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完善的展演動物管理:不讓狒狒只是枉死
2023.04.08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好好愛牠編輯部
「為什麼要用射殺的方式來捕捉牠?」
「為什麼不用麻醉槍?」
「這隻狒狒是哪裡來的?」
「誰授權射殺他?」
東非狒狒在遊盪了半個月後,最終遭獵人射殺死亡,粗率捕捉動物的方式引起社會的憤怒和疑惑,民怨「狒」騰。好好愛牠不鼓勵展演動物的文化,但現今社會氛圍仍無法完全摒棄動物娛樂,圈養動物的事實仍存在,我們從源頭管理、野生動物捕捉、圈養福利的角度來討論此事件,希望聰明的你能做出對動物更友善的選擇。

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飼養保育類或是珍稀野生動物需由主管機關(農委會、縣市政府)負責登記和管理,依照野保法第31條規定,持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的飼主,須向地方主管機關辦理飼養登記並接受查核,而若飼主逸失動物則裁罰最高五萬元。儘管如此,當狒狒逸失時,主管機關仍然無法第一時間知道飼主屬於哪家展演場所;而事後承認狒狒為其所有的六福村,其登記的飼養數量始終交代不清,有一說比實際飼養的狒狒數量多出2隻,更有一說其數量已逾250隻。
我們呼籲展演動物的源頭管理能和飼養貓狗相同,將施打晶片後動物的資訊登載於政府管理系統中,若未來動物逸失,也能夠透過晶片的掃描找到飼主或是展演場的資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也呼籲,政府應建立個體辨識列管機制,以避免業者私下繁殖動物,造成數量泛濫,甚至衍生成外來種的生態問題。

狒狒從捕捉、射殺以及急救都從不同機關(如,桃園市農業局、新竹縣政府、被委託的職業獵人、六福村獸醫等)各自執行。大家在錯愕的情況下發現狒狒是受到槍傷而不是麻醉,最終將其送院治療。究竟誰授權獵人開槍,至今仍眾說紛紜。
雖然野保法規定若野生動物於飼養繁殖中逃脫,所有人應報請當地主管機關協助圍捕。此次事件在第一時間無法得知狒狒從何而來,凸顯出台灣野生動物管理漏洞與不足,錯失圍捕統籌和分工,若源頭管理能夠更完善,且依不同物種的習性來規劃「符合動物福利的標準作業程序SOP」,應可避免動物不必要的痛苦和傷害,甚至失去生存的機會。

這隻生長於非洲的東非狒狒,屬於保育類野生動物,擁有探索的習性。而狒狒本身因商業利益被強迫飼養於人工環境,因飼養空間貧瘠,動物想要自由和探索而逃出園區,這不是牠的錯。東非狒狒生活在廣闊的熱帶草原或是雨林中,從記者所拍到的六福村狒狒園區,明顯可以看出園區荒涼,無論是攀爬物還是遮蔽物都有所不足。
圈養於動物園的野生動物,多為外來珍稀動物,飼主對於動物習性的知識不足,難以提供符合動物天性的生活空間,造成外來動物逃到野外(如:埃及聖䴉),帶來生態危機,最終因人為疏失導致動物承擔被撲殺的結果。對我們來說,原本享受自由的動物於野外被捕後,動物園就猶如野生動物的「終身監獄」,供人類娛樂觀賞,這樣的教育意義何在?
好好愛牠邀請你,拒看動物展演;或慎選符合動物福利的展演機關,不讓狒狒白白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