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17聯合新聞稿】抗議野柳海洋世界 再度違法繁殖小海豚
2025.07.17 好好愛牠 好好愛牠倡議部

抗議野柳海洋世界  再度違法繁殖小海豚
持續製造生命的囚禁與痛苦
動保團體要求海委會嚴懲累犯 妥善安置園內海豚


今日(7月17日),多個動保團體聯合前往新北野柳海洋世界,抗議該館再度在未獲核准下私自違法繁殖小海豚,並隱匿幼豚出生事實。根據統計,野柳海洋世界過去十年共繁殖六隻小海豚,其中三隻幼豚夭折,平均年齡都不到1歲,早夭率高達50%。動保團體指出,此舉不僅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更嚴重阻礙國內鯨豚展演退場轉型,以跟上國際保育的進程。
動保團體7/17前往新北野柳海洋世界抗議該館再度私自違法繁殖小海豚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指出:2024年1月,海保署召集專家學者、動保團體與業者,首次研議禁止海洋保育類動物展演。與會動保團體一致指出,國際科學共識已明確認定鯨豚不適合圈養,呼籲我國應終止圈養並啟動退場機制。海保署及與會學者亦表認同,惟考量國內僅剩的野柳與遠雄兩園區,海豚個體多已圈養多年,部分亦為人工繁殖,野放條件需個別審慎評估。因此決議成立由專家學者、動保組織組成的輔導小組,以協助業者停止娛樂性質之展演、改善園區內的動物福利。會議以全台僅存的14隻海豚為規劃基礎,希望在維護動物福利及業者權益下,逐年完成退場轉型。不料野柳海洋世界竟持續私下繁殖,過去一年小組共召開5次會議、2次現勘,但在2025年6月再次前往野柳現勘時,動團代表才發現現場竟有10隻海豚,與官方公布的9隻數據不符。經追問海保署才坦承新生小海豚於2024年7月出生,新北市動保處亦證實當年度查核時即已知情,但政府與業者竟完全隱匿沒有對外揭露! 動團抗議此舉已嚴重破壞輔導機制的信任基礎。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指出:野柳海洋世界是違法累犯,業者在2015年就曾在未申請繁殖、未經許可下,非法繁殖出3隻新生幼豚,卻只遭新北市政府開罰每隻5萬元罰金 ,其中1隻新生幼豚不到一個月即早夭離世。2021~2022年野柳再次申請繁殖計畫,再度繁殖出兩隻幼豚,其中一隻出生沒多久即死亡,另一隻也在一年多後死亡。而2024年7月被非法繁殖出的幼體,海保署依《野保法》第51條開出不符合比例原則、不痛不癢的最低罰鍰1萬元,且沒有針對海豚進行沒入的行政措施,不良業者卻仍不服裁罰還提出行政救濟訴願,令人憤怒。目前野柳將3隻海豚(含新幼體)養在展區後方一個約莫只容三台巴士的極小水池裡,已約1年的時間,惡劣的飼養環境極度危害動物福利!

長年投入鯨豚研究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蔡偉立及亞洲善待動物組織倡議專員林婷憶指出:依《野生動物保育法》,業者若要繁殖保育類野生動物,須以「教育或學術研究」為目的並提出計畫。然而這些計畫是否具備實質的研究價值,非常值得檢視。

就本次野柳海洋世界再度違法繁殖小海豚,海保署於6月23日向動團說明,稱其目的有包含科學學術研究。然而回顧野柳2022年發表的研究內容,僅為母子海豚聲音頻譜的紀錄性資料,這些不僅早已在野外研究中被廣泛紀錄及發現,野柳受限於人工飼養環境,所有研究難以觀察鯨豚自然天性及行為,對野外保育幾無助益,這樣的研究對保育、動物福利及科學研究毫無貢獻價值。而野柳海洋世界口口聲聲稱其進行保育,但其實與野生族群的保育毫無關聯。

全球僅約5%的鯨豚研究在圈養設施中進行,且大多聚焦於飼養管理與健康監測。而隨著科技進步,目前已有多種非侵入性方式可用於野外鯨豚研究,例如水下聲學、無人機與衛星標示等,讓圈養、繁殖鯨豚以進行研究的必要性不再成立。可以說:以「研究」之名繁殖海豚,既無科學意義,更無保育正當性。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執行長潘定澤指出,「研究」不應成為圈養繁殖的萬用藉口。世界動物保護組織曾揭露,中國多間海洋館以研究為名實施娛樂訓練,台灣若不公開審查與監督程序,恐重蹈覆轍,讓研究成為偷渡展演的幌子。

根據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研究,民眾多從博物館、影視與課外書獲得動物知識,動物表演若扭曲事實,將誤導整個世代。加拿大學者也發現,兒童觀看展演後更易將動物視為工具,混淆圈養與自然行為,嚴重偏離生態教育初衷。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街頭調查亦顯示,76%的家長認為海洋動物表演偏重娛樂,僅5%會以此作為教育工具。公眾早已認清,展演無助教育,只是披著教育外衣對動物的剝削。

關懷生命協會副執行長周瑾珊表示,野柳海洋世界圈養空間狹小,嚴重限制海豚社交、覓食與自然行為的表現。讓聰明且具情感的小海豚長期生活在人為操控環境,是一種剝奪與虐待。野柳早夭率高達50%,遠高於野外不到15%的自然死亡率,反映出繁殖計畫既無科學正當性,也缺乏最基本的動物福利保障。她呼籲主管機關,未來若要核准以「教育或研究」為名的繁殖申請,必須具備明確的社會公益性與真正的科學價值。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執行長林憶珊補充,國際上已有多國明令禁止或嚴格限制圈養鯨豚,包括瑞士、加拿大、印度與英國等,因研究已證實圈養環境難以滿足其天生生理與心理需求。而遠雄海洋世界亦宣布停止繁殖海豚。野柳十年間繁殖6隻海豚,3隻早夭,更證明其環境不適合新生個體存活,已無條件延續圈養繁殖行為。

好好愛牠創辦人蔡雅芬最後指出:我們為這些長年被業者囚禁的海豚感到悲傷,有幾隻個體從野外捕捉後已經被關在狹小的水池裡37年的時間,更諷刺的是,牠們的家就在野柳後方的美麗大海,但卻永遠回不去屬於牠們的棲地。野外的海豚可以每日游動上百公里、潛到500公尺深覓食,但因為業者的私心,殘忍的判了牠們無期徒刑,這些海豚每日只能在3公尺深的小水池內,重複的繞圈,直到死亡。
動團真的想問,海豚囚禁的命運何時能扭轉? (圖像來源:sera)


今日抗議行動中,現場展示了被鐵鍊綑綁的充氣海豚與3具海豚棺木模型,象徵野柳海洋世界對鯨豚的虐待剝削,以及是不折不扣的鯨豚墳場。動保組織聯合要求:
1. 野柳海洋世界應公開承諾停止繁殖海豚。
2. 海保署與新北市政府應落實會議共識,不再核准任何繁殖計畫,逐步讓國內鯨豚圈養展演退場轉型。
3. 針對目前野柳的鯨豚,盡速要求業者改善圈養環境,若無法改善應即沒入,評估並著手規劃台灣四周海域任何可能作為中繼飼養的空間,並積極謹慎評估野放的可能性。
4. 教育機構應停止將野柳列為海洋教育場所。
5. 呼籲旅行社與票務平台(如五福旅遊、Klook、Agoda等)下架野柳海洋世界相關行程與門票。
6. 呼籲社會大眾不再觀賞海豚表演,以保護鯨豚。
動保組織提出六點要求,更呼籲社會大眾不再觀賞海豚表演


動保組織聯合發聲: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好好愛牠協會、關懷生命協會、亞洲善待動物組織PETA、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KiTA台灣友善動物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