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時間篩選
  • 全部時間
  • 2022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1月
  • 2023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24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ALL
  • 實驗動物
  • 展演動物
  • 經濟動物
  • 同伴動物
  • 海洋資源
  • 野生動物
  • 議題與行動
  • 認識好好愛牠
  • 報導交換
  • 動物三兩事
低碳生活也不忘動物友善 好好愛牠編輯部/圖: Chiafang Tsai
低碳生活也不忘動物友善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為活動如使用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用水用電需求大增,工廠與汽機車排放廢氣等等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濃度明顯增加,尤其以1950年代後更是顯著。氣候學家研究報告指出,過去半世紀的全球暖化幾乎可以說是人造溫室氣體增加所造成。大氣中有會吸收地表輻射的溫室氣體,溫室效應也是地球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現象,正常的溫室效應讓地球保持一定的溫暖,萬物得以生存。然而,人類過多的溫室氣體的排放,改變地球的原有狀態,加劇溫室效應,進而造成全球暖化現象,自20世紀中期以來,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及地球表面溫度不斷上升。過去65萬年間,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多低於280ppmv(百萬單位體積氣體中含有280單位體積的二氧化碳),工業革命之前的1000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亦維持在約280ppmv。工業革命以後,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1950年代之後增加的速率更快,到2006年濃度已達380ppmv。全球溫暖化隨之而來的氣候變遷,已經讓世界各地的人和野生動物嘗到苦果,海平面上升淹沒較低窪的沿海陸地,衝擊低地國及多數國家沿海精華區,不正常暴雨、乾旱現象以及沙漠化現象擴大,對於生態體系、水土資源、人類社經活動與生命安全等造成很大的傷害,極地冰原融化北極熊覓食困難,因為氣候變暖等特別因素而導致的生存受到威脅的人們成了氣候難民,夏天愈來愈熱,冬天愈來愈冷,台灣也正在經歷極端氣候、熱帶性氣壓異常、局部性乾旱,以及農作物生長收成異常。全球快速且規模化的畜牧業每日提供人類所需的肉、蛋、奶,從飼養、屠宰、加工和運輸過程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報告,光是畜牧業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14.5%,而其中的65%來自養牛業,牠們不僅需要大量的牧草及土地,一頭牛平均每天排放160-320公升的甲烷,人們對肉品及乳製品的需求,導致溫室氣體不斷攀升。曾經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如果未來15年內淘汰畜牧業消失,不需多做綠色環保行動,就可以達到減碳68%的效果。https://www.fao.org/gleam/results/zh/為了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改以植物為飲食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減少對肉類的需求,對改善溫室效應有最直接的正面影響,再者,蔬食不但保護環境,也是對動物友善的最佳表現。如果無法完全不攝取肉製品,也可以選擇低碳飲食,例如碳排放量由少到多分別為蔬食->雞肉->豬肉->牛肉,以植物奶代替牛奶也是低碳的好選擇。另外,養成以下好習慣,過一個動物友善的低碳生活:-選擇在地食材減少碳足跡-食物不浪費,尤其在吃到飽盛行的時代,飯菜更要吃光光-減少肉蛋奶製品,以植物奶取代牛奶-多人共乘,或者多加利用大眾運輸系統-自備環保餐具購買外食,減少包裝,袋子重覆使用,或自備環保袋-節約能源,養成關燈省水的習慣-選擇節能標章的家電用品-善加利用載具,發票收據不印出
別讓口罩成了牠的惡夢 好好愛牠編輯部/圖: Chiafang Tsai
別讓口罩成了牠的惡夢
疫情下的生活,你我早已經口罩不離身,根據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調查,全球目前每個月消耗1,290億個拋棄式口罩和650億個手套,換算下來每分鐘丟棄300萬個口罩,這是多麼巨量的一個數字,一般來說,醫療用口罩由3層不織布、鬆緊帶和鐵條製成,不織布的材質以塑膠為主:外層:聚丙烯(PP)防潑水不織布,可阻隔帶有病原的飛沫或血液附著中層:融噴(Melt Blown)不織布,透過融噴結構網技術,具靜電吸附功能,能濾除百分之九十以上的5微米顆粒(約是細胞和較大細菌大小)內層:聚丙烯或聚乙烯(PP或PE)親膚性不織布,主要用以吸收汗水、油脂與口沫,在長時間配戴時保持乾爽舒適口罩已成了防疫必要用品,分解時間可長達450-500年,雖然用過的口罩丟入垃圾桶將進行掩埋或焚化,但若被隨意丟棄在環境中,亦或者垃圾沒有妥善處理,汙染街道、河川和海洋,傷害野生動物,其它大量產生的乳膠手套與醫療防護器材也是如此。近年來世界各地就經常在人行道、水道、海灘等發現口罩垃圾,全球更有多起野生動物被口罩纏身或誤食案件:-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近郊的山林,人們看到獼猴咀嚼廢棄口罩已斷掉的帶子;-英國「皇家愛護動物協會」(RSPCA)在英格蘭東南部的切姆斯福德(Chelmsford)救出一隻腿部被口罩帶子纏住達一週的海鷗;-巴西保育人士在被沖上岸的企鵝屍體胃內發現口罩;-邁阿密外海有河豚因口罩而喪命;-法國的非營利組織「海洋清潔行動」(Operation Mer Propre)於2020年9月在鄰近地中海的鹹水潟湖,發現一隻困死於口罩裡的螃蟹;-荷蘭東部尼美根發現一隻蝙幅,牠的身上被兩個口罩緊緊纏繞倒在路邊奄奄一息,最終不治;-在台灣,去年北投一所國中發現一隻鴨子的脖子被口罩掛繩纏住無法解開,民眾發現通報,由台北市動保處人員緊急處理才得以獲救。為減少口罩廢棄物汙染,研究人員和企業想方設法要利用使用過的口罩。澳洲研究人員正想辦法把口罩製成鋪路材料,美國有人將回收的口罩做成長凳,法國也有企業將口罩再生製成汽車踏墊或將再生塑料取代傳統塑膠。法國還有一家環保麻布料業者推出純麻料纖維口罩,其所有材質100%可自然分解,無使用任何添加物,上膠或黏合劑,兼顧過濾功能與可呼吸性,一個售價約台幣16塊,自上市以來已經獲得全法國各地公司行號與地方機關訂購,也銷往鄰國的比利時、瑞士和義大利。好好愛牠邀您妥善保管口罩,丟棄時也請確實丟入垃圾桶,同時,建議在丟掉口罩前把左右耳朵的鬆緊帶兩邊都剪斷,減少口罩不慎進到山川或河海時對動物造成纏綑的狀況。參考來源:公視-法新創回收醫療口罩 消毒打碎再生塑料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93552
戰爭下的動物-跨國救援不分你我牠 好好愛牠編輯部
戰爭下的動物-跨國救援不分你我牠
  無論平日或假日,動物園是教學或休閒的好去處,兼顧教育和保育的功能,讓人得以一窺原生或外來物種的面貌,然而在戰爭期間,動物園裡的牠們,成了無助的一群,過去在二次大戰期間,日本曾對動物園的牠們下達猛獸處分,理由是為避免空襲破壞園區致使動物脫逃,傷害民眾,針對老虎、獅子、黑熊等執行死亡令,槍斃或服毒,而猩猩、大象、大蛇及鱷魚等動物則予以電擊方式處死,並且做成標本。卡通人物哆拉A夢曾以這段歷史改編成動漫「大象與叔叔」(ゾウとおじさん),由大雄和哆啦A夢乘坐時光機回到二戰末期的東京動物園,並試圖和飼養員一起解救即將被屠殺的大象。  同樣為二次大戰期間,德軍入侵波蘭,華沙動物園也受到波及,札賓斯基夫婦經營的華沙動物園在某次的波蘭空襲中遭到波及,小說《園長夫人》描述當時情景:「巨響劃破天際,火球從天而降,動物園中的牢籠爆炸、壕溝崩壞,鐵籠發出尖銳的聲響,受傷的斑馬流著血驚恐狂奔、嚇壞了的吼猴邊尖叫衝進樹叢中;蛇匆忙逃跑、連鱷魚都跑了起來。」小說描述地上躺著已死亡的4隻扭曲的長頸鹿,許多動物都因為牢籠著火而被活活燒死。儘管沒有證據指出德國空軍故意轟炸華沙動物園,但很多動物死於空襲,大型哺乳類動物像是大象、長頸鹿、斑馬等,慘況空前。  戰爭下的動物園,竟也在21世紀的現代真實上演。烏克蘭受戰火肆虐,動物也成為受害者。報導指出基輔動物園的亞洲象驚恐不安,必須施打鎮定劑;斑馬被砲彈聲嚇得直衝圍欄,只得關在室內;狐猴媽媽甚至拋棄新生兒,差點害死寶寶。  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基輔時,基輔動物園的管理員堅守崗位,由獸醫、照顧員與緊急工程師等50名員工24小時駐守。2月26日基輔遭俄軍猛攻之時,園方也積極向外求援,由國際志工和救援團體傾力相助,並獲得波蘭中西部的波茲南動物園接應,在2月28日起開始撤離,連夜將園裡可以送走的動物們裝籠上路,準備遷至500公里外的波蘭動物園,原定行駛的路線一度因俄軍坦克兵團包圍公路而受阻,志工團隊差點就要陷入絕望,幸好聯繫上基輔戰線的烏克蘭守軍,烏軍長官派出戰鬥小隊,歷經將近1000公里路程護航動物園卡車閃過俄軍,滿載著動物的卡車雖然比原訂時間延遲,卻仍成功帶著動物們毫髮無傷地穿越烏波邊境與波茲南的夥伴會合見面,波茲南動物園在臉書用直播見證這振奮人心又讓人感動無比的一刻:3月3日的凌晨5點。波茲南動物園在3月10日將4隻幼獅和1隻非洲野狗送到西班牙的收容所安置,讓動物們有合適的居所可以先住下來,幸好各國伸出援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動物們得到最好的照顧。戰爭何時能停止,沒有人能預料,請和好好愛牠一起為烏克蘭祈福,祈求和平的曙光早日照亮烏克蘭!---參考來源:1. 鄭麗榕,〈戰爭與動物: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臺灣史學報》,7(2014.12),頁77-112。2. 波茲南動物園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Zoo-Pozna%C5%84-Official-Site-14753154793487733. 中央社-基輔動物園陷戰火 員工進圍欄陪睡安撫驚恐大象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3070343.aspx4. udn轉角國際-基輔的最後一頭大象:烏克蘭動物園的500公里火線奇蹟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6135095
給鯨魚一條活路,一條屬於牠們的藍色高速公路 好好愛牠編輯部
給鯨魚一條活路,一條屬於牠們的藍色高速公路
每年2月的第3個星期日是世界鯨魚日,2022年是2月20日,成功大學在安南校區設立「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展出歷年鯨豚救援任務紀錄與海洋保育工作實務現場,落實海洋生物保育與教育,這也是我國第一座區域型海洋保育教育中心,展場懸掛的抹香鯨骨骼標本為全台現存體型最大抹香鯨骨骼標本,同時也是全球知名抹香鯨氣爆事件主角。 2004年1月24日,一隻身長17公尺,重達50噸的抹香鯨在雲林台西死亡擱淺,1月26日早晨,因搬運途中鯨魚體內壓力不斷上升,在台南西門路發生鯨魚爆炸事件,成為國內外媒體的焦點,國家地理頻道還製作專題深入報導。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主要有鯨豚介紹、鯨豚救援任務、海洋生物標本典藏等,除文字、影像、標本等靜態展覽,希望透過導覽解說,提供民眾海洋保育工作任務的臨場感與近距離實況觀察。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 WWF)也在世界鯨魚日發布「保護藍色廊道(Protect Blue Corridors)」的鯨魚遷徙分布圖和報告,該份報告由奧勒岡州立大學、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和南安普敦大學等50多個海洋科學團隊合作,分析累積長達30年的科學資訊編撰而成。分布圖紀錄了全球1,000隻以上的遷徙性鯨魚,透過衛星追蹤牠們的移動路徑,例如台灣東部外海,每年12月至隔年2月,是大翅鯨繁殖期經過的路線。報告說明了鯨魚如何在其重要的海洋棲息地覓食、交配、分娩和照顧幼鯨,以及牠們在高速遷徙路徑(報告稱之為「藍色廊道」)沿線上,面臨日益嚴重的工業捕魚、船舶撞擊、污染(化學、塑膠和水下噪音)、棲息地喪失和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與威脅。在鯨魚的移動路徑中,混獲和漁網最為要命。WWF鯨豚保育全球負責人強森(Chris Johnson)警告,人類活動的累積影響,正成為海洋物種危險甚至致命的阻礙。「截至目前,最致命的是漁具纏繞,每年估計造成30萬頭鯨魚、海豚和鼠海豚死亡。更糟糕的是,從北極到南極都有發生漁具纏繞死亡的案例。」儘管10多年前國際上就禁止商業捕鯨,但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鯨魚仍持續遭到獵殺,使得13種大鯨魚中已有6種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列為瀕危級(Endangered, EN)或易危物種,存續狀態最危險的是極度瀕危的北大西洋露脊鯨,一種在加拿大和美國之間遷徙的物種。研究人員發現,該物種數量在過去10年間下降了30%,已來到20年來最低的336隻,據估計,約86%被標記追蹤的露脊鯨,一生中至少被漁具纏繞過一次。根據新的分析,從2017年到2021年,加拿大和美國海岸有34頭北大西洋露脊鯨死於船隻撞擊或漁具纏繞。鯨魚有維持海洋健康和保護全球氣候的重要作用,一條鯨魚捕獲的碳等同數千棵樹,保護藍色走廊的受益者絕不只是鯨魚,身為地球的一份子,我們必需正視鯨魚的生存危機。科學家呼籲,利用這份鯨魚遷徙地圖,來設立海洋保護區,因此,3月份即將要展開談判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至關重要,如果通過,公海條約將可以保護國家專屬經濟區以外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並允許在公海建立海洋保護區。人類的藍色公路用來觀光休憩;而鯨魚的藍色公路是保命和生存。愛護動物無國界,好好愛牠邀您一件好事愛動物,持續關注保護鯨魚資訊。===參考來源:1. WWF PROTECTING BLUE CORRIDORS REPORThttps://wwfwhales.org/resources/protecting-blue-corridors-report?fbclid=IwAR0WjDLHQqskk615AEgYdLwQngUebYD8It5AuwFRnY6iBDOSeI98U3aZVjE2. 環境資訊中心-漁具纏繞是最致命危機 國際團隊繪製全球鯨魚遷徙地圖 籲加強合作護鯨https://e-info.org.tw/node/2335133. 成大新聞-成大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揭牌 18年前氣爆抹香鯨標本亮相主展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7B-p-GlDkw
戰爭下的牠們依然相信人類是朋友 好好愛牠編輯部
戰爭下的牠們依然相信人類是朋友
為什麼發動侵略,傷害一個國人的人民和動物,還會認為理所當然?好好愛牠關注俄烏戰爭,我們使終相信生命沒有不同,也響應UAnimals所說:кожне життя важливеevery life is importantすべての命は大切です每條生命都寶貴邀您持續為烏克蘭的人們和牠們祈福,祈求和平的曙光早日照亮烏克蘭!
Burger King的全植物肉漢堡門市何時能在台灣出現? 好好愛牠編輯部
Burger King的全植物肉漢堡門市何時能在台灣出現?
英國Burger King的全植物肉漢堡門市於當地時間3月14日在萊斯特廣場旗艦餐廳開幕,販售植物肉漢堡、炸物、植物奶冰淇淋等餐點,漢堡系列多達15種供選擇,包含兒童餐,試賣將展至4月10日。為打造素食門市,Burger King精心裝潢,吸引不少人前往嘗鮮。總裁Alasdair Murdoch在2021年接受訪問時表示,Burger King將逐步減少肉類產品,預計在2031年時,菜單的品項有50%為植物性食品。雖然台灣Burger King曾在2020年推出植物肉華堡,但只有一個月,之後未再販售植物肉漢堡,台灣官網上也未查到相關訊息。不知道在吃素如此方便的福爾摩沙,何時也能有Burger King全植物肉門市呢?好好愛牠邀您一件好事愛動物,錯過周一無肉日的朋友,周二開始也不遲,蔬食愛牠也愛地球。https://www.instagram.com/reel/Ca9kI4UjCgm/?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fbclid=IwAR26Hf8WTwePUtMLdK2aE3WSyNHKxAF0-1fGF48jDLZjnusPlgCQL8UK9yMBurger King UK素食門市資訊:https://www.burgerking.co.uk/meat-free-restaurant
好消息!廢除動物實驗再添一樁-和調節血壓說拜拜 好好愛牠編輯部
好消息!廢除動物實驗再添一樁-和調節血壓說拜拜
為使健康食品保健功效評估試驗之實驗方法與實驗執行相關規範更臻明確與周全,並考量動物保護及福祉,衛福部於2月23日公告:將「健康食品之輔助調節血壓功能評估方法」的”功能”改為”保健功效”自即日生效。此方法主要修正以下:1. 刪除動物實驗;2. 修訂受試對象條件、受試人數及安全性監測項目;3. 修訂數據統計分析方法與結果判定之規範及保健功效宣稱。至於健康食品的定義是什麼呢?「健康食品」准許標示或廣告之保健功效及其宣稱敘述,取決於個別產品依據衛福部公告之保健功效評估方法,提出之科學實驗驗證結果,並取得小綠人標章。小綠人標章有專屬圖像及許可證字號,需透過申請及查驗登記,通過後才能取得,有效期為5年,在期限到之前需申請展延,才能繼續使用。有小綠人標章的食品,才可稱作「健康食品」,其餘皆為一般食品。目前衛福部公告的健康食品保健功效共有13項:調節血脂、胃腸功能改善、護肝、免疫調節、骨質保健、不易形成體脂肪、抗疲勞、輔助調整過敏體質、調節血糖、延緩衰老、牙齒保健、促進鐵吸收、輔助調節血壓。另外,有將調節血脂功能的紅麴及魚油產品單獨拉出,只要成分符合標準,功效可由學理得知,不需人體或動物實驗,即能取得小綠人標章。其中調節血脂、胃腸功能改善、護肝、免疫調節等4項功能的許可證占6成以上,然而,目前只有抗疲勞和調節血壓兩種確定已刪除動物實驗;骨質保健、促進鐵吸收、牙齒保健和不易形成體脂肪保健功效評估則是「人體試驗」或「動物試驗」擇一;調整過敏體質功能評估亦無強制動物實驗之外,其它保健功效如護肝或延緩衰老等,也還是要做動物實驗。即使衛福部規定所進行的實驗可分為動物實驗與人體實驗,兩者可擇一施行,也仍有但書:若廠商所提產品的相關科學研究證據不明確或不足時,須同時進行「人體實驗」和「動物實驗」,以加強證據之可信度。此外,為了因應高齡社會的健康需求,藉以改善銀髮族普遍的關節不適症狀促進生活品質,衛福部預計新增第14項功效:健康食品之關節保健功效評估方法,此草案已於2020年公告,可選擇人體食用研究或動物實驗。未來小綠人標章將為14種保健功效把關,儘管健康食品依法可宣稱各種療效,衛福部強調,健康食品本質仍屬食品,並沒有等同藥品的效果,亦無治療疾病的作用,若身體有任何不良狀況仍應循正常醫療管道診治,切勿自行食用誇大功效或宣稱療效的產品,以免花錢又傷身。我們希望能選擇人體實驗的項目應該儘快刪除動物實驗,甚至所有小綠人標章的產品都應該廢除動物實驗,因為市面上的保健食品,以「不易形成體脂肪」為例,業者也都以人體實驗證明為訴求,在廣告行銷效果更能吸引消費者購買,根本不需要動物實驗,我們更期許其它保健功效能找到替代方案,或有較好的人體實驗/食用研究設計取代動物實驗,減少實驗動物的數量,增進動物福祉。我們持續關心實驗動物福祉,已和實驗動物中心合作,讓實驗後仍健康安好的動物可以好好生活。你也能積極的為實驗動物做更多:1. 選擇無動物實驗商品:美粧用品/保養品/清潔用品/寵物用品2. 認養被實驗後仍健康安好的動物3. 可當實驗動物的中途之家4. 捐贈飼養用品
半擇植素-當個flexitarianism也不錯 好好愛牠編輯部
半擇植素-當個flexitarianism也不錯
關於蔬食或吃素,你應該聽過veganism(簡稱vegan)和vegetarian,把國內外已知對於素食或蔬食定義做一整理,vegan指的是全面動物友善的生活態度,不只注意飲食或用品上不傷害動物,更強調不購買動物或參與傷害動物的消費行為,例如不看動物表演、不去動物園,簡單地說,vegan不對動物做任何利用,在食、衣、住、行、育、樂、用方面,都過著動物友善的生活。而近年來,又有一種Flexitarian,彈性素食主義,意指日常飲食以蔬果為主,偶爾食用肉品或海鮮,對於仍以肉品為主食的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種較無壓力而且立即可做的動物友善行動,你可以從一盤菜換肉,一餐蔬食代替肉食,一日蔬食,慢慢加大選擇蔬食的頻率,無形之中,就幫助了許多經濟動物。其中,日常生活作為愛護動物的態度有許多種解讀,普遍大家關心的愛護流浪動物、寵物不棄養、領養代替購買…也是其中一部分,然而,全世界有更多的動物被用在實驗,或做成了各項動物製品,或是當成賞玩娛樂的工具,在現代生活無法完全不靠動物的情況下,只要我們願意多選擇動物友善的行動,牠們就有機會過著好一點的生活。好好愛牠邀您一件好事愛動物,我們推廣半擇植素:-一菜換一肉-一餐/一日蔬食-植物奶代替牛奶-豆腐代替一顆蛋…當個彈性素食主義,你已經走在動物友善的路上。你可以多多執行,也歡迎分享你的愛動物行動,一起好好生活。
實驗動物的慰靈祭-紀念逝去的牠們 好好愛牠編輯部
實驗動物的慰靈祭-紀念逝去的牠們
每年一到農曆7月期間,台灣各地總要祭拜祖先或各路好兄弟,祈求消災解厄、諸事順利平安,各地廟宇,公司行號或社區大樓會舉行祭祀等活動,而為了感謝實驗動物對人類健康與醫學研究的貢獻,也有動物中心會舉辦實驗動物慰靈祭暨中元普渡,以祭拜為實驗而犧牲的動物們。對於實驗動物舉辦的慰靈祭或相關祭拜活動,不只在台灣,中國、日本、韓國等也都有。曾經有一份調查顯示,在日本的研究機構中,高達95%會舉辦實驗動物慰靈祭,72%的機構還設有動物紀念碑;泰國對實驗動物的慰靈祭則是1958年起在泰國曼谷首次舉辦,1992年起才維持每年進行。再舉韓國為例,最早是在1929年,由政府機關-國家食品藥物安全審查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of Food and Drug Safety Evaluation, NIFDS)的官員,每年帶領人員在建立的動物紀念碑前舉行祭祀活動,以紀念為醫學研究付出生命的實驗動物,讓人們對尊重生命的意涵有著不同的認識。 這個動物紀念碑形象是由一個人抱著實驗動物,就像母親抱著孩子一樣,紀念碑前有一張小桌子,上面放滿實驗動物吃的食物。 反觀在台灣,較大型的或正式的動物慰靈祭有:動物園針對園內死去的動物,各地方政府機關如防治所為受災或因疫情而死去的禽畜,動保處為死去的流浪動物等原因而舉辦,從簡單的祭拜到誦經甚至是超渡法會都有。然而對於實驗動物,尚未聽聞有官方出面舉行,目前仍以各動物中心自發性的辦理為主。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估計,全美每年有2,200萬隻脊椎動物被用於研究和測試,其中有85%是大小老鼠。喫齒類動物一直是世界各地生物醫學研究的首選,發展應用於癌症治療到太空旅行等,有賴實驗動物對現代醫學發展的犧牲貢獻,讓人類平均壽命自20世紀初的40餘歲延長到70多歲,在台灣,國人的平均壽命更可達80多歲。只要人類有需要,即使研究目的並非應用在人類本身,例如動物保健品、動物用藥、飼料添加劑等,這些動物也必須要犧牲。台灣每年用於科學應用或研究的活體動物有119萬,雖然在全世界比例不算多,但實驗動物功不可沒,在我們享受先進科技與便利生活的同時,如果你願意,除了多多關注實驗動物的新聞,你還可以積極的為實驗動物做以下:1. 選擇無動物實驗商品:美粧用品/保養品/清潔用品/寵物用品2. 認養被實驗後仍健康安好的動物3. 可當實驗動物的中途之家4. 捐贈飼養用品===參考來源:1. Memorial Ceremony for Lab Animalshttp://koreabizwire.com/memorial-ceremony-for-lab-animals/440852. Tributes for animals and the dedicated people entrusted with their care: a practical how-to guid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laban.1346
北極熊曾經離我們很近 好好愛牠編輯部
北極熊曾經離我們很近
動物園是學生時代校外教學或畢業旅行的必要首選,也是適合闔家半日遊的去處,以木柵動物園來說,人氣動物有馬來貘、亞洲黑熊、石虎、食蟻獸和貓熊等,你知道嗎?台灣的動物園也曾經有北極熊。*70年代的白熊民國60年台灣用50隻猴子與日本交換一隻北極熊,住進新竹市立動物園,是台灣第一個引進北極熊的動物園,當時造成的轟動可想而知,北極熊頓時成為動物明星,家長趁假日帶著小朋友前去觀賞,北極熊欄舍前滿滿的都是人。當時這隻北極熊被民眾稱為「白熊」,因為早年的照顧技術與設備都不夠進步,對於這種寒帶動物的知識都不夠,以為用冷氣、放冰塊就可以營造出寒帶環境,結果兩年,這隻北極熊就因敗血症死亡。*80年代的加拿、加大民國75年,加拿大僑民為祝賀台北市立動物園遷建新園,從加拿大引進兩隻10個月大的北極熊送給園方,當時還舉辦熱鬧的命名活動,一隻叫「加拿」,一隻叫「加大」,牠們就這麼千里迢迢來到台灣,終日生活在人造的極地環境中。但台灣潮濕温暖的氣候畢竟不像牠們的原生棲地,幾年後,北極熊開始生病,僅管園方加強冷氣、鋪放冰塊、餵食牠們愛吃的魚,仍無助改善牠們日漸脫毛、皮膚潰爛的問題,而因病菌感染的結痂處,使北極熊又因發癢痛苦地抓,最後在民國86年相繼病逝,死因為淋巴肉瘤、潰瘍和皮質漏皮膚炎等疾病,而動物園隨即又要在隔年從瑞士進口兩隻北極熊時,當時保育團體共同發起聲明,表達希望停止引進北極熊,經過各界動保團體的努力之下最後成功阻攔此事,至此就未再有北極熊出現在台灣。縱觀全世界動物園裡的北極熊,不管在寒帶或亞熱帶,下場都不是很好,有野生動物專家指出:北極熊不適合圈養在人工環境中北極熊是圈養的動物中最容易有刻板行為的物種像是在阿根廷曼多薩動物園內的北極熊阿杜羅,長年生活在酷熱環境,該園區更曾有過40度的高溫,晚年獨自生活的阿圖羅,或許是因為失去同伴,加上過熱環境,變得情緒低落,出現傾斜頭部、露出牙齒、漫無目的地來回踱步等異常舉動,被稱為「世界上最悲傷的北極熊」(the saddest bear in the world)。各界曾在網路發起連署希望阿根廷將牠送往加拿大的動物園,但園方以牠年紀太大和健康狀況不佳為由拒絕,最後阿圖羅在2016年過世,那年牠31歲。台灣真的不適合養北極熊,也願有朝一日,全世界不再有被圈養的北極熊,畢竟北極的極地家園才是牠們真正的家~===參考來源:1. 新竹有北極熊 動物園曾引進 轟動一時 / 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6154382. 死了兩隻北極熊之後 / 台灣動物之聲 第20期https://issuu.com/lcalca/docs/avot_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