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頭鼠海豚的存亡了解流刺網如何造成生態危機
2022.08.06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好好愛牠編輯部

小頭鼠海豚 又稱為Vaquita(意思為西班牙語的小牛),其棲息於墨西哥加利福尼亞海灣,牠們臉上帶有漂亮的黑色的眼圈及唇線,因此也被稱為海中熊貓。不過,因為墨西哥灣流刺網 氾濫,根據當地保育團體估計,其數量只剩下不到20隻。
小頭鼠海豚的棲息地其實非常乾淨且少有開發,主要使其瀕臨滅絕的原因為流刺網氾濫。2009年期間,亞洲(尤其是中國和香港) 對於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魚鰾(也就是花膠)的需求迅速成長,因此助長了墨西哥灣的流刺網漁業。流刺網的結構有如圍牆漂浮於海中,長度可以公里計算;因網子透明且細,經常容易誤捕魚類以外的鯨豚、海龜甚至是海鳥。
由於使用刺網捕撈石首魚的漁業與Vaquita 的棲息地重疊,多數的Vaquita也因此遭到流刺網誤捕而死亡。儘管在2015年,墨西哥政府已宣布流刺網為非法漁業,並下了對流刺網的禁令,Vaquita的數量已少於100隻。而現實中即時墨西哥政府以禁止流刺網,但由於魚鰾獲利龐大,漁民仍持續著非法的漁業,走私魚鰾到中國。違法者寧願違反法律,且被判處兩或三週的監禁或是罰款,因為光是一個石首魚魚鏢的獲利就高達1.5萬美元,而平均墨西哥漁民約賺大約2000~3000美元。 Vaquita自2009年從約250隻的數量以每年減少50%的數量在驟降,到了2018年估計僅存不到20隻。而除了加灣鼠海豚外,加灣石守魚同樣也瀕臨滅絕。
流刺網與台灣海域生態
雖然比起中國和香港,台灣較沒有魚鰾的需求,但是流刺網仍繼續危害著台灣的海洋生態。根據統計,台灣東海岸每年因流刺網誤捕的鯨豚數量高達3000隻,而瑞氏海豚及弗氏海豚佔誤捕的最大宗。而台灣西部沿海也是刺網作業頻繁,同時也和台灣特有亞種鯨豚台灣白海豚的棲地高度重疊,被鯨豚保育專家列為台灣白海豚的五大威脅之一。
支持妥善管理的永續漁業
除了政府目前有做的刺網實名制以及刺網收購避免其對海洋的破壞,我們也可以透過支持永續漁業的產品,來避免吃到使用刺網漁法的漁業。台灣目前已有代表永續海鮮的本地標章「漁道ProFisher」提供大眾關於,擁有管理良好的漁業的指標,或是尋找有海洋管理委員會(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MSC)、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quaculture Stewardship Council,ASC)的標章,來確保買到的海鮮有經過管理,從餐桌上為海洋盡一份心力。
小頭鼠海豚的棲息地其實非常乾淨且少有開發,主要使其瀕臨滅絕的原因為流刺網氾濫。2009年期間,亞洲(尤其是中國和香港) 對於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魚鰾(也就是花膠)的需求迅速成長,因此助長了墨西哥灣的流刺網漁業。流刺網的結構有如圍牆漂浮於海中,長度可以公里計算;因網子透明且細,經常容易誤捕魚類以外的鯨豚、海龜甚至是海鳥。
由於使用刺網捕撈石首魚的漁業與Vaquita 的棲息地重疊,多數的Vaquita也因此遭到流刺網誤捕而死亡。儘管在2015年,墨西哥政府已宣布流刺網為非法漁業,並下了對流刺網的禁令,Vaquita的數量已少於100隻。而現實中即時墨西哥政府以禁止流刺網,但由於魚鰾獲利龐大,漁民仍持續著非法的漁業,走私魚鰾到中國。違法者寧願違反法律,且被判處兩或三週的監禁或是罰款,因為光是一個石首魚魚鏢的獲利就高達1.5萬美元,而平均墨西哥漁民約賺大約2000~3000美元。 Vaquita自2009年從約250隻的數量以每年減少50%的數量在驟降,到了2018年估計僅存不到20隻。而除了加灣鼠海豚外,加灣石守魚同樣也瀕臨滅絕。
流刺網與台灣海域生態
雖然比起中國和香港,台灣較沒有魚鰾的需求,但是流刺網仍繼續危害著台灣的海洋生態。根據統計,台灣東海岸每年因流刺網誤捕的鯨豚數量高達3000隻,而瑞氏海豚及弗氏海豚佔誤捕的最大宗。而台灣西部沿海也是刺網作業頻繁,同時也和台灣特有亞種鯨豚台灣白海豚的棲地高度重疊,被鯨豚保育專家列為台灣白海豚的五大威脅之一。
支持妥善管理的永續漁業
除了政府目前有做的刺網實名制以及刺網收購避免其對海洋的破壞,我們也可以透過支持永續漁業的產品,來避免吃到使用刺網漁法的漁業。台灣目前已有代表永續海鮮的本地標章「漁道ProFisher」提供大眾關於,擁有管理良好的漁業的指標,或是尋找有海洋管理委員會(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MSC)、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quaculture Stewardship Council,ASC)的標章,來確保買到的海鮮有經過管理,從餐桌上為海洋盡一份心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