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塑食」——冒牌水母陷阱】
2024.12.01 文:Mandy Lu 好好愛牠編輯部
每年的11月3號,是「世界水母日」。除了真實水母與環境變化密切關聯之外;你知道一直造成海洋生物危機的「冒牌水母」——海廢之中常見的塑膠袋——常常導致海洋生物誤食。不但沒有給牠們帶來生命動力更是導致死亡的「毒物」。

海洋生物被迫為人類製造的垃圾買單,以生命為代價。
在2023年台灣進行海洋廢棄物調查,垃圾組成仍以塑膠等一次性廢棄物及漁業廢棄物數量為主,占總體海廢量88%。海洋生物可能面臨釣線、漁網或繩子纏繞危機,還有許多塑食以假亂真。

對許多海洋生物而言,判別漂浮塑膠垃圾與水母本身就是一大難題,視覺上難以辨別;而現今科學調查,漂浮在海面上的塑膠垃圾甚至會散發出類似食物的氣味,成了奪命陷阱。

海龜會吃形似水母的塑膠袋,鯨豚魚類也會誤食眾多人類拋棄的海廢塑膠,而水母也同樣會誤以為浮游生物捕食塑膠碎片。如果攝取過多垃圾,這些海生動物們都有可能因為被堵塞胃與腸道,面臨餓死的下場。

那些人為製造的海廢——漂浮在海洋中的任何一種塑膠,都是海洋生物的死亡威脅。
2020年世界最大的海龜革龜陳屍在雲林岸際,而牠的身邊被一對塑膠垃圾包圍。鯨豚、海龜不斷遭垃圾纏繞導致擱淺,亦或是因塑膠海廢導致無法進食餓死的事蹟層出不窮。還記得2023年有名的藍鯨標本嗎?在過程中根據遺體狀況及骨骼發現,小藍鯨,生前可能被漁具繩索纏繞住頭部無法張嘴進食最終活活餓死。當時研究團隊中的專家學者們都感到沈重:「這是一個哀傷的故事……是人類要為牠的死負責的故事。」

人類造成的海洋動物死亡不計其數,但我們還來得及改變,拯救更多現在與未來的生命。近幾年海洋保育概念被重視、淨灘盛行、研究海廢解方,從現在開始培養環保的生活習慣、宣傳概念、關注海洋等議題,讓海洋生物能有新的生機。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改變,一同友善動物,好好愛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