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在「碳氣-輕鬆看待生命課題?
2022.07.18 好好愛牠 好好愛牠編輯部

「低碳蔬食」一詞相信你我並不陌生,而關於「低碳蔬食」的行動,環保署在2008年就開始倡導,並提出「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其中有一項即為「多吃蔬食少吃肉」:


愛用當地食材;每週1天或1日1餐食用素食;減少畜牧業及食品碳排放量。
其它措施像是省電燈具更省錢、隨手關燈拔插頭、鐵馬步行兼保健以及自備杯筷帕與袋(自備隨身杯、環保筷、手帕及購物袋;少喝瓶裝水;少用1次即丟商品)等,也是大家熟悉且簡單易行的減碳運動。

環保署表示,「多吃蔬食少吃肉」主要推廣「吃的健康」、「吃的均衡」以及「低碳飲食」,其實我們都知道,均衡飲食、減少攝取過量食物,降低身體負擔,達到健康的目的。

「低碳蔬食」的推廣除了多吃蔬菜少吃肉外,同時也鼓勵民眾選用在地、當季蔬果食材,吃當季盛產以及在地的食物,以降低對環境的衝擊,減少對肉類的攝取,也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為地球降溫,不僅如此,透過減少畜禽飼養量降低甲烷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更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

但是10多年過去了,成效如何呢?

地球還是「碳」氣,經濟動物也無路可去

根據農委會最新統計,109年可供每個人肉類的消費量達86.5公斤,但其實一個人一年平均建議的肉類攝取不用50公斤即足夠,然而,根據衛福部「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各年齡層的民眾蔬果攝取量明顯不足,國人對於豆魚肉蛋食物豆魚肉蛋食物的攝取份數,男性在19-44歲及45-64歲觀察到豆魚肉蛋的實際攝取份數分別為9.8份及8.7份;而女性攝取與建議差距最大年齡層則為19-44歲,其豆魚肉蛋的實際攝取份數分別為7.3份,建議量則為4.5-6份,皆高於所需攝取值,而蔬果的攝取,僅45歲以上的女性及65歲以上的男性接近或符合建議量,其他族群皆偏離建議量,13-18歲的族群甚至不到應攝取量的一半,蔬果普遍地攝取不足,都是導致慢性疾病的重要成因,而我們都知道,肉的來源和碳排放有著極大的關聯。
牛津大學的數據網站平臺「用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有關食物生產的碳排放量研究,肉類的生產為最主要之碳排放來源,居碳排放之首是牛肉,1公斤牛肉產生的CO₂排放量為99.48公斤,是雞蛋4.67公斤的21倍,而生產1公斤的豬肉和雞肉產生的CO₂排放量分別為12.31公斤和9.87公斤,蔬果的CO₂排放量僅0.39-0.43公斤。

非人類的生物是有情個體

#好好愛牠 使終關心經濟動物的議題,許多科學證據明白告訴我們,動物是有感知的個體,誠如《動物解放》一書的作者彼得·辛格曾說過,我們無法否認動物是獨立於人類之外的有情生物。

只是被隱藏的動物殘害

動物能感覺快樂與痛苦,被人們食用之前,在屠宰的現場,牠們面臨身體或心理莫大的恐懼與痛苦走到生命的盡頭,即使再怎麼告訴自己動保法規已經明定屠宰供食用動物(還只是脊椎動物)要人道處理,但我們應該能理解,沒有一個生命願意活活受死。

「低碳蔬食」-輕鬆看待生命課題?

「低碳蔬食」不僅是環境議題,更是動保議題,兼顧環境友善和動物友善,然而為推廣節能減碳新生活運動,政府各機關部會總以輕鬆、趣味的活動以及豐富紀念品來宣導,多年下來常常讓人覺得「低碳蔬食」只是可有可無,國人的每年平均食肉量不減反增,甚為可惜。

因此,好好愛牠在今年5月10日參與由台灣社會動物研究會(動社)發起,和其他生態、環保團體及真正關心經濟動物福祉的友會一起挺身而出,發表聯合聲明,呼籲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審查「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應納入低碳蔬食政策,詳細聲明參見以下連結:
https://www.east.org.tw/action/8611

我們想說的是:
你的每一口選擇都有機會減少牠不必要的痛苦;
已經是蔬食實踐者不需因為吃素而感到不好意思;
還無法斷肉的人能樂意為素食的朋友準備一餐;
願每個小我從自身做起,用能力可及的行動,讓這片土地上的你、我還有牠,有機會好好生活。
能成為這樣的我們,超棒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