天,我聽到熊鷹叫,我努力抬起頭,瞇著眼看著天空一個小黑點,我知道,這是一個特別的家,有著廣袤的森林,有很多他的獵物,才可以支持他的存在,黑熊也是,雲豹更是,啊,我終於懂了,這是一個神聖的存在啊。這些神獸、這些傳說、這些祭儀,就是早期住民的山林生活中這樣來的吧。我很希望雲豹重回到台灣的山林,其實最希望的是,雲豹可以成為所有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神獸,那是一個所有人與這片土地有連結,把這塊土地當作家,守護著他的想望。對於長久生活於山中的居民來說,對於原本經常狩獵的文化的人來說,我相信在這樣的過程,山就像家一樣,就好比農地對於農人來說是一樣的意義,只是收穫的地方不一樣,收穫的物種不一樣。拿取生命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相信屠宰場殺豬供養大家肉品的作業人員,海上捕撈漁獲的漁民,一定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我哲思。狩獵呢?這次東卯黑熊事件,一開始令人傷心甚至生氣,但是是一開始直覺反應的殺熊那樣嗎? 是否不要先讓情緒和成見佔據,慢一點,不要急著獵巫,思考一下前後的脈絡呢? 是否日常的山林活動遇到了熊? 若是誤獵為什麼不敢通報? 往後要如何避免誤獵? 住民與政府的信任被打破之後,需要怎樣的努力才可以修復?現在狩獵管理辦法要修法(註2),嘗試往在地保育,自主管理的方向走。我相信,只有讓部落再度與山連在一起,也就是狩獵自主管理,山才會是家,當行走呼吸與山的脈動一起,或許,就說這是山之呼吸吧,也才能與山融為一體,那種溪流就是血脈,稜線就是肌理,心就是山。住民有對土地的連結與感情,自己的家才會珍惜,自然就可以減少這類誤獵的發生,受到尊重,也才會促進積極通報的心態,對於每一個生命的拿取,也變成了一件跟自己有關的嚴肅行為。當今狩獵雖然有些亂象,但不該是禁止的理由,現在進行中的許多原民狩獵自主管理試辦計畫正在慢慢的往好的方向走,也唯有真正的面對,真正的管理,以及真正的尊重,才可以導正往前走。讓這些問題真正的被處理,被轉化,賦予文化的內涵,和更多連結土地的作為,而不是只有幾行冷冰冰的禁止文字。我們從不希望我們的社會是一個怕這怕那甚麼都禁止的世界。東卯黑熊結局是令人難過的,但是,我們要可以從歷史中反省與學習,才會有成長,對於黑熊保育是如此,對於原民狩獵長期的不正義的修復,亦該如此。要有勇氣往前走,並做出改變,這是東卯黑熊要告訴我們的一件事。註1林務局新聞稿(2021年10月21日)-東卯山黑熊復原良好 重返山林密集整備作業中https://www.forest.gov.tw/forest-news/0068454註2我知道對於狩獵管理辦法修法,部分反對意見來自於對保育類動物的認知差異以及對主要狩獵物種野外族群生態的不瞭解。台灣的保育類動物有很多在野外族群豐富穩定(包括台灣野山羊和水鹿),但卻因為野生動物保育法對於飼養、販賣、虐待一般類動物完全沒有任何罰則,只罰捕捉一般類動物的人(是抓得到膩?),因此造成一窩蜂的把很多動物塞進保育類動物名單中,然後保育類分了三級,野保法卻把每一級都當作瀕臨絕種看待,完全不能動,我不懂分三級的意義在哪裡(註3)。我覺得很多動物保護團體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很多野生動物保育團體,遠大於我們埋首野外山林生態研究的人,我誠心希望這些動保團體在討論狩獵管理辦法修法,可以同理現在狩獵問題的各種面向,也幫忙推動野生動物保育法的修法,針對保育類分級有討論或進一步討論實質分級的意義(或者僅保留瀕臨絕種一級),針對一般類的買賣、飼養、虐待等也都可以有罰則和管理,也可以幫助到一般類的台灣獼猴飼養的問題,而不是現在的野生動物保育法完全管不到一般類的買賣飼養虐待等,這才可以幫助到更多的野生動物,透過狩獵實質管理,而非一昧禁止,才更可以改善現在狩獵有的一些亂象或不得已的苦衷,對各族群狩獵文化才可以有更進一步的深化與尊重。註32016年我寫的關於保育類與狩獵的文章『其實野生動物和原住民都需要轉型正義』https://sala.org.tw/blog/137註4林務局新聞稿-野放東卯山黑熊遇害 遺體送驗並啟動偵辦https://www.forest.gov.tw/forest-news/0069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