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養鯨豚的不美麗卻哀愁-牠何時能自由?
2022.05.15
圖:Chiafang Tsai 好好愛牠編輯部

美國一間邁阿密水族館(Miami Seaquarium)4月9日發生表演中的海豚攻擊事件,一隻公海豚當場對女訓練師多次衝撞,導致女訓練師受傷,她想辦法游回岸上,雙膝跪地顫抖,隨後被送醫急救。這一幕讓現場的一名攝影師卡本特(Shannon Carpenter)拍下影片PO網,水族館事後表聲明解釋,稱這隻公海豚在表演過程中,與女訓練師發生相撞事故,導致公海豚改變日常行動,而且變得暴力,進而攻擊訓練師。據悉這隻攻擊訓練師的公海豚,是1990年在水族館內出生長大的海豚桑丹斯(Sundance),今年23歲。
在2019年,墨西哥一所海豚海洋樂園也曾發生海豚攻擊人事件,一位10歲英國女孩參加渡假體驗「與海豚共游」遭兩隻海豚拖入水裡咬腳和身體,造成身上多處遭咬傷瘀青,業者說海豚一般不會攻擊人,推測有可能是其中雄性海豚發出賀爾蒙,才導致海豚出現攻擊性。
以上只是近期圈養海豚攻擊人的例子,另一部2013年發行的紀錄片《黑鯨》(BLACKFISH)則描述一隻公虎鯨提利康(Tilikum)在美國海洋世界Sea World發生攻擊人員事件始末,要探討鯨豚為何攻擊人,先了解牠們受到什麼對待。
邁阿密水族館成立於1955年,是美國最古老的海洋水族館之一。除了海洋哺乳動物外,館內還有其他魚類、鯊魚、海龜、鳥類、爬行動物和海牛等,外電報導指出,該水族館有多次違反動物福利事件的紀錄,像是拿腐爛的魚餵館內動物,以及把一頭虎鯨養在破爛的水族箱裡長達25年,美國農業部在去年6月發表一篇長達17頁、紀錄該館違規內容的報告。邁阿密水族館另一個頗為人知的圈養動物是虎鯨蘿莉塔(Lolita),早在1970年,蘿莉塔和另外6隻小海鯨在美西華盛頓州遭捕獲上岸,隨後小海鯨就送到美國各地水族館表演,至今只剩蘿莉塔還活著,牠在邁阿密水族館裡已待滿50年,長時間的不自由、壓迫式空間及訓練,足足為水族館賣命的50年,對動物而言,是多麼漫長且身心煎熬的勞役歲月,50年可以讓一個新生兒邁向老年,而蘿莉塔自6歲被捕至今,未曾游出水族館一呎。
多年來,動保人士不斷為邁阿密水族館的虎鯨蘿莉塔請命連署,希望牠能獲得自由重回大海,直到今年,美國農業部終於批准蘿莉塔的退休令,牠不用再對買票的人類進行表演,甚至有可能被釋放到普吉特海灣(Puget Sound)的一個海濱庇護所。
被圈養的海豚快樂嗎?
國外曾經有生物學家想了解海豚的心情,想知道怎麼做才能讓牠們過得更快樂。在一座靠近巴黎的海洋公園中,他們花了3年觀察圈養海豚,發現海豚最喜歡跟訓練師互動。海豚的智商相當於6-7歲的人類小孩,科學家發現海豚智商高,會思考,是少數知道鏡子裡看到的是自己的動物,牠們會做出各種動作表情,甚至扮鬼臉裝可愛,活潑好動的海豚整天被關在單調、狹小的水泥池裡,活得漫無目標,大多時間只能自己玩玩具,因此訓練師成了每日除餵食時間以外,可以和牠們有互動與溝通,建立情感的生物。所以,要說海豚喜歡與訓練師互動,追根究抵,其實是牠們被困在圈養環境裡的不得已,野生海豚當然要在野外比較快樂,遼闊的海洋就是牠們原生的環境。
圈養海豚有必要嗎?
這首先要問我們自己:為何要圈養海豚,為了研究、保育、教育、還是娛樂?或許你會說,有了研究,才能得到海豚做好動保教育,達到保育,上述說法有待進一步討論,畢竟選擇在自然海域環境對海豚進行觀察或研究的科學家仍大有人在,而最具爭議的,以娛樂為目的的展演,是必要的嗎?
海豚哪裡來?
無論是鯨魚或海豚,世界各地的水族館包括台灣唯二有在表演的兩間,幾乎都是向國外買進來的,交易的源頭還是野外捕捉,捕捉的結果,業者大多只要小的,而且性別比例上母的居多,以便未來有繁衍的價值,我們的買票進場,剝奪了牠的自由,以及天倫之樂,只要法令不禁止,只要買賣還在,就進入無限循環。
我們可以怎麼做?
法國已禁止不能再購買或繁殖海豚和虎鯨,2026年起禁止鯨豚展演,台灣何時跟進?
1. 無論你在台灣或國外,不要再進場看鯨豚表演,也請親朋友好不要去看表演
2. 與業者溝通,請他們停止鯨豚表演
3. 與政府單位構通,要求制訂法令禁止鯨豚表演
上述1,請大家多多行動與分享;上述2和3,交給 #好好愛牠 和其他動保組織,讓我們選擇相信,也要一起努力,因為任何可能都有可能。
在2019年,墨西哥一所海豚海洋樂園也曾發生海豚攻擊人事件,一位10歲英國女孩參加渡假體驗「與海豚共游」遭兩隻海豚拖入水裡咬腳和身體,造成身上多處遭咬傷瘀青,業者說海豚一般不會攻擊人,推測有可能是其中雄性海豚發出賀爾蒙,才導致海豚出現攻擊性。
以上只是近期圈養海豚攻擊人的例子,另一部2013年發行的紀錄片《黑鯨》(BLACKFISH)則描述一隻公虎鯨提利康(Tilikum)在美國海洋世界Sea World發生攻擊人員事件始末,要探討鯨豚為何攻擊人,先了解牠們受到什麼對待。
邁阿密水族館成立於1955年,是美國最古老的海洋水族館之一。除了海洋哺乳動物外,館內還有其他魚類、鯊魚、海龜、鳥類、爬行動物和海牛等,外電報導指出,該水族館有多次違反動物福利事件的紀錄,像是拿腐爛的魚餵館內動物,以及把一頭虎鯨養在破爛的水族箱裡長達25年,美國農業部在去年6月發表一篇長達17頁、紀錄該館違規內容的報告。邁阿密水族館另一個頗為人知的圈養動物是虎鯨蘿莉塔(Lolita),早在1970年,蘿莉塔和另外6隻小海鯨在美西華盛頓州遭捕獲上岸,隨後小海鯨就送到美國各地水族館表演,至今只剩蘿莉塔還活著,牠在邁阿密水族館裡已待滿50年,長時間的不自由、壓迫式空間及訓練,足足為水族館賣命的50年,對動物而言,是多麼漫長且身心煎熬的勞役歲月,50年可以讓一個新生兒邁向老年,而蘿莉塔自6歲被捕至今,未曾游出水族館一呎。
多年來,動保人士不斷為邁阿密水族館的虎鯨蘿莉塔請命連署,希望牠能獲得自由重回大海,直到今年,美國農業部終於批准蘿莉塔的退休令,牠不用再對買票的人類進行表演,甚至有可能被釋放到普吉特海灣(Puget Sound)的一個海濱庇護所。
被圈養的海豚快樂嗎?
國外曾經有生物學家想了解海豚的心情,想知道怎麼做才能讓牠們過得更快樂。在一座靠近巴黎的海洋公園中,他們花了3年觀察圈養海豚,發現海豚最喜歡跟訓練師互動。海豚的智商相當於6-7歲的人類小孩,科學家發現海豚智商高,會思考,是少數知道鏡子裡看到的是自己的動物,牠們會做出各種動作表情,甚至扮鬼臉裝可愛,活潑好動的海豚整天被關在單調、狹小的水泥池裡,活得漫無目標,大多時間只能自己玩玩具,因此訓練師成了每日除餵食時間以外,可以和牠們有互動與溝通,建立情感的生物。所以,要說海豚喜歡與訓練師互動,追根究抵,其實是牠們被困在圈養環境裡的不得已,野生海豚當然要在野外比較快樂,遼闊的海洋就是牠們原生的環境。
圈養海豚有必要嗎?
這首先要問我們自己:為何要圈養海豚,為了研究、保育、教育、還是娛樂?或許你會說,有了研究,才能得到海豚做好動保教育,達到保育,上述說法有待進一步討論,畢竟選擇在自然海域環境對海豚進行觀察或研究的科學家仍大有人在,而最具爭議的,以娛樂為目的的展演,是必要的嗎?
海豚哪裡來?
無論是鯨魚或海豚,世界各地的水族館包括台灣唯二有在表演的兩間,幾乎都是向國外買進來的,交易的源頭還是野外捕捉,捕捉的結果,業者大多只要小的,而且性別比例上母的居多,以便未來有繁衍的價值,我們的買票進場,剝奪了牠的自由,以及天倫之樂,只要法令不禁止,只要買賣還在,就進入無限循環。
我們可以怎麼做?
法國已禁止不能再購買或繁殖海豚和虎鯨,2026年起禁止鯨豚展演,台灣何時跟進?
1. 無論你在台灣或國外,不要再進場看鯨豚表演,也請親朋友好不要去看表演
2. 與業者溝通,請他們停止鯨豚表演
3. 與政府單位構通,要求制訂法令禁止鯨豚表演
上述1,請大家多多行動與分享;上述2和3,交給 #好好愛牠 和其他動保組織,讓我們選擇相信,也要一起努力,因為任何可能都有可能。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