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時間篩選
依時間篩選
- ALL
- 實驗動物
- 展演動物
- 經濟動物
- 同伴動物
- 海洋資源
- 野生動物
- 議題與行動
- 認識好好愛牠
- 報導交換
- 動物三兩事
熱門標籤
【是動物意識還是物種歧視?——人類對於動物遭遇的潛在思維】 Mandy Lu

經濟動物
2024.08.10
【是動物意識還是物種歧視?——人類對於動物遭遇的潛在思維】
2024年3月國道發生運送屠宰場的豬隻跳車事件[1],當時看到新聞消息,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是戲謔地以各種「豬料理」、「加菜」等說法,把這些動物視為『食物思維』的取笑心態;還是對此場景能夠想到「不自由」、「豬隻感受痛苦」,意識到『牠是個生命』的同理與關懷。這是繼2022年一隻豬在台76線摔落被戲謔成九天玄女召喚「降肉」事件後,再次有豬隻因不當運送而死登上媒體版面。易碎或貴重的貨物會有包裝材料,至少會被人們重視關切;但活體家禽或家畜的運送安全,是否有相關單位做好把關?或者覺得反正終將一死,不需要被好好對待?最近的「草仔龜披薩」[2]話題,亦引發不少討論,龜常常被譽為長壽或是吉祥等含義,因此在粿食上刻印烏龜圖案代表吉祥;而同樣祭祀為目的,三牲(豬、雞、鴨、鵝、魚)則是宰殺動物們成為祭品。換個想像,今天食物造型若以常見的家禽為主題,你會產生什麼念頭?是否會不以為意,視為理所當然,或認為毫無新意?因為牠們是食物,所以不尊重也沒關係,真的是這樣嗎?根深蒂固的飲食習慣影響對於經濟動物們的認知,「食物」左右人們看待生命的標準。潛藏的物種歧視,導致經濟動物的生命價值長年遭受忽視;人們不自覺地把動物進行分類歸化——經濟動物是食用動物;野生動物是保育動物;寵物是伴侶動物,然後進行重要程度的排序。也許,有限的個人難以全然擺脫「物種偏見」,但日常生活之中一定有跡可循:道路上所見的載豬車、充滿雞隻的小鐵籠、市場裡的肉塊商品、網路上的留言反應……。從事件中觀察自己的直覺反應,不只是讓想法流過,試著思考你為什麼會這麼想?為什麼有些動物你願意守護、尊重、有愛;而有些動物你置若罔聞、覺得犧牲理所當然、甚至厭惡?這些生命都是真實日常中的細節,動物與我們息息相關,打開自己的心去感受,問問自己——是否『清醒』的認知到內心天平承載著什麼?生命、或是物件、食物?還是『習慣』的假裝這沒什麼、或是乾脆視而不見。進而,你就會發現:自身究竟是先入為主產生「物種偏見」,還是優先考慮到「友善動物」的慣性思維模式。以往未曾注意的念頭,當你察覺到真正想法的那一刻起,你就能做出改變。牠們同為生命,生命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即使還無法馬上改變飲食狀態,但我們可以試著從轉化認知開始,不以取笑心態去忽略動物的痛苦;不以優劣去評判動物生命價值。從一個小小心念開始,一同友善動物,讓我們好好愛牠。[1]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2024/03(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395849566532172&set=a.220265004090630)[2] 必勝客臉書—芝心雙粿草仔龜比薩 2024/03(https://fb.watch/r4OoSp7n7k/)
【好好愛牠3/23-24在台大綠領農學市集-感謝近250位朋友的停留與傾聽】 好好愛牠

議題與行動
2024.08.10
【好好愛牠3/23-24在台大綠領農學市集-感謝近250位朋友的停留與傾聽】
3月下旬的周末我們參與在台大公館舟山路的台大綠領農學市集擺攤,兩天的活動下來,有將近250位大小朋友參與動物友善測驗,了解實驗動物與經濟動物的處境,也學習到應該如何從日常生活幫助這些弱勢的動物們。有朋友覺得小測驗太震撼,把我們的QR Code拍回家,只為分享給其他的人;有媽媽做了測驗之後,把同時間在台大校園參加童軍活動中途休息空檔的女兒帶來攤位加入挑戰;還有跟著我們引導一題題國台語夾雜把題目唸完也做完測驗的奶奶,不一會兒還把她的老伴兒帶來做測驗,說是要給爺爺長知識XD。更有一位坐著輪椅的爺爺隨著外籍照護與兒子經過攤位前,也加入測驗的挑戰,由他的兒子唸題目,他來作答,有的還猜對呢!答題完還把小禮物直接給我們美麗的志工妹妹,實在太可愛了!關於愛動物,我們都一樣有些朋友心疼實驗動物,不忍再看相片一眼,我們明白,同理心已在朋友們的心中滋長。有做過測驗的就知道相片裡被實驗的動物主角是誰,真的,沒人想這樣的事再發生。有幾位台大動物權利發展社的同學,帶著對動物的熱情與我們交流、盡一己之力小額line捐款,連續兩日都來,第二天還幫我們一起收攤,十分感謝。其實,協會裡有位夥伴十年前還是台大的學生時,也被這個社團影響,進而開始關心動物議題,現在社團同學看的紀錄片已經不是當年的那部「地球上的生靈」,而是2018的「Dominion」。關於動物友善,你準備好進化了嗎?感謝近250位願意駐足與傾聽的朋友,還有以行動支持捐款給我們的朋友,台大綠領農學市集之後,是您動物友善更上一層樓的開始,我們還是會持續分享弱勢動物的處境,希望影響更多的人,願意做出改變:一件好事愛動物,牠未來的命運是好是壞,說不定就在您我的一念之間。
一起拒吃魚翅,保護海洋的永續多樣性! 好好愛牠

海洋資源
2024.08.10
一起拒吃魚翅,保護海洋的永續多樣性!
海洋占了地球表面積70%,為了保護其生物多樣性與永續性、減少海洋塑膠垃圾,2023年3月,聯合國宣布通過《全球海洋公約》,這是全球超過550萬連署人勝利的一刻!2024年1月帛琉成為全球第一個正式批准《全球海洋公約》的國家,智利則是第二個批准國,共需要 60 個國家批准、120 天後公約即可生效。你知道嗎?每年至少有七千萬至一億隻鯊魚因人類而死亡,2022年關懷生命協會公布調查,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2007-2017台灣鯊魚獲量排全球第7。鯊魚的魚翅價格較高,不法的漁業者會為了帶回更多的魚翅,殘忍的割下2%價值昂貴的魚鰭後,將98%的魚身丟回海裡。當鯊魚缺少了魚翅,將無法游動、呼吸,只能痛苦的死去,這就是違反人道的「割鰭棄身」。漁業者「捕撈保育類鯊魚」或「割鰭棄身」的行為,皆違反漁業法,將有一定的罰則。2016年柯文哲推動台北市市府及學校餐宴禁吃魚翅,沒有購買就不會有販售,購買實而助長了走私,2022年時,海巡署在澎湖查獲約900公斤的魚翅,正準備非法運往中國。留下美麗的海洋給下一代,我們必須立刻行動!讓我們把魚翅從菜單上拿掉,將過時的傳統留在歷史裡。拯救鯊魚,現在就開始:告訴親朋好友捕鯊魚翅的過程是殘忍的。結婚請客時選擇不提供魚翅湯。不要購買魚翅相關產品。如果發現哪裡有「割鰭棄身」的行為,立即撥打漁業署0800-082-594免付費檢舉電話通報,或海巡署118海巡服務專線。吃下魚翅,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吃什麼嗎?「魚翅」的主要成分只有蛋白質及脂肪,是日常食物中非常容易攝取到的營養。反觀鯊魚為海洋生態食物鏈頂端,經由生物放大作用後,將各種海洋生物體內的重金屬和毒素累積到體內,像是魚翅內含高量的神經毒素「甲氨基- 丙氨酸」BMAA ,為了我們的腦部、神經系統健康,應盡力避免攝取。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紅色名錄顯示,全球已有超過80種鯊魚被列為受威脅物種,佔已知鯊魚物種的 1/3。鯊魚對於海洋保育非常重要,牠會吃下老病的魚類以及魚屍,讓健康的魚種擁有更好的海洋環境。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關於海洋:1. SDG 12 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當我們在利用海洋的同時,是否採取了負責任的消費及生產呢?2.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在『永續海鮮指南』中(https://fishdb.sinica.edu.tw/seafoodguide/),鯊魚是保育魚種,已遭過度捕撈,屬於食物鏈高層,數量少、生長緩慢,資源不易恢復。為了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資源,確保生物多樣性及永續發展,一起拯救鯊魚吧!地球上的海洋是連在一起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而生命沒有不同。一件好事愛動物,一起拒吃魚翅!日常中的每一個選擇,都可以做到#好好愛牠。探索更多最新資訊香港護鯊會:https://www.hksharkfoundation.org/關懷生命協會-台灣鯊魚與海洋的永續保育:https://www.lca.org.tw/news/node/8216
【留給動物最適當的社交距離——人類與動物之間的距離該如何平衡?】 好好愛牠

野生動物
2024.08.10
【留給動物最適當的社交距離——人類與動物之間的距離該如何平衡?】
今年2024年美國加州白頭海鵰巢位直播吸引了超過萬人的粉絲觀看,而Jackie帶回樹枝放置於Shadow身上的影片更是在網路上頻傳。白頭海鵰是美國國鳥,原本面臨瀕危的危機,在《瀕危物種法》簽署50週年的現今白頭海鵰夫妻驚喜誕下三顆蛋,得以看出保育法案之下孕育新生命的希望。非營利組織大熊谷之友從2018年開始架設攝影機透過Youtube直播(https://www.youtube.com/@FOBBVCAM/featured)的方式讓全球都能看見白頭海鵰繁殖孵育過程,展現最真實的大自然中生態日常。台灣也有類似的自然直播,每年三到六月是北部鳳頭蒼鷹的繁殖季,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與台灣猛禽研究會攜手一起進行育雛監測直播計劃,從2017年開始進行巢位直播,在2020年高達一千萬次的點閱率,最廣為人知的恩萼女王與廣志鷹爸趣味互動更吸引千人關注直播。因應新時代的發展,人們可經由螢幕從遠端關注,以不干擾自然動物的生活發展。除了能夠更加了解生態日常之外,也有人在過程中被療癒,甚至面臨到死亡受傷情況會反思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關係。曾在台灣造成話題的間諜動物系列《動物秘密一籮筐》,是將攝影設備包裝成真實動物的樣貌,近身觀察動物之間的情感表現與互動,人造動物間諜除了能夠融入動物群體之中,也是降低人類對於動物生活的干擾。不一定要實際接觸,我們得以此方法深入了解動物生態。是否能有一個妥善的距離留給動物們自在的空間,和人類友善共處?現今也常常有友善農場在管道平台上放置經濟動物們生活日常影片供人觀賞,讓民眾明白動物們也跟人類一樣,少不了日常生活的吃喝拉撒睡,有喜怒哀樂,即使是人類因經濟目的而飼養或管理的動物,也是一條生命,值得被好好照顧。相較於容易被人看見的展演動物與經濟動物,那麼關於實驗動物的方面呢?民眾往往對於實驗動物一知半解,問題在於資訊上的落差,實驗動物的資訊、牠們如何生活?牠們的環境?牠們的後續照應與對待?野生動物、展演動物或許能吸引大眾目光與關注;但任何動物所展現出的生命韌性都是值得我們去尊重,生命並沒有不同,人類透過各個資源、管道、媒介與方法形式,重新思考人與動物們之間的距離與相處關係。人類會想要好好生活,動物也是,我們同為地球上的一份子。從小小的關注開始,讓我們從一個心念,慢慢改變,一起好好愛牠。
【運動後補充蛋白質,也能好好愛牠】 好好愛牠

經濟動物
2024.08.10
【運動後補充蛋白質,也能好好愛牠】
運動、補充均衡的營養,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好方法。在運動後補充蛋白質,你會選擇什麼食物呢?除了雞胸肉、水煮蛋外,其實有更友善地球的選項,就是色彩繽紛的全食物(Whole Food),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只要用對方式,全植物飲食也能增加肌肉,植物性蛋白質含有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消化排便,讓腸胃更健康。精選植物性蛋白質,運動後就攝取:1. 香蕉:方便取得的香蕉,有豐富的礦物質及碳水化合物,一根150克的香蕉,蛋白質約有2.2克。運動前吃能補充體力,運動後吃幫助增肌。2. 毛豆:每100克的毛豆中有13.8克的蛋白質,超過雞蛋的蛋白質含量12.5克,擁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礦物質,是降血壓及膽固醇的健康食物。3. 燕麥:蛋白質含量約13~15%,加上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礦物質等,能補充身體微量元素以及穩定飯後血糖。4. 黑豆:蛋白質含量將近40%,它的黑來自花青素,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具強大的抗氧化力,幫助我們清除體內的自由基!5.豆皮:每100公克有25.3克的含量,是補充蛋白質的超級食物。6. 藜麥:蛋白質含量為22%,它不含麩質、低GI的特性,很適合用藜麥代替米飯。7. 糙米:每100克的糙米,含有2.4克的蛋白質,並且有豐富的維生素B,有助於促進代謝、提振精神。!注意!請選擇多種不同食物一起補充,像是以豆類加穀物、蔬菜加堅果等組合方式增加必須胺基酸,使身體合成蛋白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關於選擇蔬食:SDG 2 消除飢餓確保糧食安全,促進永續農業發展。SDG 13 氣候行動少肉多蔬食,減碳環保,是幫地球降溫的好方法。經濟動物中屠宰量最高的就是雞,每當見到食物浪費時,都讓人心痛。數據統計公司「World of Statistics」 2023 年最新調查,台灣共有 14 % 的人口(約 320 萬)人吃素,比例高居世界第三,更曾在 2017 年被CNN評選為「十大素食友善城市」,超過 6,000家素食餐廳提供我們多元的選擇,蔬菜種植的碳排放量,是所有食材種類中最低的,每攝取1公斤肉,就增加13公斤的碳排放。依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資料,如果全國民眾響應一日蔬食,一天就可減少將近4,300萬公斤碳排放,這相當於減少了4,866輛汽車行駛地球一圈。幫助動物也愛自己,今天一起一件好事愛動物吧!運動後攝取植物性蛋白質,減少不必要的動物犧牲,照顧自己的健康,對地球更友善,也更 #好好愛牠。探索更多最新資訊蔬食健身youtube分享:https://www.youtube.com/@GoVegan紀錄片「茹素的力量」:https://youtu.be/WzfnAKi8Ep4?si=7a-LtEsJif3ZADyH
鯨魚與貓 好好愛牠

議題與行動
2024.08.10
鯨魚與貓
「218 世界鯨魚日(World Whale Day)」還記得我們曾發表過的文章【拒看鯨豚表演,也可以浪漫又堅定】嗎 ?(https://sala.org.tw/blog/168)當時只覺得一部分的韓國影集對於展演動物福利議題的重視十分難得,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不僅帶動民眾關心海洋哺乳類的保育議題 ,也促使南韓政府推出規畫已久的「水族館鯨豚回歸海洋」計畫,讓海豚回歸大海,好萊塢男星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亦曾透過號召粉絲連署,成功讓俄羅斯解放鯨魚群。每年二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世界鯨魚日」,試想著我們到大自然中的那種舒暢感,應該就像牠們回到廣闊大海的自在吧!『一鯨落,萬物生』鯨魚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之一。牠死亡後會沈入海底,身體儲存了大量的碳,並提供海洋生物長達數十年、甚至百年的食物,回饋養育牠的大自然,維持海洋生態平衡。保護一頭鯨魚,相當於替地球種了數千棵的樹。然而,不是所有的鯨豚都能自在的悠游大海,無論國內或國外旅遊,仍會見到在水族館見到被圈養的鯨豚,讓我們一起向以娛樂為主要目的的水族館說不,一起好好愛牠。「222 猫の日」動物給我們的療癒太值得感謝了~222可愛又好記,日語的讀音為「ninini」,與貓叫聲「ニャン」(nyan)很相近。「猫の日」是為了慶祝貓與人和平共存。如有計畫想增加毛小孩到你生命的朋友,不妨去公立動物之家走走~可以先透過社群媒體觀察有眼緣的動物再行動,或是直接前往,讓工作人員介紹最適合你的毛家人。目前台灣的遊蕩犬數量超過15萬隻,而全台犬收容量僅僅8000隻。如果有機會帶牠回一個永遠的家,許下給毛小孩的承諾:不棄養、不放養,打晶片、要絕育,這將會是你們最美好的相遇,也會是傳達正確生命教育「領養代替購買」的模範喔!能有動物相伴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送貓主子些身心健康的禮物吧,像是一個紙箱抓抓、拍拍貓的屁股來感謝牠的陪伴。貓咪的零元快樂套餐:溫柔地摸摸牠。輕聲的與牠說話。對貓緩慢眨眼傳達「我愛妳」。陪貓玩牠愛的玩具。我們學習著貓的安靜、優雅,學習著陪伴自己,用貓愛的方式,享受與牠的療癒時光。希望因人而起的流浪動物問題,也將終止於人,我們一起共同努力,一起好好愛牠。
【3月3日,留給孩子美麗的地球!】 好好愛牠

野生動物
2024.08.10
【3月3日,留給孩子美麗的地球!】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World Wildlife Day),2013年由聯合國設立,每年制定年度主題,呼籲大家重視、珍惜野生動植物。2024年(#WWD2024)的主題是「連結人類與地球:探索野生動植物保育的數位化」,在一個緊密連結的世界裡,數位化對生態系統及社群的影響非常大。隨著網路的普及,目前全球66%的數位鴻溝正在逐步縮小,但全世界依舊有27億人無法使用網路,在低度開發及內陸國家,平均只有36%的人口可以上網。儘管科技進步提升了野生動植物保護的許多面向,像是研究、通訊、追蹤和DNA分析,但在達到2030全面數位化前,仍然有許多挑戰,像是環境污然、資源落差等必須跨越。聯合國指出,未來50年地球將有四分之一的動植物即將滅絕,目前已有逾8,400種野生動植物處於極度瀕危狀態。全世界都在為了保育野生動植物努力,台灣亦架設了生態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設法減少石虎、穿山甲、陸蟹、鳥類等野生動物的路殺悲劇,同時保護駕駛的行車安全。拯救瀕危動物,現在就開始:1. 看到野生動物時,遵守「不接觸、不干擾、不餵食」3不原則。2. 選擇有機、友善環境的農產品。還有更多可以跟著台灣地球日54項綠行動一起來響應,或者與我們分享你的好好愛野生動植物的現在進行式。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關於野生動植物:1. SDG 12 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動植物的國際貿易是瀕危物種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停止對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2. SDG 13 氣候行動除了人類破壞了生物多樣性外,氣候變遷也是威脅野生動植物的原因之一。3.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資源,確保生物多樣性及永續發展。4. SDG 15 保護陸地生物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地劣化。生命,沒有不同。無論是家中的同伴動物、食物裡的經濟動物、大自然裡的野生動植物,都是美好的存在,心懷感謝的珍惜牠們。
【無動商品的日常,其實我們都可以】 好好愛牠

實驗動物
2024.07.07
【無動商品的日常,其實我們都可以】
在市集擺攤時,我們最常分享實驗動物的處境,宣導對牠友善,減少不必要的動物實驗,選擇沒有動物實驗的商品(有人也稱之為「無動商品」),這時民眾常會反問:「怎麼知道商品有沒有做動物實驗?」「買東西的時候要怎麼看?」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從大賣場或超市買回來,有洗臉的、洗澡的、洗頭髮的,還有洗碗的。其實有點像尋寶,因為比起醒目的標語,它藏在瓶身背後小小的字樣或圖案,架上的商品玲瑯滿目,要有點耐心一個個找,而且它可能有以下寫法:-無動物實驗-我們拒絕做動物測試!-Vegan / ..does no test on animals(意思是 純素 / 無動物試驗)-CRUELTY FREE / WITH NO TEARS / NON ANIMAL TESTING PRODUCTS(意思是 零殘忍 / 兔兔不哭 / 沒有做動物實驗的產品)-NO ANIMAL TESTING(意思是不做動物實驗)而且還會配上一隻兔子,讓你安心購買。上網找關鍵字:零殘忍、無動物實驗你就能找到許多無動商品,小編家的洗碗精,便是上網購買的台灣品牌。或者,有以下非營利組織或聯盟所整理的品牌與商品清單:1. Leaping Bunny: 跳躍的兔子,有兔子、上下藍色弧線以及兩顆小星星2. CCF: 一隻無臉兔的側身NOT TESTED ON ANIMALS字樣3. PETA: 兔耳朵是個很大一顆粉紅色愛心4. 兔兔不哭:是由關懷生命協會推動,收錄具有無動物實驗相關認證的品牌,方便大眾查詢及購買。 2022年,台灣有1,158,714隻動物被用來實驗,若加上胚胎(雞胚、鴨胚和魚卵),總數達440萬。115萬隻的動物,實驗完存活率不到3成,存活下來也不全都能有好的安置。一件好事愛動物,邀請朋友響應:-選擇沒有動物實驗的商品-選擇不以動物實驗,而是以人體食用研究取得小綠人標康的健康食品(這是食品功效評估,商品本身已安全無虞,不該犧牲動物!)找無動商品一開始會覺得麻煩,一旦你養成習慣後,你會樂於發掘更多無動商品,有的時候彼此多一點提醒,發揮同理心,就能改變弱勢動物的處境!Hey~ 你今天無動了嗎?初階的動物友善,是一件好事愛動物;進階的動物友善,是一件好事救動物。
邀請國際線上連署「阻止日本獵捕長須鯨」 好好愛牠

議題與行動
2024.07.03
邀請國際線上連署「阻止日本獵捕長須鯨」
好好愛牠協會自5月初看到新聞,說日本打算商業捕鯨增列長須鯨,從5/7-6/5有公開募集意見,6月會開審議會,然後7月決定的這件事以後,就開始找資料,也找到日本政府填寫意見的網頁連結,把意見內容翻成日文寫去,一開始只寫一段譴責和反對的話,隔天被日本人關切,她說有的日本人接受吃鯨肉的文化。於是,我們把反駁的理由依照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所講的幾點:「傳承日本傳統飲食文化」、「鯨魚是重要的食物資源,應該以科學為基礎進行永續利用」和「認為北太平洋有足夠的長須鯨族群」一一反駁,和鯨豚研究專家一起補強反對的內容,才有了5月中的聲明書,除了繼續邀請民眾一人一信寫去,也開始邀請其他組織一起串聯,因為這不光是動物保護議題,環境生態議題,更是世代正義的議題,漸漸的有環保團體、動保團體和大學社團等18個團體支持,這期間還聯繫到日本成立28年的鯨豚保育組織IKAN跨國響應。我們在日本網站或社群媒體所能看到公開反對增獵長須鯨的團體除了IKAN,還有成立34年的日本野生動物保育協會(JWCS)。7月1日上午,我們集結許多夥伴一起到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好好愛牠協會、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 海豚微笑應援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海洋公民基金會、台灣樹人會、鯨豚退休會、關懷生命協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及青年團體-台灣大學動物權利發展社,表達我們的訴求,並請警察將意見書轉交給館方人員,請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將意見書帶給日本政府。當天下午,日本野生動物保育協會JWCS也在當地舉辦線上記者會,這是一個只針對日本媒體的記者會,主要說明兩件事:就是1. 6/11水產廳宣稱對於長須鯨族群的估算與捕60頭長須鯨這個數字計算的問題,將由IKAN的研究員真田康弘解說;2. 日本國內鯨肉銷售不佳,庫存量不斷累積的問題。日本野生動物保育協會JWCS說他們也將在記者會上,向媒體表明我們在台灣發起的記者會,雙方用各自的方式,但同樣反對日本政府商業獵捕長須鯨。現在,邀請全球民眾共同響應國外平台所發起「阻止日本獵捕長須鯨」連署(https://www.thepetitionsite.com/674/346/683/),響應人數已5.5萬人,讓日本政府明白:鯨魚都是保育類動物,捕鯨文化跟吃狗肉文化一樣都不該被傳承,獵捕長須鯨更是殘忍,這不是一個文明國家做的事!以下各媒體報導1. 環境資訊中心 日本開放獵捕長須鯨 台灣民團抗議、日方外部專家報告說了什麼?https://e-info.org.tw/node/239398FB: 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posts/pfbid02Y4obcN6rQm1UXshDLCUCNFuKvLGdezzUnffgduYUmW4PgAXZuHuUb4nNqCQpGzLql2. 聯合/日本宣布商業捕鯨新增60頭長須鯨 民團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前抗議https://udn.com/news/story/7270/80656773. 經濟日報/ 日本宣布商業捕鯨新增60頭長須鯨 民團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前抗議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80656774. 聯合/鯨魚固碳效果佳 大型鯨魚平均可固碳33噸https://udn.com/news/story/7270/80657155. peopo公民報 台灣民間團體聯合要求:日本政府撤回商業獵捕長須鯨決議,立即停止虐殺鯨魚https://www.peopo.org/news/6908996. 警廣 日本七月起增捕長須鯨 動保團體齊聚日台交流協會呼籲撤回決議https://www.pbs.gov.tw/cht/index.php?code=list&flag=detail&ids=46&article_id=809707. 中時報紙報導8. 台灣好報 捕鯨虐殺重創自然生態!民團要求日本撤回商業獵捕長鬚鯨https://newstaiwan.net/2024/07/02/198617/YT: https://youtu.be/3N-ykhsxbr8?si=4EREFbQPAB2jbEyJ9. 中時/日本宣布可捕60隻易危長須鯨 民團抗議:地球寶物不該成為食物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701002237-260405
【7.1記者會新聞稿 捕鯨其實昰虐殺 重創自然生態 台灣民間團體聯合要求:日本政府撤回商業獵捕長須鯨決議,立即停止虐殺鯨魚】 好好愛牠倡議組

議題與行動
2024.07.01
【7.1記者會新聞稿 捕鯨其實昰虐殺 重創自然生態 台灣民間團體聯合要求:日本政府撤回商業獵捕長須鯨決議,立即停止虐殺鯨魚】
捕鯨其實昰虐殺重創自然生態台灣民間團體聯合要求:日本政府撤回商業獵捕長須鯨決議,立即停止虐殺鯨魚日本水產廳於6月11日的水産政策審議會,宣布本年度商業捕鯨額度新增60頭長須鯨(獵捕59頭和混獲1頭),引發國際譁然。長須鯨屬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易危物種,是現存僅次於藍鯨的第二大動物,具有高等智慧與感知能力。在生態系中有其重要地位更能大量固碳,而且捕鯨對動物造成極大痛苦,其本質就是殘酷的。7月1日是日本政府開放商業獵捕長須鯨的第一天,也是長須鯨開始遭受生命危險、殘忍殺戮的一天,台灣民間團體好好愛牠協會、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海豚微笑應援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海洋公民基金會、台灣樹人會、鯨豚退休會、關懷生命協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及台灣大學動物權利發展社於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前高舉布條抗議「反對日本政府增獵長須鯨」,並於現場揭開日本水產廳審議會的黑箱。同日,日本公民團體日本野生動物保育協會(JWCS)舉辦線上記者會,說明對於水產廳所公布長須鯨數量計算的疑慮,以及日本國內鯨肉庫存量過剩的問題。台灣民間團體同聲譴責日本政府不顧公民意見、強行黑箱通過捕鯨,並要求日本水產廳應立即撤回年增捕60頭長須鯨的蠻橫決定,盡速停止所有捕鯨行動,並積極輔導捕鯨業者轉型。日本捕鯨爭議不斷,再增獵長須鯨毫無正當性日本捕鯨行為長久以來為各界撻伐,自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禁止全球商業捕鯨後,日本高舉科研大旗持續在全球捕鯨,多次幾可說是濫捕的行徑[1],引起國際不滿。2019年日本索性退出IWC,脫離國際的監管,開始在其領海與專屬經濟海域(EEZ)商業捕鯨。而去(2023)年新建的大型捕鯨工廠母船「關鯨丸」所舉辦的下水典禮,形同再揭大型捕鯨行動序幕。接著,今年五月日本水產廳又提出草案,將全球第二大的鯨魚——長須鯨納入商業捕鯨名單,並宣稱「傳承日本傳統飲食文化」、「鯨魚是重要的食物資源,應該以科學為基礎進行永續利用」、「認為北太平洋有足夠的長須鯨族群且捕撈限額將透過由IWC 認證的方法計算,且捕撈區域僅限日本領海和專屬經濟區(EEZ)」等理由,持續支持日本國內極其小眾的捕鯨業。在該草案蒐集意見期間,好好愛牠協會發起一人一信反對獵捕長須鯨行動,並有18個台、日民間團體發表聯合聲明,提出如下四大理由駁斥、反對日本政府的決定。一、捕鯨過程極度殘忍,鯨魚死前歷經長時間的痛苦掙扎鯨魚是高等智慧的海洋哺乳類動物。鯨魚社會裡,母鯨與幼鯨之間的關係緊密,就像人類帶孩子,母鯨會照顧幼鯨直到成年才離去,有時長達四至五年。鯨魚也有「利他行為」(altruistic),鯨豚彼此信任,相互扶助。過往有許多研究發現鯨魚會在海中「唱歌」來溝通[2],顯示這些美麗的生物與人類並沒有那麼不同。然而,捕鯨行為通常是對鯨魚殘忍的虐殺。捕鯨船會從船頭發射附有手榴彈的魚叉,魚叉刺入鯨魚體內約30公分深後會打開爪狀突出物,對鯨魚造成創傷,接著手榴彈會隨之引爆。若魚叉射中鯨魚大腦附近的位置,鯨魚可能會因爆炸對大腦的衝擊力而在幾秒鐘死亡,但由於鯨魚的頭部只有在浮出水面呼吸時才會短暫露出,對於站在移動平台上的砲手來說,要瞄準大腦位置並精準射擊,是極其困難的,更遑論在惡劣氣候下執行,將更難以瞄準[3]。因此,有許多鯨魚是因身體其他部位被魚叉擊中,遭受重創、休克,甚至大量失血,緩慢而痛苦死亡。2022年冰島派遣動物福利檢查員在捕鯨船上記錄到[4]:被捕的長須鯨中有將近40%在死前痛苦掙扎了大約11分半鐘,其中兩頭則掙扎了一個多小時,還有一隻長須鯨中了捕鯨砲後長達兩個小時才死亡,而最久的追殺更達5小時之久而後放棄。鯨豚退休會創辦人蔡偉立直言:「即使是最先進的捕鯨方法[5]也無法保證鯨魚立即死亡或確保目標動物在死亡前不會感到任何疼痛或痛苦,顯示所有捕鯨活動本質上都是殘酷的。」二、鯨魚具有強大的固碳效用,捕鯨行為是對地球的致命危害此外,鯨魚更能夠固碳、緩解氣候危機。鯨魚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封存碳,平均每頭大鯨魚可固碳33噸[6],並將這些碳存放海底數百年之久。一條鯨魚的固碳效果可抵幾千棵樹。除了其本身直接的固碳作用,鯨魚的活動區域浮游植物會以倍數增加,而浮游植物處理了地球上約40%的二氧化碳,是亞馬遜雨林處理能力的四倍[7],並產生大氣中50%的氧氣[8]。因此,從大氣中捕獲更多的碳方法之一,就是增加全球鯨魚數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9],如果把一頭鯨魚一生所吸收的碳的價值和生態旅遊等其他好處加總計算,平均一頭巨鯨的生態服務價值超過200萬美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的環境議題部專案執行周諾恆表示:「日本是世界第5大排碳國,為積極減碳,更應正視鯨魚的固碳能力。活的鯨魚,價值遠高於死的屍體。因此就算日本聲稱捕鯨範圍限於其專屬經濟海域,但在海洋生態系瀕臨崩潰、氣候危機迫在眉睫的現今,捕鯨行為是對整個地球的致命危害。」三、日本過去吃鯨肉,不代表現在政府也該鼓吹人民吃鯨肉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執行長林憶珊表示:「繩紋時代,日本有吃鯨肉、也有吃犬貓的文化。日本政府不會以傳承之名鼓吹吃狗肉,顯示利用動物的傳統會因為時代和觀念改變。」根據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調查[10],將近九成日本民眾未曾購買過鯨肉,而日本政府農林水產省則統計[11],日本鯨肉的消費量從1960年代高峰期的 23 萬噸大幅下跌,現今日本人均每日鯨肉消費量僅為0.1克,攝取量遠低於其他肉類。在市場需求極小的情況下,日本政府所允許獵捕的小鬚鯨、布氏鯨和塞鯨,已在2022年捕270隻、2023年捕294隻,卻還要增獵長須鯨,完全沒有必要性。四、捕鯨造成不可逆的生態破壞,任何國家都應採取行動保護鯨魚在1905-1976年間,南半球有725,000隻長須鯨因商業捕鯨喪命,捕鯨活動對其族群數量造成嚴重且難以逆轉的傷害。關懷生命協會副執行長周瑾珊說明:「目前IUCN 公布的全球長須鯨族群量僅10萬隻,屬於易危物種,更被多國[12]列為保育類動物或瀕危物種。任何國家都有義務保護牠。此外,長須鯨要3至4年才生一隻寶寶,平均一個世代為25年,復育時程相當緩慢。日本要在經濟海域每年捕捉60隻的長須鯨,恐對其族群造成嚴重影響。」 日本政府想再捕鯨100年?審議會上刻意黑箱誤導日本水產廳於6月5日結束意見蒐集,並於6月11日邀請資源管理分科會委員與特別委員等召開水產政策審議會,日本鯨豚保育組織IKAN與好好愛牠協會亦線上參與,但與會委員根本沒有鯨豚專家、會中無正面回應如IKAN對於捕鯨恐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65條等的提問、刻意拖延會議資料、拒絕公布公眾意見,種種黑箱行徑令人無法苟同。此外,水產廳還公然於審議會上誤導大眾,聲稱其所制定的長須鯨獵捕數量,是符合IWC的標準,但事實上,日本的捕鯨配額從未獲得IWC的批准。過去同意日本捕鯨的友好科學家就曾指出,EEZ內的鯨魚不太可能大範圍橫向(東西)移動,暗示持續獵捕將有「資源枯竭」的可能性。假設EEZ內的鯨魚和EEZ外的鯨魚皆不會移動到彼此的領域,則每年若獵捕60頭長須鯨,四年後將有可能減少40%以上數量[13]。然而,水產廳卻在會中宣稱:按照目前制定的每年60頭的數量獵捕長須鯨,100年後也不會有造成其種族延續問題[14]。上述種種現象顯示,該審議會根本徒具形式,日本政府早已給長須鯨宣判死刑。全球已有超過50個團體[15]反對日本政府片面決定商業捕鯨增列長須鯨政策。現今鯨魚的生存面臨諸多威脅,包括船舶撞擊、漁網纏繞、海洋塑膠廢棄物和噪音,保育都來不及了,實不應再增加獵捕。 民間團體1. 共同要求日本政府:立即撤回商業獵捕長須鯨之決議、盡速終止所有捕鯨的許可,輔導捕鯨業者永續轉型。2. 邀請全球民眾到日本水產廳Twitter(https://x.com/suisancho_go_jp)留言「反對虐殺鯨魚,日本政府應撤回獵捕長鬚鯨決議、停止捕鯨」,並且附上預計捕60頭的數據文件,讓更多日本民眾了解。請複製以下這段話:`鯨の虐殺に反対!日本政府はナガスクジラの捕獲決議を撤回し、捕鯨を停止すべきです!https://www.jfa.maff.go.jp/j/council/seisaku/kanri/attach/pdf/240611-7.pdf3. 邀請全球民眾共同響應國外平台所發起「阻止日本獵捕長須鯨」連署(https://www.thepetitionsite.com/674/346/683/),響應人數已突破5.5萬人[16],讓日本政府知道我們共同守護鯨魚、守護世界的決心!共同聲明團體:好好愛牠協會、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關懷生命協會、鳥語獸躍、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海湧工作室、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鯨豚退休會、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台灣大學動物權利發展社、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海洋公民基金會、社團法人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社團法人台灣樹人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海豚微笑應援會等,陸續增加中。新聞媒體包(內含中 / 英 / 日文新聞稿)[1] 關鍵評論網,日本以「科學名義」大量捕殺鯨魚 333頭中有200頭懷孕母鯨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8977[2] AP, How do whales sing? Lab experiments suggest their voice boxes have a unique feature, https://apnews.com/article/whales-song-ocean-voice-box-humpback-baleen-afc3b4c42606c09782bc8e77e46d1923[3] International Marine Mammal Project, The Truth about Whaling, https://savedolphins.eii.org/news/the-truth-about-whaling[4] Guardian, Whales take up to two hours to die after being harpooned, Icelandic report finds,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3/may/08/whales-take-up-to-two-hours-to-die-after-being-harpooned-icelandic-report-finds[5] 同註腳3[6] Whales as marine ecosystem engineers,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63782441_Whales_as_marine_ecosystem_engineers[7] 鯨魚如何幫助我們的地球降溫,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6397813[8] 同註腳6[9] Nature’s Solution to Climate Change, https://www.imf.org/Publications/fandd/issues/2019/12/natures-solution-to-climate-change-chami[10] 新聞實驗室,為什麼日本要捕鯨?五個關於日本捕鯨的事實, https://newslab.pts.org.tw/news/62[11] 同上。[12]台灣將長須鯨列為瀕臨絕種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美國、澳洲將其列為瀕危動物。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簡稱華盛頓公約)則將所有鯨目物種列入附錄I,屬有滅絕風險、須嚴格管制的物種。[13] 2024/6/11 IKAN提供,日本水產廳審議在開會前1小時才公布的資料, https://www.jfa.maff.go.jp/j/whale/attach/pdf/index-70.pdf[14] 2024/6/11水產廳審議會提供資料, https://www.jfa.maff.go.jp/j/council/seisaku/kanri/attach/pdf/240611-7.pdf[15] 反對團體列表請參考以下兩篇文章。【抗議声明】ナガスクジラを商業捕鯨の対象に付け加えないでください, http://ika-net.jp/ja/ikan-activities/whaling/413-dntaddfinwhales2cmmcialwhalinig ; Fin whales could be added to the list of species hunted by Japanese whalers,https://www.afd.org.au/news/fin-whales-to-be-added-to-japanese-whalers-hunting-list/[16] 國外平台發起反對日本獵捕長須鯨線上連署https://www.thepetitionsite.com/674/346/683/ 出席者名單:鯨豚退休會創辦人蔡偉立、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 環境議題部專案執行周諾恆、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執行長林憶珊、關懷生命協會副執行長周瑾珊、台灣大學動物權利發展社社長曾翔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議題推廣主任寸舫筑、海洋公民基金會政策研究員潘翰聲、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倡議專員陳映伃、好好愛牠協會理事長蔡雅芬、海豚微笑應援會小魚、台灣樹人會秘書長潘翰疆各團體發言內容鯨豚退休會創辦人 蔡偉立大家早安,我是鯨豚退休會的蔡偉立。我們長期關注鯨豚的動物福利問題。人與鯨豚有各式各樣的關係,但是其中動物福利狀態最惡劣的就是捕鯨。而且今天開始全世界第二大的動物,長須鯨,在日本海域就可能被捕殺。地球上,上次捕殺長須鯨是在2022年冰島的紀錄,其中超過40%要補上第二槍、第三槍、甚至第四次砲擊才死亡,最久的甚至掙扎了2小時才死。長須鯨大約20公尺長,相當於交流協會建築物的寬度,身體有50噸重,巨大身軀是不可能麻醉的,讓鯨魚經歷這麼大、這麼久的痛苦,是非常殘忍的事。人還有選擇,希望未來鯨魚不會在遭受這樣的痛苦極刑。希望未來鯨群通過西北太平洋,拜訪日本和台灣,都能自由與安全的通過。謝謝。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 環境議題部 專案執行 周諾恆各位好,我是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TNF的周諾恆。我們反對捕鯨,除了因為殘忍,亦因為鯨魚極為重要的生態以至固碳、緩解氣候危機的價值。每頭大型鯨魚平均可固碳 33 噸,並將這些碳存放海底數百年之久。一每鯨魚的固碳效果就可抵幾千棵樹。除了其本身直接的固碳,鯨魚的活動區域浮游植物會以倍數增加,而浮游植物處理了地球上約 40%的二氧化碳,並產生大氣中50%的氧氣。因此,從大氣中捕獲更多的碳方法之一,就是增加全球鯨魚數量。日本是世界第 5 大排碳國,為積極減碳,更應正視鯨魚的固碳能力。活的鯨魚,價值遠高於死的屍體。因此就算日本聲稱捕鯨範圍限於其專屬經濟海域,但在海洋生態系瀕臨崩潰、氣候危機迫在眉睫的現今,捕鯨行為是對整個地球的致命危害。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 執行長 林憶珊繩紋時代,日本有吃鯨肉、也有吃犬貓的文化。日本政府不會以傳承之名鼓吹吃狗肉,顯示利用動物的傳統會因為時代和觀念改變。根據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調查,將近九成日本民眾未曾購買過鯨肉,而日本政府農林水產省則統計,日本鯨肉的消費量從1960年代高峰期的 23 萬噸大幅下跌,現今日本人均每日鯨肉消費量僅為0.1克,攝取量遠低於其他肉類。在市場需求極小的情況下,日本政府所允許獵捕的小鬚鯨、布氏鯨和塞鯨,已在2022年捕270隻、2023年捕294隻,卻還要增獵長須鯨,完全沒有必要性。關懷生命協會 副執行長 周瑾珊捕鯨造成不可逆的生態破壞,任何國家都應採取行動保護鯨魚在1905-1976年間,南半球有725,000隻長須鯨因商業捕鯨喪命,捕鯨活動對其族群數量造成嚴重且難以逆轉的傷害。關懷生命協會副執行長周瑾珊說明:「目前IUCN 公布的全球長須鯨族群量僅10萬隻,屬於易危物種,更被多國列為保育類動物或瀕危物種。任何國家都有義務保護牠。此外,長須鯨要3至4年才生一隻寶寶,平均一個世代為25年,復育時程相當緩慢。日本要在經濟海域每年捕捉60隻的長須鯨,恐對其族群造成嚴重影響。」 台灣大學動物權利發展社 社長 曾翔聖我是台灣大學動物權利發展社社長曾翔聖, 捕鯨過程的殘忍,其實不難理解,鯨魚如同人類也是有知覺的動物,想像我們自己也因為相同的器械受傷,那種劇烈的疼痛是多麼的難以忍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正是我們所理解的人性中,最基本的同理心,然而在商業的利益下,我們不願想起這些,甚至最後剝奪生命的底線—生存權,只為了我們的口腹之慾。台大動物權利發展社,作為校園社團,致力於向大學生推廣經濟動物與實驗動物的處境和真相,讓同學有機會了解市面上產品真實的生產過程。令人惋惜的是,日本水產廳的審議會批准了將長須鯨加入可捕物種的提案,範圍與數量不合理的設定,站在永續發展的角度,商業捕獵讓鯨魚瀕臨滅絕危機,是對年輕世代的不負責,更是世代的不正義。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議題推廣主任 寸舫筑日本是非常強調食農教育的國家,無論是對食材的完整認識、內涵的生命教育,一直都是台灣學習的典範。然而,當日本政府無視當代社會變遷、忽略國際保育趨勢,將食用鯨肉視為值得傳承的「飲食文化」,卻對其帶來的動物虐待、環境破壞避而不談,甚至無法回應審查的黑箱與決議的漏洞,並且給出有科學根據的數字和證據,就已經完全違背了食農教育和飲食文化的精神。研究會長期致力於提升農場動物福利,在必須利用動物的情況下,無論是飼養、屠宰、運輸等環節,改善動物的處境。但誠如剛剛夥伴分享,捕鯨會造成鯨魚極為緩慢且巨大的痛苦,非常殘忍,也就是說,「沒有任何符合動物福利的捕鯨方式」。希望藉由我們今天的呼籲,日本政府能夠三思,撤回每年增列60頭長鬚鯨的決議。海洋公民基金會 政策研究員 潘翰聲鯨落不該落肚海洋公民基金會指出,「鯨落」主題在台灣蔚為風潮,民眾重視鯨豚的覺醒意識愈來愈強,特別是年輕世代。過去幾年,有超過七個以上的文學獎得獎作品以「鯨落」為題,也有眾多音樂、戲劇、影音等作品以鯨落為主題。鯨豚是人類在地球的生命夥伴,都是共同緣自海洋的手足,鯨落是自然為本的碳封存,而人類工業化的捕鯨,中斷數萬年來的生物圈碳循環,加速第六次的生物大滅絕,也危及人類物種的存續。日本政府無理地擴大商業捕鯨的決策,違背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普世價值,中華民國台灣外交部應該對日本政府表達嚴正關切與抗議。海洋公民基金會建議,日本政府別再以「歷史傳統文化」為由,掩護極少數人的巨大商業利益,澎湖在地經驗可以提供參考。澎湖先民過去四、五百年來,充分利用自然擱淺的大型鯨魚,留下鯨魚洞等地名與傳奇,有些人家裡還保有骨骸。而幾百年來,也藉由北海的地形和海峽潮流,圍捕海豚補充蛋白質,但三十年前在國內外輿論關切下,終止了這項重要傳統。現在台灣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再必須捕殺鯨豚才能生存,日本經濟發展比台灣更高,照理來說捕鯨也非經濟上的必要。在野生動物保護法和漁業法的限制下,澎湖人也正在尋求漁業、觀光與鯨豚的共存之道。海洋公民基金會也呼籲年輕世代,「鯨落」不會只是浪漫情懷,更應該積極行動,對日本政府表達抗議,現在絕大多數日本民眾並不吃鯨肉,不會傷害台日民眾間的深厚友誼。在台日民間交流的場合,可適時告訴日本友人,人類應該維護大自然數萬年的「鯨落」傳統,而不是把鯨肉吃落肚的貪婪,大海可以餵飽全世界的人,卻無法滿足一個人的貪婪。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林東良IUCN估計全球長須鯨族群約十萬隻,族群數量趨勢增加,但並非日本所在的西北太平洋 (北太平洋沒有可信數據供評估)。日本宣稱以科學方式推算出西北太平洋族群有將近2萬隻,推算日本海域可捕捉的配額為60隻等數據,但這調查報告為內部資料並未受到國際機構審閱同意,也未估算人為活動與氣候變遷加成在長須鯨威脅的族群參數,我們反對以此為評估標準貿然開放商業捕捉。台灣友善動物協會 倡議專員 陳映伃捕鯨的過程是非常殘忍的,鯨魚在死亡前會經歷長時間的掙扎和難以想像的痛苦,這種堪稱是凌虐動物的迫害行為完全違背了動物權利的原則,國際上動物保護意識越來越高,捕鯨已經是過時、不符合當代社會道德標準的活動。長須鯨是高度智慧的海洋哺乳動物,同時具有固碳的功能,在生態系統和調節全球氣候變化都佔有重要地位。獵捕鯨魚將會導致不可逆的生態破壞,鯨魚也不應該成為商業活動的犧牲品。台灣友善動物協會一直致力於為動物發聲,減少動物的迫害和虐待,並推動友善動物的生活方式。我們呼籲日本政府以符合現代社會價值觀、國際保育趨勢的原則,調整過去的文化習慣,停止增列商業捕獵長須鯨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