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時間篩選
  • 全部時間
  • 2022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1月
  • 2023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24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25
  • 1月
  • 2月
  • 3月
  • ALL
  • 實驗動物
  • 展演動物
  • 經濟動物
  • 同伴動物
  • 海洋資源
  • 野生動物
  • 議題與行動
  • 認識好好愛牠
  • 報導交換
  • 動物三兩事
疫同生活的一件好事愛動物講座場次3-【你「戴」上的豈只一點皮毛】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疫同生活的一件好事愛動物講座場次3-【你「戴」上的豈只一點皮毛】
講者:北京清華大學科技哲學博士/動保龍捲風創辦人 龍緣之龍緣之博士長期於中國從事動物保研究,此次她從中國皮草產業 談到近2年在歐洲因為新冠病毒Covid 19 而被大量撲殺的的水貂。並從中探討皮草產業對動物福利以及公共衛生的危害。中國的皮草產業規模​在中國,皮草業的直接產值佔約4000億人民幣,佔所有野生動物產業(包括皮草、藥用、食用、觀賞及寵物、實驗動物等五類)的最大宗,而所有野生動物加起來的直接產值為5200億元。皮草也超過了所有野生動物產業就業人數的半數 (約760萬人)。皮草衍生出的動物福利問題中國最常見的皮草動物物種包含水貂、藍狐、銀狐,貉(狸貓)等..。皮草的使用除了有道德爭議之外,這些野生動物在被屠宰因籠養所經歷的生活品質也使他們遭受精神痛苦。因無法表現跳躍、挖洞以及社交等自然行為,許多皮草動物常會表現出刻板行為,例如:性情親水的水貂也只能在籠中來回踱步。另外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平均只長至3公斤的狐狸被當作生產機器,在養殖場被增肥至16-19公斤,受到身體上的折磨。皮草產業和公共衛生水貂是對新冠病毒(covid 19)高度易感的動物已不是新聞,至今已經有12國家的繁殖場(荷蘭、西班牙、丹麥、美國和瑞典等國) 發現感染新冠病毒的水貂,造成數萬計的水貂遭到撲殺。雖然人道致死的方式是透過使動物吸入一氧化碳而窒息,但在短時間對隻動物集體撲殺情況下,有許多被動物因為被壓在底層而無法完全呼吸到毒氣,在處於有意識的情況下被活埋。有些活著的皮草動物,則是掙脫至野外,成為防疫的漏洞。另外,皮草動物在中國被剝皮後,為了不浪費剩下的屠體,許多皮草養殖場將屠體的再利用的行為,都造成公共衛生的危害。除了再度給人類販賣食用以外,這些屍體也會被做成養殖場的飼料,再度餵食其他的皮草動物,幾乎是後代吃父母的情況。造成公共衛生的危害的病毒除人畜生交叉感染的新冠病毒之外,水貂也有和狂牛症相似的水貂腦病。鮮少被注意的外來物種議題其他較少被注意到的問題包含圈養動物成為當地外來物種。以歐洲國家從東亞引進了的「貉」為例,日本原生貉在日本野外幾乎已因爲城市的開發而消失匿跡,但是到了歐洲,卻成為了外來入侵種,使得芬蘭政府則頒部法令,任何人都可以捕殺他們。在動物友善的北歐國家,也難保動物的生存福利。毛皮是動物們為保暖所需,但我們並不需要因水貂養殖場率續爆發Covid-19,歐洲政府自2020年以來加強了禁止皮草生產的立法,使得皮草養殖逐漸在歐洲退場(例如:丹麥)。只是,市場不分國界,雖然西方的皮草供應量正在下降,中國生產的皮草依然支撐著皮草產業的需求。大規模的野生動物養殖利用,除了影響著動物的身心以及其終將面對的殘酷死亡之外,如同中國流行病學首席專家鐘南山表示,現代人類傳染病有60%~80%都與動物相關。如果這樣大規模的野生動物利用沒有減緩的話,下一波人畜交叉疫情疫情還會發生。
疫同生活的一件好事愛動物講座場次2-【蟹媽媽的義無反顧-別讓人類的馬路成了牠的末路】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疫同生活的一件好事愛動物講座場次2-【蟹媽媽的義無反顧-別讓人類的馬路成了牠的末路】
講者:台東「有人在家」民宿 山豬老師每年的6月至10月期間是奧氏後相手蟹 的繁殖季,同時也是綠島的旅遊旺季。雖然身為陸蟹,奧氏後相手蟹在繁殖季時仍須趕往海邊產卵,大規模於公路中跋涉的母蟹同時也冒著被交通碾壓 的生命危險。讓小生命回到水的源頭螃蟹依照棲息範圍可以分為「海蟹」以及「陸蟹」,而奧氏後相手蟹就是屬於陸蟹,只有在準備產卵時會千里迢迢回到大海,讓水成為小生命的源頭。因此照片中往海邊遷徙的螃蟹,都是母的,不會有公的。冰沙與珍珠的繁衍系統和海蟹不同,陸蟹在產卵的途中,會遇見許多天敵,而海蟹相對沒有那麼多天敵,可以直接在水中產卵。因此演化的過程,為了要增加其存活率,陸蟹的卵會非常多,且較小顆(像冰沙)。相對的,海蟹的卵較少,也較大顆(像珍珠)。預產期的試煉奧氏後相手蟹 通常選擇清晨以及傍晚等較無天敵的時間點釋幼。根據經驗,清晨是許多遊客泡溫泉、看日出的時間點,因此螃蟹容易遭到陸殺。圖中,馬路上的不是檳榔渣,而是在清晨時拍攝約有(2,247隻)橫屍片地的螃蟹們。對於陸蟹的繁衍,除了陸殺以外,沿海公路的開發、水溝、馬路以及防波提也都降低陸蟹成功釋幼的機率。綠島護蟹行動為了要保護這些謝媽媽安全卸下寶寶,山豬老師和志工定期組成護蟹軍團,大家將螃蟹一隻隻人工抓進籃子中,將蟹孕婦們移放置於海岸林,讓他們順利進入海中生產。而對於那些被壓死的螃蟹們,因為其卵還在,山豬老師和志工們也會將屍體保留,並移回大海,讓卵中的生命有機會誕生。除了有遊客的協助以外,當地的民宿、餐廳及企業也都紛紛響應護蟹活動,讓螃蟹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疫同生活的一件好事愛動物講座場次1-【興高采烈帶牠回家,可是那然後呢?】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疫同生活的一件好事愛動物講座場次1-【興高采烈帶牠回家,可是那然後呢?】
講者:新北市戶外與海洋教育中心主任 顏端佑 為了讓無主的生命得到妥善的照顧,三重高中的顏端佑老師將來自動保處的爬蟲動物安置於校園內,同時也讓學生參與照顧過程。這些動物多為外來種,如球蟒、草原巨蜥、鬆獅蜥、鱷龜等...而這些動物多被是棄養或被民眾撿到,若無人認領就會被執行安樂死。從源頭來看,這些動物都是人們為了利益而被繁殖的,但最終卻由於飼主沒有審慎評估飼養能力而讓牠們受苦,甚至是受死。多數人可能會因為爬蟲類的外型而感到害怕,但在聽完顏老師講完這些動物的習性和故事後,小編反而更想保護牠們~ 顏老師除了介紹他飼養的外來動物之外,也從他的經驗中帶到做外來動物照養中體驗到的觀點:「生命教育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相對的利益」,並提出許多問題讓聽者反向思考,例如:《反思1》因為收養的蛇需要活體動物作為營養的來源,顏老師需要每週餵食一隻活老鼠給蛇做為營養。為此,老師反問自己,如果一開始沒有養蛇,老鼠就不用犧牲了?以相對利益的角度來看,是否因爲和蛇比起來,老鼠的「死」會比牠的「活」更有價值?《反思2》為什麼同伴動物(如:貓、狗…)因受到動保法保護不得被任意宰殺,但肉用、皮毛用經濟動物(如:豬、牛…)卻被排除在法律的保護之外?但若從動物權的角度來看,其實只要是有知覺的動物都具有獨立於牠們對人類效用的道德價值。《反思3》收容場域因面臨零撲殺政策使而不足,也使遊蕩犬貓的問題難以解決,而遊蕩犬貓獵補野生動物(如:穿山甲、白鼻心…)的事件早已不是新聞。當我們了解同伴動物因為被棄養或者從家中跑了出去變成遊蕩動物而衍生的野生動物生存危機後,站在原生種保育問題的立場,我們還是會支持零撲殺政策嗎?關於以上的問題,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也沒有絕對的是與非。許多動物保護的立場都是一體兩面,且都是利弊共存。透過思辨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拓展自己的觀點及發現盲點,產出更深入的想法。你的每一個念頭與行動,都有機會改變牠們的命運。
疫同生活的一件好事愛動物-謝謝朋友的參與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疫同生活的一件好事愛動物-謝謝朋友的參與
我們在週日完成了線上動保講座-「疫同生活的一件好事愛動物」,希望參加講座的人,也和我們一樣感動。 在此分享每個場次的簡要說明,我們也和臺大-永齡「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專案計畫的動物當代思潮合作(https://thought-of-animal.com/),影片觀看連結在此:https://thought-of-animal.com/index.php/seminar/2022/2022.html場次1:興高采烈帶牠回家,可是那然後呢? 講者:新北市戶外與海洋教育中心主任 顏端佑 講座當天遠在綠島的顏老師,過去收養了許多來自新北市動保處的外來種動物們,並將他們安置在三重高中,同時讓學生參與照養過程。而這些送到市政府的動物保護處的外來動物多半是棄養或被民眾撿到,若無人認領就會被安樂死處理。顏老師除了介紹他飼養的外來動物之外,也從他的經驗中帶到做動物保護中體驗到的觀點:「生命教育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相對的利益」,並提出許多問題讓聽者思考。許多動物保護的立場都是一體兩面,沒有絕對的是與非,且都是利弊共存。也許我們有自己的立場,但無論立場如何,至少我們在做決定時有思考或了解過其他的觀點。 場次2:蟹媽媽的義無反顧-別讓人類的馬路成了牠的末路 講者:台東「有人在家」民宿 山豬老師 呂縉宇每年的6月至10月期間是奧氏後相手蟹的繁殖季,同時也是綠島的旅遊旺季。雖然身為陸蟹,奧氏後相手蟹在繁殖季時仍須趕往海邊產卵,大規模於公路中跋涉的母蟹同時也冒著被交通碾壓的生命危險。為了要保護這些蟹媽媽安全卸下寶寶,山豬老師和志工定期組成護蟹軍團,製作友善的廊道,人工將蟹孕婦們放置於海岸林,讓他們順利進入海中生產。除了有遊客的協助以外,當地的民宿、餐廳及企業也都紛紛響應護蟹活動,讓螃蟹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場次3:你「戴」上的豈只一點皮毛 講者:北京清華大學科技哲學博士 動保龍捲風創辦人 龍緣之 在中國,野生動物產業中(包括皮草、藥用、食用、觀賞及寵物、實驗動物等五類),皮草及佔所有產業就業人數的最大宗 (約760萬人)。龍緣之博士長期於中國從事動物保研究,此次她分享了從中國皮草產業的運作模式談到近2年在歐洲因為新冠病毒Covid 19 疫情而被大量撲殺的的水貂。野生動物的大規模養殖利用,除了衍生公共衛生的問題,也嚴重影響著動物的身心狀況以及其終將面對的殘酷死亡。 你的衣櫃也有皮草嗎?即使沒有皮草大衣,其實仔細留意,許多耳環、掛飾、包包,甚至是假睫毛都可能含有皮草。龍緣之博士在講座中也分享如何分辨出真皮草。場次4:「疫」起期待藍藍的海 講者: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行動教育 專案經理黃育文你聽過地球已經已經有一個由垃圾構成的大面積領土,名為垃圾島國的國家嗎? 你知道其實一開始塑膠袋的發明是因為其可重複利用以及不用砍伐森林的特性而發明的嗎?或是自2020年疫情蔓延後,全球約產生了多少與Covid-19疫情相關的塑膠垃圾呢?黃育文經理除了分享關於塑膠垃圾的有趣知識和數據外,也分享了他多年的環保行動,讓我們重拾減塑行動的樂趣以及動力,減塑也可以很有成就感! 講座從下午2點開始到6點結束,每位講者時間都掌握得非常好,也特別準備許多親身親歷的案例,為了動物保護或生態永續的實踐精神,讓我們非常的感動。最後的大合照,也為當天講座畫下圓滿的句點,好好愛牠秉持著「一件好事愛動物,生命沒有不同」的初衷,持續為了推動各項動物福利而努力,也很感謝每一位朋友,希望很快能再有新的活動公布,也很歡迎每位朋友再來參加喔!
拒看鯨豚表演,也可以浪漫又堅定 好好愛牠
拒看鯨豚表演,也可以浪漫又堅定
我們發現韓國影集對於動物福利的議題,在今年特別燦爛。過去我們曾介紹一部韓劇提供 #是否應該禁止動物實驗,這一次又看到了韓國影集對鯨豚友善的用心,不知大家是否聽過最近很夯的一齣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講述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律師-禹英禑如何以過人天賦和真誠,面對外界異樣的眼光與挑戰,在法庭上獨當一面的故事。禹英禑喜歡鯨魚,凡是和鯨魚有關的物品、知識和圖畫,都能吸引她的注意,上下班通勤時間,她也會戴著聽著播放鯨魚叫聲的音樂。我們不多談這部影集置入的鯨豚元素,只想與你分享這部片如何浪漫又堅定的傳達動物福利。有一次,禹英禑和他的同事李俊浩一起外出洽公,回程前他們去了一趟江華島。兩人走在江華島的沙灘上,畫面十分微美,禹英禑邊說:西海常見的鯨類是印太瓶鼻海豚,牠們大多在淺海活動,印太瓶鼻海豚的嘴巴又粗又短,背部的曲線微微隆起,臉型看起來就像在微笑,很可愛。李俊浩問說:禹律師,妳親眼看過鯨魚嗎?禹英禑:沒有,我沒看過。李俊浩接著說:真的嗎,妳沒有去過水族館嗎?禹英禑聽到這裡停下腳步,轉過身用很驚訝的表情看著男主角說:對鯨魚來說,水族館是監獄,他們被關在狹小的水槽裡,只能吃冷凍魚類,被迫全年無休地反覆表演,那是奴隸制度…李俊浩顯得很不好意思,本來想要開口但是禹英禑接著又說:海豚的平均壽命可達40年,但在水族館裡(女主角說出了令人心碎的事實)最多只能活4年,你知道牠們承受了多大的精神壓力嗎?李俊浩非常不好意思的回答:喔,是啊,我都不知道。禹英禑哼了一聲,轉身繼續向前走。接著說:聽說去濟州島西歸浦市大靜邑的話,經常能看到三腳、春三跟福順,跟海豚寶寶們一起游泳的模樣。李俊浩不解地問:三腳、春三跟福順嗎?禹英禑說:牠們曾被圈養在水族館裡表演海豚秀,後來濟大法院裁定,放歸濟州島大海,牠們都是印太瓶鼻海豚。看似平常的對白,道出了一般人對於要看鯨豚表演就到水族館去的普遍印象,而片中提到放歸大海的海豚,也是在韓國真實發生的事件。有7隻海豚在2009年被非法捕獲,成為水族館裡的展演動物,最後有5隻順利回歸海洋,2隻死去,而存活的3隻都有生下小海豚。感謝這部韓劇用浪漫又堅定的氛圍帶出以娛樂為目圈養鯨豚的不應該,希望能帶出一波又一波拒看鯨豚表演的風潮。台灣的鯨豚沒有這樣的待遇,牠們仍活在水泥池裡,國外被圈養的鯨豚也是。展演對某些動物來說,是一種身心的折磨,既然給不了牠原本自然生活的環境,也改變不了鯨豚被囚禁時的生存條件,就別再去看表演了,請跟著我們一起 #一件好事愛動物,終結這長久以來對鯨豚的剝削,好好愛牠。我們也真心期待不久的將來能夠在台灣的影視圈看到有關展演/實驗/經濟動物福利的本土的好作品,好好愛牠也會和大家一起支持的。
從大義宮的海龜看圈養動物的福利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從大義宮的海龜看圈養動物的福利
今年因澎湖大義宮飼養的3隻海龜死亡而引起社會的關注。雖然大義宮表示過去是為了收容被誤捕的受傷海龜而飼養,但根據海委會統計自1997至2017年間,已有10隻海龜在大義宮死亡(9隻綠蠵龜、1隻玳瑁)。而在今年又發現3隻海龜死亡,且其中一隻解剖後發體內共發現有967顆卵。其實野生海龜的壽命平均可達50歲,而最長壽可達100歲以上,而被飼養於在大義宮的海龜平均壽命卻只有30歲。為了避免剩下的5隻海龜的死亡,在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及各界的關切下,廟方最終願意將海龜交給給澎湖縣政府,而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將負責海龜健康的調養以及野訓,確認其野外生存能力後進行野放。為何大義宮無法完整提供海龜動物福利所指的「五大自由 」?1. 免於飢渴的自由(Freedom from hunger and thirst)海龜平時食用海草、水母、及海藻,但根據動社調查,大義宮海龜平日只被餵食用高麗菜和龜飼料,因此造成海龜營養不均衡。海龜也難以享有清水,因為其水池被營造為許願池,池中的硬幣也造成海龜血液中含有比一般海龜更高的重金屬含量。2. 免於因環境而承受痛苦的自由(Freedom from discomfort)海龜經由陽光照射後身體得以合成的維生素D3並促進鈣質的吸收,最終生長出健康的龜背。但因廟方將海龜長期飼養於缺地下室,海龜難以得到陽光的滋潤,健康惡化。另外,地下室也被發現通風不良,空氣中有清潔劑與油漆污染,和水中因硬幣而造成的重金屬污染的疑慮。3. 表達天性的自由此項目可被定義為提供符合動物能夠表達其天性的空間和設施。而因被飼養在大義宮的海龜(#綠蠵龜、 #赤蠵龜、 #玳瑁)為獨居型動物被群體飼養在淺窄的水池,因此被動社發現動物有緊迫、搶食和互相打鬥的狀況。另外,海龜在野外的活動範圍達幾千公里,並能夠淺水至100多公尺,大義宮的狹小水池顯然難以適合海龜天性。4. 免於痛苦或傷病的自由(Freedom from pain, injury, or disease)今年2起死亡的海龜案例均為遊客所發現,以上述海龜生活環境來看,廟方並未防止其傷病,以及即時給予傷病動物診斷和治療,導致動物最終死亡。5. 免於恐懼不安的自由(Freedom from fear and distress)此項目可被定義為以合適的生存環境及方式對待動物,以避免產生任何精神上的痛苦。雖然廟方並未虐待海龜,但是其提供給海龜的方式已造成動物生存上的緊迫。野生動物是維持生態系平衡的重要一環,以大義宮懷孕的母龜來說,若當時並未被圈養,也許就能在大自然中產卵,永續棲息,並提供生態價值。另外,雖然過去大義宮有合法登記飼養海龜,但以現行的政府查核的情況來說,顯然難以有效規範私人飼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使其符合動物福利。若我們喜愛野生動物,對牠們最好的作法其實是讓牠們自然棲息於適合牠們的自然中。
不該存在的刻意-誘拍和擺拍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不該存在的刻意-誘拍和擺拍
你是否曾在網路上看過一張七隻小翠鳥並排站在樹枝的照片呢?這張照片在網路上已經受到許多人的轉發一陣子; 一開始你也許會認為小翠鳥對稱的站在樹枝上很難得。但你知道嗎?其實這樣的拍攝手法其實可能是將雛鳥抓出鳥巢擺拍,容易使雛鳥暴露於感染的風險,危害雛鳥生命。擺拍和誘拍是什麼?擺拍就是在拍攝時攝影師根據自己的構想,創造和設計相關的環境和背景,或讓被拍攝者擺姿勢。擺拍可以是攝影者的創作藝術,但是如果當模特兒是動物時,違反自然常態的拍攝方法,就有可能會干擾生態,甚至有騷擾動物的嫌疑。而在名為誘拍有用卻可恥-不自然鳥類誘拍中心 的Facebook社團中,即可看到許多愛鳥人士分享(檢舉)關於拍攝者對為了拍鳥而做出的誘拍事件。除了透過誘餌,或是播放動物的聲音引誘並拍攝鳥類之外,有些拍攝者甚至還會對著鳥類丟石頭,或是為了拍到鳥兒飛翔的畫面而修剪樹枝,以便清楚的拍攝鳥巢的狀況。擺拍/誘拍的生態攝影其實不勝枚舉,其他的網路中較有名的事件包含印尼攝影師的青蛙擺拍的事件。其中一張照片可以看到翠綠的青蛙頭上上站著螳螂,無論是光線,角度都非常吸睛。若只看一張照片的話,乍看之下像是巧合,但當你發現此攝影師拍攝的照片中青蛙頭上有蝸牛、蚱蜢,青蛙甚至是騎在烏龜或鱷魚身上的時候,就會發現照片不是天然的巧合。「不危害動物和生態」的攝影原則在青蛙系列照的案例中,我們也無從得知在攝的過程中攝影師是否有顧慮到動物的感受。而為了拍攝鳥巢而修剪樹枝的動作則讓雛鳥暴露危險中沒有隱蔽。另外,有些帶有鈎子的誘餌,則有可能傷害到動物。生態攝影的本質應該是用鏡頭捕捉自然之美,而非用人工的方式使動物呈現不自然的樣貌。拍攝和分享生物自然行為是一件好事,但若忽視了生態攝影的倫理,攝影可能就成為傷害動物福祉和生態的行為。在生態攝影時,我們可以與動物保持距離,避免牠們受到驚嚇或是改變其原有的行為,拍攝出最自然的生態之美。參考來源:1. 百科知識. 擺拍:所謂擺拍,就是攝影師根據自己的構想,創設一定的環境,設計一定的情節 -百科知識中文網 [Internet]. Easyatm.com.tw. 2012 [cited 2022 Jul 24]. 2. 陳琤. 窩時事|誘拍有用卻可恥 偽生態攝影切勿模仿 [Internet]. 窩窩wuowuo. 2018 [cited 2022 Jul 24]. 3. 環境資訊中心. 擺拍該不該?生態攝影無以迴避的思索(上) [Internet]. 環境資訊中心. 2016 [cited 2022 Jul 24]. Available from: https://e-info.org.tw/node/1164444. The Nok. 黑暗的生態攝影!?分析擺拍小動物的殘酷真相 [Internet]. 攝影札記 Photoblog - 新奇好玩的攝影資訊、攝影技巧教學. 2018 [cited 2022 Jul 24]. 5. 野生動物追思會. 誘拍、擺拍野生動物的歪風,何時才能停歇? [Internet].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9 [cited 2022 Jul 24]. Available from: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94246. 自由時報電子報. 可惡!抓翠鳥雛鳥排排站拍照 鳥友同聲譴責 - 生活 [Internet].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0 [cited 2022 Jul 24]. Available from: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146923
「環環」相扣的地球村-環保當然關動保的事! 好好愛牠
「環環」相扣的地球村-環保當然關動保的事!
台灣環保政策更進一步,自今年7月1日起至連鎖飲料店、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連鎖超級市場購買飲料,只要自備可循環使用的飲料杯,業者必須給予至少5元的折抵,但早餐店以及夜市或商圈週邊飲料店仍不受影響;此外,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最晚應於2023年元旦起,要從各自門市數量最多的前10大縣市當中,再挑選出5%的門市提供「免費借用循環杯服務」。「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政策在去年12月23日就先行預告,並於今年4月28日正式公告將從7月1日起上路,在此之前,已有連鎖便利商店推出自帶循環杯瓶限時優惠7元,連鎖速食店如肯德基與麥當勞則提前在6月1日實施自帶循環杯瓶優惠5元活動,也有業者推出集點換飲料代替退還零錢措施,都是為了能夠減少廢棄物產生量,鼓勵民眾養成好習慣,實踐淨零碳排放的生活。手搖飲是台灣飲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據經濟部統計處公布,截至110年9月底,全台飲料店超過2.6萬家,珍珠奶茶的魅力甚至紅到國外,加上便利商店帶動的隨時來杯咖啡風潮,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的一次性垃圾,其中又以杯子和吸管為大宗。根據環保署10年前的調查,全台每年使用的飲料杯約15億個,而在109年的統計,全台每年用掉將近40億個一次性飲料杯,是10年前的2.6倍。減廢、減塑、減碳相信關注環境議題的人都認同,在談環境保護或環境友善時,減廢、減塑和減碳是環環相扣的,廢棄物、難以分解的塑膠製品,以及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這些都是我們追求便利和發展的過程中,對環境所造成的傷害,來不及消化或處理的垃圾,以固體、液體或氣體等形態留在地球上,透過山林、水澤或動植物,甚至是透過風災、暴雨、乾旱及森林大火等劇烈的方式反撲,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加倍奉還。便利在我,代價牠償然而,好好愛牠 認為環保議題更是動保議題,我們隨用即丟的吸管、垃圾、塑膠袋,有意或無心丟入海中的廢棄物、漁具和漁網,都成了海洋生物的致命危機,還記得鼻孔卡著塑膠吸管,被拔出吸管時流露痛苦表情的海龜影片嗎?https://youtu.be/4wH878t78bw這段影片點閱數已超過1億次,而有更多生物因誤食垃圾無法消化,或者被垃圾纏勒或死亡,廢棄物無所不在,塑膠微粒(Microplastic)是人類活動另一個破壞生態的證據,它早已普遍存在於魚類、海洋哺乳類、軟體動物或其他生物體內,分布的區域之廣,下至最深處的馬里亞納海溝,上至最高點的聖母峰,都曾發現塑膠微粒的蹤跡,無以計數的塑膠微主,透過食物、飲用水及空氣,又回到我們的身上,我們傷害了自然生態,賠上了自己的健康。如果還有選擇,只要願意行動脫序的氣候,爆量的垃圾,現在為時已晚了嗎?沒有人能完整解答,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必須做出行動。1. 治標更要治本-比起偶爾才參加的一場淨灘,我們日常應該減少垃圾,減少不必要的消費,這個效果絕對比淨灘來得好。2. 多菜不如少肉-如果還不是完全斷肉的蔬食者,少肉比多菜效果來得好,減少經濟動物的數量,減少飼養動物所需的土地和牧草,減少碳排。3. 養成習慣把循環用品帶出門,減少叫外送次數。4. 在外用餐或點飲料時,告訴老闆:請給我內用杯。5. 更多行動,歡迎參考「投資我們的星球:打造52個動物友善行動的美好日常」https://sala.org.tw/blog/132從自身的日常生活做起,實踐低碳生活節能減碳愛地球,好好愛牠。
從血色海灣來到水族館表演的海豚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從血色海灣來到水族館表演的海豚
如果大家還記得,好好愛牠過去曾經不止一次提「血色海灣」:拒看表演,讓對人類友善的海豚回歸大海https://sala.org.tw/blog/37別讓資本主義抹去我們對動物保有的善良之心https://sala.org.tw/blog/153這次我們想再詳細分享紀錄片《海豚灣》(The Cove),它於2010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因而引起全球對日本太地町大規模獵殺海豚的關注。本片記錄了每年從9月至3月在和歌山太地町的獵豚活動。狩獵者透過敲船的噪音,將海豚集體驅趕到海灣中,然後使用刃器宰殺大多數被圍困的海豚。(*因爲此事件所引起的國際關注,目前多數當地居民改變了刃器宰殺方法,將海豚固定至船底下的方式強迫窒息)。捕鯨活動可以涉及不同層面的探討,不管是從文化、經濟或是倫理的角度。在此,我們主要討論近代水族館與此捕鯨活動的關聯。其實,日本漁村(包含太地町)的獵豚活動因捕鯨傳統的中斷,以及海豚肉的低經濟價值,已在1960年代時幾乎停止了,僅少數漁民進行捕獵。而讓此活動恢復,且甚至更大規模捕殺的主要原因為世界各地不斷湧入的「水族館」和「鯨豚表演」產業對於海豚的渴求;你可能不知道,平均每5條捕獲的海豚中,有1條用在表演用途,其餘4條則被屠宰,全球至今仍在表演的海豚約3千隻,只要有海豚死亡,就要再去大海捕獵。而在電影中,也可以看見在海灣邊挑選海豚至他國水族館的鯨豚訓練師。根據2006年鯨豚保育協會(Whale and Dolphin Conservation Society)的報告指出,當時的海豚肉每公斤16美元,而和一隻可賣出400美元的海豚屍體相比,太地町送至世界各地水族館的鯨豚可以賣至6000多美金,甚至更多。其實,2002至2005期間,台灣花蓮「遠雄海洋公園」也引進了17隻來自太地町的鯨豚。小編曾經在2019年和同事們到過血色海灣的現場,也記錄了26隻花紋海豚被圍捕的畫面。而根據當天也在太地町的動保團體 (Ric O'Barry's Dolphin Project) 的調查,當天我們看到的花紋海豚當中,6隻海豚被挑選為表演的海豚,20隻被屠宰作為當地食品。記得,當時我們目睹了鯨豚被捕時,也感受到海豚的無助感,更感嘆雖然海豚可以被訓練或是跳得很高,但在圍捕的時候卻跳不出這些網子...。太地町的鯨豚捕獵,多可追溯自水族館和鯨豚表演業的鉅額收益;若越來越多人了解這些悲劇的來源,並抵制觀看鯨豚表演,我們可以使社會和動物的關係更和諧。血色海灣除了紀錄了太地町的鯨豚,也記錄了Ric O'Barry一群人的意志力。雖然血色海灣是十年前的影片,直到現在仍然有許多人持續記錄(直播)並為這群海豚發聲。我們邀請您一起來看,血色海灣電影(The Cove): https://goo.gl/RWfuKC 並追蹤Ric O'Barr’s Project粉專: https://goo.gl/f6msb8。最後,我們再次呼籲:不要買票進場看鯨豚表演。
當傳統荷蘭畜牧業碰上轉型壓力與挑戰 文:Pei En Lee / 圖:Chiafang Tsai
當傳統荷蘭畜牧業碰上轉型壓力與挑戰
由於氣候條件、地勢平坦以及鄰近眾多周圍國家的地利之便,荷蘭的畜牧業在國際上有著強大的競爭優勢與發展條件,雖然國土面積不大(面積僅比台灣大20%),卻是世界公認的畜牧大國,同時也是歐洲地區的肉品、奶類以及蛋類的主要出口國。然而,荷蘭的畜牧業也並不是總在市場上佔盡優勢,在歐盟的經濟整合下,1950年代荷蘭的畜牧業面臨各種挑戰,尤其是來自南歐、東歐的農產品傾銷。來自南歐、東歐的農產品價格更加低廉,荷蘭無論是在生產效率和成本上都無法匹敵。Rabobank(荷蘭合作銀行)的食品與農業部門總監 Ruud Huirne 就曾在觀察荷蘭國內畜牧業之後認為「如果荷蘭正在尋找最低的生產成本,那麼其他國家的條件更具競爭力(註一)」,言下之意,荷蘭在成本上削價競爭的結果很可能只會讓農民落入一個惡性循環。將競爭壓力轉換為優勢,成為永續農業的領導者相反地,Rabobank的食品與農業部門總監 Ruud Huirne 認為荷蘭下一步的畜牧業競爭優勢在於「提升農牧產品的品質與永續性」,既然在養殖成本控制上無法與其他歐盟國家的業者比拼,那就在多付出一些成本在養殖環境和動物福祉上,最終,讓穩定的品質以及永續的認證讓消費者更心甘情願選擇更高單價、但總是優質的荷蘭的農牧產品。因此,可以說擦亮「永續」這塊品牌創造農牧產品的附加價值是荷蘭畜牧業的下一步與未來出路。因此,荷蘭政府在近年陸續採取行動提高動物福祉,以經濟動物為例,無論是在飼育方法、飼料、運輸以及動物的生活空間都有相當清楚的法律和官方標準規則,其中甚至包含在運輸這些經濟動物時,車輛規格與司機的專業能力、行車時間。同時,政府也積極農業相關部門以及農業教育、研究機構的投入,讓年輕人踏入這個產業,為永續農業帶來更多新點子。隨著政府的政策推行,荷蘭國內關注動物福祉的風氣也日益盛行,荷蘭消費者對於永續意識的認同感高,並且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以購買來支持有動物友善標章的農牧產品。另一方面,農民、養殖業者受到消費市場鼓勵也能更加踴躍投入永續、動物友善的生產模式開發,透過國內研究機構、大專院校與政府部門之間的牽線與合作,許多的畜牧業相關的研究得以展開,近一步改善奶牛、蛋雞等等經濟動物們的飼養空間與方式。荷蘭在數十年間快速調整畜牧業的發展政策,除了大幅地更新現代化的設備之外,環境友善、動物友善的作法讓荷蘭肉品有了新的品牌形象,也使得荷蘭成為歐盟國家在永續農業領域的領頭羊,不僅擺脫了削價競爭的惡夢,還為自己國內的農牧產品創造更高的價值與開拓市場。資料來源註一:https://www.rabobank.com/en/about-rabobank/background-stories/food-agribusiness/20150626-quality-and-sustainability-the-twin-strengths-of-dutch-livestock-farmi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