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時間篩選
  • 全部時間
  • 2022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1月
  • 2023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24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ALL
  • 實驗動物
  • 展演動物
  • 經濟動物
  • 同伴動物
  • 海洋資源
  • 野生動物
  • 議題與行動
  • 認識好好愛牠
  • 報導交換
  • 動物三兩事
清醒一點! 這些都是牛奶的謬誤 文:Wendy A. / 圖:Chiafang Tsai
清醒一點! 這些都是牛奶的謬誤
有一次,Gary和仔仔在學前班上普通話課,老師講述關於農場的故事,提到黃牛和乳牛的分別,指出乳牛是牛奶的來源,她表示牛奶是因為小牛喝不完,所以才會供給人飲用。 這個說法令Gary十分震驚,因為這是錯誤的信息。很多時候大眾對於食物、日用品的來源有不少謬誤。我們只知道牛奶來自乳牛,雞蛋來自母雞,但背後的生產方式卻不會細談。謬誤一:牛奶是小牛喝不完才給人類喝很多人都以為我們能喝到牛奶,是因為乳牛奶量太多,而牛奶則是多出來的奶量,事實正好相反。謬誤二:乳牛會不斷產奶有些人會認為乳牛就是會不停產奶,但其實為了令母牛持續生產牛奶,她們要接受人工授精並且食荷爾蒙藥。謬誤三:只有喝牛奶才能吸收鈣質另外,小時候,大家常常說飲奶補鈣,認為牛奶所含的鈣質最高,但其實飲牛奶不是唯一攝取鈣質的方法,進食深色蔬菜如芥蘭、西蘭花(綠花椰菜)或 杏仁、黑芝麻、豆腐等都含豐富鈣質,可從中吸收足夠鈣質。這些謬誤不停累積,當我們教育下一代時這些錯誤訊息也一併傳遞下去,令動物不斷受害。所以,這些生產方式、故事是應該要廣傳開去,將正確的知識傳遞出去。
【不僅環保更要動保—電動車也要好好愛牠】 好好愛他編輯部/ 圖:Chiafang Tsai
【不僅環保更要動保—電動車也要好好愛牠】
比起燃油引擎的汽車,電動車是現今節能減碳、抹除空污的解方,而在力求環保的同時,車廠也重視動物福利,一向被視為品質象徵的皮革內裝將不再只是唯一選擇。繼賓士、Volvo、Land Rover、BMW和Mini後,TOYOTA也在7月11日宣布旗下品牌LEXUS的電動車款將減少使用真皮配備,朝向2035年全面零皮革的目標邁進。人工皮革材料同樣能展現汽車的奢華與優質,並且兼顧舒適感,有的純素材料在手感、外觀和耐磨性能達到真皮標準,還可承受日常使用、汗水和濕氣所造成的磨損,除了擁有特殊的紋理圖案之外,更可減少85%二氧化碳排放量。來看看車廠的成果:1. Volvo—使用以寶特瓶、北歐永續森林的生物材料以及回收的葡萄酒軟木塞開發人造皮革「Nordico」取代2. Land Rover—使用人造皮革「Ultrafabrics」,羊毛和植物纖維混紡材質3. 賓士—選用碳足跡少的輕量化材料,使用蘑菇、仙人掌和純素絲綢,並且以竹纖維編織做為車艙地毯材質4. BMW和Mini-使用Mirum以及Deserttex的皮革、天鵝絨材質、針織面料及其他可回收利用材質5. Lexus—拭目以待好好愛牠為弱勢動物發聲,我們相信與動物和平共處才有美好的自然環境。希望未來的每一部車都能既環保又動保,就像Lexus國際總裁渡邊剛所說:“力求實現碳中和(温室氣體淨零排放)的汽車必須是與自然共生的汽車,作為社會責任將製造這樣的汽車”#一件好事愛動物 #人造皮革 #電動車 #經濟動物參考資料:https://tchina.kyodonews.net/....../07/370b729c62fd--.htmlhttps://www.luxurywatcher.com/zh-Hant/article/31632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EXvBXzO
同理牠的感受—脊椎動物面對壓力時的生理反應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同理牠的感受—脊椎動物面對壓力時的生理反應
當你感受到壓力時身體是否會有心跳加速、呼吸加速的反應呢?其實,這些都是脊椎動物在面臨到壓力時身體引發的一連串「生理反應」以應變環境帶來的挑戰。哺乳類、兩棲、鳥類、魚類、爬蟲類等脊椎動物擁有「中樞神經系統」,雖然不同物種的外型和特徵都存在著明顯差異,但脊椎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都共同擁有「腦」和「脊髓」來指揮身體。本篇文章希望能透過介紹「SAM軸」和「HPA軸」兩個「脊椎動物」共有的壓力反應路徑,讓大家能夠更具體了解動物的感覺。負責「立即的戰鬥或逃跑」的反應-SAM軸(交感-腎上腺髓質軸)掌管「戰鬥或逃跑」反應的「SAM軸sympathoadrenal medullary」不是單一器官,而是一串從「交感神經(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到「腎上腺髓質軸(Adrenal Medulla)」的相互傳遞信息的神經通路。SAM軸主要負責短期的「急性壓力」反應,它在瞬間讓身體變得更加警覺和應對,以應對立即的威脅或危險。例如,當羚羊遇到獅子時,負責恐懼和興奮的「杏仁核」感知到壓力源就會傳送信息至「交感神經系統」,並且促使「腎上腺髓質軸」釋放「腎上腺素」以加快心臟的跳動和血壓的上升,使血液集中至肌肉,以便肌肉活動應對壓力源。另外,為了要動員活動能量,「腎上腺素」也會增加血液中的葡萄糖,使血糖快速上升,讓動物能快速做出逃跑或戰鬥的反應。協助身體適應「長期的壓力」-HPA軸(下視丘-垂體-腎上腺軸)HPA軸(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則主要參與長期的「慢性壓力」調節,它在長時間的壓力情況下發揮作用。當感知到壓力源時「下視丘(Hypothalamic)」會告知給大腦底部的「腦下垂體(Pituitary)」,後者再將信號傳送至「腎上腺(Adrenal)」並分泌分泌荷爾蒙「糖皮質激素」動員能量調節免疫和炎症反應,協助身體適應長期的壓力。糖皮質素其中主要成分「皮質醇」通常存在於哺乳動物和魚類中,而另一成份「皮質酮」則最常見於鳥類。動物和人類在壓力下會有什麼相同的反應?動物和人類在壓力下會有一些相似的反應,這是由於生物學上的共通性。以下是一些動物和人類在壓力下可能會表現出來的共同反應:👉激素反應:當動物和人類面對壓力時,身體會釋放壓力相關的激素,例如腎上腺素和糖皮質激素。這些激素可以幫助身體應對壓力情況,提高警覺性和應對能力。👉心率增加:在壓力下,動物和人類的心率會增加,以幫助血液更快地運送到身體各個部位,以應對潛在的危險。👉精神警覺:壓力可以讓動物和人類變得更加警覺,以應對可能發生的不利情況。👉恐懼和焦慮:當脊椎動物處於壓力情況下,對壓力反應會由「腦部」啟動,並感到恐懼和焦慮並透過HPA軸和SAM軸身體系統「調節身體」並對環境刺激作出反應。動物和人類在壓力下相似的反應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理解其他生物的處境。這種共通的生理反應提醒我們,壓力是生物體共有的體驗。通常當壓力減輕時,SAM軸和HAP軸的反應皆會恢復到正常水平,但是當動物長期處於有壓力的環境,例如孤立或是處於高飼養密度的環境中,身體便會失去關閉SAM軸和HPA軸的能力並進入「慢性壓力」的狀態,造成抑鬱、過度反應或是免疫功能下降等問題。一件好事愛動物,也許可以從同理牠的感受開始,透過理解動物在壓力下的反應,我們可以更加了解牠們所處的情況和心理狀態,並提供良好的照顧和保護。 #animalovers #動物友善 #好好愛牠 #動物福利 #動物福祉 #animalright #animalrights
【母雞的築巢行為】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母雞的築巢行為】
母雞築巢護蛋是為了提供後代有安全的地方可以長大,不過儘管生下的雞蛋有沒有受精,母雞仍會有築巢的慾望。如果每天把雞的蛋取走,她仍會繼續產蛋,徒勞地築巢。事實上,雞的築巢本能非常強烈,無論是否有公雞在場,蛋是否有受精,母雞都會繼續嘗試築巢和孵蛋。母雞的築巢行為母雞的築巢過程1.當母雞知道自己要下蛋時,會和雞群分開來,獨自去尋找隱蔽且適合下蛋的地方。2.當母雞找到合適的下蛋區域時,她便會蹲下或是在築巢的地點來回踱步。3.接著母雞會找合適的墊料開始築巢,並透過身體和腳來形成巢穴。4.最後,你可以聽見母雞發出「下蛋前的叫聲(pre-laying call)」,並在合適的區域蹲下來產蛋。飼養蛋雞的巢箱設置對母雞來說,完美巢穴須包含 1. 僻靜的空間、2.墊料以及3. 遮蔽空間。沒有適當築巢區域的母雞將會表現出異常的來回踱步行為,對環境的新刺激也會有著更強烈的反應。無法進入巢箱產蛋也會反映於生理現象,例如:糞便皮質酮代謝物增加、蛋黃中皮質酮增加、蛋的外部缺陷比例增加。商業的蛋雞飼養系統來說,目前可以分為籠飼系統(Cage system)、平飼系統(Barn system)以及能提供母雞最多自由的放牧(Free range)。籠飼系統包含「格子籠Battery Cages」以及「豐富籠Colony Cages or Enriched Cages」。目前大家希望淘汰的「格子籠」,會將2~4隻母雞關在約A4大小的窄小空間中無法表現「築巢行為」。豐富籠則依據不同的養雞場則可以容最多至160 隻雞左右,並另外提供另外的築巢區域。平飼系統,是指提供母雞開放式的室內穀倉空間。不同平飼系統中的雞群數量各不相同,一個穀倉的雞隻飼養數量範圍約2000-16000隻雞。有些平飼系統提供雞隻多層的活動範圍或是棲息處,穀倉內設有巢箱區提供雞隻下蛋築巢的地方。目前農委會的 #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 已有提供較為友善蛋雞的「豐富籠」以及「平飼」以及「放牧」的飼養標準,同時避免籠飼和平飼可能會有飼養密度高以及空間封閉的問題。另外,指南中也建議,平飼或是放牧雞蛋若要符合友善生產系統,每7隻母雞應提供一個以上之巢箱,或每120隻母雞應有一平方公尺以上之巢箱面積,並能供所有雞隻自由進出產蛋。若是豐富化籠,雞籠內則應設置巢箱供雞隻使用,但無規定巢箱的數量。雖然目前已經有讓母雞生活更舒適的指南,但光靠這份指南無法強制淘汰仍佔蛋雞市場9成的格子籠。好好愛牠加入由 @east_taiwan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發起的 #讓母雞自由倡議,也邀請您一起連署,淘汰格子籠為母雞發聲,並且支持人道飼養而來的雞蛋,讓更多母雞過著有品質的生活。👉簽署連結:https://freehens.tw/ #一件好事愛動物 #好好愛牠ReferenceDixon, L (2021), Animal Welfare Science, Lectur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nesting areas, University of EdinburghDixon, L (2021) , Animal Welfare Science, Lecture: Nesting behavior in laying hens, University of Edinburgh農委會 (202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管法規共用系統-法規內容-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 [online] law.coa.gov.tw. Available at: https://law.coa.gov.tw/glrsnewsout/LawContent.aspx?id=GL000691 [Accessed 3 Jul. 2023].
實驗動物3Rs原則的「替代(Replacement)」是指什麼呢?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實驗動物3Rs原則的「替代(Replacement)」是指什麼呢?
3R原則在動物實驗中被廣泛應用,它代表「Replacement(替代)」、「Reduction(減量)」和「Refinement(精緻化)」。此原則最早於1959年由英國生物學家Russell和Burch於《人道實驗技術之原則The Principles of Humane Experimental Technique》所提出,之後此原則就在國際中普遍被作為實驗動物福利的立法準則。動物實驗的「替代」聽起來有點抽象,我們將目前現有的「替代方案」分為兩種方法讓大眾理解:1. 非動物性替代方法,以及 2. 動物性替代方法。【非動物性替代方法】1. 數學或電腦模型模擬數學或電腦模型可以模擬真實有機體或是系統的運作,而通過演算法,也能夠模擬當有機體受到其他因素的干預會如何變化。例如:透過電腦模擬心臟的功能,並且比較不同藥物對健康心臟和缺血心臟的影響。不過,若為了增強實驗結果的可靠性,電腦模型的預測最終仍可能需要來自活體實驗的數據。另外,過去用於教學的實驗室解剖,現在也能透過電腦的虛擬解剖,探索解器官的結構以及功能。虛擬模型連結http://www.sniffythevirtualrat.com/2. 細菌、酵母雖然細菌和酵母缺乏哺乳動物的生物複雜性,但它們已經能夠作為動物實驗的替代品並研究細胞、基因、DNA與毒性研究,並了解哪些物質具有導致質基因突變或是潛在毒性的可能。細胞研究有生長快速、培養條件簡單的優勢,雖然細菌和酵母缺乏哺乳動物的生物複雜性,但它們已經能夠作為動物實驗的替代品並研究細胞、基因、DNA與毒性研究,以了解哪些物質具有導致質基因突變或是潛在毒性的可能。3. 實體模型(解剖替代)和上述的虛擬解剖相同,這些實體模型可以用於手術的培訓,甚至在模型上進行不同類型的開刀手術而這樣的方式已不僅是一種替代(Replacement),而且也是確保動物實驗精緻化(Refinement)的保障,因為它確保受訓者(如:獸醫)在開始研究動物之前已經透過模型先熟悉了動物的身體,再開始執行其他手術或實驗。實體模型連結http://www.microdev.nl/index.php/products/md-pvc-rat【動物性替代方法】1. 使用生物組織生物組織可以透過提取人類或動物細胞進行組織培養後獲得,也可以從自願捐贈器官的死者獲得。另外,人體組織 (幹細胞) 也可以被用於建立3D器官模型,如:肺部、呼吸器官、腸道、心臟 。透過3D培養的呼吸道可以用於研究病毒如何感染肺部的纖毛細胞。2. 較低階無脊椎動物(lower invertebrates)有些無脊椎動物物種例如:果蠅,已可被用於阿茲海默症的研究以及和其他神經退化的疾病。3. 尚未成熟的脊椎動物尚未成熟的脊椎動物例如:雞的胚胎,可被作為研究感染以及病原體的替代對象。4. 使用動物組織(進行體外研究)從人道屠宰廠提供而來的動物組織,例如:來自屠宰場的牛的眼角膜。以牛的眼角膜替代使用活體兔子的殘忍德萊茲眼角膜測試(Draize test)。為了在推動「替代」的過程中能兼顧「動物福祉」與「試驗品質」,世界上已有超過20個國家成立「替代方法驗證中心」或「3R中心」(包括歐盟、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巴西等)。而台灣於2019年也開始了「建構生醫動物替代體系及開發關鍵技術」的四年計畫,逐步建立替代實驗體系。其他語解剖實驗相關的文章請見:兩棲、爬蟲動物的安樂死與動物福利https://sala.org.tw/blog/185
動物福利:「經濟動物」vs「野生動物」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動物福利:「經濟動物」vs「野生動物」
「動物福利評估」主要是衡量動物在「人類的照顧下」是否得到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滿足,主要考慮的因素包含生理、行為需求、健康狀態並免於不必要的痛苦。而動物福利的研究多集中在「經濟動物(雞、豬和牛)」,「野生動物」福利的研究相較下則較少。這主要是因為「野生動物」野生動物的保護多著重於「保護其繁殖和棲息地」、「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或「限制非法狩獵和野生動物貿易」等。通常「野生動物福利評估」多會使用於「受圈養」的野生動物或是即將被撲殺(移除)的外來種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福利」的局限性與「經濟動物」相比,「受圈養野生動物」的動物福利評估較為複雜且具有挑戰性。這主要是因為「野生動物」的研究資金大多少於與經濟動物產業。野生動物飼養的動物樣本量通常較小,而「經濟動物」則因長期受大規模人為飼養,所以多有「基礎數據」訂定動物福利的標準。 另外為獲取更全面客觀的野生動物福利評估,進行評估時應著重於「圈養環境」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和限制,並且可考慮以下因素:✔ 飲食:👉受圈養的野生動物無法自由選擇在野外的食物,長期依賴人類提供的食物來源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例如: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經常以解凍的食物為食,導致脫水的情況。因此增加特定物種的飲食研究是提升動物福利的關鍵。✔ 動物行為:當野生動物受傷或生病時,通常會隱藏痛苦的跡象使其免受掠食者的傷害,因此飼養員並不容易從野生動物的行為中發現生病的行為。除了觀察動物是否有反常的行為之外,也可以注意動物的活動力是否下降,甚至是不再進食。即使是同一個物種,不同區域的「野生動物行為」也存著族群差異。這也代表不同區域的物種對動物福利的定義和評估標準可能存在差異,了解這樣的差異將對提供動物所需有所幫助。 ✔ 居住環境:野生動物多演化出適應野外環境的能力,儘管圈養環境能提供安全的生活條件,但仍然無法比擬複雜的野生環境造成動物的壓力。例如:鯨豚擁有發達的聲納的系統,便於溝通、空間感知以及覓食,但是當鯨豚受到圈養,其聲納系統便無法受到足夠的刺激或是利用,或做出高速游泳和跳躍的動作。持續的研究可以完善野生動物福利評估的方法,須注意的是,野生動物在人類的圈養下看似擁有良好的動物福利,但野生動物本屬「生活在野外的動物」,若不是為了保育原因,請抵制為了娛樂和展演圈養野生動物,因受限的活動空間、缺乏適當的運動、獵食行為、社交都將對造成負面的動物福利。
【動物在台灣法律上的地位】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動物在台灣法律上的地位】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司法管轄區(包含台灣),只要是「被人類圈養的動物」,無論是已被訓養的「經濟動物」還是「野生動物」,都被視為「財產(Property)」。根據動物福利法專家Mike Radford表示,動物在法律中會被視為「財產」主要因為歷史上動物的法律爭議多以下列幾種狀況呈現: 1.竊盜問題,例如:雞被偷了2.合約糾紛,例如:甲賣給乙一匹馬,乙後來發現馬跛了,想要討回當初買馬的錢。3.過失、損害問題,例如:甲的牛撞壞了乙的財產,乙告上法院向甲要求賠償。因此,由人類制定的法律,規則為偏向保障人類財產權,而非保障動物本身。介於「生命」和「財產」之間的矛盾地位在台灣的民法中,自然人(人)和法人(如:公司)做為「權利主體」能夠享有權利。動物雖然有生命,但在法律中動物只屬於「物」或是「權利客體」,所以在法律中動物不能是權利的主人。只有權利的主體(人)對客體(物)有權利。隨著社會價值的改變,動物的地位已經不再被人類視為無生命的財產,但是有生命的動物在法律中被視為物品時,遇到法律判決時會讓人感到矛盾。例如:甲的愛犬因受乙虐待而死亡時,甲只能在法律上要求財產上的損害賠償(可用金錢衡量的損失),但無法要求非財產上的損害,例如:精神慰撫金或是殯葬費。法律普遍非保障動物本身台灣在動保團體的努力下,分別於1998年和1989訂立「動物保護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透過另設法律改變動物的地位,以遏止人類對動物的傷害。但是這兩種法規裡,動物仍是屬於客體(物)。「動物保護法」僅保護「人為飼養或管領之脊椎動物」,而《野生動物保育法》 也只是保護政府所劃設的「野生動物保護區」裡的動物們。好好愛牠過去曾發表專文「目前的法律如何保障受凌虐的野生動物?以蛇為例」(https://sala.org.tw/blog/181),其中便有提到,儘管目前有法律保障受虐動物的生命,但是在某些狀況下還是無法可管。例如,因人類的持續開發,人與蛇的活動區域重疊部分增加,許多《野保法》第50條所提及的 #一般類野生動物 (非保育類動物),因受虐殺的地點不是位於 #野生動物保護區,也因此難以受保護。另外,《動物保護法》也因保護範圍僅限於人為飼養的脊椎動物,所以受虐之野生的蛇無法可管。\提升動物法律上地位之方法民法上設立「動物非物」的條文,可以讓人更重視動物的生命價值。德國在 1990 年便修訂民法,明文規定「動物非物」。近年來,台灣司法對於動物的法律定位,已可以從判例中看出對於動物的見解,我們應視「動物」是介於「人」與「物」之間的「獨立生命體」。因此,動物在目前民法架構下類推適用之規定,也漸漸的和「物」有所不同。當動物保護已成為台灣社會的共同價值後,「動保入憲」便能保障未來動物保護的法益在與學術自由、財產權等其他憲法保障的法益做權衡時,動物保護不會如現況退讓。好好愛牠支持動保入憲,在利用動物時加入人道的考量,讓動物痛苦的最小化。#動物友善 #動物福利 #動物保護法 #animalright #動保修法 #修法 #動保
「實」在不關牠的事 文:Cindy Hsu
「實」在不關牠的事
「實」在不關牠的事 4月15日的動保講師培訓課程,在聽完蔡淑芬助理教授解釋完「健康食品」做「動物實驗」疑慮後,接著請黃千芮營養師透過營養學的專業為我們解釋「保健食品」為何無法取代「健康飲食」,幫助我們在思考將實驗動物作為健康食品功效犧牲品之不合理性的同時,我們應如何能夠從「飲食」和「生活習慣」找回身體的自癒力。 「代謝症候群」所衍生之「慢性疾病」「代謝症候群」為血壓、血脂、血糖、腰圍異常的統稱。其主要原因和飲食、生活習慣、肥胖、運動量不足或是遺傳有關。當人們一但罹患「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後續將更容易得到如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保健食品」作為「慢性疾病」的解答?「慢性疾病」逐年盛行,比起找尋天然食物的營養,現代人多尋求「保健食品」來保健康。但是保健食品雖為食品,在購買前仔細評估身體真正的需求或是諮詢醫生、營養師等專業人士的建議,才能夠避免造成身體的負擔。對此,千芮營養師也表示: 「大多數人都想變健康,但卻沒有實際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假如有人問我是否需要吃鈣片,我在還沒得到對方的抽血報告之前,我都沒辦法回答他。」 「但是通常我們看了廣告,就會認為自己需要很多營養品,但其實最基本的是改變造成「慢性病」的起因,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並在日常飲食中,以補充天然食物、原型食物為主要的營養素來源。 健康食品公告之保健13功效-解盲 現行台灣健康食品可宣稱保健功效的共有13項,而其中4項包括「調節血脂」、「不易形成體脂肪」、「調節血糖」、「輔助調節血壓」皆為相關「代謝症候群」。隨著慢性病的增加,愈來愈多人選擇透過「健康食品」來控制「慢性病」,但許多「功效」往往基於荒謬的動物實驗上。 隨著人體老化,生理機能退化不可避免,但「高油」、「高鈉」和「精緻」的現代飲食造成代謝體內廢物的「肝臟」和「腎臟」負擔,並使得「代謝症候群」人數攀升。若為求快而希望透過「保健食品」改善身體機能,反而本末倒置,甚至促進了此產業中許多不合理的動物實驗。 千芮老師最後為大家解盲,如果各位希望得到以下13項保健功能,這樣做其實才是最根本的解方 : 1. 胃腸功能改善:注意食品衛生與安全2. 調節血脂:平時粗食少加工3. 護肝:注意食品衛生與安全4. 骨質保健:飲食均衡多活動5. 免疫調節:飲食均衡多活動6. 輔助調整過敏體質:腸道健康、飲養均衡、降低壓力來源7. 不易形成體脂肪:飲食均衡多活動(適量吃,多動)8. 調節血糖:飲食均衡多活動(適量吃,多動)9. 輔助調節血壓:飲食均衡多活動(適量吃,多動)10. 抗疲勞:生活及工作要平衡,找到人生快樂11. 延緩衰老:減少壓力來源,均衡攝取天然食物的維生素礦物質12. 促進鐵吸收:避免用餐配茶和咖啡增加鐵質吸收率。13. 牙齒保健:口腔保健要做好,清潔角度不能少 A型肝炎會因為外食餐具不潔而造成人之間的傳染。此疾病可透過打疫苗或注意「食品衛生安全」來預防。而其他非酒精性肝炎多因為長時間食用加工食品。 千芮老師建議各位從「每日飲食指南手冊」來著手,從「天然食物」中攝取能修復細胞的天然維生素跟礦物質,而非只靠健康食品。如果是素食者可以多攝取豆類、蔬菜、穀物類及堅果類補充蛋白質。 好好愛牠也再次呼籲,如果實在需要保健食品,除護肝功能外,請選擇且支持那些以人體食用研究取得小綠人標章的廠商,讓其他不肯禁用動物實驗的廠商去反思什麼才是真正對人類有用同時兼顧動物友善的產品。
拿牠做實驗有什麼道理 文:Cindy Hsu
拿牠做實驗有什麼道理
.好好愛牠於4/15舉辦動保講師培訓課程—實驗動物篇,第一堂課邀請馬偕醫學院護理學系蔡淑芬助理教授透過醫學工作者的角度介紹動物實驗,以及「健康食品」在「功效評估」所做的「動物實驗」有哪些令人疑慮的部分。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對「健康食品」的定義,健康食品是指具有實質科學證據的「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具該功效,「非屬治療」、矯正人類疾病之醫療效能為目的之食品,而根據「健康食品管理法」規定,「健康食品」必須經過「小綠人標章認證」確認有「安全性」以及「保健功效」,才可合法販售。1. 安全評估:此評估中,廠商會需要做的實驗包含基因毒性、餵食毒性、致畸胎、致癌性以及繁殖試驗等。2. 功效評估:目前健康食品透過「動物實驗」或「人體實驗」可宣稱功效共有 13 種,包括:調節血脂、胃腸功能改善、護肝、免疫調節、骨質保健、不易形成體脂肪、抗疲勞、輔助調整過敏體質、調節血糖、延緩衰老、牙齒保健、促進鐵吸收、輔助調節血壓,而其中護肝功能是唯一僅能以動物實驗評估其功效,其他9項功效均可選擇人體食用研究來評估。保健食品透過「動物實驗」來罪功效評估真的合理嗎?講座中,蔡淑芬老師提到透過「動物模式」來模擬健康食品對「人類的功效」不科學的原因最主要為「動物與人類缺乏相似性」,例如動物不會無故得病,人類的疾病成因複雜得多,以及動物與人類先天上的生理差異等等。隨著各國對「保障消費者權益」和「動物福利」的重視,全球至少有29個國家的健康食品法規已要求只使用「人體食用研究」。另外,蔡淑芬老師表示既然保健食品的功效評估可由「人體食用研究」和「動物實驗」擇一,則廠商選擇相對較精準的人體實驗才是合理的作法。然而人體實驗需經過「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嚴格的把關,審查程繁瑣,時間冗長,廠商若想儘快將產品上市,動物實驗相對節省時間和成本,也最符合商業利益。因此,和「人類實驗」相比,動物相對是「無聲的」實驗者。以下列舉幾個殘忍的動物實驗:1. 抗疲勞:分別餵食兩組老鼠健康食品,逼迫其於水中游泳,直到體力耗盡、溺斃,並且比較是否吃了健康食品的老鼠可以游得比較久。2. 免疫調節:實驗者會反覆給動物抗過敏原或病毒,並觀察吃了健康食品的動物免疫力是否增強。3. 胃腸功能改善:為了證實優洛乳的腸胃改善功能,小鼠會被反覆注射過敏到小鼠體內引發過敏反應或是疼痛。除了實驗過程對動物帶來的痛苦外,以「安樂死」作為結束動物生命的說法我們也無法認同,這裡指的應該是動物的生命被終結,不應用「安樂死」稱之。所謂安樂死是像吸入二氧化碳,讓動物不知不覺或沒有痛苦的死去。實驗室裡將動物賜死的方法包含:1. 物理性生命終結(麻醉或未麻醉),如:後頸椎脫臼/斷頭、頭部敲擊、脊椎穿刺、麻醉後放血。2. 化學性終結:吸入二氧化碳、乙醚麻醉、浸浴、注射有毒物質。  好好愛牠肯定台灣近年來因「動物福利」和「保障消費者」的因素而禁止「牙齒保健」、「輔助調節血壓」以及「抗疲勞」功效的動物實驗,如果已經是證明是對人體無害的食品,為何要允許企業做出以下傷害動物的實驗來獲利呢?執行不必要的動物實驗,是否也算構成動物虐待?我們除了期待政府法規加速刪除其他健康食品的動物實驗項目,也呼籲企業及消費者響應,抵制不必要的動物實驗產品。 #動物實驗 #動保講師培訓 #一件好事愛動物 #好好愛牠
動物福利與宗教自由之間的取捨:歐盟C 336/19判決案例 文:Cindy Hsu / 圖:Chiafang Tsai
動物福利與宗教自由之間的取捨:歐盟C 336/19判決案例
C 336/19判決源起:2017年比利時動物福利修法2017 年歐盟成員國比利時的法蘭德斯地區修改了「動物保護和福利法」,禁止屠宰「未經致昏」的動物。因猶太教規或是清真飲食皆不能接受動物屠宰前受到創傷(包含電擊致昏),所以此修法受到一些猶太和穆斯林社群的反對並認為比利時地方政府違反了歐盟基本權利憲章保障的「宗教信仰自由」。伊斯蘭屠宰儀式穆斯林遵循可蘭經及聖訓集中的「清真飲食(Halal)」,不能食用死前受到虐待的動物或是屠體遭損壞的肉品。而清真屠宰要求在宰殺過程中念誦真主的名字,並透過快速的方式將動物放血屠宰。標準做法為使用利刀一次割斷動物的頸靜脈、頸動脈、氣管與食道,使動物因腦部貧血失去知覺。 猶太屠宰儀式猶太律法禁止殘酷對待動物,為了生產「潔食(Kosher)」也就是符合猶太教戒律的食物,猶太式的屠宰(Shechita)要求受過訓練且已得到希伯來委員會授權的屠夫(Shochet)來執行,以保證動物透過快速且的方式被放血屠宰。和伊斯蘭屠宰儀式相似,死前受過虐待或是屠體遭損壞的肉品屬於非潔食,不符合猶太教教規。無論是穆斯林還是伊斯蘭教都強調屠宰必須是快速且使動物承受最少痛苦,而「宗教屠宰」與「屠宰前致昏」(如:電擊致昏)會相牴觸的原因主要因為:1. 屠宰前致昏使得動物死前再經過另外的傷害。2. 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屠宰儀式都要求動物盡能夠可能的地放血,而電擊可能對出血有不利的影響。歐盟法院2020年裁定結果最終,歐盟法院認為比利時地方政府並未違反了歐盟規範,並表示歐盟的成員國可以禁止屠宰「未經致昏」的動物,主要理由包含:1.宗教屠宰過程中採「可逆致昏」所以並不構成對「宗教自由」的不成比例的干涉。因為:-若動物為被致昏,將使動物置於可避免的痛苦中-擊暈會對出血產生不利影響的擔心並無有效的科學證明-如果動物不被放血,此動物仍然可以從「可逆致昏」中完全康復2.歐洲人權法院表示比利時的肉類貿易仍允許清真以及潔食認證肉品(無經過致昏屠宰)的交易和取得,因此比利時地方政府並沒有剝奪獲得和食用符合宗教規定的肉食。 3.促進動物福利符合歐盟所追求的公共目標,而依據歐體1099/2009 號規則第26條第2項第1款,歐盟給予允許成員國因國情或文化不同,給予進一步的管理權。 歐盟法院在判決書中有提到,「歐盟基本權利憲章」是一項有生命的工具,其條文解釋的結果須於社會和立法方面都考慮到會員國價值觀和觀念的變化。從C 336/19的歐盟判決案中,我們可以理解雖然宗教自由是歐盟非常重視的價值,但宗教自由範圍仍是有限的。我們可以發現,隨著成員國對動物福利的重視,使得歐盟法院也於判決中給予動物福利更大程度的考量;而當在修改與道德相關的法律時,當前的社會共識也許就是最合適的修法界線。 #好好愛牠 #動物福利 #動物福利法 #animalrights #animal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