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台灣西海沿岸的粉色精靈台灣白海豚
2022.07.18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好好愛牠編輯部
台灣白海豚,出生時呈暗灰色,成年後體色轉白,活動時因血液循環而呈現粉紅色澤,因此又稱作粉紅海豚。由於定棲於台灣西部沿海及其背鰭的灰色斑點,被IUCN(國際自然保育聯盟)認定為台灣特有亞種。

台灣白海豚的棲地在哪裡?

白海豚主要居住在台灣西岸沿海5km以內,從苗栗縣的中港溪口往南到台南縣將軍漁港。其因生活的平均水深為15米左右,因此無法遊入深海,其因活動範圍受限於水深,同時棲地處於陸地與海洋的交界,所以特別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台灣沿海污染及日益嚴重的棲地破壞,這群粉紅海豚正面臨極大的生存威脅,目前族群數量不到65隻,而母海豚一次只能生一胎,性成熟時間約在10至13歲,懷胎約10至12個月,哺乳期約2年,牠們需要有個安靜、乾淨更要安全的海域來生活。

台灣白海豚的五大威脅

台灣白海豚主要生活在密集開發的台灣西海岸,現今與人類活動空間共存所碰到的困難有:
1. 棲地破壞與消失
台灣西部是人口主要聚集的地區,而自上世紀至今,快速工業發展和填海造陸(例如:麥寮工業園區, 彰濱工業園區和台中港擴建…等)造成八成的台灣西海岸水泥化,潮間帶及濕地消失。

2. 噪音和離岸風機
鯨豚的聲納系統如人類的眼睛和語言,牠們透過聲音與夥伴溝通、尋找食物以及躲避威脅。而噪音會使其致覓食不易與溝通困難,嚴重時可能造成迷途、擱淺、甚至死亡。噪音來源處了有水下爆破、軍事聲納和地質探勘等工程,近年來政府大規模推動的離岸風電的打樁噪音,也更加惡化了白海豚的生存環境。
離岸風機示意圖


3. 河口及淡水減少
影響白海豚的人為活動不只侷限於海邊,河川上游興建攔河堰或水庫,也會影響他們的生存,原因在於:河口是白海豚最重要的覓食區。高密度工業開發地區常有大量用水的需求,它們使用水壩與攔河堰攔截水,導致流入河口的淡水減少,而這些原本帶著豐富營養鹽的河水,是河口許多魚蝦蟹類賴以維生的食物,少了這些養分,長久下來會改變河口生態系,當然也會影響台灣白海豚的生存。

4. 非友善漁法
白海豚棲地所使用的漁具種類繁多,但以流刺網與三層刺網為大宗。這類非永續漁法,不僅導致漁業資源枯竭,也可能使台灣白海豚受到誤纏而受傷。過去研究累積的照片資料中顯示,至少有三成的個體,明顯有受到漁網纏繞或因漁網切割而產生的傷口,而今年一隻未成年的台灣白海豚即被發現因漁網誤纏而死亡。

5.空氣及水污染
台灣西部沿海充滿了工業區、垃圾場、火力發電廠、污水處理廠。台灣白海豚的分布的範圍正是台灣開發和污染最嚴重的西部海域。海豚雖生活在海中,但卻也是和人一樣屬於用肺呼吸空氣的哺乳動物,因此也受到空汙的影響。

我們可以做什麼?

面對越來越多的開發案,我們需要更明確的法律作為推動政策的依據。因此,我們急需一部完整且全面的《海洋保育法》,來守護正遭遇嚴重生存威脅的海洋生態以及台灣白海豚,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這天,好好愛牠也參與【促請行政院立即依法提出海洋三法】記者會,和各主要團體與動保團體一起向行政院陳情,請大家和我們一起附議督促政府儘速完成《海洋保育法》的立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