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從英國插畫研究所畢業之後-關於我們的插畫學習、創作和好好愛牠】活動回顧
2025.03.30
好好愛牠倡議組 好好愛牠

本次講座邀請兩位插畫家鄧愉亭與謝家文,分享他們在英國留學的經歷、回臺灣後的接案經驗,以及此次與「好好愛牠協會」合作的創作。透過旅外的生活體驗,他們探討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培養動保觀念,並以畫作作為媒介,推動臺北市民對國際動保議題的關注。

3月1日【從英國插畫研究所畢業之後-關於我們的插畫學習、創作和好好愛牠】活動回顧-1
活動一開始,講者愉亭特別提及「好好愛牠協會」近期關注的動保議題,如動保疫情防治、寵物飼養責任與友善環境支持。她強調,飼主應遵循「二不一要」原則,不接觸野生動物、不棄養動物、要定期施打疫苗。此外,她建議市民應支持提供動物友善空間的店家,並提醒若發現流浪動物或動物遭棄養,可撥打 1959 臺北市動物保護專線求助。
英國留學經驗分享
愉亭介紹了自己在英國的學習經歷,她畢業於一所以「叛逆且獨特」聞名的藝術學校,攻讀插畫碩士(MA Illustration)。此科系隸屬於傳播學院與教育學院,課程除了繪畫,還涵蓋傳播與教育相關內容。她特別提及學校的多元文化環境,與來自各國的學生互動,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然而,她發現課程較偏重英國市場,較少討論亞洲與臺灣市場。此外,學校要求大量的閱讀與論文寫作,也因此提升了她的學術能力。
知亞接著分享了她在英國另一間建築藝術學院的留學經驗,提到學校的插畫家資源豐富,有許多畢業的插畫家會回來擔任客座教授。她的原老師也寫了一本關於插畫的書籍,被許多人視為經典。學校有專屬的插畫工作室,配備舒適的電腦和各種版子及老舊的印刷機器。每學期末會有業界人士來看學生的作品,學校治安良好,但距離市中心約一小時車程。

3月1日【從英國插畫研究所畢業之後-關於我們的插畫學習、創作和好好愛牠】活動回顧-2
插畫家的動物友善創作
愉亭與好好愛牠協會合作的展覽,主題是關注寵物之外的動物保育議題,例如經濟動物和實驗動物。她強調好好愛牠協會主要關注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例如每天被食用的雞,以及作為實驗用途的白老鼠等。她對動物實驗的必要性提出質疑,認為AI或其他科技或許能取代部分實驗。愉亭認為動物保護是一種對生命的關懷與尊重,鼓勵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友善動物的選擇。她介紹了她為展覽創作的三幅作品,皆以大象為題,分別為「跳舞的大象」、「樹林裡的淚水」以及「大象媽媽的選擇」,其中「大象媽媽的選擇」說的是一頭母象要生出一隻小象須歷經長達21-22個月的孕,而且生產艱辛,但知道人類為了販賣小象,使得牠與幼象被迫分離,因此有些母象會在產後24小時殺死自己的寶寶,只為了避免牠們遭受相同的痛苦,這讓愉亭很有感觸,動物的生命為了人類付出了多大的代價?近年雖動保意識抬頭,但也希望大家到泰國旅遊時要慎選大象庇護所,真正的庇護所應尊重象群的自然習性,而非以馴服為手段吸引遊客。
知亞分享了他在創作中融入動物友善概念的經驗。他回顧自己在英國求學時,發現當地對動物友善的重視程度遠高於臺灣,例如許多公共空間對寵物開放,街頭巷尾亦常見動物友善標誌,甚至在書店和咖啡館都能見到毛小孩自在活動。回臺後,家文開始以插畫推動動物友善概念。他的作品關注流浪動物與城市生態,嘗試以溫暖而具敘事性的畫風,讓觀眾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他認為,插畫不僅是表現個人風格的媒介,更能傳遞社會議題。因此,他的創作主題涵蓋動物棲地破壞、流浪貓狗困境,以及如何在都市環境中實踐動物友善。
這次藉由與「好好愛牠協會」合作的契機,知亞嘗試賽鴿的議題,希望透過視覺藝術的影響力,讓更多人意識到賽鴿產業下動物的困境,以及動物保護可以有不同的思惟與行動。

3月1日【從英國插畫研究所畢業之後-關於我們的插畫學習、創作和好好愛牠】活動回顧-3
與「好好愛牠協會」的合作
最後,講座在熱烈的討論中圓滿結束。現場聽眾積極提問,許多人對插畫的社會影響力很感興趣。講者鼓勵參與者關注動物保護議題,並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動保理念。講座結束後,許多聽眾前往後方攤位,進一步了解環境保護與動物保護的相關資訊。
動保觀念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兩位講者都曾為旅外插畫家,將從旅遊和展覽、生活體驗,回國之後如何看待城市裡動物友善的現況,以及如何以畫作視角突顯作品議題,拓展了與會者對全球動保議題的理解與國際觀的動保觀念。

活動一開始,講者愉亭特別提及「好好愛牠協會」近期關注的動保議題,如動保疫情防治、寵物飼養責任與友善環境支持。她強調,飼主應遵循「二不一要」原則,不接觸野生動物、不棄養動物、要定期施打疫苗。此外,她建議市民應支持提供動物友善空間的店家,並提醒若發現流浪動物或動物遭棄養,可撥打 1959 臺北市動物保護專線求助。
英國留學經驗分享
愉亭介紹了自己在英國的學習經歷,她畢業於一所以「叛逆且獨特」聞名的藝術學校,攻讀插畫碩士(MA Illustration)。此科系隸屬於傳播學院與教育學院,課程除了繪畫,還涵蓋傳播與教育相關內容。她特別提及學校的多元文化環境,與來自各國的學生互動,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然而,她發現課程較偏重英國市場,較少討論亞洲與臺灣市場。此外,學校要求大量的閱讀與論文寫作,也因此提升了她的學術能力。
知亞接著分享了她在英國另一間建築藝術學院的留學經驗,提到學校的插畫家資源豐富,有許多畢業的插畫家會回來擔任客座教授。她的原老師也寫了一本關於插畫的書籍,被許多人視為經典。學校有專屬的插畫工作室,配備舒適的電腦和各種版子及老舊的印刷機器。每學期末會有業界人士來看學生的作品,學校治安良好,但距離市中心約一小時車程。

插畫家的動物友善創作
愉亭與好好愛牠協會合作的展覽,主題是關注寵物之外的動物保育議題,例如經濟動物和實驗動物。她強調好好愛牠協會主要關注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例如每天被食用的雞,以及作為實驗用途的白老鼠等。她對動物實驗的必要性提出質疑,認為AI或其他科技或許能取代部分實驗。愉亭認為動物保護是一種對生命的關懷與尊重,鼓勵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友善動物的選擇。她介紹了她為展覽創作的三幅作品,皆以大象為題,分別為「跳舞的大象」、「樹林裡的淚水」以及「大象媽媽的選擇」,其中「大象媽媽的選擇」說的是一頭母象要生出一隻小象須歷經長達21-22個月的孕,而且生產艱辛,但知道人類為了販賣小象,使得牠與幼象被迫分離,因此有些母象會在產後24小時殺死自己的寶寶,只為了避免牠們遭受相同的痛苦,這讓愉亭很有感觸,動物的生命為了人類付出了多大的代價?近年雖動保意識抬頭,但也希望大家到泰國旅遊時要慎選大象庇護所,真正的庇護所應尊重象群的自然習性,而非以馴服為手段吸引遊客。
知亞分享了他在創作中融入動物友善概念的經驗。他回顧自己在英國求學時,發現當地對動物友善的重視程度遠高於臺灣,例如許多公共空間對寵物開放,街頭巷尾亦常見動物友善標誌,甚至在書店和咖啡館都能見到毛小孩自在活動。回臺後,家文開始以插畫推動動物友善概念。他的作品關注流浪動物與城市生態,嘗試以溫暖而具敘事性的畫風,讓觀眾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他認為,插畫不僅是表現個人風格的媒介,更能傳遞社會議題。因此,他的創作主題涵蓋動物棲地破壞、流浪貓狗困境,以及如何在都市環境中實踐動物友善。
這次藉由與「好好愛牠協會」合作的契機,知亞嘗試賽鴿的議題,希望透過視覺藝術的影響力,讓更多人意識到賽鴿產業下動物的困境,以及動物保護可以有不同的思惟與行動。

與「好好愛牠協會」的合作
最後,講座在熱烈的討論中圓滿結束。現場聽眾積極提問,許多人對插畫的社會影響力很感興趣。講者鼓勵參與者關注動物保護議題,並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動保理念。講座結束後,許多聽眾前往後方攤位,進一步了解環境保護與動物保護的相關資訊。
動保觀念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兩位講者都曾為旅外插畫家,將從旅遊和展覽、生活體驗,回國之後如何看待城市裡動物友善的現況,以及如何以畫作視角突顯作品議題,拓展了與會者對全球動保議題的理解與國際觀的動保觀念。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