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可以吃素嗎?-Andrew Knight教授講座報導之三
2025.10.05
文:蔡育琳 圖: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好好愛牠協會、Andrew Knight

2025年「當動物被使用,我們有哪些選擇?以國際視角,開啟動物倫理新對話」系列講座,由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與好好愛牠協會共同舉辦。在8月31日的第三場講座中,先邀請suiis素易網創辦人暨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林紘睿,介紹台灣寵物食品市場以及他引進素食飼料的經驗。
主講人安德魯・奈特(Andrew Knight)教授長期推廣動物福利、動物實驗替代方案、純素寵物食品等,這次的講題為「貓狗應該吃純素嗎?」(Should Dogs and Cats go Vegan?),他以多篇科學研究為依據,分析選擇替代性寵物食品的考量,包括健康、營養、品質以及環境永續等,證實純素寵物食品的可靠安全,對人類和地球也有極大幫助。
主講人安德魯・奈特(Andrew Knight)教授長期推廣動物福利、動物實驗替代方案、純素寵物食品等,這次的講題為「貓狗應該吃純素嗎?」(Should Dogs and Cats go Vegan?),他以多篇科學研究為依據,分析選擇替代性寵物食品的考量,包括健康、營養、品質以及環境永續等,證實純素寵物食品的可靠安全,對人類和地球也有極大幫助。
台灣素食寵物食品現況

林紘睿說,很多人聽到寵物吃素就認為是虐待動物,這讓他想到過去在台灣吃素的環境並不友善,因為對素食和營養不了解,就會有一些疑慮。到底貓狗能不能吃素?他從2006年引進素食飼料,得到的回饋都是正面的,「有太多的飼主告訴我,他們家的貓狗吃素之後,毛色變得更漂亮,個性變得更溫和,體味變得更低。」
根據農業部統計,2023年台灣家狗約148萬隻、家貓約131萬隻,總數已超越15歲以下兒童總人口,台灣的寵物產業市場達到631億元,其中寵物食品佔據308億元。然而,肉類寵物食品的背後有許多問題,包括道德、健康、生態影響,還常使用肉品業的剩餘物,也就是所謂的4D動物(死亡Dead、垂死Dying、患病Diseased、殘廢Disabled)。
林紘睿向大家提問,貓狗只有吃肉這一條路嗎?在天然的環境中,或許有些營養素是肉類才有、植物沒有,所以有人認為貓狗需要吃肉。但如果營養素可以從植物性取得,也補充足夠了,還需要吃肉嗎?

林紘睿分享奈特教授的研究,證明貓狗吃素沒有健康問題,甚至更少生病。而加工的東西未必就是不好的,他說:「寵物飼料也是加工品,如果加工品是罪惡的,為什麼要給寵物吃飼料?」基本上只要是大廠生產且符合標準的飼料,都有足夠的營養素,但他也提到:「我們不太建議飼主自己給寵物準備素食,因為有些營養素你可能不知道夠不夠。」
對於寵物食品的選擇,林紘睿認為可以結合同理心與理性,同理心是對於動物,我們愛自己的寵物,其他動物不值得愛嗎?理性則是對於吃肉、吃素的考量,不管吃什麼,營養素都要均衡,假設這兩個選擇都是健康的,但吃素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對動物的迫害以及其他風險,你會選擇哪一個?林紘睿說:「我不給答案,這是我自己的選擇,只是給各位做參考,希望大家有自己的想法,最後得出最好的選擇。」
自然不自然?

奈特教授先提出問題,貓狗可以成為Vegan嗎?讓貓狗吃純素,聽起來似乎是個瘋狂的主意?我們通常會認為貓和狗是肉食性動物,其實牠們和人類共同演化(co-evolving,雙方共同參與的演化過程)已經有非常長的時間。
狗是狼的後代,在人類狩獵採集的時代,就有一些狼會跟著人類移動,與人類共同演化了2到4萬年。某些狼從人類獲得食物殘渣,而後出現了突變,可以從人類的食物獲得營養,雖然當時的人類也吃肉,但主要食物仍是富含澱粉的根莖類植物。經過數千年的演化,這些狼逐漸從肉食性(carnivorous)的狼,轉變為雜食性(omnivorous)的狗。
貓則不同,牠們與人類的關係大約只有 8000 到 10000 年。貓的角色是守護人類的食物儲藏,防止鼠類侵擾。人類鼓勵貓留在人類的聚落附近,但貓並不會吃人類的澱粉類食物殘渣,所以貓至今仍是絕對肉食動物(obligate carnivore),在自然環境中,貓必須吃肉才能生存。
不過,這些演化背景與現代的寵物貓狗沒有太大關聯,因為牠們如今生活在不自然的環境中。寵物貓狗的食品有將近50%的植物性成分,而在各種動物性原料中,包含了貓狗在自然狀態下不會主動攝取的魚、牛等動物,還加入了大量非天然的添加物,再加工成乾飼料、濕肉醬、罐頭等。貓狗每天在固定時間被餵食這些食物,跟牠們的祖先完全不同,特別是以前的野生貓,牠們抓到一隻小動物就會盡量吃光,因為無法預計下一餐會是何時。
畜牧業、寵物食品與環境

為何人們會轉向植物性飲食的生活方式(plant-based lifestyles),還希望寵物也能加入?奈特教授認為有幾個主要動力:健康考量、環境永續、動物倫理以及食物正義。
畜牧業是全球森林砍伐的最大原因,在全球食物系統中,每年宰殺超過920億隻陸地動物,捕殺1到3兆隻魚類與海洋動物。75%的畜養動物以密集方式飼養,擠在狹小空間中,環境豐富化近乎於零,造成動物長期壓力。
此外還有糧食正義的問題,在發展中國家,每人每年平均消耗不到30公斤穀物,在富裕的國家則超過96公斤穀物。因為在富裕的國家,大部分的穀物不是直接被人食用,而是先成為動物的食物,再被人類間接吃下肚。當穀物被餵食給動物,大部分會被用來維持動物的身體機能,而非直接轉化為肉、蛋、奶,這種生產食物的方式效率極低。
雖然全球生產的穀物足以餵養目前人口的2倍,仍有1/9的人口在飢餓與營養不良中掙扎。如果每個人都採用富裕國家的飲食模式,需要7個地球才能種出足夠的穀物來餵養所有人。

奈特教授介紹,傳統的寵物食品需要消耗肉類,但現在有很多替代選項,包括植物性原料(包含海藻)、酵母與真菌、人造肉、細胞培育農業等。這些都可能是食物的未來,因為製造食物最有效率,只需要很少的水和土地,原料來自農作物或有機廢棄物的副產品。
在這些替代選項中,純素寵物食品產業迅速成長,2010年的市值是100億美元,2024年成長到270億美元,預估2034年會達到570億美元,複合成長率為8%。目前寵物數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但在未來10年,亞洲的寵物數量可能會成長30%,到時會有3億隻貓狗,亞洲將成為寵物數量最多的地區,除非我們能夠全面推廣純素寵物食品,否則寵物食品的肉類消耗量將大幅增加。
關於素食寵物食品的研究

奈特教授說明,過去對於素食寵物食品的健康影響,並沒有多少科學證據,第一篇相關研究在2006年發表於《美國獸醫醫學會期刊》,由獸醫研究34隻吃素食的貓、52隻吃肉食為主的貓,大約一年後結果顯示,兩者之間的健康狀況並無顯著差異。
另外一篇研究是在2009年發表於《英國營養學雜誌》,將12隻競速雪橇犬(sprint-racing sled dogs)分成兩組:一組吃普通的肉類飼料;一組吃不含肉的飼料,但營養成分與肉食組相同。飼養時間為16週,每隻狗都接受相同的訓練、照護和競賽,結果每隻狗的血液指標都在正常範圍,獸醫評估所有狗的身體狀況為「極佳」。
2016年奈特教授發表研究,比較貓狗的素食與肉食飲食,結論是:「狗和貓都可能在素食飲食下健康成長,前提是必須營養完整均衡。」近年來相關研究越來越多,例如2021年《BMC獸醫研究期刊》的一篇研究,對1325位養貓飼主做了問卷調查,貓的飲食分為素食與肉食兩種。結果發現,吃素的貓比較少有肥胖、腸胃和肝臟問題,有更高的健康機率,壽命也沒有比較短。
選擇替代性寵物食品的重要考量
寵物健康

奈特教授於2022年發表研究結果,共調查2536隻狗,分為三種飲食方式:傳統肉類(1370隻)、生肉(830隻)、純素(336隻)。予以分析7項健康指標、22種疾病發生率,結果顯示:患病率最高的是吃傳統肉類飲食的狗(49%,11種疾病),其次是吃生肉飲食的狗(43%,8種疾病),最低的是吃純素飲食的狗(36%,3種疾病)。結論是對狗而言,最健康且風險最低的飲食選擇,就是營養完善的純素飲食。

另外也有學者於2022年發表研究,從1189位狗飼主收集飲食資訊,其中357位飼主提供愛犬純素飲食,平均餵食時間為3年。結果顯示,純素飲食的狗更有可能被評為健康良好,也更少罹患眼部、胃腸道與肝臟疾病。
根據奈特教授的研究,在1201隻曾被飼養的狗中(註:狗皆已過世,因此得知其壽命),吃肉食的狗平均壽命為12.6年,吃素食的狗平均壽命為14.1年,不只多活了1.5年,而且有更好的生活品質。狗的一年大約是人類的七年,換算下來吃素食的狗可以多活相當於人類的十年。
針對狗吃純素,奈特教授總結,目前有12項研究探討長期餵狗純素或素食飲食的健康結果,其中有11項研究支持這類飲食的使用。由此可見,只要營養設計合理,純素的犬食是健康且風險最低的選擇,各項證據已能肯定其可行性與安全性。

對於純素飲食的貓,奈特教授也有相關研究,共調查1242隻吃肉食為主的貓、127隻吃純素食的貓,並觀察7項疾病指標。結果顯示,吃純素食的貓在所有疾病的得病機率都較低,風險降低的比例從3.6%到54.7%不等。

針對貓吃純素,奈特教授的結論是:目前已有3項研究探討長期餵貓純素或素食飲食的健康結果,3項研究都支持這類飲食的使用,因此,只要營養設計合理,純素貓食也是可行且安全的,科學界已有越來越多支持的力道。
營養健全與品質良好

針對這兩個考量,奈特教授於2021年發表研究,比較肉類與植物性寵物食品的營養健全與品質標準,調查對象是19家生產肉類寵物食品的廠商、10家生產純素或素食寵物食品的廠商。檢視了生產流程的每個階段,是否有與專家合作設計配方?是否符合國際的營養指引?如何確保原料品質?是否有補充所有必要營養素?
寵物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會經歷高溫高壓,許多營養素往往被破壞。例如牛磺酸(taurine)是貓咪必需的營養素,天然存在於肉類中,但在寵物食品的加工過程中,天然牛磺酸會嚴重流失。在1970年代有研究發現,食用寵物食品的貓出現牛磺酸缺乏症,可能導致失明、心臟疾病、先天缺陷、死亡。解決方法就是在加工後的肉類貓食中添加合成的牛磺酸,同樣的道理,純素寵物食品也必須補充牛磺酸等營養素。
研究中也調查了各家廠商如何保持原料品質,是否使用抗菌劑來抑制細菌?是否在倉儲期間監測營養素的流失,再補充營養素來彌補損耗?在儲存與運輸過程中,是否有良好的作業規範來確保營養素不被破壞?
奈特教授在完成調查分析後發現,在營養健全和良好品質這兩個重點上,大多數公司的處理都做得相當不錯,但整體而言,生產純素與素食配方的公司表現略勝一籌。
適口性(美味程度)
有些批評者認為,讓貓狗吃純素飲食很殘忍,因為這非常不自然。對於人們的爭論,奈特教授認為不如直接觀察貓狗進食的行為,他調查了純素與肉類寵物食品的適口性行為,分為三種飲食(傳統肉類、生肉、純素),由飼主回報2308隻狗與1135隻貓的情況。
正向指標行為(表示喜歡食物):快速進食、護食、搖尾巴、發出聲音、主動靠近食物等。
負向指標行為(表示不喜歡):嗅聞後不吃、舔食次數少、離開食物等。
結果發現沒有顯著差異,雖然每隻動物有自己的個性及偏好,但在觀察數千隻動物時,整體而言,牠們對純素飲食與肉類飲食的喜好沒有明顯差異。奈特教授說這其實很合理,如果某家公司推出的純素寵物食品不受貓狗喜愛,那家公司很快就會倒閉了。
正向指標行為(表示喜歡食物):快速進食、護食、搖尾巴、發出聲音、主動靠近食物等。
負向指標行為(表示不喜歡):嗅聞後不吃、舔食次數少、離開食物等。
結果發現沒有顯著差異,雖然每隻動物有自己的個性及偏好,但在觀察數千隻動物時,整體而言,牠們對純素飲食與肉類飲食的喜好沒有明顯差異。奈特教授說這其實很合理,如果某家公司推出的純素寵物食品不受貓狗喜愛,那家公司很快就會倒閉了。
環境永續

奈特教授首先指出,根據2021年的研究,來自動物性食物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是植物性食物的兩倍,如果我們不處理畜牧業問題,就無法有效遏止環境破壞。
根據統計,食物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例:
◼全球食物系統:約33%
◼動物性產品:約20%
◼寵物食品:約 5%
奈特教授在 2023 年發表研究,探討在美國(2020年)與全球(2018年)人類與貓狗的飲食影響,以下為部分數據:
◼狗、貓、人類數量
美國(2020 年):8630萬隻狗、6110萬隻貓、3.29 億人
全球(2018 年):4.71 億隻狗、3.73 億隻貓、76.8 億人
◼對於經濟動物的消耗比例:
美國:狗佔17.7%、貓佔2.3%、人類佔80%
全球:狗佔7.7%、貓佔1.2%、人類佔91.1%
如果人類與貓狗都改用純素飲食,以下為部分影響數據:
◼每年可避免屠宰的陸生動物數量(不含水生動物)
美國:狗 17 億、貓 2 億、人類 78 億
全球:狗 60 億、貓 9 億、人類 713 億
◼每年可減少的碳排放量
狗:等同英國(0.57 億噸)
貓:等同紐西蘭(0.09 億噸)
人類:等同歐盟(4.13 億噸)
◼每年節省食物可供養人口
狗:可供養歐盟人口(4.49億人)
貓:可供養英國人口(6970 萬人)
人類:可供養53億人


寵物食品、健康與環境

奈特教授說明在寵物吃素這件事上,幾個重要的考量(健康、營養、品質、適口性、環境永續)都已得到科學證明,但大多數飼主並不知道這些資訊,因為這些研究是最近十年才發表的。奈特教授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這件事,常在英國的獸醫刊物介紹純素寵物食品,如今英國寵物食品協會也推薦素食寵物食品,英國獸醫協會則是全世界第一個公開支持狗吃素的協會。
奈特教授提醒大家,讓貓狗改吃素食,要選擇有信譽的廠商,確認營養完整且符合標準,可能要用幾個星期的時間來轉變,讓貓狗的消化系統逐步適應。如果貓狗不太愛吃,可以添加一些植物油或螺旋藻;如果貓狗真的非常抗拒,也不必太沮喪,即使只吃50%的純素飲食,仍然可以獲得50%的健康益處,對環境也有50%的正面影響。

編註
給寵物植物性飲食是一種可行方案,但可能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個體。寵物飲食的改變,請務必向獸醫或專業的寵物營養師諮詢,並且依寵物的個體需求與實際情況評估,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相關網站
Sustainablepetfood.info (永續寵物食品資訊,Andrew Knight教授創立的網站)
推薦文章