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時間篩選
依時間篩選
- ALL
- 實驗動物
- 展演動物
- 經濟動物
- 同伴動物
- 海洋資源
- 野生動物
- 議題與行動
- 認識好好愛牠
- 報導交換
- 動物三兩事
熱門標籤
20211229-全國動物保護會議會後感 好好愛牠編輯部

議題與行動
2022.03.28
20211229-全國動物保護會議會後感
今日動法聯舉辦第一屆全國動物保護會議,好好愛牠沒有缺席 ,雖然這是我們只是參加者,但看到很多動保團體、先進和民意代表為 #動物福利 所做的努力,覺得很感動,尤其上午12個焦點議題的報告,更優先把實驗動物、經濟動物和蔬食推廣擺在前三項,這三大議題雖然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但至少關注度提升了。此外,動保入憲也有進展,台灣更有可能成為第8個動保納入憲法的國家,只可惜我們尚不被國際性的世界動物保護組織WAP(World Animal Protection)所承認 ,動物保護指標API(the Animal Protection Index)沒有單獨列出台灣,我們的等級比還存在狗肉文化的韓國還低,這是台灣還要再加油的!中午的便當不是雞腿焢肉或魚,而是鐵盒裝盛的蔬食,並提供非一次性的筷子,主辦單位有提醒自備環保杯和餐具,因此現場也沒有使用太多的紙杯,也是我們一直在強調的人、生態、環境和諧的重要性。最後,有一個全體宣讀動物保護會議的宣言,第一條就提到:動物福利先進國家基於痛覺感受,也已陸續將頭足、甲殼累動物納入保護對象。這也正是我們協會的倡議努及力在推動的方向,很高興它被放在宣言第一條,好好愛牠也會繼續為動物友善、動物保護做更多。註:合照引用於LALA隊 (Love Animals Team)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10 減塑減廢,"海"好有我在 好好愛牠編輯部

議題與行動
2022.03.27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10 減塑減廢,"海"好有我在
海洋垃圾,或稱海洋廢棄物(簡稱「海廢」)是現今最嚴重的環境問題,這些垃圾漂流在海上或沈入海底,圍繞在海洋生物的周圍,威脅動物的生存,我們不時看到鯨豚被漁網或垃圾纏住的新聞,更有長達15公分的吸管跑進瀕危的欖蠵龜鼻子裡,研究團隊花了近10分鐘將吸管取出時,牠痛到緊閉雙眼流口水,模樣讓人十分心疼與不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wH878t78bw&t=14s有研究指出25年來全球七大洋區的海漂垃圾,發現風阻效應和海流都會影響垃圾分布,從亞熱帶漸漸轉移到熱帶和極區,其中以太平洋區的海洋垃圾積累最嚴重,並且有50%垃圾仍持續在海上漂流。海洋垃圾很多,從家裡每天製造出來大大小小的垃圾,估計每年全球有 480 萬-1270 萬噸漂浮垃圾流入大海,這些垃圾經過日曬、風浪拍打,風化分解碎成塑膠微粒,被細小的浮游動物吃下去,浮游動物再被小魚、小蝦和大魚吃掉,透過食物鏈傳遞,回到人類的餐桌。減少垃圾產生,減少使用一次性容器,不只為了環境,也是為了靠海維生的牠們。政府規定自明年7月1日起,所有飲料店禁用保麗龍杯,業者如果違規可處1200-6000元罰鍰,且按次開罰,消費者若自備環保杯需優惠至少5元,這實在是一個減廢的好消息。現在有越來越多業者研發生產會分解的吸管或紙杯,但源頭減量還是要從自身做起,自備袋子、餐具或環保杯等,都是我們立即可以做的行動。2021進入倒數,在和親友相聚餐?之餘,可以一件好事愛動物,落實海好有我在,減少垃圾或塑膠的使用,如果你還有選擇,只要你願意行動。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9 不餵食野生動物,不擅自餵食遊蕩動物 好好愛牠編輯部

議題與行動
2022.03.27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9 不餵食野生動物,不擅自餵食遊蕩動物
台北市已規定自2021年6月1日起,禁止在公園裡餵食野生動物,勸導不聽者,將處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而國家公園區域內禁止事項也都有提到「禁止餵食野生動物」,還有「禁止放生和棄養動物」。陽明山過去曾因麝香貓被流浪狗擊襲,加上有遊客被流浪狗攻擊事件,為了保護人和麝香貓、白鼻心、鼬獾等野生動物,因此修法多加一條「禁止擅自餵食遊蕩動物」,違者將罰3000,其他國家公園則沒特別規定。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並非只是單方面要求禁止擅自餵食遊蕩動物,還進一步與雙北市動物主管機關合作,針對遊蕩犬進行移地安置及結紮,也委託專家學者進行區內族群數量調查及監測,加強培力志工監測、通報及警力加強取締違規餵食者,為的是希望能有效改善遊蕩犬與野生動物衝突的問題。我們在市集活動回收的承諾卡中,有超過8成的大人和小朋友認同”不隨意餵養野生動物,不騷擾牠”,顯示多數人願意落實這項承諾,這是一個很棒的承諾,不能餵食野生動物的原因,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網站也有詳細的說明:https://www.ymsnp.gov.tw/main_ch/docDetail.aspx?uid=84&pid=17&docid=575&fbclid=IwAR2YUwWZViV5pD-6ICHWtT5eL8jgUsDVbS_AQ3hecMyyX1dgO19nONCvl0Q另外,其實所有國家公園都「禁止攜帶寵物進入生態保護區」,違者開罰1500元(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主要是為維護生態保護區野生動物安全,避免感染各類疾病,過去曾發現有野生動物身上的犬瘟熱是從狗傳染而來;再者也擔心有民眾可能會把狗帶去棄養。所以,有要去國家公園登山健行的,切記,寵物不要帶出門喔~2021即將結束,我們還是可以做點什麼,願你和好好愛牠一起一件好事愛動物,今天宣導的好事9:不餵食野生動物,不擅自餵食遊蕩動物,一件簡單的小事:動物友善,讓你、我和牠,有生之年,好好生活。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8 魚蝦料理人道屠宰 好好愛牠編輯部

議題與行動
2022.03.27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8 魚蝦料理人道屠宰
我國保護動物的法規,主要有「動物保護法」(簡稱動保法)和「野生動物保育法」,其中「野生動物保育法」對動物的定義為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魚類、昆蟲及其他種類之動物,然而,動保法只定義以下:指犬、貓及其他人為飼養或管領之脊椎動物,包括經濟動物、實驗動物、寵物及其他動物。所以,以海洋生物來看,同樣是海鮮的魚、蝦、蟹、魷魚等,脊椎動物的魚有法條規範,蝦、蟹、魷魚則無。對於科學應用需求的脊椎動物,在實驗前都要先麻醉或安樂死後才能動刀,若有要屠宰供食用,也必需要人道對待這些動物,減少它們的痛苦。會痛,是一種痛覺到痛苦的情緒反應,痛覺的傳遞是由外部受到刺激,藉由神經把訊號傳遞到脊髓,再轉接大腦,才會覺得疼痛,所以,感覺到痛是一種主觀的自我意識,它是情緒反應,不是反射動作。過去科學家認為動物没有意識,所以不會覺得痛苦,之後人類相信多數的脊椎動物會感覺痛,但若把螃蟹放到危險的情境(例如靠近熱水),螃蟹跳開的動作,是情緒反應(覺得痛苦)或只是單純的本能反應(沒有痛苦的成分),至今還有不少討論,但是,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魚、蝦、蟹對痛是有感知,並且會記憶很長一段時間。雖然有些研究人員仍堅持龍蝦、螃蟹等節肢動物大腦過於簡單沒有感知疼痛的功能,在烹飪時不太可能感到疼痛,但瑞士政府還是下令從2018年3月開始,禁止將活的龍蝦直接烹飪,要求人們在烹飪前必須用電暈、麻醉等方式讓龍蝦失去意識,以減輕龍蝦的痛苦,給龍蝦安樂死,這是一項動物福利的進展。你愛吃蝦蟹嗎?在台灣,龍蝦、螃蟹不受動保法規範,但是,你可以更人道的方式料理牠們,不要活活煮熟,或活生生將牠們剖開。2021進入倒數,在和親友相聚餐敍之餘,可以一件好事愛動物,如果你還有選擇,只要你願意行動。如果你也認同,歡迎分享給其他人。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7 領養代替購買,不離不棄陪牠老 好好愛牠編輯部

議題與行動
2022.03.27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7 領養代替購買,不離不棄陪牠老
每隻流浪動物都有一個故事妹妹是一隻流浪貓,左眼受傷後就變獨眼妹;ribon被主人棄養,發現時肝臟有問題,瘦到只剩1.8公斤,現在的牠們成了好姐妹,和新的爸爸媽媽,幸福平安又快樂地住在一起,妹妹愛看電視,ribon愛撒嬌。每隻流浪或被棄養的動物,背後都有讓人心疼的故事,直到你的領養,牠的遭遇有了新的定義:這一切只為與你相遇。收容所流浪動物真的不少截至11月底的統計,各縣市公立動物收容所的流浪貓狗共有8,526隻,占可容納的犬貓數量比例,狗狗已達90%,喵喵為77%,而全國遊盪犬高達15萬5,869隻,數量逐年增加中。2021即將結束,我們還是可以做點什麼,願你和好好愛牠一起 一件好事愛動物,今天宣導的好事7:領養代替購買,不離不棄陪牠老,如果你有能力,如果你想要一個牠,那麼你現在就可以行動,用領養代替購買。一件簡單的小事:動物友善,讓你、我和牠,有生之年,好好生活。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6 購買平飼或放牧雞蛋 好好愛牠編輯部

議題與行動
2022.03.27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6 購買平飼或放牧雞蛋
行政院農委會宣布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雞蛋噴印溯源標示政策,每顆洗選雞蛋需印上完整的生產業者資訊,提供消費者查詢。以後我們在超市賣場或量販店購買買洗選雞蛋,透過雞蛋上的編碼,就能查到雞蛋的生產方式、生產日期。什麼是洗選蛋?洗選生鮮蛋品係指禽蛋收集後,經洗淨、風乾、檢查、包裝後販售的雞蛋,清除了雞糞與細菌的殘留,亦將裂殼蛋事先挑出,有助於降低沙門氏菌污染。什麼是雞蛋溯源?雞蛋噴印溯源,是指每顆雞蛋上有兩行編碼,只要到行政院農委會國產雞蛋溯源平台系統(https://www.tafte-poultry.org.tw/index.html)查詢,就能這顆雞蛋的產地,以及負責人資訊;第二行的編碼代表包裝日期,和生產方式,最後一碼的英文字母為生產方式:O有機生產F放牧生產B平飼生產E豐富化籠飼生產C一般籠飼生產你可以選購字母為O、F或B的友善飼養方式而來的雞蛋,比起籠飼而言,在友善的環境下,雞隻可以健康成長,生下的蛋,蛋殼厚實、蛋黃挺立飽滿。支持好雞蛋,就是動物友善,2021即將結束,我們還是可以為動物做點什麼,願你和好好愛牠一起一件好事愛動物,今天宣導的好事6:購買平飼或放牧雞蛋。一件簡單的小事:動物友善,讓你、我和牠,有生之年,好好生活。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5 食物不浪費 好好愛牠編輯部

議題與行動
2022.03.27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5 食物不浪費
台灣人有多浪費食物?全世界每年有1/3的食物被浪費,這份量可以餵飽30億人口,台灣人食物浪費的程度,居亞洲之首位,2013年調查整年度浪費的食物有367.7萬噸,現已增加到384萬噸。食物浪費又分「生產端」及「消費端」,消費端的浪費占了五成,其次才是生產、儲運或行銷之間的損失。在台灣,吃到飽的餐廳林立,也常祭出各項促銷優惠吸引消費者上門,現有店家為提醒客人珍惜食物而訂出條款,若有客戶拿了太多食物沒吃完,將加收食材費,雖然這作法很好,但還是會有客人被收取費用心生不滿,覺得店家沒有主動告知而上網抱怨。但是,珍惜食物什麼時候變成非得要用罰款性質的規定來提醒?尤其是那些已被宰殺製成的肉品,是否應該被好好取用?其實很容易,而且我願意我們在12月18日的動保市集中回收的承諾卡統計數據發現,一件好事愛動物的行動之一:食物不浪費,都要吃光這一項,有7成5的民眾(包括大朋友和小朋友)勾選,這比起另一項行動:「多吃一餐蔬食,或已是每餐蔬食」的比例(6成8)還高。這2項的數字都讓我們感到很開心,其實我們想呈現的是,這兩項都關乎動物性製品的用量,包括肉、奶、蛋等,只要你還有選擇,要做到動物友善的行動其實不難,更重要的是願意落實。避免浪費食物小秘訣1. 購買時先看好保存期限-並且可以在顯目的位置註記日期,以提醒自己食物不放到過期2. 食物要妥善保存-依包裝上的說明儲置,才不會因放到壞掉而必需丟棄3. 先計畫再消費-出門前先檢查冰箱裡還有什麼,列好要買的食物,以免過量採購4. 吃多少才煮多少-若在吃到飽的餐廳,吃多少才拿多少5. 利用冷凍延長食物效期-可以先料理一批熟食,依據每餐份量分裝冷凍,要吃的時候再拿出來加熱2021即將結束,我們還是可以為動物做點什麼,願你和好好愛牠一起一件好事愛動物,今天是平安夜,我們可以做的好事5:食物不浪費,都要吃光光。一件簡單的小事:動物友善,讓你、我和牠,有生之年,好好生活。希望您可以分享給很多人,一起做更多。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4 多吃一餐蔬食 好好愛牠編輯部

議題與行動
2022.03.27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4 多吃一餐蔬食
多吃蔬食對環境友善氣候變遷、環境惡化、溫室效應和碳排放等議題,已經是生活言談中不可缺少的話題,我們用比過去加快幾十幾百倍的速度在改變地球的面貌,也改變了牠們的生活。為什麼吃肉要跟環保議題(碳排放)一起探討?因為生產肉類的過程從飼養、屠宰冷凍、運送到賣場包存,相對於蔬食會產生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畜養經濟動物也需要更多的水,為了牛羊等飼料,需要更多的土地以種植牧草,這也是因此為何越來越多的熱帶森林遭到砍伐的主要原因。全球有70%的農業用地,被用來飼養農場動物,另外10%的土地用來生產經濟動物所需的飼料作物,而這些動物只產生18%的熱量與37%的蛋白質。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曾提出,全國民眾若能響應一日蔬食餐,相當於減少4866輛汽車行駛地球一圈;1人1餐不吃肉約可減少排放760公克二氧化碳,比1杯大杯的珍奶(700CC)還多。因此,吃蔬食相較於吃肉而言,的確對環境是友善的選擇。多吃蔬食對動物友善台灣每天有112萬隻經濟動物被屠宰供食用,而有更多的肉食品進口而來,多一點蔬果,少一點肉,降低對肉類的需要,減少被屠宰的動物數量,是對動物更友善的方法,維持少量肉食,我們還是可以健健康康。2021即將結束,我們還是可以做點什麼,好好愛牠邀您一起一件好事愛動物,今天的好事4:多一餐蔬食。一件簡單的小事:動物友善,讓你、我和牠,有生之年,好好生活。希望您可以分享給很多人,一起做更多。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3 認養實驗動物 好好愛牠編輯部

議題與行動
2022.03.27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3 認養實驗動物
實驗動物可以認養嗎?依據動保法第 16 條規定:進行動物科學應用之機構,應設置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或小組,以督導該機構進行實驗動物之科學應用。該委員會或小組對於動物實驗計畫審核的職責之一為:機構若有再應用之實驗動物或犬、貓、猿猴之使用,其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或小組應制定實驗動物再應用或退休、康復、認養、安置之政策及其監督機制。這裡提到的認養,或許你心裡會有疑問:牠們不是被投藥、手術或進行疾病治療研究等,怎麼還能被認養?但你知道嗎?有些實驗動物只是拿來作行為觀察、心理學實驗或是當成控制組樣本,這幾種方式,對動物本身不會有感染、毒化或輔射等安全性的疑慮,加上動物本身若非基因改造的個體,依「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指引」,實驗結束後的動物們可以安置到適合的地方、安養系統或供認養,但這些安養或認養計畫仍交由各機構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小組決定,並無強制規範,因此,即便實驗過後健康的動物,還是有可能面臨安樂死的命運。我們希望實驗動物們都能夠善活也善終,也願意相信各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或小組皆謹守「所有科學應用的實驗動物在前、後都被妥善照護」的原則,但我們更希望實驗動物中心在有合適的認養個案時,能盡可能的公開讓民眾認養。此外,「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指引」雖已明定動物實驗計畫各相關人員的職責,然而實際運作上尚有許多封閉的訊息無法得知,例如:1. 當相同科學應用目的計畫之非動物替代方案時,有誰可阻止該計畫的執行,以避免不必要的動物被實驗犧牲?誰來舉證?誰來查證?2. 當實驗計畫有人為疏失時,例如實驗鼠錯置導致實驗數據有誤造成的動物犧牲與成本,是否有相關罰責?3. 實驗機構監督查核分為優、良、尚可、較差,以2020年報告來看,80家查核的機構裡就有16家評等為「較差」,包含有醫院、學校、藥商、生技業者等,比例達20%,主管機關對「較差」等級的機構有何輔導其改善的強制性作為?因此,我們持續為認養實驗動物而努力,目前已和一家實驗動物中心合作認養服務,品項以兔子為主,若有意願且有能力認養的人,可先留下您的聯絡方式(粉專私訊或email至[email protected]),日後若有認養案件,我們將優先與您聯繫並評估您是否適合。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2 不看鯨魚和海豚表演 好好愛牠編輯部

議題與行動
2022.03.27
2021倒數中,好好愛牠行動-好事2 不看鯨魚和海豚表演
2021年進入倒數,我們可以用一件簡單的小事,改變動物的處境。或許有些人還不知道,法國國會通過「動物權利法案」,自2026年起禁止虎鯨和海豚表演,2028年起,馬戲團將禁止野生動物表演,這是一項動物福利的大躍進,儘管知道馬戲團業者一定會強烈反彈,因為他們的生計將受到嚴重衝擊,但是法國國會議員表決還是通過了,議員代表民意,法國為何做得到?動物福利和人民生計如何兼顧?我國動保法雖然對動物展演有規範業者需妥善飼養、照護或安置,且應具備適當設施、專任人員、向主管機關申報展演動物相關資訊並接受主管機關之評鑑。然而,對於原本就不適合被圈養的海洋生物如鯨豚,只因為我們強行加上了娛樂性質的展示、表演或與人互動,或冠上教育性質名義的需求,不但沒有看到動物原始天性應有的自然行為,還會讓這樣的惡性循環不斷上演:「…看表演->購買鯨豚->源頭捕獵->海豚與牠的家人分開甚至生死兩隔->在水泥池短暫餘生->給人類看表演…」也許你最近剛去看過海豚表演,也許你已經安排好了和家人朋友要去看,因為海豚太可愛,但是如果多想一想,正因為牠很可愛,我們對海豚可以有更正確且友善的對待方式,希望以後你可以選擇不要再去看,只要你願意。動物友善,讓你、我和牠,有生之年,好好生活。邀請大家每日一件好事愛動物,好事2 不看鯨魚和海豚表演要觀看海豚還有很多種方式:1. 看自然生態頻道的紀錄片2. 看圖書或動畫如「海豚總動員」-也許你會說「海豚總動員」裡的海豚不是真正海豚的樣子,那麼,海洋公園或海洋世界看到的海豚,又何嘗不是如此呢?3. 搭賞鯨船4…若有想到更多,歡迎和我們分享雖然有些行動不會立即奏效,但踏在改變的路上,總會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